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課時《梁山伯與祝英臺》教學設計課題 《梁山伯與祝英臺》 單元 5 學科 音樂 年級 八年級教材分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作曲。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點,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學習目標 1、通過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讓學生聽音樂“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從而加深對音樂情感的感受,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2、在對比、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過程中,學生能運用音樂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樂。3、哼唱愛情主題旋律。了解協奏曲、奏鳴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曲作者。核心素養描述 審美感知: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學生感受、分析、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藝術表現: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創意實踐:使學生能用音樂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現音樂,從而加深對音樂情感的感受和體驗。文化理解:通過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使學生感受和認識到封建禮教的殘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們對美好愛情贊頌。重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難點 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領悟主題,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探索創新。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老師給學生講一講“梁祝”的故事。 你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嗎?講給同學聽一聽。 激發興趣,引出課題。講授新課 創作背景:永恒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是當時還處于學生時代的著名音樂人何占豪、陳鋼于1959年在上海音樂學院創作的。 作品取材于同名越劇。這是一部單樂章的交響樂作品,由小提琴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作者介紹:何占豪(1933---)作曲家,1959年與同學陳剛合川創作了基于越劇音調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陳剛,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在求學期間,他即以其與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協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相互競奏,并顯示其個性及技巧的一種大型器樂套曲。傳統的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樂曲賞析(1)引子:豎琴和弦樂器的顫弓作背景引出長笛活潑明快的及雙簧管優美的獨奏旋律,從而描繪了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2)呈示部—主部—相愛小提琴奏出一段優美的愛情主題后,大提琴的低音與之形成對答,抒發了梁祝相愛的甜美。這段音樂可謂全曲的中心。教師伴奏,和學生一起唱一唱相愛主題旋律。教師播放“草橋結拜”音頻并講解:大提琴和獨奏小提琴代表著梁山伯與祝英臺,樂器真誠的對答,作者運用復調的手法,描述了他們草橋結拜的情景。教師播放連接部——自由華彩樂段視頻并講解:在鋼琴的伴奏下,獨奏小提琴所顯示的嫻熟的演奏技巧,為音樂情感的表現作了承上啟下的鋪墊。呈示部——副部——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教師播放音樂并講解——副部是輕快活潑的回旋曲,獨奏小提琴和樂隊交替演奏,描寫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呈示部——結束部——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教師播放這部分音頻并講解:獨奏小提琴用半吟半唱、如泣如訴的演奏,細膩地刻畫出梁祝二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展開部——主部——抗婚:先是一段由小提琴演奏的引子,為散板;后由纖細的小提琴與粗暴的銅管分別交替演奏抗婚主題與封建主題,最后是樂隊齊奏。抗婚主題由呈示部副部主題的變化與封建主題交替構成,前者表示英臺時刻想念著同窗共讀的意中人,不服從祝員外的婚姻安排,而后者則為封建勢力向英臺施壓。展開部——副部——樓臺會教師播放這部分音樂并講解:該樂段為慢板,前一部分為小提琴獨奏,后一部分為小提琴與大提琴重奏。這便是著名的“樓臺會”,在這里小提琴與大提琴輕拉慢唱,很好地描述了梁祝二人互訴衷腸的情景。那悲憤、無奈的心情被樂曲刻畫的淋漓盡致。展開部——結束部——哭靈、投墳:教師播放這部分音頻并講解——哭靈:該樂段為小提琴演奏,樂隊伴奏樂曲在小提琴高音區的運行聽起來是那樣的凄厲,而在低音區的運行則顯得十分溫柔。聽著樂曲我們仿佛看到英臺在墳前高聲呼喊、泣不成聲。這段樂曲將英臺的思念、悲憤、控訴和絕望的心情刻畫的入木三分。