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保存部門: 教務處 保存期限: 五年 編號:學 科 中國傳統道德 第 一 章 規范 審批簽字 時 間第 11-15 節 規范6-10授 課 時 數 2 授 課 方 法 講授,ppt 教 具授 課 時 間 授 課 班 級 19高鐵1-3班教 學 目 的 基本道德規范教 學 重 點 教 學 難 點 1.基本道德規范 2.規范11----15復 習 提 問 規范6——10作 業 練 習 隨堂練習教 學 內 容 、方 法 和 過 程 方法和指導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講授新課: 主要內容:基本道徳規范: 持節 持節,是關于個體行為及道德操守的道德規范。它與節操、德操、守節等概念意義相近,并統攝了這三個概念所具有的含義。它要求人們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原則,不論何時何地都不予放棄。古人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充分表現了持節規范的內涵。傳統道德認為,道義的原則是最高的原則,道義的價值是最高的價值,一個人可以舍棄一切利益甚至生命,唯獨不可舍棄道義能堅持道義,不因任何條件而放棄,就是持節。這一規范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和精神,它激勵著仁人志士為民族大義而獻身。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持節規范中也包含著為封建君主獻身的意義,包含著要求婦女“三從”的封建道德的內容。我們今天要剔除這部分糟粕,吸收其合理的內涵 釋例:課本P31 知恥 知恥,是關于個人在如何對待邪惡、不良事情方面所應持的內心態度。它指內心懷有一定的道德標準,對于不正之事有一種羞恥感。孟子認為,人有“羞惡之心”,并把它作為人與禽獸相區別的根本標志之管子把人們是否有恥看成是國家存亡的一個重要條件。知恥,就要羞于為非,不追隨別人干不道德的事情。 釋例:課本P33 明智 明智,也作智,是關于個體的道德規范。古代很重視智德,并把 作為智、仁、勇“三達德”之首來加以強調。明智,是一種認識道德標準和價值、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素質,是一種是非之心,即判斷事物是非善惡的素質,是進行正確地決斷事宜和進行正確行為選擇的素質。沒有這種素質,一切道德都是談不上的。所以,古人又把它作為“五常”之一。在傳統道德中,“知道”、“知人”、“謹慎”、“通權達變”等,都是明智之德中應有的內涵。 釋例:課本P37 勇毅 明智,也作智,是關于個體的道德規范。古代很重視智德,并把作為智、仁、勇“三達德”之首來加以強調。明智,是一種認識道德標準和價值、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素質,是一種是非之心,即判斷事物是非善惡的素質,是進行正確地決斷事宜和進行正確行為選擇的素質。沒有這種素質,一切道德都是談不上的。所以,古人又把它作為“五常”之一。在傳統道德中,“知道”、“知人”、“謹慎”、“通權達變”等,都是明智之德中應有的內涵。 釋例:課本P38 節制 節制,是關于個體行為的道德規范。所謂節制,就是按照道德要求和原則,控制自己的情欲和行為。它強調一個人要能控制自己,在視言動方面都能夠遵從禮義道德;要求在對待財物方面,取用有節,消費有度。能把道義放在首位,能以義制利、以義導欲的人,就是一個能夠戰勝自我的人,也是一個能夠有偉大成就的人。不過,宋明道學在這方面強調得太過,曾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從而窒息了人的創造精神。節制這一傳統道德規范,對我們今天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還是有重要意義的,其中主要的部分都應予以提倡。 釋例:課本P40 本課小結: 道德規范11——15 布置作業: 相關內容故事擴展 相關資料 學習課文 解釋課文 學習課文 解釋課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