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文地理(上冊)2022-2023學年七上復習專題:帶著地形圖去越野(地形圖的判讀)一、單選題北京某地區乙村688戶,1417人;丙村170戶,500人:丁村84戶,150人。讀該地區“聚落分布圖”,完成問題。1.據圖中信息,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顯示的地形類型為丘陵B.丙村的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間C.丁村位于寺廟的西南方向D.聚落的規模隨海拔的增高而增大2.本地區聚落大多分布在( )A.山坡 B.山谷 C.山峰 D.陡坡3.本地區交通線的分布特點是( )①沿山谷分布②連接主要聚落區③沿等高線分布④連接主要農業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1.A2.B3.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形海拔較低,主要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以丘陵為主,A正確。圖中等高距為50米,丙村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間,B錯誤。依據指向標判斷方向,丁村位于寺廟的西北方向,C錯誤。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區的聚落隨著海拔的升高,聚落越來越少,D錯誤。故選A。2.讀圖可知,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形成了聚落,聚落主要沿山谷分布,因為山谷地帶有河流,水源充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3.由圖可知,該地區的交通運輸是以公路運輸為主,交通線主要沿山谷分布,連接了主要的聚落區,因為聚落區的人口密集,①②正確。該地區的交通線沒有沿等高線分布,圖中沒有顯示主要的農業區,③④錯誤。故選A。我國某校學生開展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圖2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圖3為玻璃棧道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游覽圖中的玻璃棧道,其最有可能在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圖中學校和④地的相對高度最有可能是( )A.620米 B.480米 C.350米 D.300米6.實踐活動結束后同學們寫下了觀察記錄,其中可信的是( )A.小河在②處比①處流速快B.周莊在學校的西南方向C.甲處坡度大,適宜植樹造林;乙處地勢平坦,適宜種植小麥D.如果在A處修建一個水庫大壩蓄水,趙莊需要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答案】4.C5.B6.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玻璃棧道是由鋼化玻璃凌空高架在懸崖峭壁上形成的旅游觀光懸空透明棧道,故只有在陡崖上才會出現,讀圖可知,圖中①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故A錯誤;②處位于河流沿上,故B錯誤;③處等高線重疊為陡崖,故C正確;④處位于兩山峰之間的低洼處,是鞍部,故D錯誤;根據題意,故答案為:C。5.相對高度是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讀圖可知,本圖等高距為100米,學校的海拔低于100米,④處的海拔高于500米,低于600米,故兩地的相對高度應高于400米,低于600米,四個選項中最有可能是480米,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6.讀圖可知,河流①處等高線比②處要密集,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河流流速快,故A不可信;圖中出現緯度23°N,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故周莊在學校的東南方向,故B不可信;甲處坡度大,可以植樹造林,乙處地勢平坦,但是靠近23°N,位于熱帶地區,適合種植水稻,小麥是溫帶農作物,故C不可信;趙莊位于盆地,海拔較低,如果要修建大壩,需要搬遷到其它地勢較高的地方,故D可信;根據題意,故答案為:D。讀我國某地區等高線地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8.關于圖示區域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B.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慢C.在甲處可欣賞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觀D.在山頂無法看到王村【答案】7.D8.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7.由圖可知,圖中陰影部分的地勢是中間低、四周高,表示的是盆地地形,高原是內部平坦、周圍陡峭,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故答案為:D。8.圖中可根據一般定向法判斷方向,可以看出,河流是由東北向西南流,故A錯誤。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河流的流速越快,圖中①河段的等高線比②河段更密集,流速更快,故B錯誤。在甲處可欣賞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觀,故C正確。山頂可以看到王村,中間無遮擋,故D錯誤。故答案為:C。圖為北京延慶西北部小海坨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圖中S為競速雪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圖中所示區域主要地形類型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10.圖中道路多為“之”字型,是為了( )A.欣賞美麗風光 B.避免山洪危害C.防止植被破壞 D.減緩路面坡度11.運動員從競速雪道S的山頂出發區①滑行到競速結束區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山頂出發區位于競速結束區的東北方向B.全程在山谷區滑行C.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D.雪道坡度逐漸變陡【答案】9.A10.D11.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9.圖示區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屬于山地,A正確;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大;盆地四周高,中間低,根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及疏密程度可知,圖示區域不屬于高原、丘陵、盆地,BCD錯誤。故答案為:A。10.滑雪賽道呈“之”字形,可以減緩賽道坡度,有利于滑雪安全,D正確;滑雪賽道呈“之”字形不是為了“欣賞美麗風光”,也不是為了“避免山洪危害”,更不是為了“防止植被破壞”,ABC錯誤。故答案為:D。11.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山頂出發區位于競速結束區的東北方向,A說法正確;運動員從競速雪道S的山頂出發區①滑行到競速結束區②先沿山脊滑行,再沿山谷滑行,且一直下坡滑行,B和C說法錯誤;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所以運動員從競速雪道S的山頂出發區①滑行到競速結束區②,雪道坡度逐漸變緩,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某中學組織學生到廣州市某地進行研學實踐。下圖為廣州市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850米 B.950米 C.1100米 D.1300米13.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14.根據調研分析,該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 )A.林木 B.棉花 C.水稻 D.小麥【答案】12.C13.B14.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2.由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50米,甲地為山峰,海拔較高,海拔范圍為1050米以上,1200米以下,故C符合,故答案為:C。13.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圖中等高線密集,地勢落差大,故排除A;盆地是低于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故D排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圖中地形地勢特征,故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山地,C正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圖中海拔較高,地形崎嶇,故C錯誤。故答案為:B。14.該地區地勢起伏大,坡度大,以山地為主,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林木,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為:A。15.下圖甲是某區域等高線(單位:m)略圖,圖中虛線是盤山公路。圖乙是盤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鏡,用于視野受阻的情況下觀察對向車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陰影區域坡度由西向東逐漸減小B.陰影區域坡度由東向西逐漸增大C.b點有必要設置凸面鏡D.c點有必要設置凸面鏡【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由圖可知,陰影區域由西向東等高線越來越密集,坡度逐漸擴大,故A錯誤。陰影區域坡度由東向西逐漸減小,故B錯誤。b點位于急彎處,有必要設置凸面鏡,故C正確。c點視線開闊,沒有必要設置凸面鏡,故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圖是某校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課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組等高線地形模型作品,圖是同學們制作時使用的底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根據圖制作出的等高線地形模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右圖中的地形部位有一處標注錯了,它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山脊18.如果由你來改進這些模型作品,你認為這四個作品應該共同增加的元素是( )A.經緯網 B.指向標 C.水平比例尺 D.垂直比例尺【答案】16.B17.C18.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6.根據圖中等高線和模型的形狀和指向標可以判定,圖中等高線是根據乙圖的模型制作的。故答案為:B。17.根據等高線的判讀方法等高線閉合,中部高四周低是山頂,等高線重疊處是陡崖,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兩個山頂之間的低洼部分是鞍部。讀圖可知,圖中山谷處標注錯誤,應該是山脊。故答案為:C。18.垂直比例尺是指圖上高度比實際高度縮小的程度,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高度多少米,圖上有水平比例尺和指向標,不需要經緯網,所以這四個作品中應該增加的元素是垂直比例尺。故答案為:D。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19.圖中等高距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0.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區易發生山洪。下列四個山體部位中,易發生山洪的是( )A.A處 B.BC處 C.EF處 D.G處21.甲山頂的氣溫為13.2℃,則乙山頂的氣溫約是( )A.12℃ B.12.6℃ C.13.8℃ D.14.4℃【答案】19.B20.C21.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9.等高距是指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讀圖可知,該圖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為200米,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發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區易發生山洪。四個山體部位中,EF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易發生山洪,C正確。A處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為鞍部,A錯誤;BC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是分水嶺,B錯誤;G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D錯誤。故答案為:C。21.甲山頂的海拔為1150米,乙山頂的海拔為1350米,兩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氣溫相差0.6℃,故乙處的氣溫 = 甲處氣溫-2×0.6℃=13.2℃ -1.2℃=12℃。