資源簡介 發展。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第一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師用書獨具)●課標要求本框題教學內容是貫徹新課程標準2.6規定的“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要求。●課標解讀本課標要求識記實踐的定義和特征;理解實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認識的基礎;聯系實際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明確實踐出真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牢固樹立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的思想。使學生明確知識來源于實踐,應服務于實踐。●落實策略本框教學內容理論性強,具有高度概括性。在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中要努力創設教學情景,運用豐富而生動的現實材料來說明觀點,并通過辨析、辯論等方式使學生理解感悟知識,實現思想認識的升華。(教師用書獨具)●新課導入建議方式一:話題導入從古至今人們對宇宙就充滿憧憬,成功發射人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及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活動都是人們探索宇宙的表現。在人類不懈地探索中,我們正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觸及它真實的模樣。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人的認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人腦固有的,而是來自于實踐。什么是實踐?實踐的特征是什么?實踐與認識是什么關系?這節課就讓我們研究一下這些問題。方式二:情景導入2013年6月23日10時 ( http: / / www.21cnjy.com )07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航天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后,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1.發射“天宮一號”是一種什么活動?2.發射天宮一號意味著人類對太空的認識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人類對太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學地位分析高二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理性思考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在形成中,注重情景材料的創設,使學生通過課堂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探究,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認識來源于實踐還是書本的辯論使學生課下搜集相關資料,這是學生能做到的。通過課堂交流,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使學生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流程設計課前預習安排:1.①看教材42~43頁“實踐及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點”,完成知識1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2.①看教材44~46頁“實踐是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基礎”,完成知識2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 步驟1:導入新課,簡要說明本課時教學地位。 步驟2:教師通過提問,檢查預習效果。注① 步驟3:師生互動完成探究1“實踐活動的特點”,互動方式可以利用探究問題由淺入深地實施。注② 步驟9:先讓學生自主總結本課時內容,然后對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課堂小結內容進行簡要歸納總結。根據時間引導進行“課外生活感悟”、讓學生處理課堂練習、布置課后練習。 步驟6、7、8:處理探究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教師根據教學時間和內容靈活掌握,最好交由學生自主處理,參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進行。注③ 步驟5:教師要求學生完成“題組訓練”1和2,鞏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據背景材料,讓學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問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問題解決方式、方法和結果。最后,根據“當堂雙基達標”1和2設計變式練習,學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評價。 步驟4:教師通過釋疑解惑或對知識外引內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①:建議教師對【課前自主導學】中比較基本的知識點多提問幾個學生,使80%以上的學生都能掌握該內容,以利于下一步對該重點知識的探究。注②:建議教師除已有“題組訓練”和“探究問題”之外,再變換一下命題角度和問題提出方式,讓學生設置一些變式習題和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路。注③:在探究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實際中再找一些體現本知識的事例加以說明,在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課 標 解 讀 重 點 難 點1.識記實踐的含義、特點。2.理解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列舉生活實例,闡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重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難點: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及其特點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1)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2.實踐的特點(1)客觀物質性①實踐的基本要素有: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②在實踐活動中,實踐的構成要素是客觀的。③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2)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3)社會歷史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3.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社會歷史的活動。有人認為,實踐的客觀性與實踐的能動性兩個特征是矛盾的。你是如何認為的?【提示】 兩個特征并不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相互滲透。因為實踐的目的性、創造性以客觀性為基礎,實踐的客觀性又滲透著能動性。夸大客觀性否定能動性,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夸大能動性否定客觀性,會導致唯心主義。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2)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1)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2)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1)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2)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3)在實踐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1)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2)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1)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這是指實踐的歷史性。(×)(2)認識來源于實踐與書本,但正確的認識只能來源于實踐。(×)(3)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都是實踐的產物,但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4)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5)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6)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7)實踐是人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1.教材P42探究問題【提示】 (1)學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結合有關事例談談自己對“實踐”概念的理解,如“神州十號”發射、京滬高鐵建設、抗洪救災、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但要注意,實踐是指人們認識活動以外的活動。(2)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實踐是人們改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它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的特點。杜威認為,人的實踐活動與動物適應環境的活動沒有本質區別,這種理解混淆了人的實踐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是錯誤的;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會的活動,理論的活動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費爾巴哈割裂了理論(認識)活動與實踐的聯系,認為真正的實踐應該是一種理論活動,是錯誤的;黑格爾把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活動混同于主觀意識活動,否認了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是錯誤的。2.教材P44探究問題【提示】 (1)西紅柿的食用之謎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過“品嘗”揭開的,這啟示我們,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產生的。人們只有在實踐中同客觀事物反復作用,變革客觀事物,才能認識到其本質和規律。(2)敢于“品嘗西紅柿”,敢于“吃螃蟹”,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人的正確認識只能從實踐中來。實踐出真知,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唯一來源。3.教材P44探究問題【提示】 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的認識能力,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從而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實踐是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4.教材P45探究問題【提示】 (1)“齊是非”和“是非莫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是不正確的,因為它們陷入了不可知論,認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判斷是非。莊子的這種思想實際上沒有認識到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2)是非是能夠說清楚的。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迸袛嗍欠堑臉藴室词聦崱⒖磳嵺`的結果,看主觀認識是否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問題導思】 中國探月工程大事記1991年,中國航天專家提出要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0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其中“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被列入近期發展的目標。2003年4月,國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的預先研究。2004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2004年2月25日,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繞月探測工程研制總要求》,同時將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2007年8月,繞月探測工程完成了嫦娥一號衛星和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產品研制,轉入發射實施階段。