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一單元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課標要求了解現代農業、漁業發展過程中,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學習目標1.了解現代農業的產生,知道農業機械化、雜交育種技術及養殖業的發展概況。2.認識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3.認識消除饑餓和保障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4.通過對幾個典型問題的探究,引領學生認識本課的基本史實,逐漸掌握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方法和能力,培養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落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育。重點難點學習重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學習難點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之間的關系。教學流程板塊一 激趣導新利用“蔬菜溫室大棚”圖片結合課前提示語導入。板塊二 自主學習 夯實基礎(當堂自學,掌握必備知識,增強時空觀念,培養分析能力)板塊三 互學探究 培育素養(依托材料,開展問題導學,培養史證意識、歷史解釋能力)探究1 現代食物生產、儲備技術的進步材料一 人類在漁獵、采集農業階段,每500公頃土地只能養活2人;刀耕火種階段可以養活50人;而在資本技術集約型經營的現代農業階段,增至5000人?!R克思曾經指出:“現代農業科學在農業的運用,將把農村居民從土地上趕走,使人口集中于工業城鎮”?!傊?,世界農業現代化是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實質和核心是化“農”,就是農民比重大幅減少,農業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歷史演進進程。——張新光《20世紀以來世界農業發展中的幾個帶有規律性的問題》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世界農業現代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1)特點:①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發展;②高效率與高效益相結合;③農業從業人員大幅度下降;④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2)影響:①極大提高了生產力和勞動效率;②提高農產品的產量,為人類消除饑餓做出重大貢獻;③有效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轉移,有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發展;④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農業生態結構和產業結構。思考2:結合所學知識,用表格歸納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主要區別。材料二 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袁隆平)和妻子一起,連續兩年大海撈針般地尋覓在農場和生產隊的稻田里,檢查了14000多個稻穗后,終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瓘?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約2333333平方千米),增產稻米3 500億千克,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思考3:通過材料二分析袁隆平培育成功雜交水稻的奧秘何在,其突出貢獻是什么 (1)奧秘:堅持不懈的艱苦努力、腳踏實地的實踐研究。(2)貢獻:我國稻米大量增產,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材料三 今天的中央儲備糧庫,已經廣泛采用氮氣儲糧技術替代化學熏蒸,即從空氣中提煉氮氣充入倉內,當氮氣濃度達到98%以上低氧環境時,糧食呼吸減弱,害蟲……被憋死,實現儲糧綠色無污染。——《一文看懂糧食儲備的“前世今生”》思考4:材料三中糧食儲備技術有哪些新突破 新突破:采用氮氣儲糧技術替代化學熏蒸,實現儲糧綠色無污染。思考5:概述現代農業技術的進步表現。(1)19世紀后,伴隨工業革命的進行,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耕作,減少了人力勞動強度。(2)20世紀中葉以后,實現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實現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經營方式。(3)農業實現了生產的產業化,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現一體化經營的農業。(4)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及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業生產從人工化向自動化轉變。(5)20世紀以來,農作物雜交育種技術不斷進步,糧食產量節節攀升。(6)飼養業和漁業機械化、自動化、工廠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規模龐大,種類繁多。(7)糧食儲備技術不斷進步,食物加工和運輸技術突飛猛進,新興行業不斷涌現。探究2 糧食與食品安全材料一 2018年,全球仍有53個國家的大約1.13億人處于重度饑餓狀態,全球面臨糧食危機的總人數始終維持在1億人以上,且波及的國家范圍正在擴大。此外,還有42個國家的1.43億人距離陷入重度饑餓僅有一步之遙。有近三分之二的重度饑餓人口集中在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南蘇丹、蘇丹、敘利亞、也門這8個國家。有17個國家的重度饑餓比例持平或上升。——摘編自《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思考1:材料一表明當今世界在糧食供給上還存在哪些嚴重問題 問題:(1)全球面臨糧食供應困難的絕對人數巨大;(2)糧食供應困難的國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東地區;(3)少數國家重度饑餓比例不變或出現上升。材料二 第七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等單位有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違法情形,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給予處罰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其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一)故意實施違法行為;(二)違法行為性質惡劣;(三)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年12月1日施行)思考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法規的第七十五條體現了什么特點 特點:體現了最嚴厲懲罰、最嚴肅問責、最嚴格監管和最嚴謹標準的原則,比如增設“處罰到人”制度,提高違法成本。材料三 2.遭受饑餓和貧困折磨的人數現已逾10億,這一事實讓我們感到震驚。……糧食安全、農業和農村發展方面長期投資不足所產生的影響,又因近期糧食、金融和經濟危機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從現在起到2050年,為養活預計超過90億的世界人口,農業產量估計需增長70%。