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1 透視課題 透視 單元 一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闡述了透視的幾種方法。對于學生進行多個對象的創作時有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 學生為中職學校幼師專業一年級學生,繪畫基礎比較薄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對于線條方面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于透視的認識很薄弱。重點 了解透視基本原理及透視名詞以及幾個重點透視及圖形演示。難點 成角透視和平型透視的繪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一、看一看我們周圍的世界高樓、鐵軌、樹林、中國畫這些圖片有什么樣的客觀規律(近大遠小、遠處的對象消失了、對象存在于同一副畫面中) 回答老師問題 激發興趣講授新課 二、透視的基礎知識1. 透視的概念一個假設的透明平面置于眼睛的正前方,透過這個平面去看景物就叫透視。把看到的物象毫不錯位地描畫在這個平面上所得的圖形,就是該物體的透視形。2. 透視的術語 畫面:在物體與視點之間假設的一個透明平面,這個面與地面垂直,與畫者平行。視點:人眼所在的位置。基面:地面或地平面。基線:也稱地平線,即畫面與基面的交界線。視線:視點至物體任意一點的連線。視域:所有視線集中在視點上形成的一個錐形,夾角為60度。視心線:即主視線,從視點向畫面作的垂線。心點:視心線與畫面的交點。視中線:在畫面上通過心點引出的垂線。視平線:在畫面上與視點等高的一條水平線。消失點:也叫滅點。指物體的邊線,在透視圖中向遠方延伸,最后匯集的點。如:心點、余點、距點等。視距:視點到心點的距離。3.透視的基本規律對于同樣大小的物體,近大遠小,近長遠短、近粗遠細、近厚遠薄。視平線以上的物體越遠越低;視平線一下的物體越遠越高;距離相等的物體則近疏遠密。三、平行透視1.平行透視的概念最初研究透視是采取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將所見景物準確描畫在這塊平面上,即成該景物的透視圖。后遂將在平面畫幅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如果所研究的立方體有一個面與透明的畫面平行,即與畫面平行,立方體和畫面所構成的透視關系透視就叫“平行透視”。(它只有一個消失點) 正六面體的平行透視最少看見一個面,最多看見三個面。正六面體作圖的線段有水平線、垂直線和消失線,三組邊線的透視方向是:兩組各四條邊線與畫面平行,不消失,有四條邊線與畫面垂直,這四條邊線向主點消失。消失點在視平線上,凡是物體居于視平線上方的任何一點,都比人的眼睛高,反之比眼睛低。如圖所示的水平粗線即為視平線。 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培養學生視覺敏銳性和識圖能力課堂練習 2.【畫一畫】學生以六面體為對象,繪制六個面的平行透視。參考課本29頁教師示范:1)定視點S,視平線HL,消失點P。 2)畫出與畫面平行的正方形。 3)以ABCD各端點引消失線至心點P。 4)最后在消失線上畫縮窄線既成。 完成課堂作業 讓學生感知并實踐透視,在實際練習中解決問題新知探索 四、成角透視1. 成角透視的概念成角透視就是景物縱深與視中線成一定角度的透視,凡是與畫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線,都消失于視平線上的一點,叫余點,余點在視平線上,景物的縱深因為與視中線不平行而向主點兩側的余點消失。凡是平行的直線都消失于同一個余點,例如樓房的每層分界線都消失于同一個余點。所以,對于立方體景物,在成角透視中都有兩個余點,這兩個余點在主點兩側,2. 【畫一畫】學生繪制成角透視。一個六面體的成角透視。參考課本30頁教師示范:1)定視點S到P,視平線HL,消失點或余點C、C1。 2)定出六面體最近的一條垂直棱線AB,并以AB兩端畫變線消失線于余點C、 C1既成。五、傾斜透視與圓形透視(欣賞) 展示學生作業,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現代繪畫所著重研究的是線性透視,而線性透視重點是焦點透視,它描繪一只眼固定一個方向所見的景物。它具有較完整較系統的理論和不同的作圖方法。另外還有焦點為多個的散點透視,在中國畫中有特殊的名稱,縱向升降展開的稱高遠法;橫向高低展開的稱平遠法;遠近距離展開的畫法,稱深遠法。透視學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詞很多,有視點、足點、畫面、基面、基線、視角、視圈、點心、視心、視平線、消滅點、消滅線、心點、距點、余點、天點、地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仰視透視、俯視透視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