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人教版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 第二冊 知識點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一.原子結構1、能級與能層2、原子軌道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1)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遞增,大多數元素的電中性基態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 4s軌道,后進入 3d軌道,這種現象叫能級交錯。(說明:構造原理并不是說 4s能級比 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 4s能級比 3d能級能量高),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個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為泡利原理。(4)洪特規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先單獨占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叫洪特規則。比如,p3 的軌道式為↑ ↑ ↑ ,而不是↑↓ ↑ 。洪特規則特例:當 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為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于較穩定的狀態。即 p0、d0、f0、p3、d5、f7、p6、d10、f14 時,是較穩定狀態。前 36號元素中,全空狀態的有 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滿狀態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滿狀態的有 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4s24p6。4、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電子排布式①用數字在能級符號的右上角表明該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這就是電子排布式,例如 K:1s22s22p63s23p64s1。②為了避免電子排布式書寫過于繁瑣,把內層電子達到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結構的部分以相應稀有氣體的元素符號外加方括號表示,例如 K:[Ar]4s1。(2)電子排布圖(軌道表示式)每個方框或圓圈代表一個原子軌道,每個箭頭代表一個電子。如基態硫原子的軌道表示式為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電子構型與周期的關系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1)每周期第一種元素的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式為 ns1。每周期結尾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除 He 為 1s2 外,其余為 ns2np6。He 核外只有 2 個電子,只有 1個 s軌道,還未出現 p軌道,所以第一周期結尾元素的電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一個能級組最多所容納的電子數等于一個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但一個能級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級,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級。2、元素周期表的分區(10 根據核外電子排布①分區②各區元素化學性質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特點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可直接判斷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為 4s24p4,由此可知,該元素位于 p 區,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層為其周期數,最外層電子數為其族序數,但應注意過渡元素(副族與第Ⅷ族)的最大能層為其周期數,外圍電子數應為其縱列數而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不是其族序數(鑭系、錒系除外)。三、元素周期律1、電離能、電負性(1)電離能是指氣態原子或離子失去 1個電子時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是指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 1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數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 1個電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堿金屬(或第ⅠA族)第一電離能最小,稀有氣體(或 0族)第一電離能最大,從左到右總體呈現增大趨勢。