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2007年11月26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這標志著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2008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已按計劃圓滿完成在軌運行和探測一年的各項任務,共獲取了1.37TB科學探測數據。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受控撞月”,為我國探月一期工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繞月探測工程”等3項成果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0年1月18日,探月工程二期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工作會在京召開,工程總指揮陳求發、總設計師吳偉仁向五大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頒發了《嫦娥二號任務責任書》。2010年2月,“嫦娥二號”任務各系統已基本完成產品研制,衛星進入總裝測試。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1.探月活動屬于什么類型的實踐活動?【提示】 探月活動屬于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實踐活動的特點。【提示】 ?、賹嵺`具有客觀物質性。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實踐的基本要素是客觀的。探月工程的主體是人,客體是月球,探測的手段是通過航天器,它們都是客觀的;探月活動受客觀規律的制約。②實踐具有能動性。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體現了實踐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探月活動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需要各科技工作者的協調合作,探月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1.理解實踐的概念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1)實踐是一種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以人為主體的,是人所特有的;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事物,不是整個世界。(2)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3)所謂“改造”,必須使客觀對象發生改變。(4)“一切物質性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5)并非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人的活動分為認識世界的活動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是非認識性的活動,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才是實踐。2.實踐的第一個特征主要體現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物論的觀點,第二個特征主要體現了辯證法的觀點。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并不是說盲目的實踐活動不存在;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并不否定單個人實踐活動的存在。【題組訓練】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訪時說:“當我回顧所研究過的課題時,重視實踐,我感到十分重要?!币韵聦嵺`認識正確的是( )①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谌说乃谢顒佣际菍嵺`活動 ③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軐嵺`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說法錯誤。【答案】 C2.有人學習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認為愚公真“愚”,為什么移山不用炸藥炸、不用汽車運呢?這種觀點主要錯在否認了實踐的( )A.客觀物質性 B.能動性C.社會歷史性 D.直接現實性【解析】 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在不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歷史發展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坝薰睍r代的生產力水平低,當時的實踐手段還不具備今天的水平。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答案】 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問題導思】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西醫外科手術都是在沒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會導致昏厥、休克甚至死亡。實現“刀下無痛”,一直是醫學界的夢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醫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減輕病人外科手術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學止痛劑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發現、成功使用和推廣,醫學才真正進入無痛手術時代。1.醫學真正進入無痛手術時代,經歷了一代又一代醫學工作者的努力,這反映了實踐的什么特點?【提示】 實踐具有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2.無痛手術的成功過程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提示】?、賹嵺`是認識的來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無痛手術的成功,是醫生們實踐的結果。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現“刀下無痛”是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醫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可能減輕病人痛苦,體現了這一點。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醫生掌握無痛手術的目的是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1.正確區分認識的來源和途徑(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堅持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2)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過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是直接經驗,通過讀書等渠道學習他人實踐的經驗是間接經驗。凡事都親自做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實踐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要把認識的來源和獲得知識的途徑區別開來。(3)書本知識是間接經驗的重要形式,作為中學生,要獲得知識,既要認真讀書,又要重視實踐。2.正確理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1)首先必須明確有沒有檢驗認識的標準。有一種觀點認為“是非莫辨”,認為認識的真理性沒有標準可言,這是一種典型的不可知論思想。(2)必須批判各種錯誤的真理觀?!坝杏?( http: / / www.21cnjy.com )即真理”“拳頭即真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否認了真理標準的客觀性,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生活中都是極其有害的。(3)所謂“檢驗認識”就是將主觀認識同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事物及其規律進行對照,看二者是否符合。一般來說,人們在實踐中獲得了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從而提出一定的思想理論、計劃、方案,指導實踐去改造客觀事物,如果達到了預期的結果,那就證明原來的認識是正確的,否則就是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的。(4)明確實踐標準的唯一性。任何主觀標準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不超出認識范圍,用一種認識去衡量另一種認識,缺乏客觀性,是唯心主義的做法,客觀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因此,只有實踐作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才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題組訓練】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這段話說明了( )A.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B.人的意識具有創造性C.認識有時是獨立于實踐之外的D.實踐在認識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 本題考查認識的來源和獲得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途徑。A項否認了間接經驗也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B項是主觀能動性,而題目強調客觀實際與客觀條件的決定性,與題目不符;C項否認了認識的來源是實踐,錯誤;D項說明了實踐在認識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符合題意。【答案】 D4.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度,激發他們對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于邪惡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態度?!彼挠^點所反映的認識論道理是(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D.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解析】 本題考查對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題干主要強調認識真理不是目的,而是運用對真理的認識去改造世界,所以B符合題意;A、C、D均與題意無關。【答案】 B【走進生活】2013年4月7日的《湖北日報》發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了夏振坤的文章,該文指出,實踐是一切真理性理論的沃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中國實踐既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又借鑒了世界發達國家幾百年發展的成敗得失經驗。這種前無古人的探索在檢驗、校正已有的理論中,已經生發出了順應中國人民需要的偉大理論的需求,生發出了代表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批理論成果,這就是尋求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改革開放的中國實踐中,我們創造性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了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種由實踐而來的理論創新,極大地推動著改革開放,使我們更加逼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理想的實現。從人類思想發展史來看,只有始終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社會發展進步,人民才有可能實現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將一切美好的東西創造出來。【知識對接】材料信息 知識對接實踐是一切真理性理論的沃土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種前無古人的探索在檢驗、校正已有的理論中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在改革開放的中國實踐中,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這種由實踐而來的理論創新,極大地推動著改革開放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人民將一切美好的東西創造出來 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感悟應用】1.下面對實踐的理解正確的是( )A.實踐是人們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B.