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課件 2023八下簡約課堂(精品課件+背記與檢測)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課件 2023八下簡約課堂(精品課件+背記與檢測)

資源簡介

(共25張PPT)
部編人教版 八年級歷史/下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簡約課堂
當地時間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與中國臺灣斷絕“外交關系”。
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已陸續有9個國家與臺灣當局斷絕“外交關系”,分別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16年)、巴拿馬(2017年)、多米尼加(2018年)、布基納法索(2018年)、薩爾瓦多(2018年)、所羅門群島(2019年)、基里巴斯(2019年)、尼加拉瓜(2021年)、洪都拉斯(2023年)。
華春瑩還在推特上寫道,“洪都拉斯政府選擇同世界上181個國家站在一起,承認并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同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系’,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并承諾不再同臺灣發生任何官方關系,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這是順應大勢、合乎民心的正確抉擇。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贊賞。中方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洪方加強各領域友好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洪都拉斯與臺當局“斷交”后,臺灣僅剩下13個“邦交國”,創下“邦交國”數量的新低紀錄。13個“邦交國”分別為:瑙魯、帕勞、圖瓦盧、馬紹爾群島、伯利茲、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危地馬拉、海地、巴拉圭、圣盧西亞、圣基茨和尼維斯、斯威士蘭、梵蒂岡。
洪都拉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華春瑩剛剛發推:“182vs13”
【環球網報道】3月26日,中國同洪都拉斯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兩國政府決定自公報簽署之日起相互承認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隨后在推特上發文稱,“182vs13:這是全球民心所向,也是歷史大勢所趨”。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還在推特上寫道,“洪都拉斯政府選擇同世界上181個國家站在一起,承認并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同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系’,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并承諾不再同臺灣發生任何官方關系,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這是順應大勢、合乎民心的正確抉擇。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贊賞。中方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洪方加強各領域友好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導入新課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板書課題
2022年課標: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的席位;知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實,認識國際局勢的變化和中國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新進展。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等史實;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
2. 研讀、分析相關資料,掌握分析資料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的意識。
3. 通過學習,認識到外交事業的成就來源于祖國的強大,增強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使命感。
目標要求
(1)1945年聯合國成立,中國是創始國,也是常任理事國;
(2)在美國等國家操縱下, 新中國被排斥在外,由臺灣當局占據。
1945年顧維鈞在聯合國簽字
后右二為共產黨董必武
(3)新中國作了長期的努力。
年份 贊成 反對 棄權
1950 10 37 8
1955 12 41 6
1959 29 43 9
1962 42 55 12
1970 51 47 25
重返聯合國經過
臺灣占據著常任理事國席位
目標導學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新課講解
1.背景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時間
會議
結果
意義
1971年10月
第26屆聯合國大會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國在聯合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85-86頁完成表格
自主學習
2.概況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知識拓展
材料一: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工業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防尖端技術獲得突破性發展。1964年到1967年,中國相繼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打破西方核壟斷。
材料二:1971年當聯合國通過恢復中國合法席位決定時,76票贊成票中絕大多數是亞非拉國家投的。那天非洲人在大會會場激動地跳起舞,毛澤東說:是亞非拉朋友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材料三:20世紀60年代后期,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蘇聯軍事力量、綜合國力迅速增長;長期的越南戰爭導致美國經濟衰退;西歐和日本崛起,美國的霸權地位日趨衰落。
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美國的霸權地位日趨衰落。
3.我國為什么能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影響:
(1)對中國的影響:它是中國外交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2)對美國的影響:它標志著美國把中國排斥在國際社會之外的政策徹底失敗。
(3)對世界:它大大增強了第三世界國家在聯合國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級大國通過控制聯合國操縱國際事務的局面。從此,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提示:從中、美、世界三方角度思考)
4.我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影響?
