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中考社會法治中國歷史專練(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中考社會法治中國歷史專練(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年社會法治中考中國歷史部分專練(教師版)
某校社團開展關于“書籍的奧秘”歷史主題學習,設計活動如下:
活動一:“書籍”的誕生印證了歷史的發展。
1.小組搜集了如下材料,按技術發明或改進的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活動二:書籍的內容解碼了歷史的奧秘。
2.小組摘抄了古代典籍中的部分內容,叢中可以看出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 B.民族間交往與交融日益密切
C.“大一統”的觀念開始出現 D.各朝代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
活動三:書籍的“力量”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3.小組閱讀了以下書籍并撰寫“書籍的力量”,表中的“力量”按書籍順序對應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下圖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1922年)的部分活動,說明該時期中國共產黨
A.堅持貫徹扶助農工政策 B.積極參與國民革命運動
C.廣泛開展土地革命斗爭 D.組織群眾進行革命運動
5.以下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決定——《目前的形勢和黨的任務》(節選),從中可以看出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了最大規模
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盟已經建立 ④中國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某校組織了 一場關于“新中國老物件”的展覽活動,同學們把家傳老物件帶到學校集中展示并講述其背后的故事。這些老物件折射了新中國七十余年來的風雨歷程。這說明
A.實物史料成為史料實證的重要方式 B.口述史料比實物史料更具研究價值
C.新中國史研究需借助人民的家族史 D.實物史料可以全面反映新中國全貌
7.張蔭麟在《中國史綱》說:“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1899年以來殷都遺址—— 即所謂殷墟——的發現和發掘。”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司母戊鼎 B.利簋及銘文 C.象形文字銘文 D.刻有文字的甲骨
8.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 “漢代的經濟政策, ……在對農民田租方面,則也已做到了‘輕徭薄賦’,但并未能‘平均地權’。”最早提出“平均地權”的是
A.唐太宗 B.洪秀全 C.孫中山 D.毛澤東
9.兩宋時期一些城市因商業活動而舉足輕重。這種商業化傾向表現為城市商業活動不再局限于政府監管下的市場之內,店鋪作坊散布整個城市,并擴展到郊區。產生以上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重農抑商觀念的改變
C.皇權的不斷衰弱 D.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10.表1可說明
A.洋務派變法圖強的近代探索
B.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C.向西方學習文明的時代需求
D.民主共和思想開始深入人心
11.1935年3月,紅軍到達四川劍閣,在此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大力宣傳和講解革命真理。這些活動
A.實現了土地革命在全國的順利發展 B.創造了國民革命順利結束的條件
C.佐證了長征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火種 D.表明了持久抗戰方針正深入人心
12.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際,《中央關于紀念今年雙十節的決定》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和全國一切真誠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實的繼承者……我們共產黨人誓與全國一切革命真誠志士一道,誓與全國人民一道,繼續奮斗,不達目的,絕不休止。”中共中央發表該決定,旨在
A.完成土地革命,實現平均地權 B.推動北伐戰爭勝利
C.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到底 D.實現人民民主專政
13.《三輔舊事》記載: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便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遮掩)其鼻”。據這段史料可以推測出
A.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造紙術促進了文化交流
C.造紙術出現在西漢時期 D.紙的原料來源非常廣泛
14.因用兵西北,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泄機密,始于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據此可知,軍 機處的設置
A.加強了對西北邊疆管理 B.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C.使內閣制度隨之被廢除 D.利于加強地方軍政大權
15.歷史圖表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從下表中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國別 租借地或割地 “勢力范圍”
德國 強租膠州灣 山東
沙俄 強租旅順大連 長城以北、新疆、東北
法國 強租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英國 強租九龍、威海衛 長江流域
日本 割占臺灣 福建
A.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B.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C.中國出現分裂割據現象 D.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16.“女學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在操場的樹蔭下,在宿舍里,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這則材料反映了
A.維新運動中婦女解放的思想迅速傳播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學思想動搖了封建禮教的地位 D.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
17.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外交事業上走出一片新天地。周恩來總理在一次國際會議發言: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這次國際會議是
A.雅爾塔會議 B.波茨坦會議 C.萬隆會議 D.日內瓦會議
18.歷史學家許倬云指出:“春秋的諸侯國不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機構。國家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家庭,國君君臨天下但并不治民。”以下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A.諸侯爭霸與兼并 B.思想文化的統一 C.貴族權力的削弱 D.鐵犁牛耕的出現
讀右表,完成下面兩題。
時間 全國人口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 六千余萬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 七千余萬
宋初太平興國五年(980年) 三千五百四十萬
北宋末年(12世紀初) 一億四千萬
19.公元755—980年人口數量變化最可能的因素是
A.中外交流的加強
B.唐末五代的動亂
C.多民族政權并立
D.社會風氣的開放
20.北宋全國人口大幅增長得益于
①傳統農業的發展 ②國家領土的擴張 ③商品經濟的繁榮 ④積貧積弱的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1949年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并不只是一個政權代替另一個政權、一種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種政治力量,它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這場社會大變革使中國實現了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C.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B.西藏地區的和平解放 D.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
22.右圖數據可用于研究
A.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B.三大改造順利推進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土地改革大力開展
23.《三國志》稱秦始皇“罷侯置守,設官分職,不與古同”。這是指秦朝實行了
A.郡縣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24.臺灣彰化縣紳民在縣署門口張貼檄文,指出:“我臺民之父母、妻子、田廬、墳墓、生理、家產、身家性命,非喪于倭奴之手,實喪于賊臣李鴻章、孫毓汶、徐用儀之手也”。此檄文的歷史背景是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馬關條約》的簽訂
C.《辛丑條約》的簽訂 D.《北京條約》的簽訂
25.下表所示事件反映的主題是
時間 事件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兩國東段邊界
1727年 清朝開始派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
A.民族關系的發展 B.中央集權的削弱
C.東南海防的加強 D.國家疆域的奠定
26.日記是重要的歷史資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記,它記載的歷史事件是
各單位代表發言畢,繼續討論下列各案:一、政協組織法;……三、定都北平,改稱北平為北京;……爭辯數小時,幸周恩來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過,……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7.樂清白石楊柳灘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近二百件文物,有石器、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其中下圖所示的文物歷史價值在于
A.提供研究樂清舊石器時代的實物資料
B.見證史前樂清新石器時代的生產水平
C.證明了中華文明起源于長江以南地區
D.說明樂清先民最早進入原始農業階段
28.某同學梳理北京歷史沿革(如下表)。與這三個朝代相對應的制度是
西周 秦 元
屬于燕國 分屬廣陽郡、漁陽郡等 隸屬于中書省
A.分封制、行省制、郡縣制 B.郡縣制、行省制、分封制
C.行省制、分封制、郡縣制 D.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
29.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
A.國家統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完全一致
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
年份 學校教 在校學生數
光緒二十八年 2 90(約)
光緒三十四年 39 1500(約)
民國元年(1912) 53 1579
民國25年(1936) 243 13070
16.右表反映出近代樂清
A.呈現出新舊并存的特征
B.學校教育的逐漸發展
C.體現自由平等的新風尚
D.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17.五四時期,各種各樣的“主義”傳入中國,學生社團如雨后存筍般涌現,如少年中國學會,提出創造適合于20世紀國際潮流的“少年中國”。由此可見五四運動
A.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B.是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
C.是傳播新思想的偉大啟蒙運動 D.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8.“剛柔并濟”是清朝管理邊疆少數民族政策的特點之一。下列能體現這一特點的史實有
①組織雅克薩之戰 ②冊封達賴和班禪 ③中央設立宣政院 ④平定準噶爾丹叛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鄭超麟在其回憶錄中說:“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
A.五四運動——毫不妥協的愛國精神 B.紅軍長征——堅守理想的革命文化
C.中共成立——開天辟地的建黨精神 D.遵義會議—— 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
20.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寫道:“工業化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辱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吹響新中國工業化建設號角的是
A.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 D.掀起“大躍進 ”運動高潮
21.在寧波市檔案館,有一份1984年的文檔這樣記載:“四月份以來,寧波共接待了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六十三家商社、一百七十七位客商,簽訂了各種協議書、意向書、合同書七十一份,洽談項目八十多個。”關于該文檔的歷史背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③中國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 ④中國形成了對外開放格局
A.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
22.“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 ”這一觀點最有可能出自先秦
A.法家 B.墨家 C.兵家 D.儒家
23.1919 年在北洋軍閥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 陳中所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是
A.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B.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C.中共誕生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D.新文化運動 北洋軍閥分裂割據
24.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作準備,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歷時50天的會議,在這次大會上
A.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建立人民政權
B.發表國共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D.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
25.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北伐戰爭 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② 武昌起義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③ 遵義會議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④ 臺兒莊戰役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6.《史記》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漢武帝對此采取的措施是
A.統一鑄造貨幣 B.建立郡縣制度 C.發兵北擊匈奴 D.頒布“推恩令”
上篇:第1卷 乃粒(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第3卷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中篇:第8卷 冶鑄(金屬物件的鑄造)第9卷 舟車(船舶、車輛的制作)下篇:第14卷 五金(金屬的開采和冶煉)
27.右側目錄摘自中國古代某部科技著作目錄(括號
內為注釋),由此判斷這本著作是
A.《農政全書》
B.《天工開物》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28.右圖所示歷史人物率兵進軍臺灣時,正告荷蘭殖民者,“臺灣和澎湖列島上的居
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占有并耕種這一土地,這些地區應由中國政府管轄”。
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康熙帝統一臺灣
C.清朝設置臺灣府 D.清朝建立臺灣省
29.制作表格,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下列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選項 時間 會議 內容或意義
A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 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B 1927年8月 八七會議 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C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D 1945年4-6月 中共七大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
30.宣傳畫具有時代的特點。下列宣傳畫按其所反映內容出現的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31.右圖是西漢疆域范圍簡易示意圖,在①處添加說明內容正確的應是
A.聯系:絲綢之路
B.治理:伊犁將軍
C.征討:擊退匈奴
D.地位:經濟中心
32.下圖五條曲線反映1840-1956年我國五種經濟形態,即自然經濟、民族資
