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社會法治改錯1 班級 姓名1.湄公河平原使用機械化生產水稻。2.西氣東輸改變了我國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3.東漢時,紙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書寫材料。4.南朝的賈思勰設計制造水碓磨。5.北宋,王楨發明轉輪排字盤。6.哥白尼提出“地心說”。7.哥倫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環球航行。8.瓦特改進了珍妮機。9.1972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0.唐朝時,坊與市界限已經消除。11.秦始皇最早建立縣制。推動唐代詩歌繁榮興盛的直接原因是經濟社會繁榮。13.《農政全書》是明初文化成就。14.《農政全書》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15.隋唐和元朝的中書省都是地方行政機構。16.英、法、美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受啟蒙運動的影響。“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反映的是清朝的民族關系。“全面內戰,打倒一切”折射出的歷史事件是解放戰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口號出現在抗日戰爭時期。二戰中開羅會議是中國唯一一次參加的國家會議。雅爾塔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革命軍只存在于國民革命運動時。22.我國的外交原則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24.我國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25.民族區域自治權是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高度自治權。26.杭州市人大代表可行使地方立法權。27.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28.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29.把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30.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有利于消除社會主要矛盾。31.發展科技是當前經濟高速度增長的需要。32.脫貧攻堅精神代表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3.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34.憲法是黨和公民意志的集中體現。35.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公民。36.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大代表。37.全國人大代表有立法權、人事任免權和重大事項決定權。38.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39.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4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權力機關。4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42.我國公民有直接參加國家管理的權力。43.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體。44.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導。45.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46.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47.非公有制經濟控制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48.改革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49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決定力量(領導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50.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決定力量(領導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51.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5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國的立國之本。53.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54.黨和國家始終把民生問題/教育/科技創新/建設生態文明/改革開放/國家安全作為中心工作。55.我國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共同富裕。56.黨和國家的各種措施有利于實現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時富裕)。57.黨和國家致力于維護社會的絕對公平與正義。58.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已經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59.我們要戰勝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班級 姓名60.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國策。6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全體公民)。62.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規則是道德。63.依法治國和以德國(法律和道德),依法治國(法律)更重要,更有效。64.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65.違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違法。66.我國法律的本質是全體公民利益和意志的體現。67.法律由全體人代表(人民、公民)制定或認可。68.法律靠道德約束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69.法律對全體人民(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70.名人、官員知法犯法,要從重處罰。71.我國各民族血脈相連,逐漸融合成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各民族和文化趨向同一,各民族的差異正在消失(各民族和文化逐漸融為一體)。72.我國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型民族關系。7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74.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75..“一國兩制”是我國一項基本方略。76..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前提、原則、立場和基礎是“一國兩制”。77..兩岸和平統一已經沒有障礙。78..兩岸和平往來交流頻繁,我國國家的完全統一將指日可待。79.我國在有少數民族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少數民族人民高度自治。80.實行“一國兩制”,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統一香港、奧門和臺灣。81.海峽兩岸人民的互相來往有利于增強兩岸互信,實現臺灣早日回歸祖國。82.我國是一個56個民族組成的完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83.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84.到2050年即21世紀中葉,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85.《家庭教育促進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表決通過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權。86.“五步工作法”(征集村民意見、制定初稿、討論形成草案、在此征求意見、村民代表表決)屬于民主監督。87.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教育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88.科技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89.中國人民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90.中國在經濟合作、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發揮領導(主導)作用。91.謊報險情,被公安機關拘留屬于民事違法行為。92.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93..魏某與稅務局干部趙某發生個人財產糾紛,于是向法院起訴趙某。這屬于行政訴訟。94.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所有/一般性問題。95.打擊違法犯罪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96.人民政協是國家機關。97.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憲法的基本原則。98.網絡主播偷稅漏稅被罰款警示我們要正確行使納稅人權利。99.黨代表全國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100.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101.我國新發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102我國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于推進興邊富民進程。104..我國正面臨著疫情蔓延這一機遇。105.《家庭教育促進法》反映了公民的意志和利益。106.教育主管部門督導雙減政策的落實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答案湄公河平原使用機械化生產水稻。【精耕細作】西氣東輸改變了我國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不能改變】東漢時,紙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書寫材料。【4世紀】南朝的賈思勰設計制造水碓磨。【祖沖之】北宋,王楨發明轉輪排字盤。【元代】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地心說】哥倫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環球航行。【麥哲倫】瓦特改進了珍妮機。【蒸汽機】9.1972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71】10.唐朝時,坊與市界限已經消除。【宋朝】11.秦始皇最早建立縣制。【戰國】12.推動唐代詩歌繁榮興盛的直接原因是經濟社會繁榮。【經濟社會繁榮改成重視科舉。或者將直接原因改成根本原因】13.《農政全書》是明初文化成就。【晚明】14.《農政全書》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天工開物】15.隋唐和元朝的中書省都是地方行政機構。【隋唐和元朝時的中書省是中央行政機構】16.英、法、美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受啟蒙運動的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啟蒙運動之前】“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反映的是清朝的民族關系。