中國外交部喬冠華瀟灑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
新知講解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
1954年,國際日內瓦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
目標導學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背景
材料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蘇關系發生急劇變化。“珍寶島事件”使中蘇關系惡化。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劍拔弩張,大規模軍事沖突有一觸即發之勢。蘇聯對中國造成極大威脅。
中蘇:處于“敵對”的狀態;“水火不容”
共同要求
重要認識:國家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國家利益。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爾
①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
②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③遏制中國政策的失敗。
④美國陷于侵越戰爭的泥潭。
①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②與蘇聯關系處于緊張狀態。
③有利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 。
國家利益
拓展延伸
從中美關系緩和的原因當中,可以看出:
國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
1971年
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中美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
一個中國原則
臺灣問題
小球轉動大球
“乒乓外交”
周恩來總理會見基辛格博士
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國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則(斷交、撤軍、廢約)。
——《中美建交公報》
2.中美建交過程
不同時期中國新增建交國統計
意義:
年份 美國從中國進口額 美國對華出口額 雙邊
貿易總額
1971 4.7 0 4.7
1972 32.2 60.2 92.2
1979 592.3 1724.0 2316.2
美國官方統計相應年份中美貿易情況(單位:100萬美元)
中美關系改善帶來哪些影響?
中美關系 建交國家數量
和解前 (1971年之前)   64國
和解后 (1972年) 新增18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等)
建交后 (1979年) 119個國家
②促進中美雙方的合作。
①促進了中國同資本主義國家關系的發展,出現與中國建交熱潮,改善了中國的外交環境;
3.中美建交影響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交
1972年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
親切接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中日兩國簽署了中日 聯合聲明 ,宣布結束兩國戰爭狀態,恢復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斷絕了與臺灣的官方關系后,正式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4.中日建交
目標導學三:全方位外交
①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
②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③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
④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
習近平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全方位外交
同世界所有重要力量都發展外交關系,同步前進。
大國是關鍵
周邊是首要
發展中國家是基礎
多邊是重要舞臺
1.改革開放后的外交舉措
2017年中國與巴拿馬建交
2018年5月多米尼加建交
世界貿易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
亞洲開發銀行
聯合國
世界衛生組織
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
2.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
中國舉辦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14中國北京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亞信峰會
2.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3年3月3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2023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
2023年4月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
2023年3月3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2.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
2023年4月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改革開放后的外交的意義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趨勢。
①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國力強大才是根本原因 !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溫馨提示:請從國家實力、外交政策、國際環境方面思考。)
合作探究
課堂總結
恢復一個合法席位: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一個公報:中美《聯合公報》
兩國建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三人訪華:1971年基辛格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2 年田中角榮訪華
四大成就: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由于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迎來了第二次高峰時期。
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板書設計
課堂檢測
1.1971年10月,剛果總統約見中國駐剛果大使時表示:“這不僅是人民中國的勝利,也是所有進步國家的勝利,是人類和平和正義事業的勝利。”剛果總統所指的“勝利”是(  )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中美正式建交
2. 1957年創辦于廣州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于1972年向38戶美國商戶發出了與會邀請,應邀到會的有42人,這是中美貿易中斷20多年后首次有美國商戶到會。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
A.中國開始突破計劃經濟束縛
B.中國聯合美國對抗蘇聯
C.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D.中美兩國關系逐步緩和
3.為發展中日關系,周恩來提出“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針,主張與對新中國友好的日本人士合作,打開了中日民間接觸的途徑。后來,周恩來在回顧中日恢復邦交的歷程時說:“(中日交往)就照國民外交的方式做下去……(民間團體)把兩國間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只剩下兩國部長簽字,這也很省事,這是很好的方式。”材料旨在說明(  )
A.新中國外交的靈活性 B.民間交流主導國家外交事業
C.中日建交的漫長歷程 D.國際環境利于中日關系發展
A
D
A
課堂檢測
4.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既表達了中國人“一起向未來”的和平理想,還搭建了中國與世界深度對話的平臺。在冬奧會前后,中國展開了各種形式的雙邊和多邊外交,進行了深化合作、維護主權等問題的討論。這反映了新時代
(  )
A.中國注重發展睦鄰友好的關系 B.中國積極推進大國外交的策略
C.中國發揮世界大國的引領作用 D.中國代表世界文明的發展方向
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
C.睦鄰友好對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B
D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背記與檢測
【學習目標】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等史實;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
2. 研讀、分析相關資料,掌握分析資料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的意識。
3. 通過學習,認識到外交事業的成就來源于祖國的強大,增強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難點:中美關系在70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思維導學】
【背記要點】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