本主義經濟、帝國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變化情況。下列對此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①反映的經濟形態在中國近代經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B.曲線②反映的經濟形態從始至終都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C.曲線④反映的經濟形態最能代表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
D.曲線⑤反映的經濟形態壓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照搬照抄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只有扎根本國土壤、吸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找到的“扎根本國土壤”的道路是
A.發動起義,武裝奪取大城市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4.“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這一觀點最有可 能出自先秦
A.法家 B.墨家 C.兵家 D.儒家
35.某同學在制作手抄報時列入了下列內容。該同學制作手抄報的主題應該是改造了古印度人從 0 到 9 的計數法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傳入歐洲
A.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 B.阿拉伯帝國的全球擴張
C.印度文化的世界貢獻 D.溝通東西方文化的使者
36.1919年在北洋軍閥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所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是
A.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B.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C.中共誕生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D.新文化運動 北洋軍閥分裂割據
37.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作準備,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歷時50天的會議,在這次大會上
A.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建立人民政權
B.發表國共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D.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
傳承千年文韻,“虞 ”見青瓷之美。據此回答下面兩題。
38.上虞是越瓷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始于東漢,發展于魏晉,到唐宋時期,上虞、慈溪等地的越窯窯址分布區域和數量都超過了前代,越窯瓷器大量遠銷國外。唐宋時期江南地區 制瓷業快速發展的歷史原因有
①經濟重心的南移 ②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
③對外貿易的繁榮 ④江南地區的相對穩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越窯青瓷在唐代陸羽的《茶經》 中有最早的文字記錄,云:“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類玉……越瓷類冰,越瓷青而茶色綠。”從中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唐朝高超的青瓷燒制水平 ②越窯青瓷如冰如玉
③唐朝時開始出現青瓷茶具 ④青瓷國內需求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右圖能直接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民族政權并立到國家統一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41.人類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下面歸納正確的是
①1840年—1901年 屈辱歲月,悲壯抗爭
②1927年—1936年 國共對峙,走向合作
③1946年—1949年 民主科學,走向勝利
④1979年—2021年 改革開放,高速發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以下年代尺是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生平經歷,他是
A.毛澤東 B.梁啟超 C.孫中山 D.周恩來
43.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該專題的資源包內容如下,據此推斷該專題名為
A.宣傳民主科學,開展新文化運動
B.反對專制獨裁,抨擊北洋軍閥統治
C.弘揚愛國精神,致力抗日救亡
D.爭取和平民主,推動國共兩黨談判
44.1957年國慶節,列隊整齊的殲-5型飛機飛越天安門接受檢閱,大家自豪地說:“我們自己制造的飛機飛過去了!”材料中“自己制造的飛機”應屬于
A.土地改革的成就 B.農業合作化成果 C.公私合營的成果 D.“一五”計劃成就
45.《孟子》在中國儒學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人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孟子章句》可以追溯到多種宋代刻本。自宋朝以后,《孟子》的傳播版本日益繁多,其原因不包括
A.印刷術進一步發展 B.重文輕武的推行 C.宋代經濟快速發展 D.王安石實行變法
46.西晉太康元年,廣陵郡(今江蘇境內)領有淮陰、江都等八縣,戶口數八千八百。到東晉安帝時,該地區衍生出海陵、山陰二郡,共形成三郡,這三郡在宋(南北朝)時,戶口數增長到一萬四千八,這一現象
A.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B.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改變了地方的行政制度 D.促進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47.貨幣充當衡量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對人類社會有重要意義,如圖從左到右的貨幣變化,充分說明了
A.紙幣取代了金屬貨幣
B.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C.宋朝實現了貨幣統一
D.貨幣鑄造轉移到地方
48.《戰國策》記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下列思想家的主張與這一治國方略最接近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
49.在抗擊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下列民族英雄與其事跡對應正確的是
A.鄭成功——抗擊倭寇 B.戚繼光—— 收復臺灣
C.左宗棠—— 收復新疆 D.鄧世昌——保衛平壤
50.康有為向光緒帝建議:“大抵歐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體,日本效歐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體。若以中國之廣土眾民,近采日本……十年而霸圖定矣。 ”下列對其主張概括正確的是
A.創辦軍事工業 B.成立新式海軍
C.進行維新變法 D.實行民主共和
51.1982 年中央一號文件肯定: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這一文件發布使
A.自愿互利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迅速推廣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
C.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起來
52.“嫦娥奔月飛上天,神話故事永流傳 ”“轟隆一聲震天響,神舟五號到天上 ”。神舟五號升入太空說明我國在某一領域技術已世界領先,這一領域是
A.核能利用 B.雜交水稻 C.人造衛星 D.載人航天
53.2023年2月《越絕書》登上央視舞臺。該書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爭霸為主干并涉及這一時期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天文等諸多內容,被譽為“地方志鼻祖”。以下事件或現象可能會出現在《越絕書》中的是
A.東晉時期江南出現“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
B.子貢(孔子門生)為保全魯國而游說吳、越兩國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東遷洛邑
D.八王之亂后形成中國古代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規模的遷徙高潮
54.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中內容正確的是
重大事件 意義
①五四運動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②平型關大捷 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③西藏和平解放 使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
④高考制度恢復 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撥亂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5.下列圖示中①②處分別應填入的是
A.馬神甫事件、改變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B.虎門銷煙、進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C.亞羅號事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虎門銷煙、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6.右圖是1971年1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刊登的封面人物周恩來上面寫著“The Chinese Are C oming”。這反映的是
A.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57.《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的“十個堅持”寶貴歷史經驗。其中最符合下表所示主題的是
中共七大 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五大 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六大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八大 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九大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A.堅持理論創新 B.堅持自我革命 C.堅持中國道路 D.堅持敢于斗爭
58.圖示法是歷史學科知識梳理的重要方法。從圖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是
A.絲綢之路起點為河西走廊,終點至西域 B.因鑿井技術傳入西域,故稱為鑿空之旅
C.絲綢之路開辟,標志西域正式歸屬西漢 D.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59.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下列因果關系錯誤的是
選項 因 果
A 春秋后期出現鐵農具和牛耕 促進農業深耕細作
B 明朝派將領戚繼光抗擊倭寇 基本解除東南倭患
C 劉秀采取了穩定社會的措施 出現“光武中興 ”
D 清朝政府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完成經濟重心南移
60.某同學準備在學校公眾號中推送一篇關于“游歷大唐”的文章,下列內容可以出現在這篇文章中的有
①日本派遣留學生到中國 ②婦女參加騎馬、打球等活動
③高僧鑒真西行前往天竺 ④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中國近代社會經歷了“自強求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過程。它們反映的主題是
A.反對封建專制 B.反抗外來侵略 C.救亡圖存 D.追求民主
62.20世紀初,清獻中學(黃巖中學前身)師生聯合各校集會游行,響應北京學界,高呼“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與之聯系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九一八事變 D.一二·九運動
63.歌曲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下列歌詞與歷史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A.“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遼沈戰役
B.“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抗美援朝戰爭
C.“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 ”——千里躍進大別山
D.“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 ”——西藏和平解放
64.中國古代對外交往頻繁,下列屬于明朝中外交往的歷史事件是
A.鑒真東渡 B.鄭和下西洋
C.澶淵之盟 D.文成公主入藏
65.陳獨秀在右圖雜志中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這
A.吹響了新文化運動號角
B.拉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
C.提出了民主與共和理念
D.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先聲
66.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①玄奘在長安寺廟主持譯經工作 ②工匠在作坊翻閱《天工開物》
③書生在茶會中吟誦李白的詩作  ④農民在田埂間使用筒車灌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7.右圖為抗日戰爭時期某戰役的示意圖。這場戰役
①是由彭德懷指揮的戰役
②振奮了抗戰勝利的信心
③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
④粉碎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8.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億元。促成這種增長的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②政府頒布了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
③一戰期間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④洋務派開辦了一些近代民用工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9.敦煌壁面中的佛教樂舞“天宮伎樂”人物動作舒展奔放,保留明顯的印度風韻;舞者表情溫婉,端莊含蓄,具有中原漢族女性特征。“天宮伎樂”的藝術特點說明
A.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B.敦煌成為絲綢之路的中心
C.中國與印度建立直接官方往來 D.佛教成為當時的主要宗教
70.學習強國在疫情期間特推出“云游博物館”服務專區,在其中的《盛世唐朝》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1.1947年12月,毛澤東指出:在大別山各兵團沒有站住腳……我也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現在我們要向全國人民號召,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此論斷主要基于
A.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 B.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
C.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 D.國民黨大陸統治的覆滅
72.胡適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這種”死的語言”并不能產生有活力的文學。為此,他在這場伐舊倡新的運動中
A.反對專制 B.反對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話文
73.“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這一對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村。對其中兩次“分地”理解正確的是
①都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②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
③都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④都提高了農民積極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4.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彭德懷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反映了戰爭的勝利
A.結束了西方列強霸權主義的歷史 B.徹底鞏固了中國的國防安全
C.奠定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礎 D.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75.重大歷史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事件與影響的搭配,正確的有
①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③中國重返聯合國──我國在此后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外交原則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新中國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6.(8分)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某學習小組以“中美現代化道路”為主題進行探討,請你參與!
