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部分 通用技術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B C C D C A A D C C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3小題8分,第14小題10分,第15小題8分,共26分。)13.(1)(多選) BE (2分,選對1個給一分,多選不給分); (2) D (1分);(3)____C_______(2分);(4) B (2分)。14.(1)(2)(6分)草圖評分標準:(1)可以電動展開和收回(2分);(2)可以向下旋轉(2分);(3)與收納盒連接(1分);(4)與斜坡板連接(1分)。尺寸標注評分標準:(1)旋轉到水平面以下20°(1分);(2)能伸出800mm以上(1分)。(3)____A______ (2分);(4)___B_______(2分)。15. (1)____AC______(多選)(3分);(2)___A______(1分);(3)(2分)(4)(2分)7腳IC虛線框17腳IC虛線框1+VccKHA入R4≥R1虛線框22023年5月臨海新昌兩地聯考第二部分 通用技術(共 50 分)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 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美國 OpenAI 研發了一款名為 ChatGPT 的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 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 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關于 ChatGPT,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A.能理解和模仿人類的語言與人對話,體現了技術發展人的作用B.用于專業領域研究可能會帶來抄襲現象,體現了技術的復雜性C.可基于網絡大數據資源擬合真實世界,體現了技術的實踐性D.具有學習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體現了技術的綜合性2.高頻混凝土破拆工具適用于地震救援中建筑坍塌現場的混凝土切割破拆工作,下列關于該(...)工具的分析與評價中不合理的是A.可用于建筑坍塌現場的混凝土切割破拆,體現了設計的實用原則B.可用于營救被困在密閉、狹小空間內的人員,體現了人機關系的安全目標 C.該工具要求質量輕,方便攜帶,考慮了使用者D.采用快速接頭結構實現功能的快速轉換,說明功能的實現需要相應的結構來保證第 2 題圖 第 3 題圖3.如圖所示為小明制作的木柜,柜門 1 與柜門 2 的門鎖為對稱結構,將手柄旋轉一定角度可 實現柜門鎖定或開啟, 以下選項中方案是柜門 1 上的門鎖分拆結構,其中最合理的是(D) (C)A B(...)4.下列操作示意圖及其描述不正確的是A.鋸割鋼管時,每鋸透 一面管壁,需朝前轉動 一定角度 B.使用推銼法銼 削窄長平面 C.測量兩相鄰表面 是否垂直 D.鋸割金屬薄板時,可在 兩側夾持木襯板一起鋸割選考科目技術試題 第 7頁 (共 12 頁)(5.小明在通用技術實踐課上使用2000mm×200mm×25mm的松木板加工如圖所示板凳,下列加工分析中不恰當的是) (...A.給凳面、橫檔和側板下料時應適當留有加工余量B.加工支撐側板榫槽的流程可以為:畫線→鋸割→鑿削→修整C.加工橫檔榫頭時,榫頭的長度可略大支撐側板厚度D.加工支撐側板只需用到木工鉛筆、角度尺、刀鋸和木工鑿6.如圖所示是某形體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對應的俯視圖是) (AB) (第5題圖)第 6 題圖C D(..)7.如圖所示為外螺紋加工過程示意圖,需在棒材上加工 50mm 長度的螺紋,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在套外螺紋切進過程中整根棒材始終受壓、受扭轉B.旋轉板牙扳手切進時,板牙扳手手柄受彎曲C.套外螺紋時,對棒材倒角起切進導向作用D.起套完成后,每旋進一段需倒轉 1/4-1/2 圈選考科目技術試題 第 8頁 (共 12 頁)第 7 題圖第8-9題圖如圖所示為可變槳距恒定功率風力發電控制系統。當功率傳感器檢測到發電功率高于設 定值時,變漿控制器控制調速裝置改變槳距角β使風輪轉速減慢,降低發電機的發電功率, 反之則反向改變漿距角β使風輪轉速加快,提高發電功率,使發電機的發電功率保持在設定 值附近。根據描述完成第 8-9 題。8.下列關于該風力發電控制系統的分析中正確的是A.風力的變化是恒定功率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B.系統能根據功率的偏差值調整槳距角,體現了系統分析的科學性原則 C.要提高系統控制精度,風的大小是影響該系統優化的主要因素D.系統能根據風力大小改變槳距角,體現系統的相關性(...)9.下列關于該恒定功率發電控制系統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該系統為閉環控制系統B.系統的被控對象是發電機C.被控量是實際發電功率D.系統只需功率傳感器即可完成反饋過程10.小明準備手工焊接制作如圖所示的濕度報警電路,下列(...)工具或元件不需要的是第 10 題圖A B C D11.如圖所示邏輯電路,為了實現 S=1 時 F=A,S=0 時 F=B ,需要在虛線框內添加邏輯門,(...