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C.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D.實踐是人們認識和改造整個世界的活動【解析】 本題考查實踐的概念,考查考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B正確;A中“主觀世界”的說法錯誤;C縮小了實踐概念的外延;D擴大了實踐概念的外延。【答案】 B2.人們通過實踐活動,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不斷創造出新的東西。這主要體現了實踐的( )A.客觀物質性 B.能動性C.社會歷史性 D.客觀實在性【解析】 人們通過實踐活動,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不斷創造出新的東西主要體現了實踐是主觀能動性的活動。選B,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 B3.根據實踐的特征,簡要說明我們為什么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又要發展馬克思主義。【答案】 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能動性的特點。這要求實踐必須在一定思想的指導下進行,而只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實踐才能成功。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②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指導實踐的理論也需要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只有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和生命力。所以,我們必須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一、選擇題1.下列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①社會打黑除惡 ②蜜蜂筑巢?、壑贫ā笆濉币巹?br/>④建造博物館 ⑤探月工程A.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④⑤ D. ②③④【解析】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②排除。實踐不是認識世界的活動,③排除。①屬于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④屬于生產實踐,⑤屬于科學實驗活動。【答案】 C2.人們種田有打算和籌劃,造房起樓有設計圖紙,吃藥治病有處方,國家建設則有中長期規劃和長期目標規劃。這表明( )A.實踐活動是以認識活動為起點的,認識活動是實踐自身的結構的一部分B.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C.先有認識后有實踐,人的認識能力是人區別于萬事萬物的本質特征D.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活動與自然本身的活動沒有本質的區別【解析】 題干旨在表明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B正確。A、C、D三項表述均錯誤,排除。【答案】 B3.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人們對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滿無限遐想。為了解木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國于2011年8月發射新的木星探測器“朱諾”。對木星的科學探測活動將進一步佐證( )①人類的好奇、興趣和遐想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動力?、诂F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有關木星認識的深入發展?、蹖嵺`發展提出的新的客觀需要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根本動力 ④嚴密的邏輯和精心的準備能確保木星探測實踐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說法錯誤;④夸大了認識的作用;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B。【答案】 B4.狄德羅認為研究自然有三種方法,通過觀察搜集材料,通過思考把材料組合起來,通過實驗證實組合的結果。這蘊含的哲理是( )A.認識的范圍局限于自然界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認識。狄德羅的三種方法,分別是搜集材料、組合材料和驗證材料的過程,第一步注重觀察,第二步注重思考,第三步強調實踐。A說法錯誤,C正確且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答案】 C二、非選擇題5.有經驗的制紙工人用手一模就知道準確厚度,調酒師看“酒花兒”來判斷酒的度數,茶葉工人可以憑借嗅覺判斷茶葉的質量。(1)上述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2)上述結論對我們有什么啟示?【解析】 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來源,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制紙工人、調酒師、茶葉工人都是在實踐中與客觀事物相接觸不斷地積累經驗并上升為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學生的學習以獲得間接經驗為主,但必須和實踐相結合才會變為實際知識。【答案】 (1)它體現了實踐對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具有決定作用,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對象的同時,才能認識客觀對象,才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我們在虛心學習間接經驗,認真讀書的同時,一定要積極從事實踐,通過實踐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真正發揮科學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一、選擇題1.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 )A.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B.主觀符合客觀的活動C.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D.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的活動【解析】 實踐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認識指導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故選C項。A項說法錯誤。主觀符合客觀的活動是指在正確思想意識指導下的實踐,B項與題意無關。滿足人的需要是客觀事物的一種自然屬性,不是實踐,故D項錯誤。【答案】 C2.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往往依賴河流,視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流為主宰命運之神而頂禮膜拜。工業革命以后人類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開發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報復。今天人們重新認識人與河流的關系,致力于追求人與河流的和諧。由此可見( )①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②實踐具有目的性,認識的最終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理性認識?、蹖嵺`具有歷史性,認識必然打上歷史和時代的烙印?、軐嵺`是有意識的活動,認識是推動實踐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從題中的“依賴河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開發利用河流”等信息可知,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從題中“早期人類”“工業革命以后”“今天”的不同背景,以及這些背景下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對人與河流關系的不同認識及認識的變化可知,實踐具有歷史性,認識受實踐的制約,同時也說明人類實踐對人與河流關系的認識的變化發展起了決定作用。故①③正確。材料體現實踐的目的性,但認識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實踐而不在于認識本身,②錯誤。認識有正誤之分,④認識是推動實踐發展的動力的說法錯誤。【答案】 B3.我國通過制定“十二五”規劃來指導今后五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體現了實踐是( )A.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B.主觀與客觀相一致的活動C.客觀物質性的活動D.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解析】 制定“十二五”規劃來指導今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突出了實踐是在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體現了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因此,應選D。【答案】 D4.“嫦娥奔月”表達的美好理想,經 ( http: / / www.21cnjy.com )過人們千百年的努力,在現代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嫦娥一號”探月活動的成功已經成為現實。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看,這表明( )①社會實踐是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動力 ②認識能力的提高是科學實踐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認識能否達到目的依賴于實踐的社會歷史條件?、苷_的實踐目的是認識獲得成功的決定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千百年的努力”是人類的實踐 ( http: / / www.21cnjy.com )過程,材料表明實踐推動了人類認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故①正確;科學實踐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在于人的活動是否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②夸大了人的主觀作用;③正確且符合題意;④將人的主觀因素看作實踐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說法錯誤。【答案】 C5.2012年諾貝爾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獎被授予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和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他們獨立地發明并拓展出能夠在保持個體粒子的量子力學屬性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測量和操控的方法,而這在之前被認為是不能實現的。這說明( )A.實踐的目的在于驗證認識的真理性B.物質世界的發展總是超出人的意識之外C.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D.實踐是人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唯一途徑【解析】 題意強調科學家通過科學實 ( http: / / www.21cnjy.com )驗,發明并拓展出能夠在保持個體粒子的量子力學屬性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測量和操控的方法,突破了以前人們認為不可能實現的認識結論,這體現人的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得到了深化和發展,C正確。實踐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觀世界,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A錯誤。B中“總是”的說法錯誤。D混淆了人們獲得認識的具體途徑與認識的最終來源。【答案】 C6.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核試驗在內的許多科學研究都可以用計算機模擬實驗,這樣既可以達到實驗的效果,又可以節約實驗費用,降低實驗風險。從認識論角度看,上述事實說明( )A.要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B.有些認識不需要通過實踐即可獲得C.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手段D.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手段,故選C。A屬于唯物論;B說法錯誤;D不符合題意。【答案】 C7.科研人員查閱整理了大量資料,掌握了大量的數據資料,為“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奠定了基礎。這告訴我們( )①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趯嵺`是認識的目的 ③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軐嵺`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獲得認識的來源和獲得認識的途徑是兩個不同的問題。