中美現代化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 事件
1776年 啟蒙思想家托馬斯 ·潘恩撰寫《常識》鼓舞北美民眾追求民族獨立
1787年 頒布美國憲法,體現三權分立思想
1865年 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90年 漢陽鐵廠在張之洞的主持下動工興建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1913年 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
1917年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
1933年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以國家于預手段扭轉經濟形勢
1947年 杜魯門提出“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
1949年 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1953年 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78年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實行包于到戶
2012年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 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2022年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芯片與科技法案》
(1)根據上述材料,找出標志著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國家的事件。 (2分)
(2)從上述材料中選擇相關歷史事件,圍繞“現代化道路”這一主題提煉觀點并結合所學加以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合理。)(6分)
76.(8分)
(1)開國大典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分)
(2)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評分量表如下:
等級 材料運用與論述得分
水平1 根據材料能夠提煉相關觀點 1分
水平2 圍繞提煉的觀點有簡單的論述和說明,運用材料中的史實,但不充分或不夠典型,條理清楚2-3分
水平3 緊扣提煉的觀點,多角度加以論述,能夠做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4-5 分
水平4 充分運用相關事件論證提煉觀點,邏輯嚴密(如在論述中形成有思想深度的理解, 可另加1分,但總分不超6分)
【答案示例】
觀點:中美兩國的現代化道路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1分)
論述:兩國的現代化都是在遭受西方侵略的背景下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進行的。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推翻殖民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中國是推翻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同時兩國的現代化都是在經濟的發展變革中逐漸實現。美國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經濟上的工業化;中國向西方學習,通過洋務運動促進工業化的發展。但兩國現代化的道路也有差異性,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而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杜魯門主義都說明美國的現代化帶有一定侵略性。(4分)
綜上所述,各國的現代化具有多種樣態,既有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鮮明特色。(1分)
(學生僅從共性或差異性的角度,能夠運用多個史實論述完整、邏輯自洽均可得分)
77.(8分)文人群體,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鑒魏晉風骨 材料二:觀兩宋士人 材料三:嘆群英薈萃
魏晉南北朝之際,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但于“亂世 ”間一眾文人墨客揚中華風采,在書法、繪 畫等領域頗有建樹,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歷史瑰寶。 從宋太祖立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到宋太宗即位后進士人數從 31 人突破100人大關……宋朝士人在這一時期考中進士做官的機會大大增加。 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從學校走向民間社會。他們會聚在這所“思想自由”的學校,拿起筆桿,向整個社會書寫他們的聲音……他們開啟了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體現“魏晉風骨 ”的作品。(2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朝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思想文化領域革新運動”“新”在何處,列舉史實加以說明。(4分)
77.(1)鐘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題記》;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龍門石窟北魏《帝后禮佛圖》等。(2分)
(2)為防止唐末以來(五代)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朝(宋太祖和宋太宗)重文輕武,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科舉制。(2分)
(3)思想革命: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批判封建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宣傳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文學革命:推倒舊文學,倡導白話文。(4 分)
78.(10分)一座城市的變遷,是一段歷史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圖1和圖2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何內在聯系?(2分)
材料二:華軍在滬抵抗日軍攻擊之戰績,實為歷史中最英勇光榮的一頁。滬地華軍之忠勇抗 戰,當可感動參加九國公約之諸代表,為維護國際法起見,同取均勢之堅決立場,各國有較 中國所有更強之武器,力能發起對日之國際抵制,此舉可使日本早日屈膝,而迫令放棄侵略之狂暴行為。 ——倫敦《新聞紀事報》(1937年11月28日)
(2)“華軍在滬抵抗日軍 ”指的是哪一事件?為什么說“華軍在滬抵抗日軍攻擊之戰績,實為歷史中最英勇光榮的一頁”?結合相關史實說明。(3分)
材料三:《上海的位置圖》
材料四:在 2020 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基礎上,到2040年將上海建設成為綜合性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
(3)上海的緯度比杭州 ▲ (高、低) ,瀕臨 ▲ 海 。(2分)
(4)結合所學知識,試從人文角度分析上海城市規劃的合理性。(3分)
78.(1)圖一中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圖2中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共一大召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分)
(2)淞滬會戰。(1分)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分)
(3)高 東(2分)
(4)鐵路、公路樞紐,海河聯運,有交通的便利;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工業基礎好有雄厚的基礎;開放開發早,有歷史背景;有國家開放開發的政策支持。(3分)
79.(10分)小王在學習宋元時期的歷史時,制作了知識卡片。請你一同完成。
歷史脈絡
知識摘錄 乙▲ 金朝設立了譯經所,把《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翻譯成女真文字。為滿足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內容命題的要求,朝廷還組織人力整理 典籍,編纂史書。 丙▲
觀點闡述 ▲
(2)小王繪制了宋元時期朝代更迭的示意圖,請幫他完成示意圖“甲”。(2分)
以下為小王摘錄的課本資料。
(2)以上摘錄中,應填入乙處的是 ▲ (填序號),應填入丙處的是▲
(3)根據“知識摘錄”,擬定一個觀點,選擇史實加以闡述。(6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
79.(1)示意圖甲:(2分)
(2)資料一;資料三(2分)
(3)開放性試題,建議分層評價。(6分)
等級 分值 觀點 闡述
4 6 明確,有深度 緊扣觀點加以論述,運用兩個及以上材料分析,史論 結合,邏輯嚴密。
3 4 明確 能夠圍繞觀點分析,條理基本清楚。
2 3 不夠明確 有論述,但材料闡述不充分。
1 2-1 沒有提煉觀點 觀點與論述無關,或僅僅重復史料。
答案示例:
觀點:宋元以來,民族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強。
闡述:從澶淵之盟到宋金議和,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政權并立過程中相互貿易往來;伴隨著貿易往來,中原文化也通過文字等方式滲透到少數民族地區,元結束了分裂的局面后,不同民族之間交錯雜居,甚至都出現了新的民族,這都極大的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趨勢。
80.(12分)從“帝制禍首”到共產黨員,楊度的政治際遇經歷了近代救亡圖存的主要道路。
【時代產物:時局的代表】
(1)根據圖7(年代尺),概括楊度生活時期中國的時代特征。(2分)
【艱難探索:政治的挫折】
材料一 (楊)度向(來)主(張)君主立憲而不主共和革命者,因吾國為世界各國勢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則全國擾動,領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禍,故不敢以一國家為冒險之舉,求其和平救國。
——摘編自劉晴波《楊度集》
材料二 日本之所以強者,在于數千年來國王就是一個傀偏,將軍世代把持朝政,"國制世祿,寒門永無功名之望,故上下積郁,乘勢以傾幕府,幕府既傾,國王……勢必相與振作,以抑強藩,不必西制,亦必強矣"。 ——摘自《楊度日記》
根據材料,分析楊度主張君主立憲的原因。(4分)
【變與不變:道路的抉擇】
材料三 楊度的三次道路選擇
第一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打碎了楊度的“帝王之學”,個人在科舉考試上失利帶來的壓力促使楊度東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鑄———君憲救國。
第二次 從歸國參政到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再到張勛復辟,楊度分別把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凱和張勛身上,但都失敗了,遂轉而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
第三次 客觀上,國民黨領導民主革命逐漸走進了死胡同最終變質;主觀上,楊度認識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接觸,使得他最終投身中國共產黨。
(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論述“楊度”們從“帝制禍首”轉變為“共產黨員”的必然性。(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6分)
80.(12分)
(1)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斷加深;改革、革命成為社會趨勢。(答出任意1點得2分)
(2)在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他認為革命容易引發社會動亂。(2分)日本通過明 治維新,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所以楊度主張學習日本實行君主立憲。(2分)
(3)評分標準:
等級 等級闡述 分數
水平1 無觀點,史實論證不清晰或只簡單羅列史實 0-1分
水平2 觀點不全面,簡單羅列史實,未能建立史實之間的邏輯關系 2-3分
水平3 觀點正確,完整羅列史實,史論結合,并能建立邏輯聯系 4-5分
水平4 在水平 3 的基礎上有一定歸納,且邏輯嚴密,史論結合 6分
答案示例:(6分)
從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東渡日本的楊度,見證了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實現富國強兵的景象,開始推行君主立憲的主張。清末立憲運動、袁世凱復辟帝制以及張勛復辟,使楊度認識到君主立憲的道路在中 國是行不通的,因此轉而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但仍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基礎,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并帶領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的革命面貌由此煥然一新,楊度最終選擇加入了共產黨。實踐證明,楊度加入共產黨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因此從“帝制禍首”到“共產黨員”的轉變,成為楊度們的必然抉擇。
81.(12分)百年商道,薪火相傳。某校歷史學習小組以招商集團為例,開展了“企業發展與時代進步”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
【查資料,明背景】第一組同學想要了解招商局的誕生,找到了以下資料。
(1)根據以上資料并結合所學,說明李鴻章籌建輪船招商局的時代背景。(2分)
【勘實地,析意義】第二組同學參觀了招商局歷史博物館,找到了以下素材。
素材1:(招商局)成立短短5年,就成功收購外國在華最大航運企業——美國旗昌輪船公司,10年間即收回中國江海利權的3/5。招商局產業涉及槍運、電報、紡織、煤炭、鋼鐵、鐵路、金融、教育等,打造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近代中國工業體系。 ——摘編自深圳特區報《寫在招商局創立150周年之際》
素材2:招商局航線圖 (1872年-1883年)
(2)結合兩則素材,分析輪船招商局經營活動的歷史意義。(4分)
【理記錄,釋主題】第三組同學觀看了紀錄片《百年商道》,給制了招商集團發展軌跡圖。
(3)綜合上述材料,圍燒“企業發展與時代進步”的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招商集團的發展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6分)
81.(12分)(1)面臨外國資本的入侵;洋務運動的興起。(2分,寫出1點得2分)
(2)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航線遍及海內外,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經濟文化交流。(寫出兩點即可得4分)
(3)評分標準:
等級 材料運用與論述 得分
水平1 圍繞提煉的觀點有簡單論述或說明,但未聯系材料中的史實。 1分
水平2 圍繞提煉的觀點展開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單則史實,條理基本清楚。 2-3分
水平3 緊扣提煉的觀點加以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多則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4-5分
水平4 充分運用材料中的史實論證提煉的觀點,邏輯嚴密。(如在論述中形成有思想深度的理解,可另加 1 分,但總分不超 6 分) 6分
觀點如:“企業發展和時代進步緊密相連”/“企業發展要順應時代潮流”/“企業發展能推動時代進步”/ “時代進步推動企業轉型”等等。(言之有理,符合主題即可)示例:
企業的發展和時代進步緊密相連。洋務運動時期,輪船招商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順應了工業化發展浪潮,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招商局聲援五四運動,支持抗日戰爭,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招商集團創辦深 圳蛇口工業園區,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勇立潮頭,引領創新風尚,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所以企業的發展順應時代潮流,勇于承擔責任,與國家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
82.(8分)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國人不懈的追求, 以下 是某校同學從《毛澤東書信集》中收集到的三封書信的節選。閱讀書信,回答問題。
(1)運用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史實,印證書信一中劃線部分的內容。(2分)
(2)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書信二、三的時代背景,分別概括毛澤東的主張。(4分)
(3) 以上書信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啟示。(2分)
82.(8分)(1)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等都失敗。(舉出2個史實即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書信二: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1分),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分)。書信三:解放戰爭即將勝利(1分),主張建立新中國(1分)。
(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從國情出發,走適合國情的道路;國共兩黨和則兩利,分在兩害;統一戰線是法寶(任選2點,得2分)。
83.(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初二某個學習小組為研究中國革命道路探索歷程,選取了毛澤東的著作《新民主主義論》進行研讀,并做了兩張書摘。閱讀書摘,回答問題。
(1)書摘①中“歷史已經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是不能盡此責任的”,列舉兩例史實并加以說明。(3分)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書摘②中中國共產黨如何(或從哪些方面)將“農村革命深入”,并從“兩個選擇”中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5 分)
83.(8分)
(1)(3分)1898年康有為等人開展的戊戌變法、1911 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2分)都沒有實現反帝
反封建的任務。(1 分)
(2)(5分)建立工農武裝、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
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立紅色革命政權(3分)
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國共產黨依據國情,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2分)
84.(8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杭州某校王老師以“筑夢前行”為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單,請你一起來完成。
任務一 【情境再現,喚起“中國覺醒”】
……起義爆發后,北京的王公大臣“狼狽恐懼之狀達到極點,猶如風聲鶴唳使其膽寒”。《英國畫報》評論說,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已經直接受到革命的沖擊,孫中山很有可能成為共和國的第一位總統。
(1)上述情境中的信息與哪場革命相關?請概述它的歷史意義。(3分)
任務二 【思維導圖,堅定“中國道路”】
(2)A、B任選其一,結合史實闡述“中國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4分)
(3)請談一談任務二給我們在“筑夢前行”的現代化建設中的啟示。(1分)
84.(8分)(1)(3分)辛亥革命;(1分)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分)
(2)(4分)A:革命道路:借鑒十月革命經驗,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2分)中國共產黨從國情出發,建立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分)
B:建設道路:新中國成立后,借鑒蘇聯經驗,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一些成就;(2分)隨著社會發展,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國情出發,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
(3)(1分)依據國情,實事求是。
