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實歸納20世紀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培養學生系統概括歷史事件的能力;2.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日建交、改革開放以來的全方位的外交等史實,并分析外交成就取得的深層次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指導閱讀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利用課本圖片和網絡等資源,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2.交流研討法:探索歸納指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總結中國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與現實比對,以史鑒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愛國情感: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了許多國家爭取與我國建交的熱潮,證明美國原先“遏制中國”而進行外交封鎖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新局面,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同時引導學生看到當前中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要創立一個長久的和平環境任重而道遠,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2.樹立開放觀念: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外交成果,直接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統一大業的進展,展示了大國風范,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也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教材分析教學重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改善,逐漸走向“雙嬴”。教學難點:中美關系改善和中國外交成就輝煌的原因。教學過程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利用“中美協商貿易問題”的新聞報道,導入新課。(說明歷史與現實密切相關,有因承關系)合作探究 了解歷史一、展示圖片:多媒體分別出示“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田中角榮訪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照片”四幅圖片,請學生看書初步了解課本內容二、圖說歷史:請學生分組說說四幅圖片反映的歷史史實。(初步閱讀教材,了解本課的概況)(一)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學生活動:學生看課本內容及有關圖片,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討論回答: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時候、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2.為什么用“恢復”一詞,而不是“加入”?為什么中國能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有什么意義?3.為什么我們能重返聯合國?(聯系《喬的笑》引導學生分析,以歷史人物感情的自然流露反映喬冠華的極度自豪)(通過本段史實的學習,使學生因祖國的迅速崛起、興旺發達而產生民族自豪感)(二)中美關系正?;?br/>1.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怎樣改善關系?活動:學生閱讀,自主歸納中美關系正?;膸准笫?br/>(多媒體出示“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時間軸”)。(1)1971年,毛澤東批準用“小球影響大球”,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我國;(2)1971年,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同周恩來舉行了會談;(3)1972年,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教師點撥,引導分析,師生共同交流:(1)中美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臺灣問題 (2)尼克松為什么主動與周恩來總理握手?(出示尼克松訪華片斷,請學生注意人物動作)(3)中美關系發展的原因 (旨在強調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是中美關系變化的主要原因)(三)中日交往教師略述新中國成立后日本追隨美國對中國采取敵視的態度。中日兩國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并引發各國與中國建交的熱潮。(從敵視到友好,說明中國外交的發展,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四)改革開放后外交事業的發展1. 師生共同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交成就。(結合圖片及聯合國相關視頻)2. 活動:多媒體播放《大國外交》視頻片斷,學生談直觀感受。(培養學生關心國事,關注時事的習慣,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回顧總結 情感升華我學我得:請學生歸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談談自己的感受。(強調外交事業發展的原因)練習鞏固 學以致用課外延伸作業觀看《大國外交》紀錄片,詳細了解我國當前的外交發展,做一份手抄報。板書設計:外交事業的發展一、上世紀70年代的外交:71年 聯合國 恢復79年 中美敵視---合作中日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全方位外交 大國擔當教學反思;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