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而獲得認識的途徑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故④錯誤。【答案】 A8.“造燭為求明,求知為運用,學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收獲”。這一論斷是在強調(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解析】 學而不用,終無收獲,強調認識本身活動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脫離實踐的認識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答案】 B9.2013年經濟工作必須全面貫徹 ( http: / / www.21cnjy.com )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哲學角度看,這是因為( )①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起著推動作用?、诳茖W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劭茖W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軐嵺`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解析】 本題強調的是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①②符合題意,應選A。理論不能起決定作用,③錯誤,④與題干無關。【答案】 A10.下邊漫畫形象地反映了這樣一個道理:最好是通過別人的厄運而不是通過你自己的厄運來學得聰明。這句話所強調的是( )A.知識是從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中獲得的B.別人的經驗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C.別人的經驗都是正確的,要學會利用D.一般情況下間接經驗比直接經驗更重要【解析】 漫畫的寓意是要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別人的經驗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故應選B項。A項與漫畫寓意無關,C、D兩項說法均錯誤。【答案】 B11.“實踐是知識的母親,知識是生活的明燈。”這句諺語的哲學寓意是( )A.實踐出真知,知識必須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得到發展B.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影響著實踐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解析】 實踐是知識的母親,強調的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知識是生活的明燈,強調的是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故答案為B項。【答案】 B12.傳統理論認為水稻、小麥等白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而袁隆平等科學家在實踐中觀察到的現象與此不符,于是大膽創新,反復試驗并成功培育出三系雜交稻。這說明( )A.正確的理論對實踐有重大指導意義B.理論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C.真理隨著時間的發展會逐漸喪失合理性D.通過實踐總會發現以往認識中的錯誤【解析】 本題側重考查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A項不符合題意。C項錯誤,排除。D項說法不準確。【答案】 B二、非選擇題13.2012年8月,中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撰寫了《堅持知行統一 培育文明新人》的文章指出,要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礎工程,擺上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知行統一、實踐育人,緊密結合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大力開展符合未成年人特點和成長規律的道德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潛移默化、身體力行,培養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素質。(1)什么是實踐?實踐有哪些特點?(2)為什么要堅持知行統一?【答案】 (1)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具有客觀物質性;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三是具有社會歷史性。(2)①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 http: / / www.21cnjy.com )。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只有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檢驗其是否正確。③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的認識在一定時期總是有限的。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把認識推向前進,推向深化。因此,必須堅持知行統一的思想。14.“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關鍵時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將進一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閱讀資料,回答問題。材料 為進一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某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組織專家分赴全市各縣區進行了實地調研。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新問題,該市政府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和群眾的建議,深化了對轉方式調結構的認識。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分析該市開展調研工作的合理性。【解析】 本題屬于限定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觀題,設問限定知識范圍明確。答題時先明確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然后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目的及歸宿等方面并結合材料回答。【答案】?、賹嵺`是認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來源,該市政府通過實地調研獲得了認識;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該市政府通過調研發現新問題,推動了認識的深化;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該市政府通過調研獲得認識的目的是推進轉方式調結構。第二框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師用書獨具)●課標要求本框題內容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2.6 ( http: / / www.21cnjy.com )規定的“列舉現實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實踐在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的要求。●課標解讀本課標要求識記真理的含義;理解真理最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及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在實踐中認識、發現、檢驗、發展真理;分析體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及用發展觀點看問題的能力。聯系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這一觀點,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的條件和范圍內認識真理;通過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觀點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發展真理的思想。●落實策略課前:自主學習,調查搜集。學生閱讀教材、搜集典型的追求真理的案例、資料和行為,提出困惑的問題。課上:教學互動,合作探究——判斷運用,體 ( http: / / www.21cnjy.com )驗踐行——追求真理的過程。學生根據情景材料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師總結提升,走進生活學以致用。(教師用書獨具)●新課導入建議方式一:話題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到實踐對認識的基礎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客觀歷史條件和自身認識事物的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的多種條件的制約,從實踐中得出的同一認識也會由于實踐主體的不同而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那么,如何得到正確的認識呢?我們來共同探討《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方式二:情景導入伊凡·謝切諾夫是俄國生物學家。1862年,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過對青蛙的解剖實驗,發表了《蛙腦對脊髓神經的抑制》等文章,同時又出版了《腦的反射》一書,為神經生物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傳科學真理看作是一種罪過,把謝切諾夫逮捕了起來,對他進行審訊。在法庭上,法官對謝切諾夫說:“你可以給自己找個辯護證人。”謝切諾夫平靜地回答:“讓青蛙做我的證人吧?!痹跀橙说囊媲埃@位科學家神色自若,因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這邊。什么是真理?真理具有什么屬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教學地位分析“真理”這個問題比較抽象,與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現實生活之間有點距離,純理論講解學生理解有點難度,因此可借助學生已有的物理、數學等知識,為學生創設綜合學習的環境,實現知識的遷移。●教學流程設計課前預習安排:1.①看教材46~48頁“真理是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的”“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完成知識1、2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2.①看教材48~49頁“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完成知識3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 步驟1:導入新課,簡要說明本課時的教學地位。 步驟2:教師通過提問,檢查預習效果。注① 步驟3:師生互動完成探究1“真理是客觀的”,互動方式可以利用探究問題由淺入深地實施。注② 步驟9:先讓學生自主總結本課時內容,然后對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課堂小結內容進行簡要歸納總結。根據時間引導進行“課外生活感悟”、讓學生處理課堂練習、布置課后練習。 步驟6、7、8:處理探究2“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教師根據教學時間和內容靈活掌握,最好交由學生自主處理,參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進行。注③ 步驟5:教師要求學生完成“題組訓練”1和2,鞏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據背景材料,讓學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問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問題解決方式、方法和結果。最后,根據“當堂雙基達標”1和2設計變式練習,學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評價。 步驟4:教師通過釋疑解惑或對知識外引內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①:建議教師對【課前自主導學】中比較基本的知識點多提問幾個學生,使80%以上的學生都能掌握該內容,以利于下一步對該重點知識的探究。注②:建議教師除已有“題組訓練”和“探究問題”之外,再變換一下命題角度和問題提出方式,讓學生設置一些變式習題和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路。注③:在探究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再找一些體現本知識的事例加以說明,在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課 標 解 讀 重 點 難 點1.