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篆刻勞動目標:1.掌握篆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通過動手操作,實際體驗篆刻的過程,感受勞動的氛圍。教學重點、難點:1.篆刻刀的使用。2.印稿的選擇。勞動導入:篆刻起源于殷商時代,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的結合,是用來制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是我國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手工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美產物。從秦漢一直延用至今,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曾拿篆刻的印章作信物。初學篆刻,我們從刻一枚小小的印章開始。勞動準備:知識準備:篆刻用材包括印材、印泥、刻刀、印床、砂紙、棕老虎、拓包、印規、筆、墨、紙、小鏡子牙刷以及必要的參考資料等,而每一類材料又可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在學習篆刻的時候,可以根據具體的用途來選擇合適的材料。同時,熟悉這些材料的性質,也有利于工具的使用和保養。材料準備:常用篆刻字典、砂紙、毛筆、墨汁和硯臺、石料、印床、刻刀、印泥、宣紙、數份、牙刷等。勞動過程:打磨印石:將砂紙平鋪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選一方與將要臨印的印石在砂紙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設計印稿:初學者宜臨印,印宗秦漢,多臨漢印。我們選擇一方印,將一張半透明的宣紙附在印稿上,用毛筆蘸墨臨出印稿。印稿上石:初學者宜用水印上石的辦法,這種方法失真會大大減少,畢竟剛剛學習篆刻直接在石頭上寫出印面難度太大。將印稿反附在石頭上,用干凈的毛筆蘸清水打濕印面,等印面完全濕透,用宣紙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干的時候在附上新的宣紙用力均勻按壓印面。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復制到印石上了。放在鏡子前看看是否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能力強者亦可直接寫到石料上。刻印文的方法:在印文筆畫兩側施刀,用兩刀或兩刀以上把印文筆畫的實線刻出。朱文印是沿筆畫兩側刻出外廓,用切戳的方法將筆畫之外的印底剔鏟掉,使印文筆畫凸起在印面上。刻朱文印用刀要求通暢貫氣、線條均勻。成功的朱文剖面呈泥鰍背狀,產生書法中鋒用筆所具有的力透紙背、渾厚飽滿的藝術效果。修飾處理:使用以上刀法刻好印后,大家不要著急鈐印,我們在涂上一層墨,對照原印稿看看是否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補刀調整。此時大家補刀是也要用刀去刻,而不是一點點用刀去刮線條,切記!只有這樣線條才有骨力。鈐印:剛刻好的印面上還有石屑,要用牙刷輕輕洗凈。 蘸上印泥,整個印面都要均沾,這樣印出來才不會缺少線條。清洗好印面后,將印面去蘸印泥,而不是用力下按,讓印面均勻與印泥接觸,當印面均勻布滿印泥后準備鈐印。鈐印時紙下面墊上一個書本或者專業的印墊,還有的甚至用印規來保證印面工整不傾斜。左手固定印章右手在印章均勻用適當力量按壓,不宜過大的力,確保印面能均勻著紙,這才會有更好效果。教師重點闡述篆刻石料的選擇和印稿的選擇;分組進行篆刻操作任務,可以自行選擇石料和印稿。溫馨提示:一定要注意篆刻刀的安全使用。勞動延伸:(1)同學互評篆刻的文字效果及收獲。教師進行知識拓展,拓寬學生視野。(2)完成勞動展評。勞動總結:本節課主要讓學生掌握篆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讓學生主動實踐,有更深刻的體會。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