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家風是什么?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古今知名家風故事司馬光教子有方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孔融讓梨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并且還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吉鴻昌——做官不許發財父親病逝后,吉鴻昌即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后,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自此,吉鴻昌就將那只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曾國藩——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讀書種菜養魚喂豬)早掃考寶(早起掃屋祭祖睦鄰)《顏氏家訓》成書于隋文帝滅陳國以后,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傅雷家書》是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古代的家風:五常八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新時代的家風:孝親是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道德要求,是維系家庭和諧的根本紐帶。在孝親之外,家庭成員還要將孝親的美德擴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國家。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國家,忠于同時代人的美好事業,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道德。家風與班風談談我們的班風,我們對班風的建立做了哪些貢獻?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良好家風與班風的作用是什么?1.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著孩子健康地成長。一個家家庭的家風,對塑造孩子的成功與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壞、家人在社會的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家風影響國風,國風也影響甚至決定家風。家風是從社會各個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風。人情有冷暖,人際有關愛,人間有仁義,那一定是良好家風影響下結果。當人人走出家庭,帶著家的溫暖,裝著家的期盼,懷著家的未來,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才智,一個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民族國家就一定能夠建成。國風中的道德力能夠影響家風,家風中的道德力也能夠影響國風。當國家政風清明、學風向上、文風大振,民風一定醇美,家風也就會醇正。光明清正的國風,醇美和諧的家風,應該是我們盼望的時代之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