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22.甲的的海拔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23.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答案】22.C23.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2.根據圖形,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所以甲地海拔為3000米。故答案為:C。23.地面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讀圖可知,甲地與乙地的相對高度3000米-1000米=2000米。故答案為:B。讀北京市周邊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圖示區域的總體地勢特征是( )A.南高北低 B.東高西低C.西北高、東南低 D.東南高、西北低25.圖中西部山脈的走向是(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C.西北——東南走向 D.東北——西南走向【答案】24.C25.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4.讀圖分析,圖示區域河流大致由東南流向西北,所以圖示區域的總體地勢特征是東南高、西北低。故答案為:D,ABC錯誤。25.讀圖分析,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判斷圖中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山脈走向是指山脈在地表總體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所以圖中西部山脈的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故答案為:D,ABC錯誤。26.沿圖中甲、乙兩點連線所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可能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讀圖可得,甲和乙的海拔高度范圍都是200-300米間。沿圖中甲、乙兩點連線海拔高度變化特點是:高-低-高-低-高,其最高處海拔高度范圍是300-400米,最低處海拔高度范圍是100-200米,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圖為基礎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勢高低起伏的狀況。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參加戶外研學活動,為進一步研究地形地貌,繪制出了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7.D點的海拔高度為( )A.200米 B.300米 C.350米 D.400米28.山谷的位置是( )A.A B.C C.E D.F29.適合攀巖的地點是( )A.B B.C C.E D.F【答案】27.B28.D29.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7.由圖可知,D點位于300米等高線上,故D點海拔為300米,故B正確,故答案為:B。28.凸高為低,為山谷,圖中F處等高線向高處凸,為山谷,故D正確,故答案為:D。29.由圖可知,C點等高線交匯,為陡崖,地勢落差大,適合攀巖,故B正確,故答案為:B。30.在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表示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顏色,一般用( )A.深藍色 B.黃色 C.綠色 D.棕色【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高原,顏色越深,海拔越高。故答案為:C【點評】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著上深淺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分層設色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位于山谷B.乙為山峰C.該地為丘陵地區D.甲、乙兩地間相對高度大于500米32.①②③④中,不能發育成河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3.關于丙、丁兩村的比較,正確的是( )A.丙村交通更為便利 B.丙村水源更為豐富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兩村都不可能發生滑坡災害【答案】31.B32.A33.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1.甲地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脊,故A錯誤。乙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故B正確。該地區地形崎嶇,且海拔高于500米,為山地,故C錯誤。圖中的等高距為500米,甲地海拔高度為20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為2000米~2500米之間,甲乙兩地間相對高度(2000米~2500米) -2000,兩地的相對高度在0~500米之間,不會大于500米,故D錯誤。故答案為:B。32.讀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中,①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山脊處不能形成河流,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33.丙村位于盆地中,丁村處位于盆地以外,地形平坦開闊,交通比丙處更便利,故A錯誤。丁村位于河流的交匯處,丁村水源更為豐富,故B錯誤。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故C正確。丙村位于山谷附近,可能發生滑坡災害,丁村距離山谷較遠,不可能發生滑坡災害,故D錯誤。故答案為:C。34.圖中四個地點可能會出現瀑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瀑布形成與山谷中的陡崖,有水流,有落差。讀圖可知,圖中①地等高線重合,為陡崖,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容易形成瀑布,A正確。②處也是山谷,但是沒有陡崖,③ 處沒有發育河流,④處地勢平坦,都沒有形成瀑布,B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讀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5.國慶節,小明與同學登上圖中的甲山頂觀看日出,甲山頂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700米 B.900米 C.1050米 D.1100米36.小明在甲山頂觀看日出的正確方向應該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35.B36.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1)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首要依據就是指向標,只有在圖中沒有指向標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進行判斷,但讀圖時一定要注意看清箭頭代表的是方向還是風向,河流的流向等。35.讀圖可知,圖示等高距為200米,可判定,甲山頂的海拔高度位于800- 1000米之間,可能是900米。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36.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可判定,小明在甲山頂觀看日出的正確方向應該是②。①是南方,③是北方,④是西方,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凱凱同學打算暑假去攀登長城,攀登前對某地長城等高線地形圖進行了研究。據此完成下列各題。37.凱凱同學通過研究地圖發現( )A.烽火臺海拔最高,易遠觀 B.關城四面環山,易守難攻C.城墻沿著山脊,防御功能強 D.道路沿山谷建設,難度大38.凱凱同學攀登長城時會發現( )A.①到②的坡度最小 B.③在④的東南方向C.①和②的距離約為100米 D.③到④的高差約為100米【答案】37.C38.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7.讀圖可知,烽火臺位于等高線650至700之間,海拔不是最高,排除A;四面環山為盆地地形,關城位于兩條等高線相對平行的地方,地勢平坦,排除B;城墻沿等高線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修建,沿著山脊,防御功能強,C正確;沿山谷建設,難度小,道路沿山脊建設,難度大,排除D;故答案為:C。38.①到②的等高線較②到③的等高線密集,坡度較大,②到③的等高線更稀疏,坡度更小,排除A;根據指向標表示,③在④的西北方向,排除B;根據比例尺可知,①和②的距離約為500米,排除C;③位于等高線850米至800米之間,④位于等高線線750米至700米之間,高差約為100米,D正確,故答案為:D。在賀龍元帥的故鄉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桑植白茶”帶動荼農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讀洪家關白族鄉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9.關于圖示區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地形以山地為主 B.安湖溪大致自東北向西南流C.①地處于山谷位置 D.②山海拔不超過900米40.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下列該區域發展舉措可行的是( )①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完善茶葉產業鏈②利用清潔山泉水,發展飲用水產業③依托洪家關紅色旅游帶動經濟發展④大力開采礦產資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39.C40.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9.讀圖可知,圖示區域海拔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地形以山地為主,A正確。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安湖溪大致自東北向西南流,B正確。①地處于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位置,C錯誤。圖示等高距為100米,②山海拔位于800﹣900米之間,不超過900米,D正確。本題要求選擇描述不正確的選項,故答案為:C。40.①該區以山地為主,降水多,適合發展茶葉種植,完善茶葉產業鏈,①正確;②利用清潔山泉水,發展飲用水產業,②正確;③此地為賀龍元帥的故鄉,依托洪家關紅色旅游帶動經濟發展,③正確;大力開采礦產資源會導致植被破壞,引發水土流失,④錯誤。故①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讀圖“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41.圖中①②③④四處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41.D42.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1.圖中①處等高線稀疏,位于緩坡,故A錯誤;②處等高線數值凸向高處,位于山谷,故B錯誤;③處等高線稠密,位于陡坡,故C錯誤;④處等高線數值凸向低值,位于山脊,故D正確。故答案為:D。42.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地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水運便利,且海拔位于100米以下,地形平坦開闊,適宜聚落建設,A正確。乙丙丁位于山頂或坡地,不適合建設聚落,故BCD錯誤,故答案為:A。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43.圖中甲處表示( )A.山頂 B.山谷 C.山脊 D.陡崖44.圖中四條登山線路,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5.圖中C地的海拔是(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46.若A地和B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A.3km B.4km C.5km D.6km【答案】43.D44.C45.B46.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3.圖中甲處等高線重疊,表示陡崖,D正確、ABC錯。故答案為:D。44.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從圖中看③線等高線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確、ABD錯。故答案為:C。45.圖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線上,海拔為200米,B正確、ACD錯。故答案為:B。46.結合圖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km,A地和B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4km,B正確、ACD錯。故答案為:B。