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3節 重力第七章 力人教版(PEP)八年級物理下冊拋出的籃球,最終落向地面撒開的魚網會飄落到水里水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導入新課生活中,你可以隨處發現向上面一樣的例子,這些現象的產生,是因為地球對它附近的物體有吸引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教學目標: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2.了解重力的大小與其質量的關系。教學重難點:掌握重力的大小與其質量的關系。導入新課重力一1.定義: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符號:g(gravity)3.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注: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講授新課飛機投放的物資,受到地球對它的重力作用,會落向地面。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證明重力的存在嗎?如果沒有重力,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講授新課大量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質量不同的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舉起不同物體的感受也不同。我們如何找出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呢?講授新課把質量均為50 g的 3個鉤碼,逐個增加,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記下示數。講授新課重力的大小二1.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設計實驗實驗記錄表格次數 1 2 3質量m(kg)重力G(N)重力/質量 即G/m(N/kg)9.89.89.80.050.10.150.490.981.47講授新課0.050.510.10.151.5重力與質量關系的圖象以質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描點。連接這些點,你發現什么?結論: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講授新課OG/Nm/kg重力與質量的關系1)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2)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大約是9.8N/kg3)如果用g表示這個比值,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以寫成g =9.8N/kg的物理意義: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或講授新課注:粗略計算時,可取 g = 10N/kg例題:質量為0.25㎏的木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個人所受的重力為450n,那么,他的質量是多少千克? g = 10N/kg。解 由 G = mg 可知,木塊受到的重力g木 = m木g= 0.25kg×10N/kg = 2.5N由G= m g可得 m= , 因此人的質量m人 = = = 45kg答:木塊所受的重力為 2.5 N ,人的質量為 45 kg 。GGGGGGGGG講授新課方向:豎直向下建筑工人在砌磚時常常利用懸掛重物的細線來確定豎直方向,以此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豎直。應用:鉛垂線重力的方向三講授新課鉛垂線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因為在一根線下掛重物時,重物靜止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懸線下垂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檢驗建筑物是否垂直于地面講授新課講授新課指向地心 我們站在地面上,腳朝下,站得很穩。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們“腳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腳朝上的。他們為什么也站得很穩呢?我們通常所說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呢?不一樣!正確錯誤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一個?GG講授新課豎直向下與垂直向下一樣嗎?概念: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 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個點上,這個等效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在其幾何中心上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光盤的重心在其圓心上GG重心四講授新課如何確定質量不均勻、不規則物體的重心?用懸掛法尋找重心講授新課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講授新課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重力的方向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幾何中心不規則物體的重心:懸掛法豎直向下應用重力隨堂小結謝謝!再見!第七章 力第3節 重力課型:講授型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2.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能正確書寫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式G=mg,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夠應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會畫重力的示意圖。4.了解重力的由來。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生無論如何向空中拋乒乓球,最終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實驗,讓學生來認識重力。2.通過探究重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并會用數學上描點、連線的方法,畫出重力與質量的坐標圖。3.學會用比值法、圖像法處理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通過身邊的小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2.在探究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具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PPT課件,彈簧測力計、鉤碼等。課件內容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瀑布美景。引導學生思考“水往低處流”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重力。講授新課探究點一:重力的產生分析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一起解釋現象。2.形成概念:在討論中,學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作重力。3.總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探究點二:重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現在我們就來研究重力的三要素。1.練習測量重力。提示學生參照課本P10圖7.3-2,利用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鉤碼,練習測量鉤碼的重力(指導學生在自由狀態下進行測量)。2.探究影響重力的因素。(1)提出問題: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說說重力是否有大小?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提問:重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2)設計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本實驗中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各個物理量可以怎么測量?在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適當補充自己的意見,形成如下實驗方案:(通過課件展示)①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鉤碼所受的重力;②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50g鉤碼3個;③實驗方案: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一個鉤碼,兩個鉤碼,三個鉤碼所對應的力的大小。④設計實驗表格。(3)進行實驗、收集證據。教師在此期間,走到學生中去。一是了解學生的實驗情況;二是解決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三是對部分實驗困難學生給予引導和幫助,讓他們不掉隊,也能順利完成本實驗。(要求學生把實驗數據填入表中)(5)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引導各實驗小組分別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用多媒體展示幾個實驗小組的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分析所測數據的特點,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由此得出G=m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進一步補充說明,關系式G=mg中各量的單位:G—牛(N)、m—千克(kg)、g—牛/千克(N/kg),在地球表面附近,g=9.8牛/千克,其物理意義: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同時說明:在利用關系式G=mg進行計算時,各物理量必須統一成國際單位。探究點三:重力的方向演示:(1)鉛垂線與窗臺是否垂直?鉛垂線與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歸納:鉛垂線的方向與水平面垂直,與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學生領悟到:如果鉛垂線和墻壁是平行的,說明墻壁豎直,如果鉛垂線和桌面及窗臺是垂直的,則說明桌面和窗臺是水平的。思考:我們站在地面上,腳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穩,但地球是圓形的,在我們“腳下”的人,好像腳是朝上的,他們也能站得穩,為什么呢?通過分析讓學生說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對于他們所處的位置來說都是豎直向下的。因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實際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們所說的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指向地心的方向叫作“向下”,背離地心的方向就應該叫作“向上”。探究點四:重心引導學生分析: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某一點,這個點叫作物體的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處。教師講解:物體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可以認為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通俗點講,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點。把物體的全部質量集中到一點不影響研究結果,這就是物理學的一種等效替代的思想。如何確定物體的重心呢?一般質量分布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這個物體的幾何中心上。如粗細均勻直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處,均勻圓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處。質量分布均勻、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可用二次懸掛法尋找重心。歸納: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之上,也可在物體之外。鞏固練習課本十一頁的例題。物理課本的重心演示。歸納小結本節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板書設計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 G=mg重重力的 方向: 豎直向下力規則物體的重心:幾何中心重心不規則物體的重心:懸掛法作業布置課本第十四頁動手動腦:1、2、3題課后反思1.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法的指導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節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由于學生剛接觸到力,對于應用力的知識來研究常見力還是不太熟練,所以本節課應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完成教學。3.通過實驗探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綜合思維能力。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節 重力 教案.docx 第三節 重力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