聽者無不動容,以至于淚流滿面。投墳:絕望的英臺縱身投入山伯的墳墓,隨后便是天崩地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連蒼天都在為梁祝的悲慘命運而鳴不平。再現部——化蝶:表現了人們對梁山伯、祝英臺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5、概括總結: 學生聽老師介紹樂曲的創作背景,識記相關知識。學生聽老師介紹樂曲的作者,了解其生平和代表作品。學生了解什么是協奏曲,知道協奏曲由幾個樂章組成。學生賞析作品(1)聆聽音樂并思考,在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哪種樂器?這段旋律為大家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2) 聆聽愛情主題。思考這段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用怎樣的音樂旋律表達情感?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哼唱相愛主題旋律。學生欣賞草橋結拜并回答: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別擔任了什么角色?音樂是如何刻畫“結拜”的場景的?學生欣賞華彩樂段視頻,說一說這部分音樂在全曲中起到什么作用?學生欣賞副部主題并回答:這部分音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描寫了梁祝二人怎樣的畫面?(4)學生欣賞結束部音頻并回答:這段音樂中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表達了怎樣的場景?(5)學生欣賞展開部抗婚主題并回答:這部分音樂是如何表現出抗婚的場面 音樂情緒有什么變化?它的速度、力度、音區都有什么特點?那些樂器給你的印象最深刻?(6)學生欣賞展開部樓臺會主題音頻并回答:這段音樂速度怎樣?演奏樂器是如何表現的?描述了梁祝二人怎樣的情感?(7)學生欣賞哭靈投墳這部分音頻并回答:這樂段演奏樂器是如何演繹二人情感的?根據樂曲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感受試著描述一下你感受的畫面。(8)學生欣賞再現部并回答:這段音樂再現了引子和呈式部愛情主題,它是如何刻畫梁祝“化蝶”的美麗情景的?5、學生跟著老師總結奏鳴曲式 1、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助于對樂曲的理解。積累我國著名音樂家相關知識。積累協奏曲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讓學生感受音樂描繪出的畫面感。熟悉主題旋律,感受旋律表現的情感,并能夠哼唱主題旋律。感受音樂節奏、速度的變化帶來的情緒變化,在腦海中描繪出畫面。培養學生對音樂表達出的情感的敘述能力。培養學生聽辨演奏樂器的能力和對音樂情感的感受力。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描繪的故事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感受音樂效果帶給學生情緒上的影響,學習樂曲是如何通過配器來表現音樂情緒的。讓學生總結這是相愛主題的再現。5、總結鞏固奏鳴曲式的結構和本首作品的結構。課堂練習 教師出示表格,完整播放音頻,指導學生填好表格。 邊欣賞鞏固主題旋律印象,連總結鞏固結構和特點。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 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梁山伯與祝英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加深對音樂情感的感受,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2、在對比、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過程中,學生能運用音樂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樂。3、哼唱愛情主題旋律。了解協奏曲、奏鳴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曲作者。新知導入你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嗎?講給同學聽一聽。欣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創作背景永恒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是當時還處于學生時代的著名音樂人何占豪、陳鋼于1959年在上海音樂學院創作的。作品取材于同名越劇。這是一部單樂章的交響樂作品,由小提琴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當小提琴演奏主旋律時,由管弦樂隊伴奏;而當管弦樂隊演奏主旋律時,則由小提琴擔任伴奏。在整個過程中,小提琴處于主導地位,故該作品名為小提琴協奏曲。新知講解何占豪(1933---)作曲家,1959年與同學陳剛創作了基于越劇音調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新知講解陳剛,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在求學期間,他即以其與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這首流傳最廣的中國交響樂作品曾先后榮獲五次金唱片與白金唱片獎。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協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相互競奏,并顯示其個性及技巧的一種大型器樂套曲。傳統的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進入20世紀后,協奏曲的表現形式有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引 子聆聽音樂并思考,在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哪種樂器?