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同一原子的第二電離能比第一電離能要大(2)元素的電負性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以氟的電負性為 4.0,鋰的電負性為 1.0 作為相對標準,得出了各元素的電負性。電負性的大小也可以作為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尺度,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的電負性在 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3)電負性的應用①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②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 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 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③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小,金屬元素越活潑;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大,非金屬元素越活潑。④同周期自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電負性逐漸減小。2、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3、對角線規則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質是相似的,如第二章 分子結構與性質一.共價鍵1.共價鍵的本質及特征共價鍵的本質是在原子之間形成共用電子對,其特征是具有飽和性和方向性。2.共價鍵的類型①按成鍵原子間共用電子對的數目分為單鍵、雙鍵、三鍵。②按共用電子對是否偏移分為極性鍵、非極性鍵。③按原子軌道的重疊方式分為σ鍵和π鍵,前者的電子云具有軸對稱性,后者的電子云具有鏡像對稱性。3.鍵參數①鍵能:氣態基態原子形成 1 mol化學鍵釋放的最低能量,鍵能越大,化學鍵越穩定。)②鍵長:形成共價鍵的兩個原子之間的核間距,鍵長越短,共價鍵越穩定。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③鍵角:在原子數超過 2的分子中,兩個共價鍵之間的夾角。④鍵參數對分子性質的影響:鍵長越短,鍵能越大,分子越穩定.4.等電子原理原子總數相同、價電子總數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學鍵特征,它們的許多性質相近。二.分子的立體構型1.分子構型與雜化軌道理論雜化軌道的要點:當原子成鍵時,原子的價電子軌道相互混雜,形成與原軌道數相等且能量相同的雜化軌道。雜化軌道數不同,軌道間的夾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間形狀不同。/2.分子構型與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說明的是價層電子對的空間構型,而分子的空間構型指的是成鍵電子對空間構型,不包括孤對電子。(1)當中心原子無孤對電子時,兩者的構型一致;(2)當中心原子有孤對電子時,兩者的構型不一致。3.配位化合物(1)配位鍵與極性鍵、非極性鍵的比較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2)配位化合物[①定義:金屬離子(或原子)與某些分子或離子(稱為配體)以配位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②組成:如[Ag(NH3)2]OH,中心離子為 Ag+,配體為 NH3,配位數為 2。三.分子的性質1.分子間作用力的比較2.分子的極性(1)極性分子:正電中心和負電中心不重合的分子。(2)非極性分子:正電中心和負電中心重合的分子。3.溶解性(1)“相似相溶”規律:非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極性溶劑.若存在氫鍵,則溶劑和溶質之間的氫鍵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2)“相似相溶”還適用于分子結構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顯減小.4.手性具有完全相同的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對分子,如左手和右手一樣互為鏡像,在三維空間里不能重疊的現象。5.無機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無機含氧酸可寫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 R相同,則 n值越大,R的正電性越高,使 R—O—H中 O的電子向 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電離出 H+,酸性越強,如 HClO<HClO2<HClO3<HClO4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第三章 晶體結構與性質一、晶體的常識1.晶體與非晶體晶體與非晶體的本質差異自范性 微觀結構有(能自發呈現多面體 原子在三維空間里呈周期性晶體外形) 有序排列無(不能自發呈現多面非晶體 原子排列相對無序體外形)晶體呈現自范性的條件:晶體生長的速率適當得到晶體的途徑:熔融態物質凝固;凝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異性(強度、導熱性、光學性質等)③固定的熔點;④能使 X-射線產生衍射(區分晶體和非晶體最可靠的科學方法)2.