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與人生教學設計授課班級 授課日期 第 課時課 型 新授課 教具、資料 PPT、教材、教案課 題 第一單元 第三課 一、人生是自覺能動的過程教 學 目 標 要 求 知識目標 了解人生發展不能好高騖遠,理解客觀規律與自覺能動性的辯證關系。能力目標 運用客觀規律與自覺能動性關系原理,能夠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及人生發展。思政目標 自覺能動,自強不息,用積極行動構筑輝煌人生。教材 分析 重點 客觀規律與自覺能動性的辯證關系。難點 自強自立,創造人生。關鍵 使用情境討論法,學生能夠理解人生發展不能“等靠要”。板 書 設 計 人生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1.人生發展不能“等靠要” 2.自覺能動性的發展及其作用 (1)概念 (2)特點 (3)作用 3.自強自立,創造人生課 后 小 結 今后在課堂上多進行參與式的創新教學,真正做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 學 過 程教 學 環 節 教師講授、指導(主導)內容 學生學習 操作活動 時間 分配一、 組織課堂 二、 新課導入 三、 新課講授 四、 課堂小結 五、 布置作業 師生互致問候 1.聆聽音樂《命運交響曲》 提問:你知道貝多芬的故事嗎? 講述:貝多芬的故事 1.人生發展不能“等靠要” 思考貝多芬的故事。 2.自覺能動性的發展及其作用 案例:黑猩猩滅火 PPT:自覺能動性的定義(教師進一步解釋說明)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說明無論多么聰明的動物,也只是消極地適應自然。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動。 總結: 自覺能動性又叫主觀能動性,是其他物質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自覺能動性的特點: (1)認識世界——想 (2)改造世界——做 案例:青藏鐵路通車 多媒體展示圖片:青藏鐵路的建設 設問: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西方輿論稱它“堪與長城媲美”。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青藏鐵路最后一排鐵軌穩穩安放在拉薩河畔。自此,占中國1/8土地的西藏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高原1300年來的滄桑苦旅成為永恒的記憶。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西方輿論稱它“堪與長城媲美”。這是世界工程史上從未經歷過的艱難:大部分線路處于“生命禁區”和凍土區,國外專家認為在這里修鐵路“幾乎不可能”。數萬名青藏鐵路建設者挑戰生命極限,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世界難題,將無數奇跡定格在雪域高原。 (3)精神狀態——心 長征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 自覺能動性的作用 播放視頻:陳銘講述“火神山醫院十天建成的真相”,非常的感人自豪 思考題:為什么說人生意義也是在發揮自覺能動性的過程中實現的?(見課本p31) 3.自立自強,創造人生 你能不用手和腳,寫出以下四個字嗎? 觀看視頻:《瓷娃娃魏瑞紅》 回答問題: (1)魏瑞紅的經歷帶給你哪些思考?在她身上看到了什么? (2)面對生活中的磨難,你將如何去對待它?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自強不息的例子? 人生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1.人生發展不能“等靠要” 2.自覺能動性的發展及其作用 (1)概念 (2)特點 (3)作用 3.自強自立,創造人生 單選題 1.自覺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屬于自覺能動性是( ) D A.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 B.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C.以創造性的活動改造世界 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奪天工 2.“巧婦能為無米之炊”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兩種觀點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承認( ) B A.人有能動作用 B.人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條件制約 C.做事情要發揮自覺能動性 D.人的意識能否反映客觀事物 學生聆聽音樂 回答提問 學生回答問題,發散思維,暢所欲言。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筆記 學生嘗試用嘴拿筆寫下“自立自強”四個字 觀看視頻,回答提問 學生筆記 1分鐘 9分鐘 20分鐘 10分鐘 20分鐘 10分鐘 7分鐘 3分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