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踐室里種蘑菇勞動目的:1、了解蘑菇生長、繁殖的知識,學會種植菌類的基本方法。2、學習用菌包種植蘑菇(平菇)的方法,養成熱愛農業生產、注重食品安全的意識。3、學會觀察生長周期內的菌類,具備關心農業生產的勞動品質。勞動導入:“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這首歌的歌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小姑娘勤勞地采蘑菇的景象。生長在山林中的蘑菇,有著各種各樣迷人的顏色,有的蘑菇還富含營養。那么,它們是怎么生長出來的呢?勞動準備:知識準備:蘑菇(或毒菌)是真菌的肉質、帶有孢子的子實體,通常在地上的土壤或食物來源上產生。 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低于5℃生長緩慢,高于25℃菌絲生長雖快,但纖細無力,容易衰老,超過32℃菌絲易衰或發黃、倒狀,以至于停止生長。子實體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為最適宜。 我們吃的蘑菇大多數是人工種植的。在種植前,我們需要先選擇好蘑菇菌種,同時注意環境、氣候、溫度等對蘑菇的影響。材料工具準備:平菇菌包、毛巾、營養土、種植盆、種植工具。認真思考下面問題并和同伴討論:蘑菇的種類較多,你能說出哪些種類,它們分別長什么樣子?(菇的種類有很多,共有36000多種,平時比較常見的有平菇、香菇、草菇、姬菇、口蘑、紅菇等 )你覺得蘑菇怎樣保存可以保鮮更久?(大家想讓購買回來的新鮮蘑菇保持新鮮,可以把它放在清水中加入適量的鹽,進行浸泡,浸泡以后取出,去掉水分,然后再裝入到保鮮袋中,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可以保存十幾天不變質。)如果要種植蘑菇,你覺得海應該了解哪些問題呢?請記錄下來。勞動過程:認識菌包種植蘑菇的菌包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平菇、杏鮑菇、雞腿菇、香菇、金針菇等菌包。它們的外觀看上去都差不多,菌包里包裹的是蘑菇菌絲和培養料。培養料是由果木木屑、棉籽殼、豆粕、玉米芯等原料混合在一起,再由透明塑料布包裝起來的。因為包裝后經過了高溫殺菌,所以是很安全的。二、做出菇口拔掉蓋子,剪掉多余的塑料包裝,留出出菇口(也可以在菌包上找到菌絲豐富的位置,用小刀劃十字口)。三、濕巾覆蓋把剪開口的菌包平放,打濕毛巾,覆蓋菌包 。溫馨提示:不要將菌包放置在黑暗處,如:箱子、盒子、柜子內,放在室內四、保持水分出菇后,濕毛巾不能遮擋菇芽,要經常用噴壺對著菇芽輕輕噴水,保證菇芽有充足的水分生長。五、收獲再生等蘑菇生長到差不多大小后,就可以連根掰掉。這時可以重復前面的操作,因為菌絲在菌包中還有生命力,會繼續生長繁殖。六、觀察記錄蘑菇生長受溫度、濕度等環境的影響較大,所以,從今天起,我們將需要用一段時間來完成這項有趣的勞動實踐。我們不僅要學會蘑菇的培植方法,還要學會觀察記錄蘑菇的生長狀態。請按時間順序填寫下表,記錄蘑菇的生長過程。蘑菇生長觀察記錄表 觀察人:日期 生長變化情況 遇到問題 解決的方法 貼圖勞動延伸:換一種方式體驗種植蘑菇,記得做觀察記錄。1. 把菌包全部剝開放置到種植盆中。根據種植盆的大小,也可以將菌包分成多塊,均勻擺放。2. 覆蓋 1~2 cm 的營養土,保證營養土為半濕狀態,每天用噴壺噴水 2~4 次。3. 出菇后勤噴水,要保證蘑菇表面濕潤,等蘑菇長成后,連根掰掉即可。勞動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種蘑菇,了解了蘑菇生活習性,知道種蘑菇的方法,積極參與課堂種植活動,熱愛種植勞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