(2)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國民政府代表中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應享有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蔣介石集團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為爭取恢復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
(3)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
(4)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國的成立宣告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徹底失敗。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
(2)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
(3)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
(4)1972年,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6)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拓展延伸】對中美關系的認識
中美關系從對抗到正常化使我們認識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和長期對抗的國家,可以求同存異,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美建交,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發展。
長期阻礙中美關系改善的核心問題:臺灣問題。
3.全方位外交
(1)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外交活動。
(2)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3)中國還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國國家領導人多次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歐首腦會議、中國—東盟首腦非正式會晤等,加強國際合作。
(4)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5)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6)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易錯易混】
1)1971年,新中國是“重返”聯合國,而不是重新“加入”聯合國;中國重返聯合國是中國和主持正義的其他國家,經過長期斗爭而取得的重大勝利,而不是中美關系改善的結果,更不是美國把中國“送進”聯合國。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安理會的創始會員國和常任理事國之一。
2).1972年,尼克松訪華,使中美關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標志不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
3)亞太經合組織是一個論壇性質的區域組織,所達成的共識也不具有執行力和約束力。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答案見題后)
一、選擇題
1.(2022年廣西賀州)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主張;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體現了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A.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多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D.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
2.(2022年貴族黔東南)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訪華歡迎宴會上致辭說:“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這與我國哪一項外交方針相近?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內政
C.互相尊重領土完整 D.求同存異
3.(2022年重慶B卷)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
A.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
C.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
4.(2022年廣西河池)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表決剛結束,會議大廳一片沸騰,支持中國的國家代表用不同的語言歡呼:“我們勝利了!”這項決議是
A.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C.成立亞太經合組織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5.(2022年江蘇鎮江)在某校“縱覽時代風云,匯聚中國智慧”的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匯聚的“中國智慧”是( )
時間 大事
2014年 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辦
2016年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杭州成功舉辦
2017年 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廈門會晤
2019年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2022年 第24屆冬奧會與冬殘奧會在北京舉行
A.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B.積極推動與西方國家建交
C.爭取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6.(2022年湖南湘潭)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記者會上宜布:“日臺和約已喪失其存續意義,可認為已終止。”該講話的背景是
A.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7.(2022年湖南衡陽)20世紀70年代上半期是中國外交突破性大發展的時期。這一期。這一突破性大發展的出現與國際形勢的變動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因勢利導,對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由此可見,當時我國取得外交突破性大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力的外部環境 B.穩定的國內形勢
C.人民群眾的愿望 D.決策者的作用
8. (2022年湖南懷化)中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這些反映出中國外交
A. 出現了和各國建交的熱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D. 中美、中日等大國關系逐漸正常
9.(2022年貴族畢節)2017年1月,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指出:我們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世界命運應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由各國共同分享。這體現的主題是(  )
A.既定的國際規則不需要改變 B.霸權主義威脅已經不復存在
C.要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世界由單極化向多極化轉變
二、綜合題
18.(2022年貴州六盤水)五千年的文明光耀著華夏,四大發明的美譽燦爛著中華。作為炎黃子孫,我們 倍感自豪和驕傲。歷史不會每天都是朝霞麗日,但也造就了我們引以為豪的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鑄造了堅強的中國脊梁。我們引以為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鑄牢了中華民族同心圓,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大國風范。
【中國精神】
“長征精神”是指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 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 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緊緊依靠群眾,同人民 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有何重要意義?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你應該如何踐行長征精神?
【中國英雄】
你們班準備組織一次以“崇尚英雄氣概,傳承時代精神”為主題的故事會,講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
(2)請將你心中崇尚的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跡分享給大家。
【中國智慧】
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狀況 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3)多元一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特征。圖中的成果得益于我國在民族地區實行的哪一“中國智慧”?鄧小平為解決香港問題運用的“中國智慧”是什么?
