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復興中學 孫立周【教學立意】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是經濟、思想、政治等變化的必然結果。相比于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具有歷史的進步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它本質上仍是一種剝削制度,具有歷史局限性,存在著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內容結構】【課堂問題設計】1. 結合第三單元和第8課內容,分別概括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的經濟條件和思想條件。2. 根據本課課文內容,概括英、美、法三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共同政治條件,并分別指出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方式。3. 以英、美、法三國為例,說明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法律前提,并列舉三國的主要法律文獻所體現的主要啟蒙思想。4. 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5.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按政體劃分,可以分成哪兩種基本類型?分別指出主要的代表性國家。6. 概括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制度的基本特征。7. 根據“問題探究”中的第一段材料和課文內容,列舉屬于完善型的資本主義擴展方式的典型史實。8. 根據課文內容,列舉屬于以戰爭統一方式擴展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史實。9. 根據課文內容,列舉屬于以自上而下改革方式擴展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史實。10. 如何全面評價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核心知識提煉】1. 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兩國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封建制度,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同時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創造了條件。2. 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逐漸確立。3.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從政體上劃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君主立憲制,二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形成了多黨制的政黨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黨派競爭、輪流執政。4. 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陸續擴展。美國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擴大了選民范圍,兩國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完善。意大利和德意志以統一戰爭的形式建立起君主立憲制,俄國和日本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資本主義列強還大肆殖民擴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擴展。【第二課時】一、基礎知識聽寫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時間與內戰中議會軍的領袖人物。2.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標志及美國建國的標志。3.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的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4. 美國1787年憲法是怎樣分配聯邦政府權力的?5. 普魯士為完成德國的統一,先后擊敗的三個國家。二、選擇題與主觀題思維訓練1. (孫老師原創題)從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后期,英、美、法三國都先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三個國家的革命都A.推翻了本國君主制 B.打擊了本國封建專制制度C.確立了新的共和制 D.創造了建立新制度的條件2. (孫老師原創題)恩格斯指出:“這部法國的革命的法典,直到現在還是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國家在財產法方面實行改革時所依據的范本。”材料中所說的這部法典A.禁止君主信仰天主教 B.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C.確立了分權制衡原則 D.保障了法國農民經濟利益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聯邦憲法的制定和實施,使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誕生了。從此,這個新國家不僅有了統一的政府,還有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貨幣,統一的稅收……這一時期,大量移民帶著歐洲工業化進程的成果來到了美國……由此美國早期的工業革命拉開了序幕。——《大國崛起·新國新夢》解說詞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評價1787年美國憲法。評價:(1)進步性: 1787年美國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促進了美國工業革命。(2)局限性:承認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打上了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烙印。4. 閱讀課本P53頁相關內容,全面評價拿破侖戰爭。評價:(1)具有革命性:維護了大革命所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傳播了革命的原則和思想。(2)具有侵略性:拿破侖戰爭入侵一些歐洲國家,也大大加重了法國人民的負擔。5. 根據P54“歷史縱橫”中的材料,簡述近代英國內閣的構成,并說明其與議會的關系。構成:首相和各部大臣。關系:根據議會選舉的結果,議會多數黨的領袖出任內閣首相,組織內閣;內閣對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監督。6. 提取P53“史料閱讀”材料中的一個觀點,明確表述你對該觀點的看法,并闡述理由。材料觀點:法國大革命建立了以人人平等為基礎的社會政治秩序。看法:這種觀點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理由:從國內看,法國大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治秩序,實質是以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經濟制度為基礎,人民依然遭受剝削。從世界看,法國大革命后,資本主義列強大肆侵略擴張,壓榨和掠奪亞非拉廣大地區。因此,法國大革命根本未實現人人平等。托克維爾作為資產階級史學家,美化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7. 根據P56“學思之窗”中的材料,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賦予皇帝的權力,并據此指出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權力:決定對外政策的外交權,召集議會、任命官員及批準法案等權力。特點:君主掌握國家大權,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教學反思】1. 本課內容特別多,相當于以前老教材差不多四個單元的內容。在教學中,抓住必修教材“綱要”的本質以及必修課程學業質量水平標準2的要求,大膽做“減法”,化繁為簡,以單元主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主線,構建本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既有整體感,又重點突出,簡潔明了。之所以敢這樣做,第一是因為把握了必修課程在整個高中歷史課程結構中的地位,第二是因為把握住了新教材“綱要式”的編寫特點,第三是因為從根本上擺脫了傳統的“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作為教學根本落腳點。歷史知識紛繁豐富,歷史史料浩如煙海,如果以傳統的“知識本位”思路來教學第9課,沒有三、四個課時根本無法完成,教師必然講得累,學生必然學得累,而且效率低,實效性會很差。2. 本課新課學習實際用時兩課時,其中有不少時間是用來給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的。現在還有不少老師、尤其是老教師在為傳統講授法唱“贊歌”。我作為一名老教師,并不否定傳統的講授法,主張屬于教師該講的地方一定要講,而且還要講清、講透。但我絕對反對教師“一言堂”,一講到底。一個問題的答案,由老師講出來,這就叫“灌輸”,這就叫“填鴨式”教學。老師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這就叫“引導”,這就叫“探究”。只有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科素養才可能得到發展,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才可能實現。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問題探究”第一段材料和課文內容,列舉屬于完善型的資本主義擴展方式的典型史實,近10個同學,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回答。學生思考之后找不出問題的答案,然后我再給他們答案,跟我一開始就直接給他們亮出答案,兩種做法對學生的發展而言,結果絕對是不一樣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這叫發展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教師“滿堂灌”地講授,直接給學生答案,這叫知識灌輸。我們今天處在一個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灌輸課本知識、解剖課本知識,那真的是太落后了,沒有用。3. 第2道選擇題,是根據課本第53頁對《法國民法典》的介紹文字來設計的,五道主觀題中有三道題是根據課本中的材料來設計問題的。課本上的圖片及其文字介紹資料、“歷史縱橫”“學思之窗”“史料閱讀”“探究與拓展”中的材料,學生往往重視不夠。通過設計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思考這些材料。這種做法,在《中外歷史綱要》之前的教學中就已經做過。從本堂課實際做題的結果來看,第2道選擇題有不少同學是做對的,說明之前“以考促學”的這種做法還是起到了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4. 本課涉及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理論性較強。為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在新課學習的最后,專門講解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共和制和英國內閣制三個核心歷史概念。5. 在期中考試和4月21號的周考中,反映學生在主觀題的解題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為此,本課主觀題的比重遠大于客觀題。在主觀題中,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去對歷史事物、歷史人物等進行評價,能力更顯薄弱。故此,本課的主觀題中有三道評價類主觀題。“育分”,不能靠刷題的題海戰術,“育分”的問題,可以通過“育人”來解決,可以放在課堂上來解決。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