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包粽子 課型 講授型 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粽子的文化背景和南北粽子差異,掌握包粽子技巧方法。 2、通過視頻和實物演示,掌握包粽子的方法與技巧。 3、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包粽子的勞動體會到食物來之不易的精神,培養學生珍惜食物的品質。教學重點 了解粽子的文化背景和南北粽子差異,掌握包粽子技巧方法教學難點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通過包粽子的勞動體會到食物來之不易的精神,培養學生珍惜食物的品質。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一、導入:教師詢問學生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從而引出包棕子這一端午習俗。 二、新授: 1.南北差異 (1)北方:主要以甜口為主、做法簡單,多以糯米、紅棗、 紅豆等混合或者單獨為餡料。 總體來說,北方的粽子大概可以分為3種,分別為白粽子、 豆沙粽、各類棗粽 (2)南方以咸口為主,在南方很少能吃到"甜口”的粽 在做法上來講,南方的粽子更為復雜,往往一個餡料就能 耗上大半天的功夫。 2粽子外觀差異 粽葉來自什么植物 三、動手實踐 1. 注意事項: (1)粽餡要反復揉搓才能入味。 (2)粽子的捆扎要根據粽子餡料特性調整松緊。 2.操作過程是否分組: 老師根據具體情況自行決定。 3.操作步驟分解: (1)粽葉清洗干凈焯水三分鐘瀝干糯米。 (2)紅棗洗凈瀝干水分糯米內放兩約白糖拌勻。 (3)選兩片-般大小的的粽葉重疊后用剪刀修剪兩段, 在 粽葉的端,差不多三分一處窩個小角。 (4)順著內窩的小角折成一個漏斗狀, 葉尖部位在內層, 葉柄在外層。在漏斗內舀上一勺糯米平鋪,這就是四角粽跟三角粽的不同之處,四角粽的糯米要平鋪長鋪。 (5)在糯米上鋪上2-3顆紅棗。 (6)鋪好紅棗后再舀上一勺糯米蓋紅棗上。 (7)糯米不要鋪太滿,8-9 分滿即可,主要還需看粽葉的大小而定,鋪好糯米后我們就要準備蓋帽子,注意圖上兩圓圈部位,這個部位是蓋帽子的起折點。 (8)再回顧-下粽帽部分。 (9)帽子順起折點折起,注意折起后出現的兩個底角1和 底角2也要順勢下折窩起來。 (10)蓋好帽子后我們再看看(底角1)的處理,是順著折 下去窩起,沒處理好的用手指捋捋。 (11)我們再看看(底角2)的處理,同樣是順著折下去窩 起,沒處理好的同樣用手指捋捋。 (12)處理完兩個底角和帽子部分我們就是開始折帽舌。 (13)手握粽子,帽舌從右側平齊貼緊粽身然后用手抓牢粽 子,全部操作完后下一步就是纏粽繩。 (14)抓緊粽子,從一端開始圈闊的纏繞到另- 端系緊即可,也叫埋線纏繞。 4.成果展示分享 5.收尾工作 整理垃圾并打包,勞動工具還原并擺放整齊等。 通過視頻引入,學生可以掌握制作自己的粽子的技巧,提高動手能力,弘揚 中國傳統文化,在勞動的過程中感受動手制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珍惜糧食的美德。板 書 設 計 《包粽子》 南北粽子差異 包粽子的制作注意事項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