85.(8分)2023年,馬克思主義誕生175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東方雜志》是20世紀中國享有盛譽的綜合類學術刊物,在不同時期通過刊登、翻譯、評論等方式介紹了作為一種“知識”的馬克思主義。根據1934年一項調查結果,雜志讀者的身份比較集中,主要是大學生及其教員(30%)、中學生及其教員(30%)以及政界人士(約20%)與海外華人(約20%)。對此,毛澤東曾說:“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
——摘編自閻曉陽、張權《<東方雜志>與作為“知識”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能夠印證“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這一觀點的歷史事件。(2分)
材料二:當時的《哈爾濱日報》關注時事,深受廣大群眾歡迎,遠銷至長春、吉林、沈陽以及中東鐵路各站段,沿線的站點構成了報刊發行網絡,可以說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的影響。基于此,《哈爾濱日報》宣揚的反帝反封建軍閥主張、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東三省逐漸傳播開來。
——摘編自陳珊珊《場域、遞嬗與影響: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報刊——以〈哈爾濱日報〉為例》
(2)結合材料,歸納《哈爾濱日報》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方面發揮的歷史作用。(2分)
材料三:
(3)從材料三中任選一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
85.(1)(2分)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史稱“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孫中山等人進行革命活動,為辛亥革命的到來奠定了基礎;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興起了新文化運動;1919年,北大學子、陳獨秀等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掀起了五四運動。(4選2,各1分。)
(2)(2分)作用: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3)(4分)選擇觀點1。(1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思想條件;(1分)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面貌煥然一新;(1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分)
選擇觀點2.(1分)在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辟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1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1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1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86.(12 分)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都對新疆進行軍政管轄。 ……新疆各族人民積極維護與中央 政府的關系,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新聞辦網站
材料二: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的曙光……隋朝的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
材料三:兩宋時期,若干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中央王朝長期并立。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關系的歷史進程是在和戰交錯的復雜場景中曲折發展。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各少數民族政權在建立之初,都主動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漢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改編自《中國歷代戰爭之兩宋烽煙》
(1)依據材料一寫出古代中央政府對新疆進行軍政管轄的機構。(4 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列舉漢族與少數民族交融的史實兩例。并說說你是如何看待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和”的?(6 分)
(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 分)
86.(1)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唐:先后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元:北庭都元帥府;清:伊犁將軍。(4分)
(2)“事例:北魏孝文帝改革: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并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西夏文字;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頒行女真文字,發展生產。(兩個即可4分)和議對宋朝是屈辱的,歲幣給兩宋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反映了宋朝統治者的軟弱與妥協,但和議從客觀上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現的保持,有利于各民族進行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正反兩個方面,2分)
(3)戰爭、議和、改革、設置機構等。(2分)
87.(12 分) 政治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寫出圖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稱及最早建立該制度的朝代和國家。(4 分)
材料二: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他領導的革命是近代中國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
材料三:采用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來解決民族問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不懈探索…… 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
(2)材料二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和材料三中“解決民族問題”的政治制度分別指什么?(2 分)
(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政治制度創新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這一觀點。(要求邏輯嚴密,史論結合。6分)
87.(1)材料一 圖一: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 秦朝;圖二:君主立憲制 英國。(4分)
(2)辛亥革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分)
(3)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評分量表如下:
等級 等級描述 得分
水平4關聯結構層次 與多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建立起聯系,并對此做出一定解釋。材料運用較充分,邏輯較嚴密,表達較清晰。 5—6
水平3多點結構層次 使用多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但未建構其邏輯關系或邏輯關系不嚴密。 3-4
水平2單點結構層次 使用一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就直接得出結論,對材料的解讀角度單一,事件與影響沒有聯系。 1-2
水平1前結構層次 沒有應答;或應答跟題目無關。 0
答案示例:秦朝建立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此后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的君主立憲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新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三點即可,6分)
88.(10分)一座城見證著一段史。某校九年級學生開展以“北京說歷史”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請你根據他們收集的資料完成一份項目化學習報告。
【項目化學習資料】
資料4:近現代北京(北平)歷史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 事件 時間 事件
(1)1860年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6)1919年 北京學生發起五四運動
(2)1862年 洋務派興辦京師同文館 (7)1920年 李大釗等人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3)1898年 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戊戌變法 (8)1935年 北平學生發動“一二·九運動”
(4)1900年 八國聯軍長驅直入紫禁城 (9)1949年 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
(5)1917年 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10)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88.(1)新石器時代北京地區原始農業已經發展(其他言之有理即可)。(2分)
(2)資料2體現了元朝開放的特征(1分),資料3體現了元朝民族交融的特征(1分)。所舉例
子只要符合開放、民族交融各一例即可(例如:開放: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等(1分);
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形成回族等(1分))。
(3)只要選擇的史料能佐證設計的觀點即可。
觀點(2分),史實論證(2分,兩個史料分別圍繞觀點闡述各1分)
【示例】觀點1:北京見證屈辱。(2分)論述:事件(1)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等,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事件(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此可見,中國歷史是一部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屈辱史。(2分)
觀點2:北京見證新民主主義革命。(2分)論述:事件(6)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事件(9)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分)。
觀點3:北京見證救亡圖存(2分)論述:事件(2、3、5、6、7、8均可),任選兩個或兩個以上史實闡述即可(2分)
觀點4:屈辱——探索(2分)論述:事件(1)(2)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和洋務運動發生之間的內在聯系即可(2分)
觀點5:青年,進步的力量。(2分)論述:事件(6)(8)闡述兩件事件的共同點即可(2分)
觀點6: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2分)論述:事件(9)(10)闡述兩件事件的意義即可(2分)
89.(12分)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為中華民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醫圣”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
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 ——齊世榮主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1)材料中“辨證分析病情”的理論與我國春秋時期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相似?“‘治未病’理論”對當前應對甲流有何借鑒意義?(4分)
【“和平使者”鄭和】
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鄭和遠航海外。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
地區,……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遠洋航行,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
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 ——張帆、李帆主編《中外歷史綱要》(上)
(2)指出鄭和下西洋最遠達到的地區。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的背景。(4分)
【“一代英雄”鄭成功】
郭沫若曾題詞贊頌鄭成功:“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除荷夷一代英雄”。
(3)再舉一例證實“一代英雄”鄭成功收復的地區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4)綜合上述材料,從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2分)
89.(1)老子;(2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有利于戰勝甲流。(2分)
(2)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2分);明朝經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2分)
(3)元朝時期,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和澎湖列島。(2分)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推動歷史向前發展。(2分)
90.(10分)某校學生以“憶輝煌、析沉淪、探復興”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以下是成果展示,請你參與。
【憶輝煌】
材料一 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 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 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科學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
——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論》
(1)根據材料一,指出宋朝在文學上、航海上的科學發明。(2 分)
【析沉淪】
材料二 20 世紀的大幕拉開了,紫禁城依然巍峨莊嚴,但太和殿前卻留下了中國在 20 世 紀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時間,中國的心臟插著的是八個國家的旗幟。人類進入近代 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曾遭受過如此的屈辱,整個中國仿佛都被撕裂了。 ——選自《復興之路》解說詞
(2)用相關史實說明材料二中劃線內容。(4 分)
【探復興】
材料三 不同時期的主要熱詞(部分)
時期 主要熱詞
20 世紀 50 年代到 60 年代 解放牌汽車、人民當家作主、公私合營
20 世紀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大包干、深圳速度、回歸
2012 年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夢、新時代
注:熱詞,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具有時代特征。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個熱詞,解釋其出現的原因。(4 分)
90.(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2分)
(2)八國聯軍侵華,中國戰敗,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會深淵。(4分)
(3)解放牌汽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公私合營: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大包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開放)/深圳速度:經濟特區的設立(改革開放)/回歸: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中國夢、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解釋兩個熱詞即可,4分)
9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為了解宋代湖州的繁華與富庶,吳興區某班開展了主題為“宋韻湖州”的項目化學習。
(1)資料一反映出我國古代經濟有何變化趨勢?(2分)
(2)根據資料二,分析“湖學興盛”的時代背景。(4分)
(3)運用所學知識,簡析資料一、三之間的內在聯系。(4分)
91.(1)經濟重心南移。(2分)(2)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宋
朝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答兩點得4分)(3)①資料一反映
了南方農業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資料三反映了手工業的興盛和社會生活豐富多彩;②資料一農業發展促進了資料三手工業的興盛,從而推動了資料三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③資料三所折射出的宋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當時農業發展和手工業興盛的反映、表現。(4分)
92.(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
材料一:【追尋偉人足跡】
材料二:【領悟偉人智慧】
習總書記對毛澤東同志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作出了高度評價: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性地開辟出了一條中國革命新道路……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1)在①③處填寫合適的內容,將材料一補充完整。(2分)
(2)運用材料一中的相關史實印證材料二的觀點。(6分)
92.(1)①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③遵義會議。(2分)(2)史實②建立井岡山根
據地,分析: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后又率部轉戰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
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割據斗爭,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等。史實⑥新中
國成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
紀元,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等。(史實1分,分析2分,共6分)
① 鐫刻者于雕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編號,印就則付以書。
② 用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欲印則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自是莫不從用。
(武帝)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
——《后漢書·班固傳》
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過秦論》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資治通鑒》
書籍的力量
①宣傳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 ②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③指導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運動 ④成為了很多國家的民法參照藍本
9月
7月
5月
2月
組織并領導安源路礦工工人大罷工
在廣東海豐縣成立第一個秘密農會
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青年困組織
開辦平民女校,培養婦女運動骨干
(一)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爆發,是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解脫新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全世界共產黨都應該堅決反對這種戰爭 … …