【唐朝】“全面內戰,打倒一切”折射出的歷史事件是解放戰爭。【文化大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口號出現在抗日戰爭時期。【土地革命】二戰中開羅會議是中國唯一一次參加的國家會議。雅爾塔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波茨坦會議】21.國民革命軍只存在于國民革命運動時。【國民革命運動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22.我國的外交原則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2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基本】24.我國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聚居】25.民族區域自治權是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高度自治權。【一定】26.杭州市人大代表可行使地方立法權。【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27.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人身自由】28..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29.把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社會法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30.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有利于消除社會主要矛盾。【緩解】31.發展科技是當前經濟高速度增長的需要。【高質量】32.脫貧攻堅精神代表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33.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某些尖端技術、重要領域】34.憲法是黨和公民意志的集中體現。【人民】35.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公民。【人民】36.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大代表。【人民】37.全國人大代表有立法權、人事任免權和重大事項決定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8.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9.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4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42.我國公民有直接參加國家管理的權力。【“直接”刪去】43.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44.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導。【國有經濟】45.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加一個公有制經濟】46.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47.非公有制經濟控制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48.改革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外開放】49.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決定力量(領導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堅定力量、中堅力量)】50.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決定力量(領導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堅定力量、中堅力量)】51.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53.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54.黨和國家始終把民生問題/教育/科技創新/建設生態文明/改革開放/國家安全作為中心工作。【經濟建設】55.我國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共同富裕。【根本原則】56.黨和國家的各種措施有利于實現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時富裕)。【共同富裕】67.黨和國家致力于維護社會的絕對公平與正義。【“絕對”刪去(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58.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已經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部分(某些)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59.我們要戰勝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60.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國策。【基本方略(治國方略)】6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全體公民)。【廣大人民群眾】62.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規則是道德。【法律】63.依法治國和以德國(法律和道德),依法治國(法律)更重要,更有效。【兩者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64.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只有嚴重違法行為才是犯罪,才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一般違法行為不是犯罪,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但要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65.違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違法。【不一定、一定】66.我國法律的本質是全體公民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廣大人民】67.法律由全體人代表(人民、公民)制定或認可。【國家】68.法律靠道德約束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國家強制力(如:法庭、監獄、公安機關、軍隊等)】69.法律對全體人民(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全體社員成員】70.名人、官員知法犯法,要從重處罰。【依法處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1.我國各民族血脈相連,逐漸融合成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各民族和文化趨向同一,各民族的差異正在消失(各民族和文化逐漸融為一體)。【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72.我國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7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74.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75.“一國兩制”是我國一項基本方略。【基本國策】76.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前提、原則、立場和基礎是“一國兩制”。【一個中國】77.兩岸和平統一已經沒有障礙。【還有臺獨分子和外國勢力干涉的障礙】78.兩岸和平往來交流頻繁,我國國家的完全統一將指日可待。【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79.我國在有少數民族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少數民族人民高度自治。【少數民族的聚居區管理本民族事務,享有自治權。】80.實行“一國兩制”,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統一香港、奧門和臺灣。【“社會主義”刪去】81.海峽兩岸人民的互相來往有利于增強兩岸互信,實現臺灣早日回歸祖國。【兩岸的和平統一】82.我國是一個56個民族組成的完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完全”刪去】83.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公平正義】84.到2050年即21世紀中葉,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85.《家庭教育促進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表決通過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權。【立法權】86.“五步工作法”(征集村民意見、制定初稿、討論形成草案、在此征求意見、村民代表表決)屬于民主監督。【民主決策】87.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教育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科技創新能力】88.科技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89.中國人民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90.中國在經濟合作、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發揮領導(主導)作用。【引領/推動/促進】91.謊報險情,被公安機關拘留屬于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92.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法律標志】93.魏某與稅務局干部趙某發生個人財產糾紛,于是向法院起訴趙某。這屬于行政訴訟。【民事訴訟】94.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所有/一般性問題。【全局性、根本性】95.打擊違法犯罪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96.人民政協是國家機關。【愛國統一戰線組織】97.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憲法的基本原則。【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98.網絡主播偷稅漏稅被罰款警示我們要正確行使納稅人權利。【義務】99.黨代表全國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大】100.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101.我國新發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102.我國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0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于推進興邊富民進程。【祖國統一、澳門經濟發展】104我國正面臨著疫情蔓延這一機遇。【挑戰】105.《家庭教育促進法》反映了公民的意志和利益。【人民】106.教育主管部門督導雙減政策的落實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社會保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