識記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基本屬性。2.理解真理的具體性。3.列舉生活實例,根據有關原理,論證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分析說明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重點:真理的基本屬性。難點:1.真理的基本屬性。2.真理只有一個、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真理是客觀的1.真理的含義: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1)人們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2)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意識、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的關系如何?【提示】 ①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屬于唯物論的范疇,與物質概念相對應。認識是通過實踐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過程,又指反映結果,屬于認識論范疇,與實踐相對應。②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是真理,否則就是謬誤。把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輯構成一定體系,就形成了科學理論,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的發展(1)原理內容: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2)方法論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有用即真理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它否定了真理的條件性。(×)(2)真理是絕對的,但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是真理。(×)(3)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即正確認識,因此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4)認識具有反復性,因此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5)人的認識運動是反復性和無限性的統一。(√)1.教材P47探究問題【提示】 (1)詹姆士錯在把是否有用作為判斷真理的標準,違背了真理的客觀性。(2)只有同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合的認識才是真理。(3)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因而會有真理與謬誤的區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是正確的。2.教材P47探究問題【提示】 (1)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歐幾里得的定理也只有在同一平面內才能成為真理。因此,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并不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條件的。(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隨著近代航海業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真理是客觀的【問題導思】材料一 對于真理有不同的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俄國的馬赫主義者波格丹諾夫認為:“多數人的意見就是真理?!泵绹膶嵱弥髁x者威廉·詹姆士認為:“有用就是真理”。波格丹諾夫 威廉·詹姆士材料二 有段時間,有一部健 ( http: / / www.21cnjy.com )康類圖書賣得奇火,叫《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作者張悟本成了一位“養生明星”,書中所提到的東西也被看成是養生的真理。后來,經國家衛生部調查和專家鑒定,最終證明張悟本不過是個名實不符的養生騙子。在真理面前,任何貌似無懈可擊的策劃都會變得不堪一擊,一切看來完美無缺的包裝必將錯漏百出。所以,張悟本只能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長遠。1.什么是真理?【提示】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材料一中的觀點錯在哪里?【提示】 上述觀點都違背了真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觀性。無論從真理的內容,還是從檢驗真理的標準看,真理都是客觀的。無論是波格丹諾夫還是詹姆士的觀點都把主現的東西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違背了真理的客觀性。3.結合張悟本事件,談談你對真理的認識。【提示】 真理是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張悟本所宣稱的真理,被最終證明僅是誤導公眾的秕言謬說。1.正確理解真理的客觀性(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陀^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真理的客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真理內容的客觀性,即真理作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本身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二是指真理檢驗標準的客觀性,即真理是實踐檢驗的結果,而實踐本身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性活動。(2)真理內容的客觀性,決定了在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時間、地點、條件下,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認為在同一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存在著多個真理性的認識是錯誤的。(3)堅持客觀真理,必須反對主觀真理。認為“有用即真理”等觀點,是唯心主義哲學的真理觀。2.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統一的關系(1)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是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則是與客觀對象不相符合的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反映。在同一范圍內,二者有著明確的界限,不容混淆。(2)真理和謬誤都屬于認識范疇,它們在認識過程中又是統一的。①二者相互依存。真理的條件性和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沒有真理無所謂謬誤,沒有謬誤無所謂真理。②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第一,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第二,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如果不顧歷史條件的變化、不顧過程的推移,真理也會變成謬誤。3.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統一真理是絕對性(客觀性和一元性)和相對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條件性和具體性)的統一。真理的客觀性和一元性要求我們堅持真理;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要求我們發展真理。【題組訓練】1.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睆恼J識論的角度看,這段話表明( )A.真理和謬誤不容混淆B.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真理與謬誤往往相伴而行C.真理和謬誤相互轉化D.真理與謬誤是無法分開的【解析】 A、C不符合題意。D項表述錯誤。B項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 B2.一位詩人曾用生動的語言表述了錯 ( http: / / www.21cnjy.com )誤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惡棍,每個喜歡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終身相許、棒打不散的情人。我總是先給他們一分荒謬,兩分不幸,再給他們三分收獲,四分歡欣,我總是在陣痛中分娩著聰明。”從這一自白中能得出的結論是( )①真理與謬誤既對立又統一,謬誤從反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動真理的發展?、趯γ恳粋€認識個體來說,犯的錯誤越多,獲得的真理就越多?、壅页鏊稿e誤的原因,意味著接近了真理?、苤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真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真理與謬誤的辯證 ( http: / / www.21cnjy.com )關系問題。從謬誤到真理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②說法忽視了二者轉化的條件,錯誤。①③④正確表述了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故選C。【答案】 C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問題導思】人類探月經歷了如下階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飛往月球的探路者(1959~1965年);1966~1976年期間發展了月球硬著陸、軟著陸和繞月飛行技術,并最終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夙愿,豐富與加深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1990~2003年,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進一步探測月球的可能性;2004年后,繼美國、俄羅斯后,歐洲航天局、中國等先后進行探月活動。我國近期的月球探測為不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球探測,由“繞月”“著陸”“采樣返回”三步接力完成。我國現已由“嫦娥一號”完成了第一期“繞月”工程,并啟動“嫦娥二號”作為第二期“著陸”工程的先導星,為“嫦娥三號”的探月之旅做好前期準備。你能結合人類探月的經歷說明追求真理是一怎樣的過程嗎?【提示】?、偃祟愖非笳胬淼倪^程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類探月所經歷的幾個階段以及中國月球探測“三期”工程,都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在探月的各個階段,都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對月球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刻。1.認識具有反復性(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 ( http: / / www.21cnjy.com )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1)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2)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3)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的循環是不斷發展的。3.認識發展的規律(1)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①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認識發展具有前進性和上升性。②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2)認識發展規律的方法論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題組訓練】3.過去人們崇拜GDP,GDP一時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為衡量經濟發展快慢的“硬指標”;現在人們逐漸認識了GDP的缺陷,正在研究用“綜合發展指數”(CDI)一個比較綜合、全面反映地區發展的指標體系來評價一個地區的發展。從認識論的角度說明( )A.真理與謬誤沒有明確的界限B.人們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發展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D.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解析】 A說法錯誤;C不符合題意;D不是認識論的觀點。【答案】 B4.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我國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以來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現代文明進步成果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它凝結著幾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思想的繼承、豐富和升華。