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法治國家課時安排本框建議1課時。基本思路:本課內容為法治國家,需要講解的內容包括:第一,從含義和特征兩個角度解讀法治國家。第二,探尋法治國家建設的有效途徑。本框內容講解素材包括對中國法治進程具有巨大推動意義的“孫志剛案”以及中國現在的法治建設特色成就。教學過程本框設計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何謂法治國家——以中國法治進程推動力量“孫志剛”案為分析切口。第一步,播放視頻素材,介紹孫志剛案及其帶來的巨大歷史影響,向學生具體解讀后續為什么收容遣送制度廢止的法理依據。第二步,設置議題:孫志剛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利?孫志剛之死也暴露出當時國家機關運行存在什么問題?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收容遣送辦法》是“良法”嗎?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該法規最后被撤銷的依據又是什么?請結合上述對孫志剛案的反思,請定義你理想中的法治國家。第三步,引導學生總結議題對應結論:議題1結論: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國家機關存在濫用權力的問題→解決措施: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督。議題2結論:不是良法;判斷依據:該法規不符合良法標準(P84),具體表現為內容不合理,與上位法不協調統一,尤其違背了憲法;撤銷依據:我國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并堅持良法之治。議題3結論:從內涵看:法治國家應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應是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的國家;是法治成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國家。從特征看:法治國家應是堅持憲法法律之上、堅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運行的國家。※議題3結論的得出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后總結得出第四步,從內涵和特征兩個角度對法治國家概念進行總結歸納。分析特征時,注意詳細解讀具有相關特征的原因以及每個特征對應的具體要求等。第五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孫志剛案用生命敲響了我國法治化建設的警鐘,那么這條路如何繼續走穩、走好?由此引出下一部分的探討。第二部分:探尋法治國家建設有效路徑——以中國法治特色成就為分析切口第一步,由問題“你了解我國‘法律保護罩’的建設進度條嗎?”引出視頻介紹我國現階段法治體系建設成果。由此引出議題:結合視頻內容,請總結中國法律體系建設成果及該體系所呈現的特點。你認為中國所構建的法律體系對于建設法治國家有何幫助?這給法治國家建設怎樣的啟示?第二步,總結議題結論:議題1結論:成果:中國構建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特點:呈現出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特點。※此處需注意從內容和層級來拓展介紹關于我國的法律體系。議題2結論:幫助: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中國構建的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使中國的法治建設有法可依。啟示:建設法治國家要先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建設法治國家是否做到有法可依就足夠了?更重要的一步是什么?那么,中國做到了嗎?由此引出中國法治建設實施部分的成就。第四步,通過視頻介紹中國是如何以實際行動彰顯根本法權威的。此處設置議題:請結合視頻說明我國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堅持推進了哪項工作?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你認為中國這一作為給法治國家建設怎樣的啟示?第五步,總結議題結論:議題1結論:推進工作:推進憲法實施。具體開展工作: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議題2結論:理論依據: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啟發:充分推進憲法實施。第六步,介紹中國的特色“民告官”的發展成就。此處設置議題:你認為“民告官” 成為常態化現象的背后離不開哪些主體的積極作為?彰顯了什么機制的完善?這一現象有何積極意義?這給法治國家建設怎樣的啟示?(要健全什么機制?各政治主體應當如何擔當?)第七步,總結議題結論:議題1結論:積極作為的主體:推進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使權利的公民;依法公正司法的司法機關。彰顯了我國法律實施機制的完善。議題2結論:積極意義:讓已經制定的法律得到有效實施(還可從對各主體的意義思考)啟發:完善法律實施機制: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提供優良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第八步,結合上述分析,對如何建設法治國家進行總結。第九步,引導學生思考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此處設置議題:結合”習語“以及對我國法治建設特色成就的感悟,你認為建設法治國家有何重要意義?(建議從多主體角度解讀)第十步,從對國家機關、公民、整個國家多個主題角度分析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總結最后對知識進行總結(詳見PPT)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