這段旋律為大家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豎琴和弦樂器的顫弓作背景引出長笛活潑明快的及雙簧管優美的獨奏旋律,從而描繪了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長笛雙簧管新知講解呈示部—主部—相愛聆聽愛情主題。思考這段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用怎樣的音樂旋律表達情感?小提琴奏出一段優美的愛情主題后,大提琴的低音與之形成對答,抒發了梁祝相愛的甜美。這段音樂可謂全曲的中心。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呈示部——主部——相愛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別擔任了什么角色?音樂是如何刻畫“結拜”的場景的?大提琴和獨奏小提琴代表著梁山伯與祝英臺,樂器真誠的對答,作者運用復調的手法,描述了他們草橋結拜的情景。草橋結拜:呈示部——主部——相愛新知講解連接部——自由華彩樂段在鋼琴的伴奏下,獨奏小提琴所顯示的嫻熟的演奏技巧,為音樂情感的表現作了承上啟下的鋪墊。新知講解主題1主題2呈示部——副部——同窗三載共讀共玩主題3新知講解副部是輕快活潑的回旋曲,獨奏小提琴和樂隊交替演奏,描寫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呈示部——副部——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新知講解呈示部——結束部——十八相送、長亭惜別這段音樂中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表達了怎樣的場景?獨奏小提琴用半吟半唱、如泣如訴的演奏,細膩地刻畫出梁祝二人難舍難分的情景。新知講解嚴厲兇暴的“封建勢力”主題:銅管、低音為主“抗婚”主題:由副部主題變化而來,弦樂為主展開部——主部——抗婚新知講解這部分音樂是如何表現出抗婚的場面 音樂情緒有什么變化?它的速度、力度、音區都有什么特點?那些樂器給你的印象最深刻?英臺抗婚:先是一段由小提琴演奏的引子,為散板;后由纖細的小提琴與粗暴的銅管分別交替演奏抗婚主題與封建主題,最后是樂隊齊奏。抗婚主題由呈示部副部主題的變化與封建主題交替構成,前者表示英臺時刻想念著同窗共讀的意中人,不服從祝員外的婚姻安排,而后者則為封建勢力向英臺施壓。新知講解樓臺會:該樂段為慢板,前一部分為小提琴獨奏,后一部分為小提琴與大提琴重奏。這便是著名的“樓臺會”,在這里小提琴與大提琴輕拉慢唱,很好地描述了梁祝二人互訴衷腸的情景。那悲憤、無奈的心情被樂曲刻畫的淋漓盡致。展開部——副部——樓臺會新知講解哭靈:該樂段為小提琴演奏,樂隊伴奏。旋律時而在高音區運行、時而在低音區運行;時而急、時而緩;時而斷、時而續。此時樂曲在小提琴高音區的運行聽起來是那樣的凄厲,而在低音區的運行則顯得十分溫柔。聽著樂曲我們仿佛看到英臺在墳前高聲呼喊、泣不成聲。這段樂曲將英臺的思念、悲憤、控訴和絕望的心情刻畫的入木三分。聽者無不動容,以至于淚流滿面。展開部——結束部——哭靈新知講解投墳:樂曲先是在小提琴的最高音區奏出了一個“絕唱”,隨后便是金鼓齊鳴,這時達到了全曲的最高潮。絕望的英臺縱身投入山伯的墳墓,隨后便是天崩地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連蒼天都在為梁祝的悲慘命運而鳴不平。展開部——結束部——投墳新知講解再現部——化蝶新知講解長笛、豎琴美妙的聲響把人們帶到了自由、平等、迷人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輕柔地奏出了梁祝的愛情主題。在那美好的、人人向往的境地,百花爭艷、桃紅柳綠、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一對彩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表現了人們對梁山伯、祝英臺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這段音樂再現了引子和呈式部愛情主題,它是如何刻畫梁祝“化蝶”的美麗情景的?新知講解奏鳴曲式內容或意境春 光 明 媚鳥 語 花 香愛 情 主 題草 橋 結 拜同 窗 三 載共 讀 共 玩長 亭 惜 別呈示部抗 婚樓 臺 會哭 靈、控 訴、 投 墳展開部(化 蝶)再現部引子主部主 題 再 現連接部:(華 彩 樂 段)副部結束部十 八 相 送新知講解主題 速度 力度 節奏 旋律 情緒同窗三載共讀共玩封建勢力抗婚主題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樓臺相會化 蝶請你完成下面的表格:快速 強 緊湊明朗 活潑跳蕩 歡快活潑中速稍快 強 緊湊、散板 激烈沖突 陰沉壓抑慢速 中弱 舒展 深情 依依不舍慢速 較弱 舒展 如泣如訴 凄苦纏綿中速 弱 舒展 柔美抒情 同情祝愿課堂練習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板書設計作業布置課后完整聆聽小提琴協奏曲,再次感受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和西方奏鳴曲式的完美結合。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引子.mp3 3結拜.wav 6抗婚.wav 7樓臺相會.wav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課時《梁山伯與祝英臺》.doc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課時《梁山伯與祝英臺》.pptx 共讀共玩.mp3 哭墳.wav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_128k.mp3 情緣.wav 梁祝主旋律.mp3 經典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mp4 連接部(1).mp4 連接部.mp3 送別.wa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