這說明( )①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谡胬碛肋h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劢涍^多次實踐的反復,已經確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芪覀儽仨毰c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真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材料未體現③,排除,①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 B【走進生活】長期以來,我們不斷對社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平進行探索。計劃經濟時代我們在分配上奉行絕對平均主義,結果只能是大家一樣的貧窮;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在分配環節經歷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的幾次變化與調整; 十八大報告在原先基礎上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觀點。隨著社會發展狀況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我們對收入分配認識的深化,我們奉行的分配政策還要調整、完善。【知識對接】材料信息 知識對接長期以來,我們不斷對社會公平進行探索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計劃經濟時代我們在分配上奉行絕對平均主義 真理與謬誤有明確的界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隨著社會發展狀況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我們對收入分配認識的深化,我們奉行的分配政策還要調整、完善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具有無限性;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感悟應用】1.我們對社會公平的認識逐步深化,這說明( )A.實踐的目的在于驗證認識的正確性B.物質世界的發展總是超出人的意識之外C.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D.實踐是人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唯一途徑【解析】 人們對社會公平的認識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深化,這體現人的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得到了深化發展,C正確;實踐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觀世界,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A把實踐過程性的東西當作目的性的東西,錯誤;B“總是”說法錯誤;D混淆了人們獲得認識的具體途徑與認識的最終來源。【答案】 C2.我們對社會公平的認識不斷深化可以說明( )①真理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谡胬硎抢碚撆c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③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苷J識只有不斷超越歷史條件才能成為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追求真理的過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而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①錯誤;真理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而非超越歷史條件的認識,④錯誤。②③符合題意。【答案】 C3.結合材料,說明我國對公平的探索體現的認識論道理。【答案】?、賹嵺`具有主觀能動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社會歷史性。我國不同時期對公平形成不同的認識和處理措施,則是受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體現了實踐的社會歷史性特征。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檢驗標準及目的和歸宿。對公平認識的變化源自于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實踐也驗證了計劃經濟時期和市場經濟某些時期對公平的認識存在誤區,促進社會公平是為了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③追求真理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認識發展是一個反復、無限和上升的過程。我國在不同時期對公平的認識和追求,受不同時期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各種主觀因素的制約,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對公平的真理性認識。一、選擇題1.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健康就是沒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病或者體質健壯,后來又認識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內容。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做出了定義: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哲學上看,這表明( )①人在確定事物的標準上起主導作用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 ③人的認識隨著社會實踐的變化而變化?、苋说恼J識是一個反復曲折的過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從人們對身體健康標準的認識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反復性,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的過程,②③④符合題意。①觀點錯誤,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答案】 C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鼻f子的名言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B.認識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C.認識是一個追求終極真理的過程D.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解析】 本題以莊子的名言為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學生對認識發展規律的理解能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追求真理是無限的,故選A。認識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是不斷發展的,沒有終極真理,B、C錯誤,D與題干無關。【答案】 A3.“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倍鞲袼沟倪@段話說明( )A.由于受條件的限制,人們在每一層次上的正確認識在深度上往往是有限的B.人們認識事物所能達到的程度完全取決于客觀條件本身C.人們并不能使每次獲得的認識都是正確的D.人們每一次對事物的認識都具有終極的意義【解析】 “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表明認識受條件的制約,A符合題意。B、D說法錯誤。C不符合題意。【答案】 A4.電子的發現并沒有推翻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理論,相對論力學和量子力學的提出也沒有推翻經典力學。這個事實主要說明( )A.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D.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解析】 材料表明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 C二、非選擇題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的正確性。【解析】 本題要求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問題,首先在頭腦中調取有關真理知識的體系,明確其具體內容;然后分析材料發現,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一是堅持,二是發展,這就進一步明確了答題方向,即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回答我們為什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答案】?、僬胬硎侨藗儗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是客觀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我們黨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③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真理。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一、選擇題1.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表明真理是( )A.對客觀對象的反映B.具體的絕對的C.客觀的無條件的D.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解析】 本題考查真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義及其特征。依據其含義,D項正確。A表述不確切,對客觀對象的反映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是具體的、相對的,B錯誤。真理是客觀的、有條件的,C錯誤。【答案】 D2.英國哲人培根說過:“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他主張打破“偶像”,鏟除各種偏見和幻想。這表明( )A.真理與權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學理論來檢驗C.只有服從真理,才能具有權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解析】 本題考查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的,盡管人們對同一確定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但真理只有一個,不管人們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項正確,應選。A、B、C三項觀點均錯誤。【答案】 D3.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球形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認識經歷了“天圓地方”“圓球體”“扁球體”和“不規則扁球體”的漫長過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體現的哲理是( )A.創新是對既有理論的突破B.認識在實踐中多次反復而無限發展C.意識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D.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解析】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個由不準確到比較準確再到準確的漫長過程,形成了多種認識,體現了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B項符合題意;A、C兩項與題意不符;D項觀點錯誤,對同一確定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答案】 B4.真理和謬誤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因此,真理( )A.永遠不可能變為謬誤B.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C.和謬誤不存在原則的界限D.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謬誤【解析】 真理是相對的,超出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A項錯誤,D項符合題意;B項與題干指向不符;真理和謬誤的區別在于是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作出了正確反映,二者具有原則性的區別,C項錯誤。【答案】 D5.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到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上述材料體現了( )①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②真理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是有條件的?