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 世界大家庭 課時作業一、單項選擇題1.你認為以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措施正確的是( )A.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參觀時禁止拍照,以避免壁畫褪色,變質B.在著名文化遺產周圍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C.在古代建筑上刻寫“XXX到此一游”,紀念自己的出行D.盡量多的吸納參觀人數,以充分挖掘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2.下圖為湖南湘西鳳凰古城。鳳凰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是( )①河流沿岸水運便利 ②河流沿岸地形較平坦 ③河流沿岸礦產資源豐富 ④河流沿岸森林資源豐富 ⑤河流沿岸水資源豐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3.日本的氣候屬于A.溫帶大陸性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C.溫帶海洋性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4.讀世界局部區域圖(下圖),完成下題。 圖中所示區域( )①地跨亞、非、歐三大洲②居民大多為黃色人種③直接瀕臨紅海、大西洋④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 每個禮拜日去教堂做禮拜的教徒信仰( )A.基督教 B.伊斯蘭教 C.佛教 D.道教如圖為亞洲和歐洲地區傳統民居的墻體厚度示意圖,據圖完成問題.6.圖中所示傳統民居墻體厚度變化的原因是( )A.經濟的差異 B.宗教信仰的差異C.氣溫的差異 D.生活習慣的差異7.圖中四個城市,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鹿特丹 B.華沙 C.赤塔 D.呼瑪8.印度的地形分布特點是A.南部為喜馬拉雅山、北部為德干高原、南部為恒河平原B.南部為德干高原、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恒河平原C.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德干高原、南部為恒河平原D.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恒河平原、西部為德干高原9.不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是 ( )A.氣候宜人 B.水源充足 C.交通便利 D.地形崎嶇10.屋頂較平,是因為A.氣溫較高 B.氣溫較低C.降水較多 D.降水貧乏11.暑假,小明同學去日本旅游,對他見聞描述不符合實際的是( )A.享受美味的生魚片 B.登美麗的富士山C.觀賞剛剛盛開的櫻花 D.欣賞具有中國古建筑風格的京都12.聚落在發展過程中因環境而異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下列建筑物代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典型傳統聚落建筑的是A.竹樓B.蒙古包C.磚瓦平房D.窯洞13.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分別是 ( )A.英語和阿拉伯語 B.漢語和西班牙語 C.漢語和英語 D.俄語和英語14.下列民居適應炎熱干燥環境的是A. B. C. D.2020年5月,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全部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讀登山路線示意圖,回答下面各題。15.圖中等高距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800米16.隊員從前進營地前往突擊營地是( )A.一直沿著山脊行進B.一直沿著山谷行進C.先向東北方向,再向西北方向行進D.先向西南方向,再向東南方向行進17.按照亞洲六個地理分區,尼泊爾位于( )A.東亞 B.南亞 C.西亞 D.北亞18.中國與尼泊爾的國界主要以____ 來劃分。( )A.河流 B.山脈 C.經線 D.緯線19.下列地區與聚落的建筑風格搭配不正確的是A.北方地區―斜頂屋B.黃土高原―窯洞C.湘西地區―吊腳樓D.青藏地區―牦牛毛帳篷二、非選擇題20.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某校九年級同學李菲想要對此作更多地了解,于是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請你幫他完成信息記錄表。信息記錄表信息一 習主席此次訪問的三個國家,都位于______洲;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看,都屬于______。信息二 厄瓜多爾素有“赤道之國”之稱,根據下圖,我們可以了解到厄瓜多爾的地理位置是:______。信息三 秘魯的大部分國土位于______山區,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是______人,他們是這樣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安排農業生產的:______。信息四 了解以上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等。21.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________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是國家________范圍的邊界.國界都是國家間經過________商定的,人為劃分的.有些國家之間,以自然的________、________、湖泊為界,有些國家之間以________為界,在一定地段設立界碑、界墻、柵欄作為標志.還有一些國界,是根據歷史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等原因來劃定的.22.為拍攝《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行走大江南北,途中不僅體驗到了各地美食,而且體會到了祖國疆域的遼闊。從海陸位置來看,美國與中國具有一樣特征。( )A.對 B.錯參考答案:1.A【詳解】試題分析:認識文化遺產對于人類文明的重要性,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解: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遺產保護立法嚴格遵守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在著名文化遺產周圍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在古代建筑上刻寫“×××到此一游”;接待盡可能多的游客參觀,都對文化遺產具有破壞性.故排除B、C、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知識,保護文化遺產應從身邊做起,學生應牢記文化遺產的現實意義,從我做起,保護和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2.D【詳解】試題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鳳凰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是河流沿岸水運便利、河流沿岸地形較平坦、河流沿岸水資源豐富,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城市聚落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3.B【詳解】日本領土全部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沒有熱帶,是季風氣候,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B項正確;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和南美東南部,排除A項;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緯度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臨近海洋的大陸地區,排除C項;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10°到北回歸線附近的南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排除D項。故選B項。【點睛】4.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區域涵蓋了西亞、北非和歐洲部分地區,因此該區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①正確;該地區的主要信仰是伊斯蘭教。