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47.圖中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 )A.490米 B.540米 C.580米 D.620米48.圖中數字序號代表的山體部位中,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7.C48.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1)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2)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47.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50米,故圖中最高峰的海拔位于550米至600米之間,故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580米,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48.①位于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排除A;②位于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B正確;③位于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排除C;④位于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排除D;故答案為:B。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恩施某地理興趣小組對家鄉某區域進行野外考察后繪制了如下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9.下列有關圖示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瀑布向北入湖泊 B.山峰海拔低于甲C.地形以山地為主 D.乙河流量很穩定50.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該區域可優先發展的產業是( )A.礦產開采 B.水電開發 C.水稻種植 D.生態旅游【答案】49.C50.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9.讀圖可知,根據指向標判斷瀑布向西入湖泊,A錯誤; 根據等高距為100米判斷,山峰海拔880米,甲海拔低于 500 米,山峰海拔高于甲,B 錯誤; 根據此地海拔高度在 400 米 -880 米之間判斷,此地地形以山地為主, C 正確; 乙河流由高到低流,落差大,流量不穩定,D 錯誤。 故答案為:C。50.鄉村振興包括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該區域可優先發展的產業是生態旅游。礦產開發,水電開發會破壞當地生態,水稻適合種植在地形平坦、水熱充足的地區,綜上所述,D 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完成下面小題。51.該地的地形類型主要是( )A.丘陵、平原 B.高原、山地 C.高原、平原 D.山地、盆地52.圖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53.從圖中可看出甲地成為區域內最大村落的有利自然條件包括( )①礦產豐富 ②地形平坦開闊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51.A52.A53.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1.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由圖示信息可知,圖示海拔幾乎都在500米以下,大部分范圍小于200米,且海拔5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由此可判定,該地的地形類型主要是丘陵、平原。故答案為: A正確。52.圖中四條河流,只有①地流經等高線最密集,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流速越快,相對來說②地、③地、 ④地較緩,A正確。53.讀圖可知,甲村地勢平坦開闊,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發展,所以規模大,②③正確;圖中無體現礦產,①錯誤;交通便利屬于社會經濟條件,④錯誤;排除ACD,選B。54.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局部),圖中 X、Y 為等高線(等高距為 100 米),X 海拔 500 米,L 為河流,H 為湖泊。關于圖中信息的判斷,正確的是( )A.L河自西南流向東北 B.L河為外流河C.Y海拔為600米 D.A地海拔可能為260米【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河流L注入湖泊H,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流向自西南向東北流,A正確;河流L注入湖泊H,故L河為內流河,B錯誤;河流由高向低流,X大于Y,X是500,等高距為100,Y的值為400,根據等值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的值比Y小,范圍是300-400,A地海拔不可能是260米,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5.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的地圖是( )A.等高線地形圖 B.地形剖面圖C.分層設色地形圖 D.地形平面圖【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地圖的種類很多,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地圖,以上四種地圖中,能夠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的地圖是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平面圖不能直觀看出高低起伏狀況,故答案為:B。【點評】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圖為基礎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勢高低起伏的狀況。56.沙特擬投資5000億美元修建“NEOM城”,該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貧瘠的沙漠區,毗鄰紅海和亞喀巴灣,靠近經由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貿易航線。“NEOM城”選址在圖示區域的主要優勢是( )A.地形平坦開闊 B.氣候溫暖濕潤C.地理位置優越 D.多貧瘠的沙漠【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材料,“NEOM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貧瘠的沙漠區,毗鄰紅海和亞喀巴灣,靠近經由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貿易航線,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C正確。圖中“NEOM城”所在地等高線密集,坡度大,地勢起伏大,且該地屬沙漠廣布,氣候干旱,ABD項不是該城的優勢,故答案為:C。【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酒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6月5日10時44分發射成功。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中等高距為50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7.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運至發射場到發射成功期間,圖示地區( )A.晝短夜長晝漸長B.正午時清水河位于甲山頂陰影中C.清水河正值枯水期D.盛行箭頭①所示風向的風58.甲山頂海拔可能是( )A.568米 B.435米 C.478米 D.523米【答案】57.D58.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7.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運至發射場到發射成功期間是從5月29日至6月5日,這段時間太陽直射從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圖中所示地區位于我國東部地區,此時晝夜狀況是晝長夜短,并且晝漸長,故A錯誤。正午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該區域以南,甲山頂影子朝向北,不可能覆蓋到清水河,故B錯誤。此時我國東部大部地區開始進入雨季,河流進入汛期,故C錯誤。盛行箭頭①所示風向的東南風,故D正確。故答案為:D。58.由題目可知,圖中等高距是50米,可以推測甲山頂的海拔范圍是在400米至450米之間,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面小題。59.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地地形為(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60.圖中AB兩地與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別是( )A.185米、205米 B.155米、125米C.80米、100米 D.75米、115米61.從張村到李村走最短線路,沿途經過( )A.兩座山 B.兩道山谷C.一座山,一道山谷 D.一個陡崖62.圖中河流流向是( )A.東北向西南 B.西北向東南 C.東南向西北 D.西南向東北63.圖中C處為一陡崖,該陡崖頂端的海拔可能是( )A.301米 B.260米 C.270米 D.290米【答案】59.B60.D61.C62.B63.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9.讀圖可知,該地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坡度和緩的為丘陵,B正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排除A;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的為山地,排除C;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排除D;故答案為:B。60.讀圖可知,該地最高峰海拔為335米,A、B兩地的海拔分別是260米,220米,因此A、B兩地與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別是75米,115米,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61.從張村到李村走最短線路,即為兩點之間連一條直線,直線經過了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故經過了一座山、經過了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故經過一道山谷,C正確,排除AB;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未經過陡崖,排除D;故答案為:C。62.讀圖可知,圖中無指向標、無經緯網,故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判斷,河流是由海拔較高處向低處流,故流向是西北向東南,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63.讀圖可知,C處陡崖的等高線海拔最高為280米。圖中等高距為20米,故陡崖頂端的海拔為280米至300米,D290米位于該區間,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讀某地地形示意圖,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64.甲乙丙丁四地,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5.丙點的海拔可能是( )A.200米 B.350米 C.500米 D.550米【答案】64.A65.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6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峭,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地方中,坡度最陡的是甲,此處等高線最密集,故答案為:A。65.由圖可以看出,丙地位于等高線海拔是200至500米之間,以上四個選項中,最可能是350米,其余三個選項不在范圍內,故答案為:B。暑期地理研學中,同學們領到一張等高線地形圖。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66.圖中甲地海拔是( )A.300m B.250m C.150m D.1000m67.同學要調查該山的河流水文特征,最合適的調查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答案】66.C67.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66.結合圖示,圖中相鄰兩條等高線的相對高度即等高距是200m,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m,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7.圖中②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可能發育成河流,最適合調查該山的河流水文特征,B正確;①、③、④三處等高向低處凸出,是山脊,不太可能發展成河流,故ACD錯誤。