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 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第一課 不斷變化的人口問題第一框 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1.世界人口增長概況(1)不同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是有差異的。①工業革命之前,世界人口緩慢增長:②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二戰”結束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迅猛增長,使世界人口總量急劇增加。2.有關人口的統計指標: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3.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長;人口遷移。4.世界人口問題:(1)人口增長過快: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代表國家:印度)(2)人口增長過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出現老齡化社會,增加醫療、衛生、養老、社會保障事業的支出,給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壓力。(代表國家:日本)(3)結論: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第二框 我國的人口與發展我國的人口現狀及其影響:數量角度:現狀——人口總量大,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影響——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措施——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不斷完善生育政策。質量角度:現狀——人口素質大幅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上升空間。影響——人口素質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人口負擔,適應不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增加了就業難度,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策——實行計劃生育;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年齡結構角度:現狀——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影響——增加醫療、衛生、養老、社會保障事業的支出,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策——把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在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時,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如增強綜合國力等。我國的人口政策:基本國策:計劃生育。不斷完善生育政策:原因是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第二課 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第一框 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1.資源的作用: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2.分類:(1)可再生資源:如土地、生物、水、氣候資源等。(2)非可再生資源:如鐵、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等。3.資源問題出現的原因:①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時,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其蘊藏量不再增加,對它們開采的過程就是耗竭的過程。②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匹配,也會造成區城性資源短缺。4.解決辦法:“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①“開源”的方法:不斷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研制自然資源的替代品。②“節流”的方法:開發節能產品,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重視廢棄物回收利用等。▲科技在“開源”與“節流”中的作用:在“開源”與“節流”過程中,科學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二框 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1.我國的資源現狀及其影響:(1)現狀1——總量豐富,種類相當齊全,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響——導致資源短缺,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現狀2——空間分布不均衡。影響——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導致資源區域性短缺。(3)現狀3——自然資源利用率低,破壞與浪費嚴重。影響——進一步加劇資源短缺。2.對策:(1)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2)跨區域調配。(3)立足自身的自然特點和優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方式。(4)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穩步發展核能。(開源)同時建立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節流)(5)按照資源狀況統籌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積極建立開發利用資源的不同模式,形成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特色。(6)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治的軌道。(7)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均意識和節約意識。第三課 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第一框 愈演愈烈的環境問題1.產生: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當這種影響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2.發展:環境問題自古就有,但其具體內容隨著社會發展有所不同,影響程度和范圍也有巨大差異。3.分類:(1)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酸雨、固體廢棄物污染等(2)生態破壞: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物種滅絕、森林銳減等。4.解決: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第二框 加快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1.問題:(1)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主要環境污染問題:工業生產中的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2.影響:環境問題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制約我國的經濟發展,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3.舉措:國家角度:(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并把保護環境列為基本國策。(2)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3)加強宣傳教育,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4)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建設,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個人角度:(1)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每個人的一小步,都是邁向美麗中國的一大步(2)積極宣傳環保,提高環保意識。(3)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與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4)采取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如:不亂扔垃圾,不焚燒廢棄物,少坐私家車等。第四課 發展的選擇第一框 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理念1.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①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簡稱為“PRED問題”。②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③只有通過協調發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可持續發展:(1)涵義: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2)要求:它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3)維度: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4)措施:①中國政府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根據中國的國情,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②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第二框 因地制宜謀發展 第三框 向貧困宣戰1.我國的四大地區: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可把全國劃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與四大地理區域相區別: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2.總體特點:從四大地區的共同點看,三大產業中占比最少的均是第一產業。從四大地區的差異看,西部地區面積最大,東部地區第三產業的占比最高。(三大產業是農業、工業、服務業)3.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1)因地制宜意義: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2)優勢互補的目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4.向貧困宣戰(1)原因:貧困是很多地區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而環境惡化又會嚴重阻礙這些地區的 發展。因此,消除貧困既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目標。(2)成就:如今,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理念:貧困不是單個國家或區域的問題,而是全球所面臨的挑戰。只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理念下,推動世界各國從安全格局、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讓各國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發展,全球貧困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綜合探究六 區域的變化資料的分類:第一手資料:來自自己實踐、經歷所獲得的資料。(如:我看見某處發生火災。)