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的蘆薈慢慢長勞動目的:1、了解蘆薈的應用價值,以及植物種植的農業生產新技術。2、掌握種植蘆薈的方法,感受持續勞動的艱辛和不易。3、了解蘆薈的生活習性和養護方法,培養不怕困難、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勞動導入:假設學校的植物觀賞區經過規劃和修整后,需要新添一部分植物進行美化。學校采購了一批小株蘆薈,希望能夠借助大家的力量,在勞動實踐課堂中完成種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為學校的植物觀賞區種植一批小小的蘆薈吧!勞動準備:知識準備: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易于栽種,為花葉兼備的觀賞植物,頗受大眾喜愛。它是集食用、藥用、美容、觀賞于一身植物新星,在民間就被作為天然藥物葉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狀或生于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花序為傘形、總狀、穗狀、圓錐形等,色呈紅、黃或具赤色斑點,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連合成筒狀。材料工具準備:小株蘆薈、種植盆、腐殖土、沙土、標記卡、種植工具套裝、馬克筆。思考下面問題并與同學交流:1、觀察蘆薈的外觀特點,思考種植前應注意哪些問題。2、說說生活中蘆薈的應用有哪些?請寫下來(蘆薈常見功效:瀉火;解毒;化瘀;;燒燙傷;痔瘡;疥瘡;癰癤腫毒;跌打損傷。)勞動過程:觀察蘆薈幼株拿到蘆薈幼株后,首先觀察蘆薈的外觀(葉片、根系)。如果蘆薈的葉片是飽滿的,說明它的狀態非常適合直接種植;如果葉片呈現干癟狀態,需要先對失水的葉片進行剔除和修剪。蘆薈的葉片一旦干癟,它的狀態是不可逆的,需要及時處理,可以用花藝剪刀從底部剪掉。如果蘆薈的根系發達、干燥,我們可以稍加修整后種植;如果蘆薈的根系腐爛、粘膩,就需要先處理根系腐爛的部分,清除掉粘膩的雜質,用水沖洗干凈后再進行種植。二、種植土的選擇蘆薈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情況下,可以選用腐殖土和沙土,按照 1 :1的比例配制種植土。這兩種土壤混合之后,土壤的空隙較大,保濕能力強,能為蘆薈的生長提供溫和的生態環境,促進蘆薈幼株的穩定生長。三、種植將種植土倒入盆中(盡量選用泥瓦盆,否則容易爛根),把蘆薈幼株垂直插入土中,測量根部在土中約有 5 cm 深度,固定好蘆薈的方向,用種植土將蘆薈周圍鋪滿,并用手指輕輕按壓,使蘆薈幼株垂直、穩定地立在盆中。四、澆水蘆薈種植完成后,第一次需要澆灌適量的水。之后,每隔 5~7 天澆水一次,遇雨季則延長澆水時間。澆水時,從根部澆透,切忌從葉片上澆水,更不能過量澆水或將蘆薈盆浸泡在水中,否則很容易爛根。五、觀察記錄蘆薈喜歡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平時養護盡量把它放在室外采光好(避免暴曬)、通風性好的位置。如果放在采光差的位置養護,蘆薈會生長得比較慢,而且容易出現病害。(溫馨提示:蘆薈的生長有向光性,如果一面長期受光照射,會出現彎頭的情況,平時要注意經常調整蘆薈的光照方向)勞動延伸蘆薈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將長勢較好的蘆薈葉片平整掰下,晾干切口,就可以按照以上的種植方法進行種植,這種方法叫做扦插種植法。請在生活中仔細尋找同樣可以用扦插法種植的植物。勞動總結:本節課通過動手種植了蘆薈,了解了蘆薈的特點及種植方法。培養了學生熱愛植物,熱愛種植的精神,樹立勞動美麗,勞動光榮的觀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