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杭州市臨平區八年級第二學期5月份歷史與社會獨立作業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是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這表明這次改革(▲)①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②使農民獲得了解放③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廢除了土地私有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對以下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①屬于歷史結論 B.①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②屬于歷史史實 D.②肯定了新中國成立的重要世界歷史意義3.下列論斷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它們按提出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4.下列選項中對右圖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革命偉大的轉折點C.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革命新模式D.中國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復興5.以下從左至右所列四個城市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這格局是 (▲)A.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D.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沿海開放城市6.1953年12月,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史實應納入的學習主題是(▲)A.人民政權的鞏固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C.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下表為我國北緯 45°附近某山地東、西側兩地區氣候和地形資料。據此,完成7—8小題。1月均溫(℃) 7月均溫(℃) 年降水量(毫米) 平均海拔(米)甲 -15.5 23.5 446 130-266乙 -19.8 19.6 356.5 800-11007.該山地最有可能是(▲)A.小興安嶺 B.長白山脈 C.大興安嶺 D.天山山脈8.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 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右圖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9-10題。9.該區域的地形單元是(▲)A.內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C.喜馬拉雅山 D.華北平原10.當地的發展與自然環境聯系密切,主要表現在(▲)①利用優越的水熱條件發展水稻種植②借助地勢落差修建坎兒井灌溉工程③憑借地上“懸河”的景觀發展旅游業④依托豐富的煤和天然氣發展采礦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讀鱉蝦稻種養模式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體現綠色發展理念B.會引起食物鏈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C.全面推廣種養模式,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D.可提高經濟效益,但不利于發展循環經濟12.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全市建成“無廢城市”,讓杭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這表明杭州 (▲)①堅持新發展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②依靠新興科學技術,改變資源分布不平衡③把生態文明擺在突出位置,建設美麗杭州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可持續發展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分)13.(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 陜西省地形圖圖 圖2 陜西省等溫線和等降水量圖(1)根據圖1,概括陜西省地勢的總體特征。(2分)(2)描述黃河陜西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并歸納此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3)玉米、馬鈴薯是延安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是漢中的主要糧食作物。據圖2分析影響延安與漢中兩地農業生產不同的主要因素。(4分)14.(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1分)材料二:由于惡劣的交通狀況,直至20世紀初,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難以進入之地。20世紀50年代中國修通了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2)20世紀50年代我國修通進藏公路與哪一重大事件有關?進入21世紀,哪一鐵路全線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該鐵路的建成有何重大歷史意義?(3分)材料三:2023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8周年,下表是2018和2022年新疆社會經濟狀況資料。年份 GDP (億元) 農牧民收入(元) 城鎮居民收入(元)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2018 9630.8 10183 28463 200.002022 13597.1 13122 34664 366.84——節選自《新疆發展簡史》(3)依據材料三,概括新疆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喜”與“憂”。針對存在的“憂”,國家實行怎樣的政策予以解決?(4分)15.(10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在走了彎路后不斷探索、反思中找到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激情歲月釀失誤】材料一:好大的南瓜呀!圖1 圖2 圖2(1)任選兩圖,分別指出其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哪些失誤?(2分)【艱苦創業鑄輝煌】材料二: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如果我們追溯新中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永遠銘記……最鮮明的特點是……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反映的一個歷史事件并說明其影響。(4分)【大道行思行愈遠】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無數事實表明,改革開放前的奮斗探索,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摘編自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論證“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觀點的正確性。(4分)2022學年杭州市臨平區八年級第二學期5月份歷史與社會立作業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A D C D B B題號 7 8 9 10 11 12答案 C C B C A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分)13.(8分)(1)總體上南北高,中間低(或西高東低)。(2分)(2)水文特征:河水含沙量大。(1分)主要原因: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1分)(3)漢中位于秦嶺以南,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年均溫15℃左右,氣候溫暖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2分)延安位于秦嶺以北,年降水量400mm左右,年均溫7℃左右,冬季寒冷干燥,屬于大陸性氣候。(2分)14.(8分)(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分)(2)“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1分)青藏鐵路;(1分)意義: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分)(3)喜:新疆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不斷擴大。(答出兩點,2分)憂:經濟發展水平與浙江省相比差距較大,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1分)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1分)15.(10分)(1)圖1:大躍進;圖2:文化大革命;圖3:人民公社化運動。(任寫兩個,2分,要求一一對應)(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 或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史實1分,材料1分,意義2分,任寫出一個歷史事件得4分)(3)水平 1 僅從單一聯系或區別的角度進行簡單分析。 1分水平 2 能從聯系與區別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2分水平 3 在水平2的基礎上,史論結合,層次清晰,邏輯嚴密。 3—4分答案示例: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它們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相互聯系:1949年后的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 而1958年后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雖然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重大區別:但是改革開放后采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經濟特區等措施,更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得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別。綜上所述,“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