故答案為:B。圖示意福建某山區地形及登山路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8.該山區的最高峰位于圖示區域的( )A.東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東南部69.途經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線是( )A.甲 B.乙 C.丙 D.丁70.6月份在該山區登山時應注意防范( )A.干旱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塵暴【答案】68.C69.D70.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68.由圖可知,按照圖中的指向標可判斷,該山區的最高峰海拔為1162米,位于圖示區域的西北部,故C正確。故排除ABD,故答案為:C。69.兩山頭之間地勢低洼處為鞍部,等高線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為山谷。由圖可知,途經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線是丁,故D正確;甲沒有經過鞍部,乙、丙沒有經過山谷,故ABC錯誤。故答案為:D。70.由圖可知,該區域為山地,夏季降水多時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6月份降雨多,在該山區登山時應注意防范泥石流,故C正確;干旱主要發生在季風區,且不影響登山,故A錯誤;寒潮在冬季對我國影響的范圍比較大,6月福建不受寒潮影響,故B錯誤;沙塵暴主要發生在西北和華北地區,主要發生在干旱的春季,故D錯誤。故答案為:C。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崇禮場館區,現代化的冬奧場館和古老的長城不期而遇。其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因外觀造型與中國傳統玉如意相似,被稱為“雪如意”。圖為崇禮部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1.“雪如意”賽道最低點的海拔可能是( )A.1600米 B.1635米 C.1650米 D.1750米72.圖示冬奧場館中( )A.①冬奧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B.從②“雪如意”可看到遠處的長城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頂上D.④冬季兩項中心位于山脊處【答案】71.B72.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71.讀圖可得,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雪如意”賽道最低點的海拔范圍是1600-1650米,最有可能是1635米。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72.讀圖可得,①冬奧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故A錯誤。從②“雪如意”可看到遠處的長城,故B正確。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谷部位,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故C錯誤。④冬季兩項中心位于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山谷處,故D錯誤。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讀我國東南地區某旅游景區等高線地形圖及玻璃棧道景觀圖,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73.圖中甲地附近山峰的海拔可能為( )A.355米 B.455米 C.555米 D.655米74.圖中最適合建大壩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75.游客在景區體驗了懸空刺激的玻璃棧道。該景點最可能位于(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73.C74.B75.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73.讀圖可知,該圖等高距為100米,甲地附近山峰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間,故可能為555米,故答案為:C,排除ABD。74.讀圖可知,圖中甲在山峰附近,無河流,不適宜修建大壩,排除A;乙地在峽谷出口的最窄處,集水范圍大,工程量小,乙地適宜修建大壩,B正確;丙地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無河流發育,不宜修建大壩,排除C;丁地位于山谷地區,只有一條河流,集水范圍小,排除D,故答案為:B。75.據所學知識可知,玻璃棧道適合在陡崖處修建。讀圖可得,①處多條等高線重合,是陡崖。該景點應位于①處,A正確;②為盆地內部,③是山脊,④位于平原地區,不適宜修建懸空刺激的玻璃棧道,排除BCD,故答案為:A。二、圖文分析題7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定向越野運動是指運動員利用地圖和指北針,通過途中的各種障礙,到訪地圖上所指示的各個點標,以按順序到達所有點標并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材料二:某中學組織七年級學生參加定向越野活動,圖為比賽用圖。(1)選手拿到比賽用圖后發現,該地圖的等高距為 米,線路中最高點(標點2)海拔為 米。(2)比賽區域地形類型為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3)主辦方在標點4的前方設立了危險警示牌,并安排了志愿者引導員,其原因是該標點在 (山體部位)附近。(4)到達標點4的選手,他能否通過回望看到位于標點3的選手?請簡述理由。(5)定向越野中有兩個賽段:①從標點1到標點2;②從標點6到標點7。這兩個賽段哪個賽段的難度更大、體力消耗會更多?請從地形、路線長短角度簡述理由(寫出兩點即可)。【答案】(1)10;360(2)丘陵(3)陡崖(4)不能;標點4和標點3之間是山脊,山脊等高線往低處凸出,視線被阻擋。(5)①賽段的難度更大、體力消耗會更多 ①賽段比②賽段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①賽段比②賽段路線更長。【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差為等高距,等高距為10米,由等高距可知,線路中最高點(標點2)海拔為360米。(2)讀圖可知,海拔低于500米且相對高度沒有超過200米,起伏和緩,為丘陵。(3)讀圖可知,標點4等高線重疊,為陡崖。(4)讀圖可知,標點3和標點4之間等高線由高出向低處凸出,為山脊,阻擋了視線。(5)讀圖可知,①從標點1到標點2,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同時路程更長,所以該賽段的難度更大、體力消耗會更多。【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7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為了鍛煉學生體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澄海某中學利用暑假到魯中山區開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動。同學們從王村火車站分組出發,設計了三個活動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鍛煉體能;方案二:徒手攀巖,試試膽量;方案三:參觀古廟,尋蹤文化。材料二:旅行地點的等高線地形圖。(1)方案一中,同學們登頂的大青山海拔約 米。方案二能開展徒手攀巖活動是因為沿途經過 (地形部位)。方案三中,同學們參觀的古廟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發地到古廟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距離是 千米。(2)三個方案中,你會建議體力較弱的同學選擇路線 (填數字),原因是 。(3)某隊同學在山區迷路,有同學提出沿著溪流走。你認為這個提議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 。(4)同學們發現,王村是當地歷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村莊,原因是 。【答案】(1)550~600米范圍內均能得分;陡崖;西南;2.5(2)③;路線③沿線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較省力。(3)可行,小溪最終都會匯入大河,向山外流去,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4)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公路、鐵路等交通線穿過,交通便利。【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等高距為50米,可知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間。方案二開展徒手攀巖,因此該活動途徑地形部位為陡崖。通過指向標定位,上面為北方,可知古廟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據圖中比例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500米,出發地到古廟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距離是2.5千米。(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體力較弱的同學選擇路線③,路線③沿線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較省力。(3)河流流經山谷部位,水往低處流,溪流最終都會匯入大河,在河流附近一般會有人居住。因此可行。(4)讀圖可知,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公路、鐵路等交通線穿過,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聚落。【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78.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非洲某區域圖(如圖),該區域植被茂密。材料二:大多數河流在入海口處流速慢,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堆積而形成三角洲。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1)圖 中河流流域內面積最大的地形類型是 .(2)據圖,通過等高線判斷 C 處地形部位的名稱是 ,原因是 .(3)與 AB 河段相比,BC 河段的流速較 ,原因是 .(4)通過實地考察,BC 河段水量豐富,但在入海口處并沒有三角洲的形成,推測其原因是 (答一點即可)。【答案】(1)盆地(2)山谷;等高線彎曲,由低處凸向高處(3)快;BC段等高線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入海口處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剛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 圖中河流流域內面積最大的地區等高線呈閉合曲線,且海拔中間低,四周高,因此地形類型是盆地。(2)通過等高線判斷可知, C處等高線彎曲,且由低處凸向高處,因此地形部位是山谷。(3)讀圖分析可知, 與 AB河段相比,BC河段等高線稠密,落差大,因此流速快。(4)讀圖分析可知,BC 河段水量豐富,但入海口處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另外剛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因此在入海口處并沒有三角洲的形成。故答案為:(1)盆地;(2)山谷;等高線彎曲,由低處凸向高處;(3)快;BC段等高線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 入海口處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剛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點評】(1)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較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小,邊緣陡峻。(2)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3)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4)本題考查剛果河在入海口處并沒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讀圖理解解答即可。1 / 1人文地理(上冊)2022-2023學年七上復習專題:帶著地形圖去越野(地形圖的判讀)一、單選題北京某地區乙村688戶,1417人;丙村170戶,500人:丁村84戶,150人。讀該地區“聚落分布圖”,完成問題。1.據圖中信息,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顯示的地形類型為丘陵B.丙村的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間C.丁村位于寺廟的西南方向D.聚落的規模隨海拔的增高而增大2.本地區聚落大多分布在( )A.山坡 B.山谷 C.山峰 D.陡坡3.