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17課 明朝的滅亡木匠皇帝:朱由校闖王:李自成清太祖:努爾哈赤1. 了解政治日益腐敗與土地兼并嚴重之間的關系。2. 知道明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3. 理解清兵入關是明末農民起義從勝利走向失敗的一個轉折 點,同時也是清朝建立對全國統治的開始。教學目標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1、政治腐敗表現:(1)皇帝多是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明熹宗(天啟帝)精通木工藝術“培養“出魏忠賢明世宗(嘉靖帝)躲進深宮 修煉道術崇禎帝剛愎自用凌遲處死袁崇煥明神宗(萬歷帝)酒色財氣 拒絕上朝1583(萬歷十一年)努爾哈赤起兵(2)皇室內部鉤心斗角,紛爭不已(3)大臣們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1、政治腐敗表現:明萬歷時起,黨派林立,黨爭迭起。文官斗的你死我活,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顧憲成等人組成“東林黨”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2、社會動蕩:①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法紀松弛,各級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劉瑾逐利腐敗,任人唯親。時人稱之“立皇帝”。 被抄家時有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萬余兩。其它珍寶無法統計。巨貪劉瑾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時人“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賢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2、社會動蕩:②皇室貴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萬歷年間 南京一帶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萬頃。天啟年間 一次賜給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萬計,魏忠賢占地萬頃以上。崇禎年間 云南沐氏占地萬頃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明代 《流民圖》局部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農民起義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1、李自成起義原因: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越發嚴重,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負,怨聲載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明朝末年)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追之門;樹有啼鵲,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豫變紀略》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陜西通志》記載的1628年陜西北部遭旱災的情形②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饑民遍野,官府不顧民眾死活,催征如故。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2、領導人:李自成3、口號:均田免賦4、過程:A、陜北起義B、進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賦C、攻克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D、1644年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李自成出身于陜西米脂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童年給地主放羊,長大后當過兵。陜西爆發農民起義后,他投奔起義軍。由于他英勇善戰,被稱為“闖將”。后來他成為起義隊伍的領袖,人稱“李闖王”。1644 年建立大順政權,4 月進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軍所敗,在湖北九宮山遇伏身亡。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1. 根本原因: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敗。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②皇室內部鉤心斗角,紛爭不已;③大臣們結黨營私,爭權奪利;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國力。2. 直接原因:陜西連年大旱,爆發農民起義,李自成的隊伍成為主力軍,最終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議一議“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1.提出“均田免賦”口號,贏得民心,滿足百姓的意愿。2.軍紀嚴明。 3.發放錢糧。說一說:百姓為什么會歡迎闖王的到來?李自成起義軍 (想象圖)議一議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1、滿洲興起的背景:明朝后期,活動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不斷發展壯大。滿洲的興起2、滿洲壯大的過程:①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②1635年,皇太極女真改族名為滿洲③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努爾哈赤皇太極A、背景:明朝滅亡后,駐守重鎮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第三單元吳三桂為明遼東邊防部隊將領,28歲升為山海關總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軍主力殆盡,吳三桂幾乎成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但李自成觸犯了官僚地主階級的切身利益,吳三桂家產被抄,家父被捕,愛妾陳圓圓被俘,“沖冠一怒為紅顏”,與李自成徹底決裂,降而復叛,引清軍入山海關,聯合清軍夾擊李自成,其倉皇撤出北京。——《崇禎十七年》吳三桂(1612年-1678年)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3、清兵入關:第三單元B、結果: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退回北京,隨即離京西行,轉戰各地,最后失敗。多爾袞率八旗軍與原明朝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僅僅占領北京42天后,就灰溜溜地帶著部隊撤離,從此一蹶不振,最終暴死荒野。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3、清兵入關: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建立。即把所屬人員編為八個旗,將生產、行政、軍事三種功能結合在一起,實行兵民合一、軍政一體,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八旗制度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在中國歷史上起過積極和進步的作用,為發展和鞏固多民族統一的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八旗制度課堂小結明朝的滅亡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農民起義明朝滅亡滿洲興起清兵入關1.下列關于明朝末年社會狀況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①政治腐敗 ②旱災連年③賦稅沉重 ④各地起義爆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練一練2.下列口號與明末農民起義有關的是( )A.“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B.“尊王攘夷”C.“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D.“均田免賦”D3.1616年,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為大金的是( )A.皇太極 B.努爾哈赤C.阿骨打 D.鐵木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海關之戰 13.mp4 明朝黨爭.wmv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