④正確。D正確;此處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種。②錯誤。此地瀕臨的是紅海和印度洋。③錯誤。因此ABC錯誤。綜上故選D。5.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基督教徒每個禮拜日會去教堂做禮拜,A選項正確,排除BCD選項。6.C 7.A【分析】試題分析:6.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解:亞歐大陸自大西洋沿岸到內陸氣候由海洋性過渡為大陸性,圖中所示民居的墻壁厚度自西向東越來越厚,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氣溫,墻壁厚實,有利于御寒.根據題意.故選C.7.世界降水的規律是:受緯度因素的影響,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烈,多對流雨;兩極地區冷,空氣下沉,降水少.)受海陸因素的影響,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迎風地區,受海洋影響大,降水多;內陸地區距海洋遠,降水少.)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和西部降水少,東岸降水多.(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造成的.)受地形的影響,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解:歐洲西部常年受大西洋溫暖、濕潤的西風影響;四地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由西向東遞減,因為由西向東距海漸遠,海洋性越來越弱,大陸性越強,鹿特丹最靠西,降水最多.故選A.【點評】考查世界的降水特點及影響因素,要理解記憶.8.B【詳解】根據印度地形分布,呈北中南三大地形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排除ACD,B項正確。故選B項。【點睛】9.D【詳解】試題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資源豐富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這些地區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所以不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是山地崎嶇,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人類的聚居地-聚落。10.D【詳解】試題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在我國南方雨水多,房頂坡度要大些,主要是利于雨水順暢流淌,減少其停留時間和積水;而我國的北方雨水相對少,大風較多,屋頂比較平,故本題選D。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人類的居住地-聚落。11.C【詳解】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喜歡吃生魚片,富士山是日本的圣山,古代日本的傳統文化受中國影響較大,有許多中國古建筑風格的建筑,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欣賞櫻花最佳月份3月15至4月15.12.D【詳解】試題分析:竹樓是我國西雙版納的民居,蒙古包是我國內蒙古高原的民居,磚瓦房屋時我國北方地區的房屋,窯洞是我國黃土高原的民居。所以選D。考點:該題考查我國主要的民居。13.C【分析】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言.【詳解】世界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言.故C符合題意。14.B【詳解】試題分析:許多傳統民居建筑風格往往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是相適應的,浙江紹興地區氣候濕潤,房屋屋頂坡度較大,便于雨水的排泄;西亞地區氣候炎熱干燥,多沙漠,其房屋特點是墻體高而厚、門窗小,防止風沙進入;北極地區氣候寒冷,冰屋子墻體厚,注意防寒、保暖;東南亞地區氣候濕潤,高腳屋屋頂坡度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雙層或竹樓,既隔熱又便于雨水的排泄,可見在炎熱干燥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是墻體較厚,窗戶較小的民居。考點:人民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15.C 16.D 17.B 18.B【詳解】(1)讀圖可知,三條間隔的等高線分別是8000、7200、6400,因此每條等高線間距是(8000-7200)/2=400米。C正確;ABD與題不符。ABD錯誤。綜上故選C。(2)讀圖可知,隊員從前進營地向北坳營地是向西南方向前進。從北坳營地向突擊營地前進是從東南方向前進,D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等高線地圖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前進營地位于山脊處,突擊營地位于山谷處。AB錯誤;C與事實不符。C錯誤。綜上故選D。(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泊爾是南亞山區的內陸國家。B正確;ACD與事實不符。ACD錯誤。綜上故選B。(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和尼泊爾的分界線是喜馬拉雅山脈。B正確;ACD與事實不符。ACD錯誤。綜上故選B。19.A【詳解】試題分析:北極的因紐特人建圓形冰屋,因為可以就地取材,可以減少風的阻力和積雪的壓力,安全;黃土高原地區黃土深厚、直立,開挖出的窯洞冬暖夏涼利于人居住;中國南方降水多,氣候濕熱,屋頂應坡度較大,以利于通風散熱和排水;東南亞氣候炎熱多雨,高架房利于通風散熱和排水.考點:人民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20. 南美 發展中國家 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秘魯,西臨太平洋 安第斯 印第安 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種植農作物,發展種植業;在山區的高海拔處以放牧為生,發展畜牧業 訪談法 查閱資料【詳解】習主席此次訪問的三個國家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都位于南美洲洲;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看,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厄瓜多爾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秘魯,西臨太平洋。秘魯的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區,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是印第安人,他們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種植農作物,發展種植業;在山區的高海拔處以放牧為生,發展畜牧業。為了解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這三個國家的信息,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訪談法、查閱資料等。21.鄰國;主權;談判;山脈;河流;直線;社會;政治【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界又稱疆界或境界,是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界線,是國家領土范圍的地理界線。通常以領陸和領海的國界為基準,向上向下作垂直線,構成該國的領空與底土的界限。它是國家領土、領水和領空劃定的基礎,決定國家存在的地理空間、限定其行使國家領土主權的范圍,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限定性和不可侵犯性。相鄰國家間的陸地國界,一般由相鄰國家間協商簽訂條約或達成協議劃定,以界碑、界樁等人造標志,以自然的山脈、河流湖泊為界,地理經線緯線,或當事國同意選擇的某種線等形式標定。國家領海的外部界限,由主權國立法確定,相鄰國家間的領海界限由有關國家協商確定22.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和中國一樣都有漫長的海岸線,都有一側接太平洋,都有很多港口。故題目正確,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