、壅胬硎侵饔^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不顧條件的變化,真理會轉化為謬誤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③④【解析】?、僬J識片面,歐幾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條件的。②③④符合題意,故C為正確選項。【答案】 C6.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再到科學發展觀寫進黨章;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都要關注社會公平”。黨的十八大對發展觀和公平觀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說明( )①真理都是具體的 ②認識都是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壅J識到的真理總是在認識發展中不斷被否定 ④人類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解析】 不同時期,發展觀和公平觀的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不同,說明真理都是具體的,①說法正確?!笆叽髮Πl展觀和公平觀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說明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④說法正確。②③觀點錯誤,應排除。【答案】 C7.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滿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數人認可C.能否付諸實踐D.能否在實踐中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解析】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 http: / / www.21cnjy.com ),經過實踐檢驗,正確的是真理,錯誤的不是真理,故選D。A、B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和謬誤都可以付諸實踐,C觀點錯誤。【答案】 D8.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前72小時的氣象預報可以和25年前36小時的氣象預報一樣可靠。但由于受天氣狀況、原始數據、計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條件的限制,氣象預報難以避免誤差。在這個意義上,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皻庀箢A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此論斷給我們的啟示是,自然現象的無限復雜性決定了( )①人的認識永遠不能達到真理?、谌说恼胬硇哉J識包含謬誤的成分?、廴说恼胬硇哉J識具有相對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儆^點錯誤,屬于不可知論。②觀點錯誤,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和謬誤二者有著原則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 C9.歷史學家通常認為,在審視復雜歷史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認識主體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總是不同的②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在發展中不斷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自身?、蹚碗s歷史問題本質的暴露和展現必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苋藗儗碗s歷史問題的認識受所處社會實踐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認識的反復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知識。①中“總是不同”的說法太絕對,不選;在審視復雜歷史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因為認識具有反復性,受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等條件的限制,因此③④符合題意,入選;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故選D。【答案】 D10.自1956年美國科學家在實驗中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測到中微子后,人類對中微子的研究不斷深入。2011年9月,歐洲核子中心稱發現“中微子超光速”現象,同時指出實驗過程存在誤差,呼吁全球科學家進行更多的實驗觀察和獨立測試。材料蘊涵的哲理是( )A.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B.真理和謬誤沒有原則界限C.科學實驗是社會存在的基礎D.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解析】 實驗存在誤差,需要更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實驗觀察和測試,說明認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表明認識具有反復性。從在實驗中直接觀測到中微子,到深入研究中微子,再到發現“中微子超光速”現象,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和發展認識的表現,體現了認識的無限性,A正確。B否定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的基礎,C錯誤。材料不涉及認識世界的目的,D不符合題意。【答案】 A11.“地球太大,宇宙更大,自然處在變化中,人類和社會存在發展,要不斷地探索,這才是科學精神?!边@體現了(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壅J識具有上升性?、芤c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②入選;“不斷探索”“科學精神”體現了④;①③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答案】 B12.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大陸漂移說,否定了前人的大陸均衡說、路橋說,卻被大多數數學家斥為“荒誕的怪論”。20世紀50年代,支持大陸漂移說的新證據越來越多,大陸漂移說重新活躍起來。在此基礎上,科學家通過進一步探討,創立了后來成為主流的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人們對大陸漂移說認識的轉變佐證了(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總是曲折的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③認識具有創新性,認識的進步以推翻已有理論為前提④認識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成分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解析】 本題考查認識的辯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發展過程相關知識。從材料可以看出,人們對大陸漂移說的認識是一個在曲折中前進的過程,①②正確且符合題意;③④觀點錯誤,不能入選。故選A。【答案】 A二、非選擇題13.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從而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述材料體現了認識論中的哪些道理?【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注意分層,從整體上理解材料,然后從中提煉概括出認識論的道理。【答案】?、賹嵺`是認識的基礎 ( http: / / www.21cnjy.com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正是由于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才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由于真理問題的討論,促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需要不斷發展。14.材料一 倫敦奧運會在英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當地時間2012年7月 27日晚上21:00正式拉開帷幕。在此之前,《NBC環球》評選出了史上最炫目五大奧運開幕式,其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雄踞榜首,“關于頭名我們必須要誠實,任何聲稱總結史上五大開幕式的文章,其實都是其他四名在爭奪第二名而已。因為,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屆奧運會可以在壯觀、雄偉、奇妙、創新、遠見和精密方面,能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相提并論?!薄氨本┤舻诙?,沒人敢第一。”材料二 英國著名運動員貝克漢姆談及倫 ( http: / / www.21cnjy.com )敦奧運會開幕式時寫道:“開幕式上完全呈現出一場英國文化盛宴。莎士比亞的戲劇、披頭士樂隊的深情演唱、007詹姆斯邦德的橫空出世、英國女王的盛裝出席以及極富英國農場田園風格的舞臺布置,這一切都將讓你置身于最美麗的畫卷之中。我不認為有任何其他國家可以比我們做得更好?!?br/>請用認識論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解析】 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知識,考查時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考生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旨,然后運用認識論原理進行剖析。作答時注意理論與材料相結合。【答案】 ①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要求,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發展。不斷發展的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又將實踐推向新的高度。因此,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或倫敦奧運會開幕式都不可能是奧運會開幕式的終極模式。②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捌駷橹埂嗵岵⒄摗薄氨本┤舻诙瑳]人敢第一”有其適用條件和范圍。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③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各主辦國的歷史、文化等不同,加之時間在推移、條件在變化,未來奧運會開幕式的創意,將會更豐富、完善。④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和主體是不斷發展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對奧運會開幕式創意的追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或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終會被未來所超越。(教師用書獨具)【教材綜合探究提示】1.教材P50探究問題【提示】 (1)主要體現在:落實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戰略等。(2)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2.教材P50探究問題【提示】 (1)求真務實,正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認識和把握國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從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基本的國情出發,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和發現新規律,提出新思路,解決新問題。(2)哲學依據: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3.教材P51探究問題【提示】 (1)①“凡益之道,與時偕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币馑际钦f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變化發展之中,人們的想法和做法應該適應這種不斷的變化,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②“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說明要能動地認識世界,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①《論語》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易傳·系辭下》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br/>③《國語》記載,范蠡曾對越王說:“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br/>【觀點整合】1.