【中國擔當】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
(4)改革開放后,為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在外交方面如何展現“中國擔當”?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中國主張;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體現我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項正確;ACD說法都不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排除ACD項。故選B項。
2.【答案】D
【解析】1955年,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尼克松在訪華歡迎宴會上致辭的內容與求同存異外交方針相近,D項正確;尼克松的觀點體現了求同存異,與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說明美國總統和中國的毛澤東都愿意改變對對方的態度。說明中美關系的緩和符合雙方的意愿,A項正確;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是1979年建交,排除B項;材料不是說明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排除C項;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是1979年,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A
【解析】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將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由材料“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屆聯合國大會”“支持中國的國家代表”,可知該項決議是指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排除A項;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排除B項;亞太經合組織成立于1989年,排除C項;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排除D項。故選A項。
5.【答案】D
【解析】根據“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杭州成功舉辦”“第24屆冬奧會與冬殘奧會在北京舉行”等內容可得出,中國為應對全球問題問題,加強國際間的協商合作,因此材料中的內容所匯聚的“中國智慧”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D項正確;AB項都只是涉及到一個方面,不全面,排除AB項;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排除C項。故選D項。
6.【答案】C
【解析】根據“1972年9月29日”“日臺和約已喪失其存續意義,可認為已終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背景是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項正確;1953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A項;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排除B項;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7.【答案】D
【解析】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了突破性大發展,主要原因有: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局勢的變動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國家領導人因勢利導,對外交政策進行的重大調整,促進了這一外交局面的出現。故答案為D。
8.【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繼續分析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分析題干信息,中國中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可以看出中國形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項正確;20世紀70年代,中美、中日等大國關系逐漸正常,出現了和各國建交的熱潮,與題意不符,排除AD項;20世紀50年代,在亞非會議上,中國代表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加強與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排除C項。故選B項。
9.【答案】C
【詳解】據題干“我們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世界命運應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由各國共同分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的主題是要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項正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一定能夠改變不合理的國家政治格局,推動世界先多極化方向發展等,而且霸權主義依然存在,ABD說法錯誤,排除。故選C項。
10.【答案】(1)意義: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如何踐行長征精神:當代中學生,在弘揚長征精神時要堅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堅定信念,勇于追求,不怕挫折。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鍛煉,學以致用;在生活上要做到艱苦樸素,不盲目攀比,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個人生活;積極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同時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讓他人覺得有你的存在讓他們感覺到幸福。
(2)焦裕祿:蘭考縣委書記。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水澇。被稱為“黨的好干部”。王進喜:大慶石油工人。他帶領工人艱苦奮斗,打出了大慶油田的第一桶油,贏得了“鐵人”的稱號。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
(4)改革開放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已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建交,參與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如何踐行長征精神可根據自身學習生活實際情況進行作答。如:當代中學生,在弘揚長征精神時要堅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堅定信念,勇于追求,不怕挫折。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鍛煉,學以致用;在生活上要做到艱苦樸素,不盲目攀比,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個人生活;積極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同時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讓他人覺得有你的存在讓他們感覺到幸福。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焦裕祿:蘭考縣委書記。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水澇。被稱為“黨的好干部”。王進喜:大慶石油工人。他帶領工人艱苦奮斗,打出了大慶油田的第一桶油,贏得了“鐵人”的稱號。
(3)根據表格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為解決香港問題運用的“中國智慧”是“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已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建交,參與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武邑县| 嘉善县| 湛江市| 永济市| 滦平县| 阳原县| 壤塘县| 武鸣县| 华阴市| 涞源县| 青阳县| 大埔县| 温泉县| 宕昌县| 铜山县| 韶山市| 宁津县| 浏阳市| 闸北区| 大洼县| 武宣县| 尉犁县| 都昌县| 化德县| 十堰市| 湖北省| 如皋市| 通辽市| 嘉祥县| 丰都县| 山阴县| 江阴市| 义乌市| 柘城县| 原阳县| 克拉玛依市| 武义县| 沂源县| 南乐县| 隆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