為輸出信)以下波形圖所代表的邏輯門電路不適用于此電路的是 (Ui1,Ui2 為輸入信號,Uo號)第 11 題圖A B C D12.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高溫報警控制電路,高溫時 V1 發光報警。初始狀態不報警,S 為(...)常開按鈕開關 (按下閉合,松開斷開) ,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選考科目技術試題 第 9頁 (共 12 頁)A.Rt為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第 12 題圖B.S 松開狀態下,溫度降至設定值以下,無法解除報警C.高溫報警時,按一下 S 后松開可實現短時間內不報警D.S 松開狀態下,溫度一旦超過設定值 V1 立即報警二、非選擇題 (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13 小題 8 分,第 14 小題 10 分,第 15 小題 8 分,共 26 分。各小題中的“ ▲ ”處填寫合適選項的字母編號) 13.小明想設計一個用于網課學習的手機支架,設計要求為:(a) 手機托板傾斜角度可調并能可靠固定;(b) 能以橫、豎兩種方式可靠放置常見大小手機;(c) 支架使用穩定可靠。如圖所示為小明構思的初步方案,據此完成以下任務:(1) 要實現設計要求,小明從產品的結構、功能、材料等方面進行設計分析,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多選) ▲ ;A.為了確保手機能可靠地放置于支架上,構件 1 的水平寬度要在 200mm 以上B.構件 1 的表面和構件 3 的底部可通過粘貼橡膠材質增強防(第13題圖)滑性能C.為了實現角度可調,構件 1 與構件 2 之間應采用靜連接D.構件 1 與構件 2 之間角度調節范圍應大于 90°E.為了實現人機關系的安全目標,可對構件 1 進行倒角處理(2) 小明利用大小合適的鋁板和木板分別制作構件 1 和構件 2,下列選項中適合連接構件 1 和構件 2 的是 ▲ ;A B C D(3) 用大小合適的鋁板加工構件 1,以下加工流程最合理的是 ▲ ;A.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彎折 B.劃線→鋸割→彎折→銼削→鉆孔C.劃線→鉆孔→鋸割→彎折→銼削 D.劃線→鋸割→銼削→彎折→鉆孔(4) 要實現設計要求, 以下構件 2 與構件 3 的裝配方案設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14.小明在乘坐無障礙公交車時發現司機或者乘客需要手動將斜坡板下翻,非常不方便 (如 圖 a 所示) 。小明根據此情境準備設計一個斜坡板自動控制模型,利用電機驅動,實現斜坡 板自動伸展和收回,小明制作了如圖 b 所示的模型。請在小明制作的模型基礎上設計該電機 傳動裝置。已知斜坡板的尺寸為 800mm×800mm×10mm。裝置設計要求如下:(a) 使用斜坡板時能自動展開,不用時可自動收回至收納處;(b) 展開斜坡板后能旋轉至一端與地面接觸;(c) 斜坡板展開使用時,裝置牢固可靠;(d) 斜坡板為木板,允許適當加工;選考科目技術試題 第 10頁 (共 12 頁)(e) 使用減速電機驅動,其它材料可自選。請根據描述和設計要求完成以下任務:第 14 題圖 a 第 14 題圖 b(1) 畫出該裝置機械部分的設計草圖 (電機可用方框表示) ,必要時可用文字說明;(2) 在草圖上標注主要尺寸;(3) 小明發現問題的途徑是 ▲ ;A.觀察日常生活 B.收集和分析信息 C.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4) 小明設計制作好該裝置,裝配后進行試驗, 以下試驗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測試觀察裝置能否正常帶動斜坡板展開B.斜坡板展開后,用腳踩踏測試斜坡板的承載能力C.斜坡板展開后,測試能否自動收回到收納處 15.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防盜報警試驗電路。Rg 用于檢測外界太陽光照,S 為干簧管,安 裝在門框內部,門打開時干簧管的觸點斷開,門關閉時觸點閉合。要求白天不報警,當天黑 且門被打開時,蜂鳴器 HA 報警。第 15 題圖a(1) R2,R3 可從 4 個不同型號的定值電阻中選擇,下列選項中選用合理的是 (多選)▲ ;選考科目技術試題 第 11頁 (共 12 頁)A.R2=2.2k,R3=1kC.R2=4.7k,R3=2.2kB.R2=3.3k,R3=4.7kD.R2=2.2k,R3=3.3k(2) 在測試中發現門關閉狀態下,天剛黑,HA 就報警,原因可能是 ▲ ; A.V1 反接 B.干簧管 S 連焊 C.R4 阻值過小(3) 小明想在臥室內增加一個發光報警裝置,只有在 HA 報警且臥室門口有人時,發光二極 管發光報警,已知 IC 為人體紅外傳感器,臥室門口有人時,輸出 0,無人時,則輸出 1。請 用 1 個 NPN 型三極管,2 個定值電阻完成虛線框 1 中的電路設計,實現上述功能;(第15題圖b)(4) 使用過程中,555 芯片損壞,小明決定利用門電路來代替 555 芯片, 以實現類似的報 警功能,請完成虛線框 2 中的電路連線。第 15 題圖c選考科目技術試題 第 12頁 (共 1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05 臨海新昌兩地-通用技術卷.docx 通用技術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