(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2)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 ( http: / / www.21cnjy.com )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關系(1)區別:①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②與時俱進,就是我們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2)聯系: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統一的。②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目標和歸宿。3.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1.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二,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第三,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第一,意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意識我們能夠揭示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第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創造出只有人的參與才能出現的東西。第三,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3.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兩種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性質的作用,不能等量齊觀。物質的決定作用是前提、基礎,是第一位的,而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是第二位的。4.方法論: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要求我們必須重視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對點訓練】1.中國經濟連續30多年高速增長,201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世界經濟低迷的狀況下依然保持強勁動力。全球語言監測機構公布的21世紀十大新聞中,“中國崛起”高居榜首。研究一下中國共產黨91年的發展壯大史,特別是領導改革開放走過的34年歷程,不難發現,“中國奇跡”的根源,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運用意識的能動作用知識分析“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創造中國奇跡的根本原因”的觀點。【解析】 解答本題,要在限定的知識范圍內,對觀點進行全面分析,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答案】 題目觀點是錯誤的。(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①意識活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保持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目的和動機在于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國奇跡”的創造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能夠科學揭示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正確預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是“中國奇跡”創造的“指南針”“風向標”。(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指導中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是創造“中國奇跡”的精神動力。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使人們團結一致,奮力拼搏,是創造“中國奇跡”的力量源泉。(3)意識的能動作用是第二位的,物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保持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要立足于中國社會的客觀物質條件,要遵循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全面認識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1.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和基礎。首先,主觀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其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取決于對客觀規律的掌握程度??傊鹬乜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3.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有機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否定主觀能動性,把人變成規律的奴隸的消極宿命論,又要反對不顧客觀規律,夸大意識能動作用,冒險蠻干的主觀主義和唯意志主義。【對點訓練】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有關數據表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社會貧富差距由改革開放初期的4.5∶1擴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全國居民基尼系數在1990年達到0.445,接近國際上公認的0.45的警戒線,農村居民基尼系數2011年達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線。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擴大到2011年的3.13∶1。全國收入最高的10%群體和收入最低的10%群體的收入差距,已經從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擴大至15倍,躍居世界之首。企業高管薪酬與普通職工收入差距擴大,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是全國平均工資的18倍多。材料二 自黨的十六大提出“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 ( http: / / www.21cnjy.com )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這一戰略方針后,黨和國家就開始醞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特別是遭遇全球金融危機后,收入分配改革的呼聲日益強烈。據悉,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歷時8年的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也將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的核心是促進公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涉及十大問題,包括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工資正常增長和最低工資標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收益分享制度、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以及公務員津貼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等。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肅清、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收入分配改革不僅是民生所盼,也是穩增長的必然要求。運用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二之間的內在聯系。【解析】 本題要求分析材料一、二之間的內在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所用知識為唯物論知識。解題時,首先必須搞清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信息,材料一反映了當前我國收入差距大的現實,材料二反映了我國對收入分配體制進行改革和調整。其次要思考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方案與收入差距現實間的雙向關系,進而從這種雙向關系中提煉出唯物論中包含的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統一等理論。最后將理論與材料信息進行對接。【答案】 (1)物質決定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針對我國當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城鄉、行業、群體等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事實,以及為應對經濟受需求不足制約的形勢,我國積極探索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并即將出臺總體方案。(2)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確的意識可以促進事物的發展。黨和國家針對當前形勢,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穩定發展與社會和諧。(3)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黨和國家出臺總體方案,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體現了對社會客觀現實與宏觀經濟形勢的充分認識,也體現了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充分尊重,做到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1.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礎,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2.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對點訓練】3.地圖反映了人們認識世界的程度,地圖的變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記錄了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由于人類活動范圍的局限,早期地圖繪制者認為地球是平的。15、16世紀哥倫布等航海家證實地球是圓的。隨著遙感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的世界地圖日益精確,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結合材料,說明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解析】 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 http: / / www.21cnjy.com )設問的指向非常明確。解答本題首先要梳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方面內容,然后根據這四個方面內容去審讀材料,把握每一方面內容對應的材料信息,最后將材料信息與理論對接。【答案】 世界地圖的繪制歷史表明,實 ( http: / / www.21cnjy.com )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世界地圖的精確繪制是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完成的。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推動了世界地圖的繪制日益精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繪制的世界地圖是否與地理實際相符合,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繪制世界地圖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實踐需要。綜合檢測(二)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一、選擇題1.2012年8月,美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展開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昂闷嫣枴焙髞戆l回的類似遠古河床的照片,證實了科學家們關于火星上的水流存在的假說。材料表明( )①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事物?、谑澜绲奈镔|性不斷地得到科學發展的證明?、塾钪嫣綔y的目的在于驗證科學家們提出的假說?、芪镔|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火星車對火星的探測結果,表明了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質世界具有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體現了人類的認識能力,表明只要條件具備,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認識的,①②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