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第29課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課型 新授課學習目標: 1. 通過示意圖和圖表,認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時空觀念并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2. 通過對文字、圖片等史料的呈現和解讀教材,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體會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堅定我國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和形成唯物史觀。 3. 通過圖片、數據等資料,了解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理解民族文化的價值和國家復興的決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體悟家國情懷。教學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學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的關系。教學方法:講述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環節 導入新 課 講授新 課 課堂小結 教學任務 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 從多角度了解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 了解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表現和影響 師生活動 新中國成立七十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新中國建設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跨越重重障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輝煌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證明東方巨龍已經開始騰飛,中華民族正在復興。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該理論是全黨全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鄧小平理論 (1)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2)被寫入黨章:中共十五大。 (3)意義: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寫入黨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 (3)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 科學發展觀 (1)形成: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2)寫入黨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 (3)意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背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 (2)寫入黨章:201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寫入憲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 (4)地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經過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智慧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下,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 1. 經濟實力持續增強 (1)中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經濟基數大,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這意味著國際競爭力增強,經濟抗打擊能力增強。 2.基礎設施建設走在世界前列 (1)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總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2)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國占有7席。 (3)以“復興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高鐵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都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實力。 ◎“復興號”高鐵持續運行速度為350km/h,最高可達400km/h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目前最大下潛深大為7062米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 ◎國產民用大飛機C919 (4)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4G同步、5G引領跨越的快速發展,中國移動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5)以港口機械裝備全自動化、物流全自動分揀流水線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基礎設施和科技增長速度快,某些科技領先世界,這意味著社會運轉時間成本降低,社會更新換代加快。 3.思想文化事業不斷發展 (1)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2)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文化產業持續發力,公共文化服務面向基層,均等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3)中國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文明互鑒,傳播中國聲音。 4.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突破 (1)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 (2)解放軍整體實力躍升,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3)武器裝備加速發展,軍事斗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 (4)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執行釣魚島維權斗爭、南海常態化戰斗巡航,有效進行海上維權、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重大任務。是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的隊伍。 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1. 表現 (1)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贏。 ①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會點; ②推動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③形成中國與非洲國家休戚與共、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友好合作關系; ④同歐洲、拉美之間也相互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2)倡導和平發展理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推動和平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①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 ②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 2. 影響 (1)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 (2)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設計意圖 任務引領課堂,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節奏動起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展示相關圖片,增加課堂豐富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示意圖和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和唯物史觀。 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 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 通過大量的圖片、數據以及表格的整理,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提高的事實,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感悟家國情懷。板書設計: 第29課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課后作業: 1、整理第29課筆記 2、完成導學案和課時作業29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