(二)日本在新形勢下的政策是專力進攻中國 … … 以準備將來擴大其對國際的冒險行動……而現在敵人如同過去進攻武漢那樣的大規模進攻行動 … … 其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化學指南》《全體通考》《坤象究原》《星學發軔》
《星軺指掌》《中西合歷》《法國律例》 《富國策》
《公法便覽》《公法會通》《新加坡刑律》《各國史略》
表1 1898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部分)
——摘自《同文館題名錄》
表格 中國人口數量統計(公元2-980年)
石犁
①為實現“一五計劃”奮斗
②澳門回歸
③特區,中國開放的大門
④寫信給志愿軍叔叔
①文獻:《國共合作宣言》;
②圖片:張學良和楊虎城;
③地圖:正面戰場形勢圖;
④視頻:百團大戰。
金屬貨幣-圓形方孔錢
紙幣-“交子”
圖1 1919年上海街頭罷市游行
圖2 1921年上海小樓秘密聚會
資料三
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民族,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區別。來自波斯的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互相通婚,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資料二
為防止蒙藏貴族操縱靈童轉世,根據《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定,皇帝特別頒發兩個金瓶,將轉世靈童的名字寫在象牙簽上,由駐藏大臣掣簽決定。
資料一
“澶淵之盟”之后的很長時間,兩地保持著和平局面。當時在邊界開設貿易場所,稱為“榷場”。官府和商人用各種商品在此 進行交換,互通有無。
圖7 楊度生平事跡(部分)
輪船招商品上海總部回道
“為派員設局招商,試辦輪船,……庶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至為洋人盡占,其關系國計民生者,實非淺鮮。”
——摘編自李鴻章1872年《試辦招商輪船折》
書信一
“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都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1920年毛澤東致蔡和森
書信二
“今之大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弟等頻年呼吁,要求全國各界一致聯合,共同抗日,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1936年毛澤東致國民黨將領傅作義
書信三
“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增。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榷,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1949年毛澤東致宋慶齡。
①人民的選擇
在中國,事情非常明白,誰能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誰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歷史已經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是不能盡此責任的,這個責任就不得不落在無產階級的肩上了
②中國共產黨的選擇
第三個時期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的新的革命時期。中國革命就不得不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圍剿”,有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時期……有兩種革命深入:農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觀點1: “馬克思主義沒有辜負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催生、武裝、壯大了中國共產黨。”
觀點2: “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在世界東方捍衛、踐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摘編自陳曙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
資料1:
資料2:
資料3:
北京平谷上宅
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石磨盤和石磨棒
從石器殘留物提取的淀粉粒子中,最多是橡子的淀粉粒;其次是粟的淀粉粒。
北京妙應寺白塔系忽必烈任命入仕元朝的尼泊爾匠師阿尼哥主持設計,此塔具有印度早期佛塔特征,是中尼文化交流史上傳世的一處珍貴古建筑。
北京地區的語言以漢語為基礎,先后受阿爾泰語系的北方各族語言影響,基本上屬于“漢語胡音”…… ——金啟琮《北京地區蒙古文化的遺存》
《“北京說歷史”——項目化學習報告》
我們組通過文獻調查等方法探究了北京城的古今發展史,收集了許多可靠的史料,經過整理,形成項目化學習報告如下:
一、文物說話:
(1)根據資料1,請推斷該時期北京地區的生產狀況。(2分)
二、史料實證:
(2)解讀資料2、3,請概括元朝的兩個時代特征,并各舉一例契合該特征的史事。(4分)
三、年表析史:
(3)請選取資料4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史實,自擬一個觀點,并運用所選史實對觀點加以闡述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4分)
(3)綜合資料三,闡述該現象發生的原因。(4分)
資料三
湖州是宋代的銅鏡制造中心,銅鏡上的內容大多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
資料一
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
——陸游《常州奔牛閘記》
資料二
北宋中期,朝廷開始不斷擴充太學人數;1040年,湖州建立州學;1043年,胡瑗應邀來湖州講學,創立了卓有成效的“湖州學法”,湖學興盛起來。在“湖學”的引領下,湖州共648人考取進士,其中狀元7人。




宋代蹴鞠銅鏡
開天辟地
①________
--
生死攸關
③________
爭取和平
⑤重慶談判
艱辛探索
⑦曲折前進
改天換地
⑥新中國成立
人民戰爭
④論持久戰
星星之火
②建立井岡山根據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年社會法治中考中國歷史部分專練(學生版)
某校社團開展關于“書籍的奧秘”歷史主題學習,設計活動如下:
活動一:“書籍”的誕生印證了歷史的發展。
1.小組搜集了如下材料,按技術發明或改進的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活動二:書籍的內容解碼了歷史的奧秘。
2.小組摘抄了古代典籍中的部分內容,叢中可以看出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 B.民族間交往與交融日益密切
C.“大一統”的觀念開始出現 D.各朝代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
活動三:書籍的“力量”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3.小組閱讀了以下書籍并撰寫“書籍的力量”,表中的“力量”按書籍順序對應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下圖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1922年)的部分活動,說明該時期中國共產黨
A.堅持貫徹扶助農工政策 B.積極參與國民革命運動
C.廣泛開展土地革命斗爭 D.組織群眾進行革命運動
5.以下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決定——《目前的形勢和黨的任務》(節選),從中可以看出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了最大規模
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盟已經建立 ④中國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某校組織了 一場關于“新中國老物件”的展覽活動,同學們把家傳老物件帶到學校集中展示并講述其背后的故事。這些老物件折射了新中國七十余年來的風雨歷程。這說明
A.實物史料成為史料實證的重要方式 B.口述史料比實物史料更具研究價值
C.新中國史研究需借助人民的家族史 D.實物史料可以全面反映新中國全貌
7.張蔭麟在《中國史綱》說:“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1899年以來殷都遺址—— 即所謂殷墟——的發現和發掘。”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司母戊鼎 B.利簋及銘文 C.象形文字銘文 D.刻有文字的甲骨
8.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 “漢代的經濟政策, ……在對農民田租方面,則也已做到了‘輕徭薄賦’,但并未能‘平均地權’。”最早提出“平均地權”的是
A.唐太宗 B.洪秀全 C.孫中山 D.毛澤東
9.兩宋時期一些城市因商業活動而舉足輕重。這種商業化傾向表現為城市商業活動不再局限于政府監管下的市場之內,店鋪作坊散布整個城市,并擴展到郊區。產生以上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重農抑商觀念的改變
C.皇權的不斷衰弱 D.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10.表1可說明
A.洋務派變法圖強的近代探索
B.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C.向西方學習文明的時代需求
D.民主共和思想開始深入人心
11.1935年3月,紅軍到達四川劍閣,在此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大力宣傳和講解革命真理。這些活動
A.實現了土地革命在全國的順利發展 B.創造了國民革命順利結束的條件
C.佐證了長征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火種 D.表明了持久抗戰方針正深入人心
12.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際,《中央關于紀念今年雙十節的決定》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和全國一切真誠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實的繼承者……我們共產黨人誓與全國一切革命真誠志士一道,誓與全國人民一道,繼續奮斗,不達目的,絕不休止。”中共中央發表該決定,旨在
A.完成土地革命,實現平均地權 B.推動北伐戰爭勝利
C.維護國共合作,堅持抗戰到底 D.實現人民民主專政
13.《三輔舊事》記載: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便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遮掩)其鼻”。據這段史料可以推測出
A.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造紙術促進了文化交流
C.造紙術出現在西漢時期 D.紙的原料來源非常廣泛
14.因用兵西北,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泄機密,始于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據此可知,軍 機處的設置
A.加強了對西北邊疆管理 B.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C.使內閣制度隨之被廢除 D.利于加強地方軍政大權
15.歷史圖表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從下表中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國別 租借地或割地 “勢力范圍”
德國 強租膠州灣 山東
沙俄 強租旅順大連 長城以北、新疆、東北
法國 強租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英國 強租九龍、威海衛 長江流域
日本 割占臺灣 福建
A.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B.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C.中國出現分裂割據現象 D.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16.“女學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在操場的樹蔭下,在宿舍里,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這則材料反映了
A.維新運動中婦女解放的思想迅速傳播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學思想動搖了封建禮教的地位 D.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
17.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外交事業上走出一片新天地。周恩來總理在一次國際會議發言: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這次國際會議是
A.雅爾塔會議 B.波茨坦會議 C.萬隆會議 D.日內瓦會議
18.歷史學家許倬云指出:“春秋的諸侯國不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機構。國家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家庭,國君君臨天下但并不治民。”以下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A.諸侯爭霸與兼并 B.思想文化的統一 C.貴族權力的削弱 D.鐵犁牛耕的出現
讀右表,完成下面兩題。
時間 全國人口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 六千余萬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 七千余萬
宋初太平興國五年(980年) 三千五百四十萬
北宋末年(12世紀初) 一億四千萬
19.公元755—980年人口數量變化最可能的因素是
A.中外交流的加強
B.唐末五代的動亂
C.多民族政權并立
D.社會風氣的開放
20.北宋全國人口大幅增長得益于
①傳統農業的發展 ②國家領土的擴張 ③商品經濟的繁榮 ④積貧積弱的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1949年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并不只是一個政權代替另一個政權、一種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種政治力量,它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這場社會大變革使中國實現了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C.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B.西藏地區的和平解放 D.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
22.右圖數據可用于研究
A.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B.三大改造順利推進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土地改革大力開展
23.《三國志》稱秦始皇“罷侯置守,設官分職,不與古同”。這是指秦朝實行了
A.郡縣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24.臺灣彰化縣紳民在縣署門口張貼檄文,指出:“我臺民之父母、妻子、田廬、墳墓、生理、家產、身家性命,非喪于倭奴之手,實喪于賊臣李鴻章、孫毓汶、徐用儀之手也”。此檄文的歷史背景是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馬關條約》的簽訂
C.《辛丑條約》的簽訂 D.《北京條約》的簽訂
25.下表所示事件反映的主題是
時間 事件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兩國東段邊界
1727年 清朝開始派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
A.民族關系的發展 B.中央集權的削弱
C.東南海防的加強 D.國家疆域的奠定
26.日記是重要的歷史資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記,它記載的歷史事件是
各單位代表發言畢,繼續討論下列各案:一、政協組織法;……三、定都北平,改稱北平為北京;……爭辯數小時,幸周恩來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過,……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7.樂清白石楊柳灘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近二百件文物,有石器、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其中下圖所示的文物歷史價值在于
A.提供研究樂清舊石器時代的實物資料
B.見證史前樂清新石器時代的生產水平
C.證明了中華文明起源于長江以南地區
D.說明樂清先民最早進入原始農業階段
28.某同學梳理北京歷史沿革(如下表)。與這三個朝代相對應的制度是
西周 秦 元
屬于燕國 分屬廣陽郡、漁陽郡等 隸屬于中書省
A.分封制、行省制、郡縣制 B.郡縣制、行省制、分封制
C.行省制、分封制、郡縣制 D.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
29.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
A.國家統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完全一致
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
年份 學校教 在校學生數
光緒二十八年 2 90(約)
光緒三十四年 39 1500(約)
民國元年(1912) 53 1579
民國25年(1936) 243 13070
16.右表反映出近代樂清
A.呈現出新舊并存的特征
B.學校教育的逐漸發展
C.體現自由平等的新風尚
D.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17.五四時期,各種各樣的“主義”傳入中國,學生社團如雨后存筍般涌現,如少年中國學會,提出創造適合于20世紀國際潮流的“少年中國”。由此可見五四運動
A.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B.是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
C.是傳播新思想的偉大啟蒙運動 D.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8.“剛柔并濟”是清朝管理邊疆少數民族政策的特點之一。下列能體現這一特點的史實有
①組織雅克薩之戰 ②冊封達賴和班禪 ③中央設立宣政院 ④平定準噶爾丹叛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鄭超麟在其回憶錄中說:“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
A.五四運動——毫不妥協的愛國精神 B.紅軍長征——堅守理想的革命文化
C.中共成立——開天辟地的建黨精神 D.遵義會議—— 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
20.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寫道:“工業化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辱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吹響新中國工業化建設號角的是
A.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 D.掀起“大躍進 ”運動高潮
21.在寧波市檔案館,有一份1984年的文檔這樣記載:“四月份以來,寧波共接待了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六十三家商社、一百七十七位客商,簽訂了各種協議書、意向書、合同書七十一份,洽談項目八十多個。”關于該文檔的歷史背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③中國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 ④中國形成了對外開放格局
A.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
22.“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 ”這一觀點最有可能出自先秦
A.法家 B.墨家 C.兵家 D.儒家
23.1919 年在北洋軍閥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 陳中所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是
A.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B.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C.中共誕生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D.新文化運動 北洋軍閥分裂割據
24.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作準備,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歷時50天的會議,在這次大會上
A.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建立人民政權
B.發表國共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D.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