表現:原始檔案、日記、信函、照片、錄像。第二手資料:從當事人或目擊者那里轉述得來的資料。(如:我通過媒體知道某處發生火災。)表現:傳說、后人寫的歷史著作等。注:一般來說,第一手資料比第二手資料更可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 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第一課 不斷變化的人口問題第一框 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1.世界人口增長概況(1)不同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是有 的。①工業革命之前,世界人口 增長:②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 。尤其是“二戰”結束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迅猛增長,使世界人口總量急劇增加。2.有關人口的統計指標: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通常用 來表示。3.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長;人口遷移。4.世界人口問題:(1)人口增長過快:引發 與 、 、 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代表國家: )(2)人口增長過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出現 ,增加醫療、衛生、養老、社會保障事業的支出,給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壓力。(代表國家: )(3)結論:一個地區保持 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第二框 我國的人口與發展我國的人口現狀及其影響:數量角度:現狀——人口總量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 的國家,但增長勢頭明顯 。影響——引發 與 、 、 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措施——堅持 的基本國策;不斷完善生育政策。質量角度:現狀—— 大幅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上升空間。影響——人口素質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人口負擔,適應不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增加了就業難度,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策——實行 ;優先發展 事業,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年齡結構角度:現狀——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 程度不斷加深。影響——增加醫療、衛生、養老、社會保障事業的支出,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策——把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 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在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時,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如增強綜合國力等。我國的人口政策:基本國策: 。不斷完善生育政策:原因是 不斷加深。第二課 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第一框 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1.資源的作用:是人類 的基本條件。2.分類:(1) :如土地、生物、水、氣候資源等。(2) :如鐵、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等。3.資源問題出現的原因:①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 時,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尤其是 ,其蘊藏量不再增加,對它們開采的過程就是 的過程。②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匹配,也會造成 。4.解決辦法: 與 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①“開源”的方法:不斷增加自然資源的 ,擴展自然資源的 ,研制自然資源的 。②“節流”的方法:開發節能產品,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 ,重視廢棄物回收利用等。▲科技在“開源”與“節流”中的作用:在“開源”與“節流”過程中, 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二框 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1.我國的資源現狀及其影響:(1)現狀1——總量 ,種類相當 ,人均占有量 世界平均水平。影響——導致資源 ,影響經濟社會 和 。(2)現狀2——空間分布 。影響——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導致資源 。(3)現狀3——自然資源 低,破壞與浪費嚴重。影響——進一步加劇資源短缺。2.對策:(1)堅持 的基本國策,堅持 發展理念。(2) 調配。(3)立足自身的自然特點和優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方式。(4)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 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穩步發展 。(開源)同時建立以 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節流)(5)按照資源狀況統籌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積極建立開發利用資源的不同模式,形成 、的區域發展特色。(6)完善 ,嚴格 ,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治的軌道。(7)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 和 。第三課 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第一框 愈演愈烈的環境問題1.產生:人們在開發利用 的過程中,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當這種影響超出了自然環境的 ,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2.發展:環境問題自 就有,但其具體內容隨著社會發展有所不同,影響程度和范圍也有巨大差異。3.分類:(1)環境污染:包括 、 、 、噪聲污染、酸雨、固體廢棄物污染等(2)生態破壞:包括 、 、 、臭氧層破壞、物種滅絕、森林銳減等。4.解決:需要世界各國 。第二框 加快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1.問題:(1)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和 。主要環境污染問題:工業生產中的 。2.影響:環境問題不僅危害 ,制約我國的 ,還影響 ,成為威脅中華民族 與 的重大問題。3.舉措:國家角度:(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并把 列為基本國策。(2)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 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3)加強宣傳教育,樹立 、 、 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4)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建設,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 的世界。個人角度:(1)從自身做起,從 做起,每個人的一小步,都是邁向美麗中國的一大步(2)積極宣傳環保,提高 意識。(3)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自覺履行 的義務,與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4)采取 、 的生活方式。如:不亂扔垃圾,不焚燒廢棄物,少坐私家車等。第四課 發展的選擇第一框 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理念1.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①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簡稱為“PRED問題”。②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 的關系。③只有通過協調 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可持續發展:(1)涵義: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 的需求,又不對 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2)要求:它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 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 應負的責任。(3)維度:可持續發展包含 、 和 ,三個方面缺一不可。(4)措施:①中國政府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根據中國的國情,堅持 、 、 、、 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②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 發展,堅定走 、 、 的 道路,加快建設 、 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第二框 因地制宜謀發展 第三框 向貧困宣戰1.我國的四大地區: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可把全國劃分為 、 、 、 四大地區。(與四大地理區域相區別: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2.總體特點:從四大地區的共同點看,三大產業中占比最少的均是 。從四大地區的差異看,面積最大, 第三產業的占比最高。(三大產業是農業、工業、服務業)3.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 、 。(1)因地制宜意義:只有 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 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2)優勢互補的目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 ,實現 。4.向貧困宣戰(1)原因:貧困是很多地區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而 又會嚴重阻礙這些地區的 發展。因此,消除貧困既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目標。(2)成就:如今,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 脫貧。(3)理念:貧困不是單個國家或區域的問題,而是全球所面臨的挑戰。只有在 新理念下,推動世界各國從 、 和 等方面作出努力,讓各國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發展,全球貧困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綜合探究六 區域的變化資料的分類::來自自己實踐、經歷所獲得的資料。(如:我看見某處發生火災。)表現:原始檔案、日記、信函、照片、錄像。:從當事人或目擊者那里轉述得來的資料。(如:我通過媒體知道某處發生火災。)表現:傳說、后人寫的歷史著作等。注:一般來說,第 手資料比 手資料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下)第六單元基礎知識填空默寫(學生版).doc 人文地理(下)第六單元基礎知識填空默寫(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