本地區交通線的分布特點是( )①沿山谷分布②連接主要聚落區③沿等高線分布④連接主要農業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我國某校學生開展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圖2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圖3為玻璃棧道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游覽圖中的玻璃棧道,其最有可能在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圖中學校和④地的相對高度最有可能是( )A.620米 B.480米 C.350米 D.300米6.實踐活動結束后同學們寫下了觀察記錄,其中可信的是( )A.小河在②處比①處流速快B.周莊在學校的西南方向C.甲處坡度大,適宜植樹造林;乙處地勢平坦,適宜種植小麥D.如果在A處修建一個水庫大壩蓄水,趙莊需要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讀我國某地區等高線地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8.關于圖示區域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B.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慢C.在甲處可欣賞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觀D.在山頂無法看到王村圖為北京延慶西北部小海坨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圖中S為競速雪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圖中所示區域主要地形類型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10.圖中道路多為“之”字型,是為了( )A.欣賞美麗風光 B.避免山洪危害C.防止植被破壞 D.減緩路面坡度11.運動員從競速雪道S的山頂出發區①滑行到競速結束區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山頂出發區位于競速結束區的東北方向B.全程在山谷區滑行C.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D.雪道坡度逐漸變陡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某中學組織學生到廣州市某地進行研學實踐。下圖為廣州市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850米 B.950米 C.1100米 D.1300米13.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14.根據調研分析,該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 )A.林木 B.棉花 C.水稻 D.小麥15.下圖甲是某區域等高線(單位:m)略圖,圖中虛線是盤山公路。圖乙是盤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鏡,用于視野受阻的情況下觀察對向車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陰影區域坡度由西向東逐漸減小B.陰影區域坡度由東向西逐漸增大C.b點有必要設置凸面鏡D.c點有必要設置凸面鏡圖是某校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課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組等高線地形模型作品,圖是同學們制作時使用的底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根據圖制作出的等高線地形模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右圖中的地形部位有一處標注錯了,它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山脊18.如果由你來改進這些模型作品,你認為這四個作品應該共同增加的元素是( )A.經緯網 B.指向標 C.水平比例尺 D.垂直比例尺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19.圖中等高距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0.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區易發生山洪。下列四個山體部位中,易發生山洪的是( )A.A處 B.BC處 C.EF處 D.G處21.甲山頂的氣溫為13.2℃,則乙山頂的氣溫約是( )A.12℃ B.12.6℃ C.13.8℃ D.14.4℃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22.甲的的海拔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23.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讀北京市周邊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圖示區域的總體地勢特征是( )A.南高北低 B.東高西低C.西北高、東南低 D.東南高、西北低25.圖中西部山脈的走向是(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C.西北——東南走向 D.東北——西南走向26.沿圖中甲、乙兩點連線所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可能是( )A. B.C. D.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參加戶外研學活動,為進一步研究地形地貌,繪制出了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7.D點的海拔高度為( )A.200米 B.300米 C.350米 D.400米28.山谷的位置是( )A.A B.C C.E D.F29.適合攀巖的地點是( )A.B B.C C.E D.F30.在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表示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顏色,一般用( )A.深藍色 B.黃色 C.綠色 D.棕色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位于山谷B.乙為山峰C.該地為丘陵地區D.甲、乙兩地間相對高度大于500米32.①②③④中,不能發育成河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3.關于丙、丁兩村的比較,正確的是( )A.丙村交通更為便利 B.丙村水源更為豐富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兩村都不可能發生滑坡災害34.圖中四個地點可能會出現瀑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讀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5.國慶節,小明與同學登上圖中的甲山頂觀看日出,甲山頂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700米 B.900米 C.1050米 D.1100米36.小明在甲山頂觀看日出的正確方向應該是( )A.① B.② C.③ D.④凱凱同學打算暑假去攀登長城,攀登前對某地長城等高線地形圖進行了研究。據此完成下列各題。37.凱凱同學通過研究地圖發現( )A.烽火臺海拔最高,易遠觀 B.關城四面環山,易守難攻C.城墻沿著山脊,防御功能強 D.道路沿山谷建設,難度大38.凱凱同學攀登長城時會發現( )A.①到②的坡度最小 B.③在④的東南方向C.①和②的距離約為100米 D.③到④的高差約為100米在賀龍元帥的故鄉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桑植白茶”帶動荼農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讀洪家關白族鄉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39.關于圖示區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地形以山地為主 B.安湖溪大致自東北向西南流C.①地處于山谷位置 D.②山海拔不超過900米40.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下列該區域發展舉措可行的是( )①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完善茶葉產業鏈②利用清潔山泉水,發展飲用水產業③依托洪家關紅色旅游帶動經濟發展④大力開采礦產資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圖“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41.圖中①②③④四處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43.圖中甲處表示( )A.山頂 B.山谷 C.山脊 D.陡崖44.圖中四條登山線路,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5.圖中C地的海拔是(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46.若A地和B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A.3km B.4km C.5km D.6km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47.圖中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 )A.490米 B.540米 C.580米 D.620米48.圖中數字序號代表的山體部位中,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恩施某地理興趣小組對家鄉某區域進行野外考察后繪制了如下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9.下列有關圖示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瀑布向北入湖泊 B.山峰海拔低于甲C.地形以山地為主 D.乙河流量很穩定50.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該區域可優先發展的產業是( )A.礦產開采 B.水電開發 C.水稻種植 D.生態旅游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完成下面小題。51.該地的地形類型主要是( )A.丘陵、平原 B.高原、山地 C.高原、平原 D.山地、盆地52.圖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53.從圖中可看出甲地成為區域內最大村落的有利自然條件包括( )①礦產豐富 ②地形平坦開闊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4.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局部),圖中 X、Y 為等高線(等高距為 100 米),X 海拔 500 米,L 為河流,H 為湖泊。關于圖中信息的判斷,正確的是( )A.L河自西南流向東北 B.L河為外流河C.Y海拔為600米 D.A地海拔可能為260米55.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的地圖是( )A.等高線地形圖 B.地形剖面圖C.分層設色地形圖 D.地形平面圖56.沙特擬投資5000億美元修建“NEOM城”,該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貧瘠的沙漠區,毗鄰紅海和亞喀巴灣,靠近經由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貿易航線。“NEOM城”選址在圖示區域的主要優勢是( )A.地形平坦開闊 B.氣候溫暖濕潤C.地理位置優越 D.多貧瘠的沙漠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酒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6月5日10時44分發射成功。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中等高距為50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7.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運至發射場到發射成功期間,圖示地區( )A.晝短夜長晝漸長B.正午時清水河位于甲山頂陰影中C.清水河正值枯水期D.盛行箭頭①所示風向的風58.甲山頂海拔可能是( )A.568米 B.435米 C.478米 D.523米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面小題。59.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地地形為(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60.圖中AB兩地與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別是( )A.185米、205米 B.155米、125米C.80米、100米 D.75米、115米61.從張村到李村走最短線路,沿途經過( )A.兩座山 B.兩道山谷C.一座山,一道山谷 D.一個陡崖62.圖中河流流向是( )A.東北向西南 B.西北向東南 C.東南向西北 D.西南向東北63.圖中C處為一陡崖,該陡崖頂端的海拔可能是( )A.301米 B.260米 C.270米 D.290米讀某地地形示意圖,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64.甲乙丙丁四地,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5.