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設計 )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設計 )

資源簡介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后,美國、蘇聯對中國的外交態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閱讀、自學、知識概括和歸納的能力;通過激勵引導,使學生了解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過程和新中國對世界外交所作的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新中國外交的成就,激發愛國熱情;通過感受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外交風范,領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方針的含義,及其對處理國與國、人與人關系的重要價值。
【教學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萬隆會議”。
【教學難點】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蘇對華政策的不同和萬隆會議上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指責攻擊;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復雜形勢。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 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預習導航:
1、自讀課本第81—84頁,完成“優化設計”69頁“快樂學習”。
2、查找資料,了解新中國建國之初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活動。
導入新課:
史料展示:
材料一:展示舊中國外交漫畫。(播放)
這是一張反映舊中國外交的漫畫,請同學們回顧我們學習過的近代史,用幾個詞來形容舊中國的外交。這幅漫畫中這個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員,是誰的寫照?而周圍那群舉著鞭子、舉著刀槍的強盜又指的是誰?可以用哪些詞匯來形容這一形象呢?
生:屈辱、不獨立、不平等……清朝官員指的是清政府,強盜指的是西方列強。被迫、屈辱的外交。
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周恩來曾滿懷義憤地指出: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 ——摘自《周恩來傳》
師:我們可以看出,弱國無外交。舊中國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的外交。那么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沒有根本的轉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來了解新中國是怎樣結束百年的屈辱外交,開啟外交事業的新篇章的。(板書課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課導學
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1.知道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和影響。
3.知道萬隆會議的概況和“求同存異”方針的含義。
4.概括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二)自主學習:
學生快速閱讀本課內容,嘗試著用三個“一”來概括本課所講的重點內容。
一個(政策);一項(原則);一次(會議)。
(三)目標導學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一個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學生板書)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背景
展示材料:1949年,周恩來在外交部成立大會上說:“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
新中國建國初,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思考:閱讀上述兩則材料,概括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交流明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過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環境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
展示: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國際形勢
“一個國家,不在美國領導的陣營內,便在蘇聯的陣營內,任何中間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保羅 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展示:建國初期美國對華軍事包圍示意圖
學生觀察“建國初期美國對華軍事包圍示意圖”,結合教材內容概括當時美國的對華態度。
交流明確:戰后初期美國對新中國的態度是①軍事上包圍②外交上孤立③經濟上封鎖、禁運。
過渡:當時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對華態度又是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課本82頁的內容來談一談。
交流明確: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0年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 ,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
意義:對于促進新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對華孤立和封鎖、爭取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新中國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請看圖:(展示)建國第一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
思考:新中國沖破美國外交孤立政策的標志是( )
A.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國的地位參加會議。
教師拓展:考考你:
1、中國陸上鄰國有幾個?(14個)
2、中國的哪一個省級行政區與印度相鄰?(西藏)
展示:習近平主席訪問德國
2014年3月在德國回答關于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問題時,習近平指出,遠親不如近鄰。從國與國的關系講,朋友可以選擇,但鄰居是無法選擇的,要世代相處下去。無論是從理智上還是從感情上,我們都認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過渡:我們與“鄰居”乃至地球村里的各個國家搞好關系需秉持什么原則呢?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播放視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學生閱讀課本82頁,完成下面表格:
首次提出 1953年底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
正式確定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尼赫魯和吳努發表聯合聲明
內容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核心、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目標)
史料展示:“兩國總理重申指導兩國關系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與安全的堅固基礎”
問題:此材料中的兩國總理分別是誰?結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談談它對推動國際關系發展所起的作用。
交流明確:印度總理尼赫魯、中國總理周恩來。有利于處于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能夠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四)目標導學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教師過渡:隨著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逐漸成熟和發展,中國開始更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在亞非萬隆會議上的表現更是非同凡響。
一次會議:萬隆會議(播放視頻《萬隆會議》)
學生結合課本83頁內容,完成下面表格:
萬隆會議
原因 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時間 1955年
地點 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中國代表 周恩來
會議特點(性質) 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會議主題 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經濟等問題
過渡:求同存異方針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的呢?我們通過史料來看看。
展示材料:歷史再現
伊拉克發言人:我認為:當今世界上存在著三股擾亂和平和諧的國際性勢力,而第三股就是共產主義,共產黨已經創造了一種“新形式的殖民主義”,我們要號召非共產黨國家認真對待共產主義危險的嚴重性。
巴基斯坦發言人:我認為:亞非人民當前的任務不是反對殖民主義、爭取獨立,而是同美國聯合起來,反對共產主義。
泰國發言人:我認為:中國成立傣族自治區使我們泰國受到顛覆活動的威脅。中國“沒有宗教自由”,“利用國外1000多萬華僑的雙重國籍搞顛覆活動” 。
土耳其代表法丁·呂斯圖·佐羅:世界 還沒有達到和平、安全和穩定狀態 的罪過,完全歸咎于社會主義國家。
教師講述:簡要介紹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非地區出現了近30個民族獨立國家。獲得獨立的國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國際關系,以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在會議召開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從中挑撥,渲染共產主義威脅,以混淆視聽,給中國代表團造成無形的負面影響。
過渡:在危急時刻,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力挽狂瀾。大家看材料:
材料:“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而存異”“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著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是我們仍有共同的基礎。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代表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
提出問題:面對一些國家的咄咄相逼,當時周總理提出了什么方針?
提示: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泰國代表旺親王:誰說周恩來是土匪?他是中國的紳士、王子,他是天才的外交家。
結合課后活動2請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
教師講述萬隆會議“十項原則”。
課堂總結
1、新中國與舊中國外交有何本質區別?從中可以得出哪些歷史認識?
——舊中國實行妥協投降的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認識:1、落后就會挨打,弱國無外交。2、捍衛國家主權,提高綜合國 力,是國家外交的堅強后盾。3、樹立維護世界和平的意識。
總結: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提出到現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幾十年的考驗,凸顯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當今的中國已經走出了昨天的陰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繁榮富強。
四、當堂檢測:(表現突出者給予特殊獎勵:見課件)
1、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D )
A.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B.對外開放 C.對內改革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是在( A )
A 、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 B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時
C 、1954年日內瓦會議 D 、1955年萬隆會議
3、關于萬隆會議不正確的說法是( D )
A、周恩來出席了會議 B、中國代表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 D、會議促進了歐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為了推動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周恩來提出的方針是 ( B )
平等互利 B.求同存異 C.和平共處 D.互不干涉內政
5、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同包括:( 1 2 4 )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經歷
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要求
相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保衛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由本節課表現出色的幾名學生選擇:你想要那項獎勵?
說明書、電影、馬路……、鋼筆、who is he 友誼獎
備注:(具體內容見課件,每個對應一個知識點)
板書設計:(課堂教學中由學生隨機完成)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個政策:獨立自主和平共處
一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一個方針:求同存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泰和县| 安陆市| 洛扎县| 凤冈县| 津南区| 溧阳市| 无锡市| 巧家县| 长宁区| 漾濞| 巢湖市| 舞阳县| 嘉义县| 大同市| 大关县| 南开区| 南岸区| 永城市| 巴彦淖尔市| 鹤岗市| 木里| 五家渠市| 墨竹工卡县| 卓尼县| 彩票| 达尔| 广宁县| 鄂温| 开原市| 夏津县| 思茅市| 彰化市| 鄂伦春自治旗| 项城市| 汨罗市| 长兴县| 巴彦淖尔市| 杨浦区| 浑源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