晶胞--描述晶體結構的基本單元,即晶體中無限重復的部分一個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數= ×晶胞頂角上的原子數+ ×晶胞棱上的原子+ ×晶胞面上的粒子數+1×晶胞體心內的原子數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思考:下圖依次是金屬鈉(Na)、金屬鋅(Zn)、碘(I2)、金剛石(C)晶胞的示意圖,它們分別平均含幾個原子?二、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1.分子晶體--分子間以分子間作用力(范德華力、氫鍵)相結合的晶體注意:a.構成分子晶體的粒子是分子b.分子晶體中,分子內的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相鄰分子間以分子間作用力結合①物理性質a.較低的熔、沸點 b.較小的硬度c.一般都是絕緣體,熔融狀態也不導電d.“相似相溶原理”:非極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極性溶劑②典型的分子晶體a.非金屬氫化物:H2O、H2S、NH3、CH4、HX等b.酸:H2SO4 、HNO3、H3PO4等c.部分非金屬單質::X2、O2、H2、S8、P4、C60d.部分非金屬氧化物:CO2、SO2、NO2、N2O4、P4O6、P4O10等f.大多數有機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③結構特征a.只有范德華力--分子密堆積(每個分子周圍有 12個緊鄰的分子)CO2晶體結構圖b.有分子間氫鍵--分子的非密堆積 以冰的結構為例,可說明氫鍵具有方向性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④籠狀化合物--天然氣水合物2.原子晶體--相鄰原子間以共價鍵相結合而形成空間立體網狀結構的晶體注意:a.構成原子晶體的粒子是原子 b.原子間以較強的共價鍵相結合①物理性質a.熔點和沸點高 b.硬度大c.一般不導電 d.且難溶于一些常見的溶劑②常見的原子晶體a.某些非金屬單質:金剛石(C)、晶體硅(Si)、晶體硼(B)、晶體鍺(Ge)等b.某些非金屬化合物:碳化硅(SiC)晶體、氮化硼(BN)晶體c.某些氧化物:二氧化硅( SiO2)晶體、Al2O3金剛石的晶體結構示意圖 二氧化硅的晶體結構示意圖三、金屬晶體1.電子氣理論--金屬原子脫落下來的價電子形成遍布整塊晶體的“電子氣”,被所有原子共用,從而把所有的金屬原子維系在一起2.物理性質(電子氣理論可進行解釋)微粒 導電性 導熱性 延展性金屬原子 自由電子在外加電 自由電子與金屬離 晶體中各原子層相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和自由電 場的作用下發生定 子碰撞傳遞熱量 對滑動仍保持相互子 向移動 作用熔點的變化規律--金屬鍵的強弱決定金屬陽離子半徑越小,所帶電荷越多,自由電子越多,金屬鍵越強,熔點就越高,硬度也越大如:KNa>K>Rb>Cs3.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金屬原子在二維空間(平面)上有二種排列方式配位數=4(非密置層) 配位數=6(密置層)金屬晶體可以看成金屬原子在三維空間中堆積而成,有四種基本模式①簡單立方堆積--Po配位數為 6,空間占用率 52%,每個晶胞含 1個原子②體心立方堆積--K型(Na、K、Fe)配位數為 8,空間占用率 68%,每個晶胞含 2個原子③六方最密堆積--Mg型(Mg、Zn、Ti)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每兩層形成一個周期,即 ABAB堆積方式配位數為 12空間利用率 74%每個晶胞含 2個原子④面心立方堆積--Cu型(Cu、Ag、Au)每三層形成一個周期,即 ABCABC堆積方式配位數為 12空間利用率 74%每個晶胞含 4個原子4.混合晶體--石墨晶體石墨質軟:石墨為層狀結構,各層之間是范德華力結合,容易滑動石墨的熔沸點很高(熔點高于金剛石):石墨各層均為平面網狀結構,碳原子以sp2雜化與周圍三個碳原子形成σ鍵,垂直平面的 pz軌道形成大π鍵四、離子晶體1.離子晶體--由陰、陽離子通過離子鍵結合而成的晶體物理性質:a.硬度較大 b.熔、沸點較高 c.固態時不導電,熔化狀態才導電2.結構模型①NaCl型晶體每個 Cl-周圍與之最接近且距離相等的 Na+有 6 個,這幾個 Na+構成正八面體;Na+同理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Na+位于頂點和面心Cl-位于棱心和體心在 NaCl 晶體的一個晶胞中含 Na+:1+12×1/4=4含 Cl-:8×1/8+6×1/2=4②CsCl型晶體Cs+位于體心Cl-位于頂點在 CsCl 晶體的一個晶胞中含 Cs+:1含 Cl-:8×1/8=1③CaF2型晶體Ca2+位于頂點和面心2+F-位于內部 Ca 的配位數為 8,構成立方體-在 CaF 晶體的一個晶胞中 F 的配位數為 4,構成正四面體2含 Ca2+:8×1/8+6×1/2=4含 F-:8注意:審題時注意是“分子結構”還是“晶體結構”,若是分子結構,其化學式由圖中所有實際存在的原子個數決定,且原子個數比不約簡3.晶格能--氣態離子形成 1 摩爾離子晶體釋放的能量,或拆開 1mol 離子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陰離子和氣態陽離子所吸收的能量①晶格能越大,離子晶體越穩定,熔沸點越高,硬度越大②離子晶體中陰、陽離子半徑越小,所帶電荷越多,離子鍵越強,晶格能越大③巖漿晶出規則與晶格能的關系--晶格能高的晶體熔點較高,更容易在巖漿冷卻過程中冷卻下來,從而先結晶晶體類型 分子晶體 原子晶體 金屬晶體 離子晶體金屬陽離子和自 陰、陽離子構成粒子 分子 原子由電子分子間作用 金屬鍵 離子鍵相互作用 共價鍵力熔沸 一般較高,部分較 較高很低 很高點 低物一般較大,部分較 較大理 硬度 很小 很大小性固態不導電.熔質 導電 差(Si為半差 良好 化狀態和溶液性 導體)導電更多最新精品資料盡在VIP資料群,具體介紹見文末冰、干冰、碘 NaCl、CsCl等實例 金剛石、SiO2 Na、Fe、Au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