25.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北伐戰爭 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② 武昌起義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③ 遵義會議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④ 臺兒莊戰役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6.《史記》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漢武帝對此采取的措施是
A.統一鑄造貨幣 B.建立郡縣制度 C.發兵北擊匈奴 D.頒布“推恩令”
上篇:第1卷 乃粒(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第3卷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中篇:第8卷 冶鑄(金屬物件的鑄造)第9卷 舟車(船舶、車輛的制作)下篇:第14卷 五金(金屬的開采和冶煉)
27.右側目錄摘自中國古代某部科技著作目錄(括號
內為注釋),由此判斷這本著作是
A.《農政全書》
B.《天工開物》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28.右圖所示歷史人物率兵進軍臺灣時,正告荷蘭殖民者,“臺灣和澎湖列島上的居
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占有并耕種這一土地,這些地區應由中國政府管轄”。
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康熙帝統一臺灣
C.清朝設置臺灣府 D.清朝建立臺灣省
29.制作表格,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下列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選項 時間 會議 內容或意義
A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 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B 1927年8月 八七會議 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C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D 1945年4-6月 中共七大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
30.宣傳畫具有時代的特點。下列宣傳畫按其所反映內容出現的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31.右圖是西漢疆域范圍簡易示意圖,在①處添加說明內容正確的應是
A.聯系:絲綢之路
B.治理:伊犁將軍
C.征討:擊退匈奴
D.地位:經濟中心
32.下圖五條曲線反映1840-1956年我國五種經濟形態,即自然經濟、民族資
本主義經濟、帝國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變化情況。下列對此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①反映的經濟形態在中國近代經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B.曲線②反映的經濟形態從始至終都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C.曲線④反映的經濟形態最能代表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
D.曲線⑤反映的經濟形態壓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照搬照抄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只有扎根本國土壤、吸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找到的“扎根本國土壤”的道路是
A.發動起義,武裝奪取大城市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4.“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這一觀點最有可 能出自先秦
A.法家 B.墨家 C.兵家 D.儒家
35.某同學在制作手抄報時列入了下列內容。該同學制作手抄報的主題應該是改造了古印度人從 0 到 9 的計數法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傳入歐洲
A.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 B.阿拉伯帝國的全球擴張
C.印度文化的世界貢獻 D.溝通東西方文化的使者
36.1919年在北洋軍閥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所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是
A.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B.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C.中共誕生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D.新文化運動 北洋軍閥分裂割據
37.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作準備,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歷時50天的會議,在這次大會上
A.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建立人民政權
B.發表國共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D.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
傳承千年文韻,“虞 ”見青瓷之美。據此回答下面兩題。
38.上虞是越瓷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始于東漢,發展于魏晉,到唐宋時期,上虞、慈溪等地的越窯窯址分布區域和數量都超過了前代,越窯瓷器大量遠銷國外。唐宋時期江南地區 制瓷業快速發展的歷史原因有
①經濟重心的南移 ②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
③對外貿易的繁榮 ④江南地區的相對穩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越窯青瓷在唐代陸羽的《茶經》 中有最早的文字記錄,云:“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類玉……越瓷類冰,越瓷青而茶色綠。”從中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唐朝高超的青瓷燒制水平 ②越窯青瓷如冰如玉
③唐朝時開始出現青瓷茶具 ④青瓷國內需求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右圖能直接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民族政權并立到國家統一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41.人類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下面歸納正確的是
①1840年—1901年 屈辱歲月,悲壯抗爭
②1927年—1936年 國共對峙,走向合作
③1946年—1949年 民主科學,走向勝利
④1979年—2021年 改革開放,高速發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以下年代尺是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生平經歷,他是
A.毛澤東 B.梁啟超 C.孫中山 D.周恩來
43.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該專題的資源包內容如下,據此推斷該專題名為
A.宣傳民主科學,開展新文化運動
B.反對專制獨裁,抨擊北洋軍閥統治
C.弘揚愛國精神,致力抗日救亡
D.爭取和平民主,推動國共兩黨談判
44.1957年國慶節,列隊整齊的殲-5型飛機飛越天安門接受檢閱,大家自豪地說:“我們自己制造的飛機飛過去了!”材料中“自己制造的飛機”應屬于
A.土地改革的成就 B.農業合作化成果 C.公私合營的成果 D.“一五”計劃成就
45.《孟子》在中國儒學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人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孟子章句》可以追溯到多種宋代刻本。自宋朝以后,《孟子》的傳播版本日益繁多,其原因不包括
A.印刷術進一步發展 B.重文輕武的推行 C.宋代經濟快速發展 D.王安石實行變法
46.西晉太康元年,廣陵郡(今江蘇境內)領有淮陰、江都等八縣,戶口數八千八百。到東晉安帝時,該地區衍生出海陵、山陰二郡,共形成三郡,這三郡在宋(南北朝)時,戶口數增長到一萬四千八,這一現象
A.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B.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改變了地方的行政制度 D.促進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47.貨幣充當衡量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對人類社會有重要意義,如圖從左到右的貨幣變化,充分說明了
A.紙幣取代了金屬貨幣
B.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C.宋朝實現了貨幣統一
D.貨幣鑄造轉移到地方
48.《戰國策》記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下列思想家的主張與這一治國方略最接近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
49.在抗擊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下列民族英雄與其事跡對應正確的是
A.鄭成功——抗擊倭寇 B.戚繼光—— 收復臺灣
C.左宗棠—— 收復新疆 D.鄧世昌——保衛平壤
50.康有為向光緒帝建議:“大抵歐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體,日本效歐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體。若以中國之廣土眾民,近采日本……十年而霸圖定矣。 ”下列對其主張概括正確的是
A.創辦軍事工業 B.成立新式海軍
C.進行維新變法 D.實行民主共和
51.1982 年中央一號文件肯定: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這一文件發布使
A.自愿互利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迅速推廣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
C.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起來
52.“嫦娥奔月飛上天,神話故事永流傳 ”“轟隆一聲震天響,神舟五號到天上 ”。神舟五號升入太空說明我國在某一領域技術已世界領先,這一領域是
A.核能利用 B.雜交水稻 C.人造衛星 D.載人航天
53.2023年2月《越絕書》登上央視舞臺。該書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爭霸為主干并涉及這一時期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天文等諸多內容,被譽為“地方志鼻祖”。以下事件或現象可能會出現在《越絕書》中的是
A.東晉時期江南出現“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
B.子貢(孔子門生)為保全魯國而游說吳、越兩國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東遷洛邑
D.八王之亂后形成中國古代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規模的遷徙高潮
54.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中內容正確的是
重大事件 意義
①五四運動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②平型關大捷 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③西藏和平解放 使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
④高考制度恢復 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撥亂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5.下列圖示中①②處分別應填入的是
A.馬神甫事件、改變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B.虎門銷煙、進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C.亞羅號事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虎門銷煙、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6.右圖是1971年1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刊登的封面人物周恩來上面寫著“The Chinese Are C oming”。這反映的是
A.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57.《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的“十個堅持”寶貴歷史經驗。其中最符合下表所示主題的是
中共七大 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五大 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六大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八大 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九大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A.堅持理論創新 B.堅持自我革命 C.堅持中國道路 D.堅持敢于斗爭
58.圖示法是歷史學科知識梳理的重要方法。從圖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是
A.絲綢之路起點為河西走廊,終點至西域 B.因鑿井技術傳入西域,故稱為鑿空之旅
C.絲綢之路開辟,標志西域正式歸屬西漢 D.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59.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下列因果關系錯誤的是
選項 因 果
A 春秋后期出現鐵農具和牛耕 促進農業深耕細作
B 明朝派將領戚繼光抗擊倭寇 基本解除東南倭患
C 劉秀采取了穩定社會的措施 出現“光武中興 ”
D 清朝政府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完成經濟重心南移
60.某同學準備在學校公眾號中推送一篇關于“游歷大唐”的文章,下列內容可以出現在這篇文章中的有
①日本派遣留學生到中國 ②婦女參加騎馬、打球等活動
③高僧鑒真西行前往天竺 ④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中國近代社會經歷了“自強求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過程。它們反映的主題是
A.反對封建專制 B.反抗外來侵略 C.救亡圖存 D.追求民主
62.20世紀初,清獻中學(黃巖中學前身)師生聯合各校集會游行,響應北京學界,高呼“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與之聯系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九一八事變 D.一二·九運動
63.歌曲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下列歌詞與歷史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A.“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遼沈戰役
B.“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抗美援朝戰爭
C.“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 ”——千里躍進大別山
D.“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 ”——西藏和平解放
64.中國古代對外交往頻繁,下列屬于明朝中外交往的歷史事件是
A.鑒真東渡 B.鄭和下西洋
C.澶淵之盟 D.文成公主入藏
65.陳獨秀在右圖雜志中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這
A.吹響了新文化運動號角
B.拉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
C.提出了民主與共和理念
D.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先聲
66.陸羽為避安史之亂隱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專業著作《茶經》。在完成《茶經》期間,他可能看到
①玄奘在長安寺廟主持譯經工作 ②工匠在作坊翻閱《天工開物》
③書生在茶會中吟誦李白的詩作  ④農民在田埂間使用筒車灌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7.右圖為抗日戰爭時期某戰役的示意圖。這場戰役
①是由彭德懷指揮的戰役
②振奮了抗戰勝利的信心
③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
④粉碎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8.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億元。促成這種增長的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②政府頒布了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
③一戰期間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④洋務派開辦了一些近代民用工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9.敦煌壁面中的佛教樂舞“天宮伎樂”人物動作舒展奔放,保留明顯的印度風韻;舞者表情溫婉,端莊含蓄,具有中原漢族女性特征。“天宮伎樂”的藝術特點說明
A.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B.敦煌成為絲綢之路的中心
C.中國與印度建立直接官方往來 D.佛教成為當時的主要宗教
70.學習強國在疫情期間特推出“云游博物館”服務專區,在其中的《盛世唐朝》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1.1947年12月,毛澤東指出:在大別山各兵團沒有站住腳……我也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現在我們要向全國人民號召,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此論斷主要基于
A.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 B.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
C.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 D.國民黨大陸統治的覆滅
72.胡適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這種”死的語言”并不能產生有活力的文學。為此,他在這場伐舊倡新的運動中
A.反對專制 B.反對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話文
73.“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這一對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村。對其中兩次“分地”理解正確的是
①都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②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
③都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④都提高了農民積極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4.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彭德懷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反映了戰爭的勝利
A.結束了西方列強霸權主義的歷史 B.徹底鞏固了中國的國防安全
C.奠定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礎 D.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75.重大歷史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事件與影響的搭配,正確的有
①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③中國重返聯合國──我國在此后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外交原則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新中國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6(8分)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某學習小組以“中美現代化道路”為主題進行探討,請你參與!