丙點的海拔可能是( )A.200米 B.350米 C.500米 D.550米暑期地理研學中,同學們領到一張等高線地形圖。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66.圖中甲地海拔是( )A.300m B.250m C.150m D.1000m67.同學要調查該山的河流水文特征,最合適的調查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圖示意福建某山區地形及登山路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8.該山區的最高峰位于圖示區域的( )A.東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東南部69.途經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線是( )A.甲 B.乙 C.丙 D.丁70.6月份在該山區登山時應注意防范( )A.干旱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塵暴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崇禮場館區,現代化的冬奧場館和古老的長城不期而遇。其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因外觀造型與中國傳統玉如意相似,被稱為“雪如意”。圖為崇禮部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1.“雪如意”賽道最低點的海拔可能是( )A.1600米 B.1635米 C.1650米 D.1750米72.圖示冬奧場館中( )A.①冬奧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B.從②“雪如意”可看到遠處的長城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頂上D.④冬季兩項中心位于山脊處讀我國東南地區某旅游景區等高線地形圖及玻璃棧道景觀圖,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73.圖中甲地附近山峰的海拔可能為( )A.355米 B.455米 C.555米 D.655米74.圖中最適合建大壩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75.游客在景區體驗了懸空刺激的玻璃棧道。該景點最可能位于(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二、圖文分析題7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定向越野運動是指運動員利用地圖和指北針,通過途中的各種障礙,到訪地圖上所指示的各個點標,以按順序到達所有點標并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材料二:某中學組織七年級學生參加定向越野活動,圖為比賽用圖。(1)選手拿到比賽用圖后發現,該地圖的等高距為 米,線路中最高點(標點2)海拔為 米。(2)比賽區域地形類型為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3)主辦方在標點4的前方設立了危險警示牌,并安排了志愿者引導員,其原因是該標點在 (山體部位)附近。(4)到達標點4的選手,他能否通過回望看到位于標點3的選手?請簡述理由。(5)定向越野中有兩個賽段:①從標點1到標點2;②從標點6到標點7。這兩個賽段哪個賽段的難度更大、體力消耗會更多?請從地形、路線長短角度簡述理由(寫出兩點即可)。7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為了鍛煉學生體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澄海某中學利用暑假到魯中山區開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動。同學們從王村火車站分組出發,設計了三個活動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鍛煉體能;方案二:徒手攀巖,試試膽量;方案三:參觀古廟,尋蹤文化。材料二:旅行地點的等高線地形圖。(1)方案一中,同學們登頂的大青山海拔約 米。方案二能開展徒手攀巖活動是因為沿途經過 (地形部位)。方案三中,同學們參觀的古廟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發地到古廟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距離是 千米。(2)三個方案中,你會建議體力較弱的同學選擇路線 (填數字),原因是 。(3)某隊同學在山區迷路,有同學提出沿著溪流走。你認為這個提議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 。(4)同學們發現,王村是當地歷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村莊,原因是 。78.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非洲某區域圖(如圖),該區域植被茂密。材料二:大多數河流在入海口處流速慢,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堆積而形成三角洲。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1)圖 中河流流域內面積最大的地形類型是 .(2)據圖,通過等高線判斷 C 處地形部位的名稱是 ,原因是 .(3)與 AB 河段相比,BC 河段的流速較 ,原因是 .(4)通過實地考察,BC 河段水量豐富,但在入海口處并沒有三角洲的形成,推測其原因是 (答一點即可)。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B3.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形海拔較低,主要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以丘陵為主,A正確。圖中等高距為50米,丙村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間,B錯誤。依據指向標判斷方向,丁村位于寺廟的西北方向,C錯誤。由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區的聚落隨著海拔的升高,聚落越來越少,D錯誤。故選A。2.讀圖可知,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形成了聚落,聚落主要沿山谷分布,因為山谷地帶有河流,水源充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3.由圖可知,該地區的交通運輸是以公路運輸為主,交通線主要沿山谷分布,連接了主要的聚落區,因為聚落區的人口密集,①②正確。該地區的交通線沒有沿等高線分布,圖中沒有顯示主要的農業區,③④錯誤。故選A。【答案】4.C5.B6.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玻璃棧道是由鋼化玻璃凌空高架在懸崖峭壁上形成的旅游觀光懸空透明棧道,故只有在陡崖上才會出現,讀圖可知,圖中①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故A錯誤;②處位于河流沿上,故B錯誤;③處等高線重疊為陡崖,故C正確;④處位于兩山峰之間的低洼處,是鞍部,故D錯誤;根據題意,故答案為:C。5.相對高度是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讀圖可知,本圖等高距為100米,學校的海拔低于100米,④處的海拔高于500米,低于600米,故兩地的相對高度應高于400米,低于600米,四個選項中最有可能是480米,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6.讀圖可知,河流①處等高線比②處要密集,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河流流速快,故A不可信;圖中出現緯度23°N,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故周莊在學校的東南方向,故B不可信;甲處坡度大,可以植樹造林,乙處地勢平坦,但是靠近23°N,位于熱帶地區,適合種植水稻,小麥是溫帶農作物,故C不可信;趙莊位于盆地,海拔較低,如果要修建大壩,需要搬遷到其它地勢較高的地方,故D可信;根據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7.D8.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7.由圖可知,圖中陰影部分的地勢是中間低、四周高,表示的是盆地地形,高原是內部平坦、周圍陡峭,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故答案為:D。8.圖中可根據一般定向法判斷方向,可以看出,河流是由東北向西南流,故A錯誤。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河流的流速越快,圖中①河段的等高線比②河段更密集,流速更快,故B錯誤。在甲處可欣賞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觀,故C正確。山頂可以看到王村,中間無遮擋,故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9.A10.D11.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9.圖示區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屬于山地,A正確;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大;盆地四周高,中間低,根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及疏密程度可知,圖示區域不屬于高原、丘陵、盆地,BCD錯誤。故答案為:A。10.滑雪賽道呈“之”字形,可以減緩賽道坡度,有利于滑雪安全,D正確;滑雪賽道呈“之”字形不是為了“欣賞美麗風光”,也不是為了“避免山洪危害”,更不是為了“防止植被破壞”,ABC錯誤。故答案為:D。11.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山頂出發區位于競速結束區的東北方向,A說法正確;運動員從競速雪道S的山頂出發區①滑行到競速結束區②先沿山脊滑行,再沿山谷滑行,且一直下坡滑行,B和C說法錯誤;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所以運動員從競速雪道S的山頂出發區①滑行到競速結束區②,雪道坡度逐漸變緩,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12.C13.B14.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2.由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50米,甲地為山峰,海拔較高,海拔范圍為1050米以上,1200米以下,故C符合,故答案為:C。13.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圖中等高線密集,地勢落差大,故排除A;盆地是低于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故D排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圖中地形地勢特征,故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山地,C正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圖中海拔較高,地形崎嶇,故C錯誤。故答案為:B。14.該地區地勢起伏大,坡度大,以山地為主,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林木,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為:A。15.【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由圖可知,陰影區域由西向東等高線越來越密集,坡度逐漸擴大,故A錯誤。陰影區域坡度由東向西逐漸減小,故B錯誤。b點位于急彎處,有必要設置凸面鏡,故C正確。c點視線開闊,沒有必要設置凸面鏡,故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答案】16.B17.C18.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6.根據圖中等高線和模型的形狀和指向標可以判定,圖中等高線是根據乙圖的模型制作的。故答案為:B。17.根據等高線的判讀方法等高線閉合,中部高四周低是山頂,等高線重疊處是陡崖,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兩個山頂之間的低洼部分是鞍部。讀圖可知,圖中山谷處標注錯誤,應該是山脊。故答案為:C。18.垂直比例尺是指圖上高度比實際高度縮小的程度,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高度多少米,圖上有水平比例尺和指向標,不需要經緯網,所以這四個作品中應該增加的元素是垂直比例尺。故答案為:D。【答案】19.B20.C21.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9.等高距是指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讀圖可知,該圖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為200米,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發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區易發生山洪。四個山體部位中,EF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易發生山洪,C正確。A處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為鞍部,A錯誤;BC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是分水嶺,B錯誤;G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D錯誤。