……糧食不應當用作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的手段。我們重申國際合作和團結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與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糧食安全的單方面措施。我們呼吁開放市場,這是全球糧食安全對策的重要內容。5.氣候變化給糧食安全和農業部門增加了嚴重風險。其預期影響特別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小農,以及已處于弱勢地位的人口帶來危險?!?br/>——《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宣言》(2009 年11月16日)思考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糧食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糧食安全問題?(1)原因:①對農業的投資不足;②經濟危機;③人口激增;④國際政治經濟問題;⑤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等;⑥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2)應對:①國際層面:A.糧食安全是當今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要加強國家合作;B.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②國家層面:A.保障糧食安全和消除饑餓作為首要任務;B.制訂糧食安全行動計劃;C.保護耕地資源、遏制耕地銳減;D.制定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E.改進技術,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糧食產量。(開源)③個人層面:增強人們的糧食安全意識,厲行節約。(節流)材料四 中國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表的《2005年度國際糧食援助監測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共對外提供了57.7萬噸糧食援助,占當年全球糧食援助總量的6.9%,僅次于美國和歐盟。思考4:為什么中國會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1)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不僅解決了中國十多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也為全球糧食安全、減貧事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2)中共十八大以來,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出臺惠農政策、推進農村改革,保護耕地、完善政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制定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3)如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農用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收獲機、智能結算系統被廣泛使用,中國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迅猛。數字化、智能化進一步為現代農業賦能。(4)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同時,更注重糧食生產的綠色安全。綠色發展已成為中國農業的主旋律?!俺燥枴敝嘧非蟆俺院谩笔侵袊Z食生產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創新中。總之,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改革、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作物育種技術的突破等方面的成就,為維護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思考5:概述糧食與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1)糧食質量安全是關系到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其他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糧食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和基礎。(2)糧食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要求糧食的營養結構必須合理,強調的是人民群眾維持身體健康的權利。(3)糧食質量安全關系到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經濟發展中,人民群眾對糧食質量的要求會更高,糧食質量安全問題所承擔的經濟發展責任將更加巨大。(4)食品安全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5)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只有讓人民吃上放心食品,人民幸福生活才會有保證,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才會提高。板塊四 提綱挈領 升華認識設計意圖:總結是課堂教學整體優化的重要環節,它用時雖短,卻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步驟?!把杂斜M而意無窮,余言盡在不言中”的總結,既可使一節課諸多的教學內容, 擴大視野、形成方法,構建起清晰完整、系統調理的認知結構,便于學生理解,構建歷史發展的前后聯系,探尋歷史發展變化的原因及規律;又能使課堂教學的結構嚴密、緊湊、融為一體,顯現出課堂教學的和諧與完美;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積極的思維,使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究,并獲得豐碩質佳的認識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學生理清了“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三個子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圍繞食物,從生產、儲備及加工方式等方面敘述其現代化的過程,分析食物生產、儲備及加工現代化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板塊五 達標檢測,固本養能(《同步解析與測評》課時練及課后評價——略)板塊六 學習評價,培育素養評價方式:以多元評價為原則,促進核心素養發展。對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完成小組合作探究以及高質量完成作業的情況分別賦分。評價目標:介于本節課是高二選擇性必修之教學內容之一,應達到學業質量水平1、2、3、4和學科核心素養水平1、2、3、4的程度。能夠利用歷史年表、歷史材料、歷史地圖描述史實,能夠理解空間和環境因素對認識歷史與現實的重要性。能夠從多渠道獲取理解材料,提取相關信息。通過培養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等學科能力,培育學科核心素養。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