中美現代化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 事件
1776年 啟蒙思想家托馬斯 ·潘恩撰寫《常識》鼓舞北美民眾追求民族獨立
1787年 頒布美國憲法,體現三權分立思想
1865年 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90年 漢陽鐵廠在張之洞的主持下動工興建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1913年 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
1917年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
1933年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以國家于預手段扭轉經濟形勢
1947年 杜魯門提出“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
1949年 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1953年 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78年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實行包于到戶
2012年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 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2022年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芯片與科技法案》
(1)根據上述材料,找出標志著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國家的事件。 (2分)
(2)從上述材料中選擇相關歷史事件,圍繞“現代化道路”這一主題提煉觀點并結合所學加以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合理。)(6分)
77.(8分)文人群體,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鑒魏晉風骨 材料二:觀兩宋士人 材料三:嘆群英薈萃
魏晉南北朝之際,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但于“亂世 ”間一眾文人墨客揚中華風采,在書法、繪 畫等領域頗有建樹,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歷史瑰寶。 從宋太祖立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到宋太宗即位后進士人數從 31 人突破100人大關……宋朝士人在這一時期考中進士做官的機會大大增加。 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從學校走向民間社會。他們會聚在這所“思想自由”的學校,拿起筆桿,向整個社會書寫他們的聲音……他們開啟了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體現“魏晉風骨 ”的作品。(2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朝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思想文化領域革新運動”“新”在何處,列舉史實加以說明。(4分)
78.(10分)一座城市的變遷,是一段歷史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圖1和圖2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何內在聯系?(2分)
材料二:華軍在滬抵抗日軍攻擊之戰績,實為歷史中最英勇光榮的一頁。滬地華軍之忠勇抗 戰,當可感動參加九國公約之諸代表,為維護國際法起見,同取均勢之堅決立場,各國有較 中國所有更強之武器,力能發起對日之國際抵制,此舉可使日本早日屈膝,而迫令放棄侵略之狂暴行為。
——倫敦《新聞紀事報》(1937年11月28日)
(2)“華軍在滬抵抗日軍 ”指的是哪一事件?為什么說“華軍在滬抵抗日軍攻擊之戰績,實為歷史中最英勇光榮的一頁”?結合相關史實說明。(3分)
材料三:《上海的位置圖》
材料四:在 2020 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基礎上,到2040年將上海建設成為綜合性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
(3)上海的緯度比杭州 ▲ (高、低) ,瀕臨 ▲ 海 。(2分)
(4)結合所學知識,試從人文角度分析上海城市規劃的合理性。(3分)
79.(10分)小王在學習宋元時期的歷史時,制作了知識卡片。請你一同完成。
歷史脈絡
知識摘錄 乙▲ 金朝設立了譯經所,把《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翻譯成女真文字。為滿足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內容命題的要求,朝廷還組織人力整理 典籍,編纂史書。 丙▲
觀點闡述 ▲
(2)小王繪制了宋元時期朝代更迭的示意圖,請幫他完成示意圖“甲”。(2分)
以下為小王摘錄的課本資料。
(2)以上摘錄中,應填入乙處的是 ▲ (填序號),應填入丙處的是▲
(3)根據“知識摘錄”,擬定一個觀點,選擇史實加以闡述。(6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
80.(12分)從“帝制禍首”到共產黨員,楊度的政治際遇經歷了近代救亡圖存的主要道路。
【時代產物:時局的代表】
(1)根據圖7(年代尺),概括楊度生活時期中國的時代特征。(2分)
【艱難探索:政治的挫折】
材料一 (楊)度向(來)主(張)君主立憲而不主共和革命者,因吾國為世界各國勢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則全國擾動,領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禍,故不敢以一國家為冒險之舉,求其和平救國。
——摘編自劉晴波《楊度集》
材料二 日本之所以強者,在于數千年來國王就是一個傀偏,將軍世代把持朝政,"國制世祿,寒門永無功名之望,故上下積郁,乘勢以傾幕府,幕府既傾,國王……勢必相與振作,以抑強藩,不必西制,亦必強矣"。 ——摘自《楊度日記》
根據材料,分析楊度主張君主立憲的原因。(4分)
【變與不變:道路的抉擇】
材料三 楊度的三次道路選擇
第一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打碎了楊度的“帝王之學”,個人在科舉考試上失利帶來的壓力促使楊度東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鑄———君憲救國。
第二次 從歸國參政到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再到張勛復辟,楊度分別把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凱和張勛身上,但都失敗了,遂轉而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
第三次 客觀上,國民黨領導民主革命逐漸走進了死胡同最終變質;主觀上,楊度認識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接觸,使得他最終投身中國共產黨。
(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論述“楊度”們從“帝制禍首”轉變為“共產黨員”的必然性。(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6分)
81.(12分)百年商道,薪火相傳。某校歷史學習小組以招商集團為例,開展了“企業發展與時代進步”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
【查資料,明背景】第一組同學想要了解招商局的誕生,找到了以下資料。
(1)根據以上資料并結合所學,說明李鴻章籌建輪船招商局的時代背景。(2分)
【勘實地,析意義】第二組同學參觀了招商局歷史博物館,找到了以下素材。
素材1:(招商局)成立短短5年,就成功收購外國在華最大航運企業——美國旗昌輪船公司,10年間即收回中國江海利權的3/5。招商局產業涉及槍運、電報、紡織、煤炭、鋼鐵、鐵路、金融、教育等,打造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近代中國工業體系。 ——摘編自深圳特區報《寫在招商局創立150周年之際》
素材2:招商局航線圖 (1872年-1883年)
(2)結合兩則素材,分析輪船招商局經營活動的歷史意義。(4分)
【理記錄,釋主題】第三組同學觀看了紀錄片《百年商道》,給制了招商集團發展軌跡圖。
(3)綜合上述材料,圍燒“企業發展與時代進步”的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招商集團的發展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6分)
82.(8分)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國人不懈的追求, 以下 是某校同學從《毛澤東書信集》中收集到的三封書信的節選。閱讀書信,回答問題。
(1)運用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史實,印證書信一中劃線部分的內容。(2分)
(2)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書信二、三的時代背景,分別概括毛澤東的主張。(4分)
(3) 以上書信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啟示。(2分)
83.(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初二某個學習小組為研究中國革命道路探索歷程,選取了毛澤東的著作《新民主主義論》進行研讀,并做了兩張書摘。閱讀書摘,回答問題。
(1)書摘①中“歷史已經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是不能盡此責任的”,列舉兩例史實并加以說明。(3分)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書摘②中中國共產黨如何(或從哪些方面)將“農村革命深入”,并從“兩個選擇”中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5 分)
84.(8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杭州某校王老師以“筑夢前行”為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單,請你一起來完成。
任務一 【情境再現,喚起“中國覺醒”】
……起義爆發后,北京的王公大臣“狼狽恐懼之狀達到極點,猶如風聲鶴唳使其膽寒”。《英國畫報》評論說,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已經直接受到革命的沖擊,孫中山很有可能成為共和國的第一位總統。
(1)上述情境中的信息與哪場革命相關?請概述它的歷史意義。(3分)
任務二 【思維導圖,堅定“中國道路”】
(2)A、B任選其一,結合史實闡述“中國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4分)
(3)請談一談任務二給我們在“筑夢前行”的現代化建設中的啟示。(1分)
85.(8分)2023年,馬克思主義誕生175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東方雜志》是20世紀中國享有盛譽的綜合類學術刊物,在不同時期通過刊登、翻譯、評論等方式介紹了作為一種“知識”的馬克思主義。根據1934年一項調查結果,雜志讀者的身份比較集中,主要是大學生及其教員(30%)、中學生及其教員(30%)以及政界人士(約20%)與海外華人(約20%)。對此,毛澤東曾說:“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
——摘編自閻曉陽、張權《<東方雜志>與作為“知識”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能夠印證“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這一觀點的歷史事件。(2分)
材料二:當時的《哈爾濱日報》關注時事,深受廣大群眾歡迎,遠銷至長春、吉林、沈陽以及中東鐵路各站段,沿線的站點構成了報刊發行網絡,可以說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的影響。基于此,《哈爾濱日報》宣揚的反帝反封建軍閥主張、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東三省逐漸傳播開來。
——摘編自陳珊珊《場域、遞嬗與影響: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報刊——以〈哈爾濱日報〉為例》
(2)結合材料,歸納《哈爾濱日報》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方面發揮的歷史作用。(2分)
材料三:
(3)從材料三中任選一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
86.(12分)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都對新疆進行軍政管轄。 ……新疆各族人民積極維護與中央 政府的關系,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新聞辦網站
材料二: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的曙光……隋朝的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
材料三:兩宋時期,若干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中央王朝長期并立。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關系的歷史進程是在和戰交錯的復雜場景中曲折發展。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各少數民族政權在建立之初,都主動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漢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改編自《中國歷代戰爭之兩宋烽煙》
(1)依據材料一寫出古代中央政府對新疆進行軍政管轄的機構。(4 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列舉漢族與少數民族交融的史實兩例。并說說你是如何看待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和”的?(6 分)
(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 分)
87.(12 分) 政治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寫出圖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稱及最早建立該制度的朝代和國家。(4 分)
材料二: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他領導的革命是近代中國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
材料三:采用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來解決民族問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不懈探索…… 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