故答案為:C。21.甲山頂的海拔為1150米,乙山頂的海拔為1350米,兩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氣溫相差0.6℃,故乙處的氣溫 = 甲處氣溫-2×0.6℃=13.2℃ -1.2℃=12℃。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22.C23.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2.根據圖形,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所以甲地海拔為3000米。故答案為:C。23.地面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讀圖可知,甲地與乙地的相對高度3000米-1000米=2000米。故答案為:B。【答案】24.C25.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4.讀圖分析,圖示區域河流大致由東南流向西北,所以圖示區域的總體地勢特征是東南高、西北低。故答案為:D,ABC錯誤。25.讀圖分析,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判斷圖中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山脈走向是指山脈在地表總體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所以圖中西部山脈的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故答案為:D,ABC錯誤。26.【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讀圖可得,甲和乙的海拔高度范圍都是200-300米間。沿圖中甲、乙兩點連線海拔高度變化特點是:高-低-高-低-高,其最高處海拔高度范圍是300-400米,最低處海拔高度范圍是100-200米,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圖為基礎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勢高低起伏的狀況。【答案】27.B28.D29.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7.由圖可知,D點位于300米等高線上,故D點海拔為300米,故B正確,故答案為:B。28.凸高為低,為山谷,圖中F處等高線向高處凸,為山谷,故D正確,故答案為:D。29.由圖可知,C點等高線交匯,為陡崖,地勢落差大,適合攀巖,故B正確,故答案為:B。30.【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高原,顏色越深,海拔越高。故答案為:C【點評】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著上深淺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分層設色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答案】31.B32.A33.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1.甲地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脊,故A錯誤。乙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故B正確。該地區地形崎嶇,且海拔高于500米,為山地,故C錯誤。圖中的等高距為500米,甲地海拔高度為20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為2000米~2500米之間,甲乙兩地間相對高度(2000米~2500米) -2000,兩地的相對高度在0~500米之間,不會大于500米,故D錯誤。故答案為:B。32.讀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中,①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山脊處不能形成河流,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33.丙村位于盆地中,丁村處位于盆地以外,地形平坦開闊,交通比丙處更便利,故A錯誤。丁村位于河流的交匯處,丁村水源更為豐富,故B錯誤。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故C正確。丙村位于山谷附近,可能發生滑坡災害,丁村距離山谷較遠,不可能發生滑坡災害,故D錯誤。故答案為:C。34.【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瀑布形成與山谷中的陡崖,有水流,有落差。讀圖可知,圖中①地等高線重合,為陡崖,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容易形成瀑布,A正確。②處也是山谷,但是沒有陡崖,③ 處沒有發育河流,④處地勢平坦,都沒有形成瀑布,B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答案】35.B36.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1)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首要依據就是指向標,只有在圖中沒有指向標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進行判斷,但讀圖時一定要注意看清箭頭代表的是方向還是風向,河流的流向等。35.讀圖可知,圖示等高距為200米,可判定,甲山頂的海拔高度位于800- 1000米之間,可能是900米。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36.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可判定,小明在甲山頂觀看日出的正確方向應該是②。①是南方,③是北方,④是西方,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答案】37.C38.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7.讀圖可知,烽火臺位于等高線650至700之間,海拔不是最高,排除A;四面環山為盆地地形,關城位于兩條等高線相對平行的地方,地勢平坦,排除B;城墻沿等高線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修建,沿著山脊,防御功能強,C正確;沿山谷建設,難度小,道路沿山脊建設,難度大,排除D;故答案為:C。38.①到②的等高線較②到③的等高線密集,坡度較大,②到③的等高線更稀疏,坡度更小,排除A;根據指向標表示,③在④的西北方向,排除B;根據比例尺可知,①和②的距離約為500米,排除C;③位于等高線850米至800米之間,④位于等高線線750米至700米之間,高差約為100米,D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39.C40.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9.讀圖可知,圖示區域海拔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地形以山地為主,A正確。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安湖溪大致自東北向西南流,B正確。①地處于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位置,C錯誤。圖示等高距為100米,②山海拔位于800﹣900米之間,不超過900米,D正確。本題要求選擇描述不正確的選項,故答案為:C。40.①該區以山地為主,降水多,適合發展茶葉種植,完善茶葉產業鏈,①正確;②利用清潔山泉水,發展飲用水產業,②正確;③此地為賀龍元帥的故鄉,依托洪家關紅色旅游帶動經濟發展,③正確;大力開采礦產資源會導致植被破壞,引發水土流失,④錯誤。故①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答案】41.D42.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1.圖中①處等高線稀疏,位于緩坡,故A錯誤;②處等高線數值凸向高處,位于山谷,故B錯誤;③處等高線稠密,位于陡坡,故C錯誤;④處等高線數值凸向低值,位于山脊,故D正確。故答案為:D。42.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地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水運便利,且海拔位于100米以下,地形平坦開闊,適宜聚落建設,A正確。乙丙丁位于山頂或坡地,不適合建設聚落,故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43.D44.C45.B46.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3.圖中甲處等高線重疊,表示陡崖,D正確、ABC錯。故答案為:D。44.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從圖中看③線等高線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確、ABD錯。故答案為:C。45.圖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線上,海拔為200米,B正確、ACD錯。故答案為:B。46.結合圖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km,A地和B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4km,B正確、ACD錯。故答案為:B。【答案】47.C48.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1)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2)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47.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50米,故圖中最高峰的海拔位于550米至600米之間,故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580米,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48.①位于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排除A;②位于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B正確;③位于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排除C;④位于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排除D;故答案為:B。【答案】49.C50.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49.讀圖可知,根據指向標判斷瀑布向西入湖泊,A錯誤; 根據等高距為100米判斷,山峰海拔880米,甲海拔低于 500 米,山峰海拔高于甲,B 錯誤; 根據此地海拔高度在 400 米 -880 米之間判斷,此地地形以山地為主, C 正確; 乙河流由高到低流,落差大,流量不穩定,D 錯誤。 故答案為:C。50.鄉村振興包括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該區域可優先發展的產業是生態旅游。礦產開發,水電開發會破壞當地生態,水稻適合種植在地形平坦、水熱充足的地區,綜上所述,D 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答案】51.A52.A53.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1.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由圖示信息可知,圖示海拔幾乎都在500米以下,大部分范圍小于200米,且海拔5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由此可判定,該地的地形類型主要是丘陵、平原。故答案為: A正確。52.圖中四條河流,只有①地流經等高線最密集,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流速越快,相對來說②地、③地、 ④地較緩,A正確。53.讀圖可知,甲村地勢平坦開闊,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發展,所以規模大,②③正確;圖中無體現礦產,①錯誤;交通便利屬于社會經濟條件,④錯誤;排除ACD,選B。54.【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河流L注入湖泊H,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流向自西南向東北流,A正確;河流L注入湖泊H,故L河為內流河,B錯誤;河流由高向低流,X大于Y,X是500,等高距為100,Y的值為400,根據等值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的值比Y小,范圍是300-400,A地海拔不可能是260米,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5.【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地圖的種類很多,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地圖,以上四種地圖中,能夠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的地圖是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平面圖不能直觀看出高低起伏狀況,故答案為:B。