(2)材料二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和材料三中“解決民族問題”的政治制度分別指什么?(2 分)
(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政治制度創新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這一觀點。(要求邏輯嚴密,史論結合。6分)
88.(10分)一座城見證著一段史。某校九年級學生開展以“北京說歷史”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請你根據他們收集的資料完成一份項目化學習報告。
【項目化學習資料】
資料4:近現代北京(北平)歷史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 事件 時間 事件
(1)1860年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6)1919年 北京學生發起五四運動
(2)1862年 洋務派興辦京師同文館 (7)1920年 李大釗等人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3)1898年 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戊戌變法 (8)1935年 北平學生發動“一二·九運動”
(4)1900年 八國聯軍長驅直入紫禁城 (9)1949年 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
(5)1917年 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10)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89.(12分)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為中華民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醫圣”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
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 ——齊世榮主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1)材料中“辨證分析病情”的理論與我國春秋時期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相似?“‘治未病’理論”對當前應對甲流有何借鑒意義?(4分)
【“和平使者”鄭和】
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鄭和遠航海外。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
地區,……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遠洋航行,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
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 ——張帆、李帆主編《中外歷史綱要》(上)
(2)指出鄭和下西洋最遠達到的地區。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的背景。(4分)
【“一代英雄”鄭成功】
郭沫若曾題詞贊頌鄭成功:“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除荷夷一代英雄”。
(3)再舉一例證實“一代英雄”鄭成功收復的地區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4)綜合上述材料,從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2分)
90.(10分)某校學生以“憶輝煌、析沉淪、探復興”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以下是成果展示,請你參與。
【憶輝煌】
材料一 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 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 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科學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
——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論》
(1)根據材料一,指出宋朝在文學上、航海上的科學發明。(2 分)
【析沉淪】
材料二 20 世紀的大幕拉開了,紫禁城依然巍峨莊嚴,但太和殿前卻留下了中國在 20 世 紀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時間,中國的心臟插著的是八個國家的旗幟。人類進入近代 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曾遭受過如此的屈辱,整個中國仿佛都被撕裂了。 ——選自《復興之路》解說詞
(2)用相關史實說明材料二中劃線內容。(4 分)
【探復興】
材料三 不同時期的主要熱詞(部分)
時期 主要熱詞
20 世紀 50 年代到 60 年代 解放牌汽車、人民當家作主、公私合營
20 世紀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大包干、深圳速度、回歸
2012 年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夢、新時代
注:熱詞,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具有時代特征。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個熱詞,解釋其出現的原因。(4 分)
9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為了解宋代湖州的繁華與富庶,吳興區某班開展了主題為“宋韻湖州”的項目化學習。
(1)資料一反映出我國古代經濟有何變化趨勢?(2分)
(2)根據資料二,分析“湖學興盛”的時代背景。(4分)
(3)運用所學知識,簡析資料一、三之間的內在聯系。(4分)
92.(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
材料一:【追尋偉人足跡】
材料二:【領悟偉人智慧】
習總書記對毛澤東同志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作出了高度評價: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性地開辟出了一條中國革命新道路……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1)在①③處填寫合適的內容,將材料一補充完整。(2分)
(2)運用材料一中的相關史實印證材料二的觀點。(6分)
① 鐫刻者于雕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編號,印就則付以書。
② 用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欲印則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自是莫不從用。
(武帝)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
——《后漢書·班固傳》
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過秦論》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資治通鑒》
書籍的力量
①宣傳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 ②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③指導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運動 ④成為了很多國家的民法參照藍本
9月
7月
5月
2月
組織并領導安源路礦工工人大罷工
在廣東海豐縣成立第一個秘密農會
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青年困組織
開辦平民女校,培養婦女運動骨干
(一)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爆發,是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解脫新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全世界共產黨都應該堅決反對這種戰爭 … …
(二)日本在新形勢下的政策是專力進攻中國 … … 以準備將來擴大其對國際的冒險行動……而現在敵人如同過去進攻武漢那樣的大規模進攻行動 … … 其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化學指南》《全體通考》《坤象究原》《星學發軔》
《星軺指掌》《中西合歷》《法國律例》 《富國策》
《公法便覽》《公法會通》《新加坡刑律》《各國史略》
表1 1898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部分)
——摘自《同文館題名錄》
表格 中國人口數量統計(公元2-980年)
石犁
①為實現“一五計劃”奮斗
②澳門回歸
③特區,中國開放的大門
④寫信給志愿軍叔叔
①文獻:《國共合作宣言》;
②圖片:張學良和楊虎城;
③地圖:正面戰場形勢圖;
④視頻:百團大戰。
金屬貨幣-圓形方孔錢
紙幣-“交子”
圖1 1919年上海街頭罷市游行
圖2 1921年上海小樓秘密聚會
資料三
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民族,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區別。來自波斯的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互相通婚,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資料二
為防止蒙藏貴族操縱靈童轉世,根據《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定,皇帝特別頒發兩個金瓶,將轉世靈童的名字寫在象牙簽上,由駐藏大臣掣簽決定。
資料一
“澶淵之盟”之后的很長時間,兩地保持著和平局面。當時在邊界開設貿易場所,稱為“榷場”。官府和商人用各種商品在此 進行交換,互通有無。
圖7 楊度生平事跡(部分)
輪船招商品上海總部回道
“為派員設局招商,試辦輪船,……庶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至為洋人盡占,其關系國計民生者,實非淺鮮。”
——摘編自李鴻章1872年《試辦招商輪船折》
書信一
“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都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1920年毛澤東致蔡和森
書信二
“今之大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弟等頻年呼吁,要求全國各界一致聯合,共同抗日,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1936年毛澤東致國民黨將領傅作義
書信三
“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增。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榷,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1949年毛澤東致宋慶齡。
①人民的選擇
在中國,事情非常明白,誰能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誰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歷史已經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是不能盡此責任的,這個責任就不得不落在無產階級的肩上了
②中國共產黨的選擇
第三個時期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的新的革命時期。中國革命就不得不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圍剿”,有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時期……有兩種革命深入:農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觀點1: “馬克思主義沒有辜負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催生、武裝、壯大了中國共產黨。”
觀點2: “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在世界東方捍衛、踐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摘編自陳曙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
資料1:
資料2:
資料3:
北京平谷上宅
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石磨盤和石磨棒
從石器殘留物提取的淀粉粒子中,最多是橡子的淀粉粒;其次是粟的淀粉粒。
北京妙應寺白塔系忽必烈任命入仕元朝的尼泊爾匠師阿尼哥主持設計,此塔具有印度早期佛塔特征,是中尼文化交流史上傳世的一處珍貴古建筑。
北京地區的語言以漢語為基礎,先后受阿爾泰語系的北方各族語言影響,基本上屬于“漢語胡音”…… ——金啟琮《北京地區蒙古文化的遺存》
《“北京說歷史”——項目化學習報告》
我們組通過文獻調查等方法探究了北京城的古今發展史,收集了許多可靠的史料,經過整理,形成項目化學習報告如下:
一、文物說話:
(1)根據資料1,請推斷該時期北京地區的生產狀況。(2分)
二、史料實證:
(2)解讀資料2、3,請概括元朝的兩個時代特征,并各舉一例契合該特征的史事。(4分)
三、年表析史:
(3)請選取資料4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史實,自擬一個觀點,并運用所選史實對觀點加以闡述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4分)
(4)綜合資料三,闡述該現象發生的原因。(4分)
資料三
湖州是宋代的銅鏡制造中心,銅鏡上的內容大多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
資料一
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
——陸游《常州奔牛閘記》
資料二
北宋中期,朝廷開始不斷擴充太學人數;1040年,湖州建立州學;1043年,胡瑗應邀來湖州講學,創立了卓有成效的“湖州學法”,湖學興盛起來。在“湖學”的引領下,湖州共648人考取進士,其中狀元7人。




宋代蹴鞠銅鏡
開天辟地
①________
--
生死攸關
③________
爭取和平
⑤重慶談判
艱辛探索
⑦曲折前進
改天換地
⑥新中國成立
人民戰爭
④論持久戰
星星之火
②建立井岡山根據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南安市| 澄城县| 格尔木市| 楚雄市| 镇赉县| 婺源县| 巴彦县| 蛟河市| 敖汉旗| 甘泉县| 万州区| 罗源县| 枣强县| 横山县| 吴江市| 贵定县| 金湖县| 云安县| 莲花县| 芜湖市| 遂溪县| 中江县| 阿克苏市| 清流县| 乐业县| 台北市| 竹北市| 会宁县| 汪清县| 龙泉市| 和顺县| 云龙县| 杭锦后旗| 崇礼县| 漠河县| 瑞昌市| 应城市| 祁阳县| 谷城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