【點評】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圖為基礎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勢高低起伏的狀況。56.【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材料,“NEOM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貧瘠的沙漠區,毗鄰紅海和亞喀巴灣,靠近經由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貿易航線,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C正確。圖中“NEOM城”所在地等高線密集,坡度大,地勢起伏大,且該地屬沙漠廣布,氣候干旱,ABD項不是該城的優勢,故答案為:C。【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答案】57.D58.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7.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運至發射場到發射成功期間是從5月29日至6月5日,這段時間太陽直射從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圖中所示地區位于我國東部地區,此時晝夜狀況是晝長夜短,并且晝漸長,故A錯誤。正午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該區域以南,甲山頂影子朝向北,不可能覆蓋到清水河,故B錯誤。此時我國東部大部地區開始進入雨季,河流進入汛期,故C錯誤。盛行箭頭①所示風向的東南風,故D正確。故答案為:D。58.由題目可知,圖中等高距是50米,可以推測甲山頂的海拔范圍是在400米至450米之間,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59.B60.D61.C62.B63.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59.讀圖可知,該地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坡度和緩的為丘陵,B正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排除A;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的為山地,排除C;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排除D;故答案為:B。60.讀圖可知,該地最高峰海拔為335米,A、B兩地的海拔分別是260米,220米,因此A、B兩地與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別是75米,115米,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61.從張村到李村走最短線路,即為兩點之間連一條直線,直線經過了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故經過了一座山、經過了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故經過一道山谷,C正確,排除AB;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未經過陡崖,排除D;故答案為:C。62.讀圖可知,圖中無指向標、無經緯網,故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判斷,河流是由海拔較高處向低處流,故流向是西北向東南,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63.讀圖可知,C處陡崖的等高線海拔最高為280米。圖中等高距為20米,故陡崖頂端的海拔為280米至300米,D290米位于該區間,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64.A65.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6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峭,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地方中,坡度最陡的是甲,此處等高線最密集,故答案為:A。65.由圖可以看出,丙地位于等高線海拔是200至500米之間,以上四個選項中,最可能是350米,其余三個選項不在范圍內,故答案為:B。【答案】66.C67.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66.結合圖示,圖中相鄰兩條等高線的相對高度即等高距是200m,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m,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7.圖中②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可能發育成河流,最適合調查該山的河流水文特征,B正確;①、③、④三處等高向低處凸出,是山脊,不太可能發展成河流,故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68.C69.D70.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68.由圖可知,按照圖中的指向標可判斷,該山區的最高峰海拔為1162米,位于圖示區域的西北部,故C正確。故排除ABD,故答案為:C。69.兩山頭之間地勢低洼處為鞍部,等高線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為山谷。由圖可知,途經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線是丁,故D正確;甲沒有經過鞍部,乙、丙沒有經過山谷,故ABC錯誤。故答案為:D。70.由圖可知,該區域為山地,夏季降水多時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6月份降雨多,在該山區登山時應注意防范泥石流,故C正確;干旱主要發生在季風區,且不影響登山,故A錯誤;寒潮在冬季對我國影響的范圍比較大,6月福建不受寒潮影響,故B錯誤;沙塵暴主要發生在西北和華北地區,主要發生在干旱的春季,故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71.B72.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71.讀圖可得,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雪如意”賽道最低點的海拔范圍是1600-1650米,最有可能是1635米。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72.讀圖可得,①冬奧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故A錯誤。從②“雪如意”可看到遠處的長城,故B正確。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谷部位,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故C錯誤。④冬季兩項中心位于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山谷處,故D錯誤。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答案】73.C74.B75.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緩。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等高線重合為陡崖。73.讀圖可知,該圖等高距為100米,甲地附近山峰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間,故可能為555米,故答案為:C,排除ABD。74.讀圖可知,圖中甲在山峰附近,無河流,不適宜修建大壩,排除A;乙地在峽谷出口的最窄處,集水范圍大,工程量小,乙地適宜修建大壩,B正確;丙地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無河流發育,不宜修建大壩,排除C;丁地位于山谷地區,只有一條河流,集水范圍小,排除D,故答案為:B。75.據所學知識可知,玻璃棧道適合在陡崖處修建。讀圖可得,①處多條等高線重合,是陡崖。該景點應位于①處,A正確;②為盆地內部,③是山脊,④位于平原地區,不適宜修建懸空刺激的玻璃棧道,排除BCD,故答案為:A。76.【答案】(1)10;360(2)丘陵(3)陡崖(4)不能;標點4和標點3之間是山脊,山脊等高線往低處凸出,視線被阻擋。(5)①賽段的難度更大、體力消耗會更多 ①賽段比②賽段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①賽段比②賽段路線更長。【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差為等高距,等高距為10米,由等高距可知,線路中最高點(標點2)海拔為360米。(2)讀圖可知,海拔低于500米且相對高度沒有超過200米,起伏和緩,為丘陵。(3)讀圖可知,標點4等高線重疊,為陡崖。(4)讀圖可知,標點3和標點4之間等高線由高出向低處凸出,為山脊,阻擋了視線。(5)讀圖可知,①從標點1到標點2,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同時路程更長,所以該賽段的難度更大、體力消耗會更多。【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77.【答案】(1)550~600米范圍內均能得分;陡崖;西南;2.5(2)③;路線③沿線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較省力。(3)可行,小溪最終都會匯入大河,向山外流去,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4)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公路、鐵路等交通線穿過,交通便利。【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等高距為50米,可知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間。方案二開展徒手攀巖,因此該活動途徑地形部位為陡崖。通過指向標定位,上面為北方,可知古廟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據圖中比例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500米,出發地到古廟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距離是2.5千米。(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體力較弱的同學選擇路線③,路線③沿線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較省力。(3)河流流經山谷部位,水往低處流,溪流最終都會匯入大河,在河流附近一般會有人居住。因此可行。(4)讀圖可知,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公路、鐵路等交通線穿過,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聚落。【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78.【答案】(1)盆地(2)山谷;等高線彎曲,由低處凸向高處(3)快;BC段等高線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入海口處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剛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 圖中河流流域內面積最大的地區等高線呈閉合曲線,且海拔中間低,四周高,因此地形類型是盆地。(2)通過等高線判斷可知, C處等高線彎曲,且由低處凸向高處,因此地形部位是山谷。(3)讀圖分析可知, 與 AB河段相比,BC河段等高線稠密,落差大,因此流速快。(4)讀圖分析可知,BC 河段水量豐富,但入海口處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另外剛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因此在入海口處并沒有三角洲的形成。故答案為:(1)盆地;(2)山谷;等高線彎曲,由低處凸向高處;(3)快;BC段等高線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 入海口處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剛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點評】(1)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較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小,邊緣陡峻。(2)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3)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4)本題考查剛果河在入海口處并沒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讀圖理解解答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冊)2022-2023學年七上復習專題:帶著地形圖去越野(地形圖的判讀)(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冊)2022-2023學年七上復習專題:帶著地形圖去越野(地形圖的判讀)(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