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文地理中考復習練習二(學生版)(中國地理)一、選擇題1.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A.位于亞洲東部,大西洋西岸 B.地跨寒、溫、熱三帶,北回歸線穿過南部C.最北端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 D.與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緬甸相鄰2.當烏蘇里江朝霞滿天之時,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漫漫黑夜,其原因是我國A.東西跨經度大 B.南北跨緯度大 C.季風氣候顯著 D.地形復雜多樣3.右圖為我國主要糖料作物基地分布示意圖。我國甜菜主要分布的省區是A.黑、吉、遼、寧 B.吉、遼、內蒙古、新C.寧、新、隴、晉 D.新、吉、內蒙古、黑4.我國既有廣大的陸地,也有遼闊的海域。下列既是我國陸上鄰國又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是A.蒙古、朝鮮 B.朝鮮、越南C.韓國、朝鮮 D.菲律賓、越南5.圖中序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與其簡稱、省會對應正確的組是A.①一秦一太原 B.②一晉一西安C.③一隴一蘭州 D.④一寧一西寧6.下圖中是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南臨北部灣,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B.②地處西南邊陲,以種植小麥為主C.③人口分布密集,省級行政中心長沙 D.④孕育了華夏文明,其簡稱是冀7.我國疆域遼闊,江河奔放,山巒起伏,沃野千里。有關以下省份的描述正確的是A.浙江?。旱靥幠戏降貐^,省級行政中心是廣州市B.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最高,主要種植小麥、玉米C.云南?。喝丝诜植济芗?,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D.四川省:位于西部地區,四川盆地適宜種水稻8.圖中丙所示的地形區是A.東南丘陵 B.四川盆地C.云貴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2.9.對圖中甲、乙兩地的自然與人文特點判斷正確的是①甲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 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 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下圖是沿北緯45°線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圖中數字①所代表的地形區是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長江中下游平原11.上圖數字②代表的山脈是我國某些地理分界線的組成部分,這些分界線有①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南方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③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④中緯度和高緯度的分界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近年來,冬季我國很多南方人前往右圖區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該區域冬季A.草場廣,可感受草原風情 B.海拔高,可觀賞蔚藍天空C.氣溫高,可享受燦爛陽光 D.氣溫低,可體驗冰雪樂趣13.舟山有句古老的諺語:“夏至南風呼呼響,看儂謝洋勿謝洋。”諺語提及的“風”來自A.蒙古 B.西伯利亞 C.太平洋 D.大西洋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14—15題。14.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15.造成①③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夏季風的影響 B.地形的影響C.緯度的差異 D.距離海洋遠近的不同16.讀圖1,關于該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表1),正確的是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17.《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與圖中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適應的是A.①——管控航運,保護生態環境 B.②——禁建水電站,保護水力資源C.③——疏通河道, 加強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18.某校學生在一次研學旅行中記錄下“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等內容。據此推斷此次研學旅行的地點是A.黃土高原 B.東北平原 C.寶島臺灣 D.四川盆地19.關于圖中I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我國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②接近于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我國1月O℃等溫線大致經過該界線④和我國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基本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右圖所示區域是我國的著名水鄉。讀右圖回答20-21題。20.甲處所示的湖泊是A.太湖 B.洞庭湖 C.鄱陽湖 D.青海湖21.水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其主要表現有①養殖水產,種植水稻 ②地上懸河,灌溉農田③水上航運,交通便利 ④河湖冰凍,特色旅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卮鸬?3—24題。22.圖中代表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的數字分別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關于甲、乙兩地區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①甲地處于季風區,乙地處于非季風區②甲地的年降水量通常小于乙地的年降水量③甲地適合發展種植業,乙地適合發展畜牧業④甲地傳統民居是蒙古包,乙地傳統民居是窯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右邊圖為粵港澳大灣區某農業景觀及四大中心城市部分職能示意圖。完成24—25題。24.形成圖示農業景觀的主要自然條件是A.瀕臨海洋,氣候干旱 B.地勢低平,降水豐沛C.盆地地形,降水集中 D.河道彎曲,淤塞成湖25.四大中心城市優化提升圖示職能,各自具有的優勢是A.①城:擁有珠三角低成本的土地B.②城:滿足各種金融交易的設施C.③城:利用港澳先進的技術經驗D.④城:享受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26.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特色。下列民族與其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A.藏族——糌粑 B.回 族——青稞酒C.壯族——窯洞 D.蒙古族——吊腳樓陜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結合圖,回答27~28題。27.下列對陜西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有①地形種類單一 ②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④關中平原位于南方地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陜北高原地域特征顯著,體現其特征的有①窯洞內冬暖夏涼 ②信天游高亢奔放③高原上牦牛成群 ④黃土地千溝萬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能正確反映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是①利用坎兒井灌溉綠洲農業 ②那達慕大會上人們騎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勞作 ④牧場里藏山羊藏綿羊在歡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0.新疆是我國主要的優質棉花產區和加工、銷售基地。其優勢條件有①光照充足,符合棉花的生長習性 ②地廣人稀,可大規模種植③降水充沛,有充足水源便于灌溉 ④精耕細作,生產歷史悠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1.下圖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的“川藏鐵路沿線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a處所在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②b處所在地區有獨特的“雪域文化”③該鐵路跨越我國地勢的第二、三級階梯④流經該鐵路沿線區域的河流均呈東西流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32. 三河村,地處大涼山腹地,曾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村子。近年來,該村通了公路,并根據農科院專家建議廣種花椒,實現農民增收。2021年,三河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⑴根據圖1,寫出三河村所在省級行政區的名稱。(2分)⑵綜合上述材料,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分析三河村種植花椒的有利條件。(6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⑴據圖2判斷,圖3中高水位應出現在 (填“冬季”或“夏季”)。(2分)⑵甲、乙兩地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據圖分析兩地農業發展共同的優勢條件。(4分)⑶近年來陜西、山西兩省都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據圖說明該措施的合理性。(4分)34.雁鳴聞三國,笑語傳三邦。吉林省琿春市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引來八方游客,2020年4月入選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⑴根據上圖,描述琿春市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及其城鎮的分布特點。(4分)⑵根據資料卡,概括吉林省內河運輸的特點,并根據上圖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35.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優勢,邁出堅實步伐,向著國際一流灣區逐浪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 材料二:相關鏈接⑴寫出圖中海域A和特別行政區B的名稱。(2分)⑵結合材料一,從改革開放的角度,分析我國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的合理性。(3分)⑶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闡述我國如何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6分)人文地理中考復習練習二(教師版)(中國地理)一、選擇題1.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A.位于亞洲東部,大西洋西岸 B.地跨寒、溫、熱三帶,北回歸線穿過南部C.最北端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 D.與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緬甸相鄰2.當烏蘇里江朝霞滿天之時,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漫漫黑夜,其原因是我國A.東西跨經度大 B.南北跨緯度大 C.季風氣候顯著 D.地形復雜多樣3.右圖為我國主要糖料作物基地分布示意圖。我國甜菜主要分布的省區是A.黑、吉、遼、寧 B.吉、遼、內蒙古、新C.寧、新、隴、晉 D.新、吉、內蒙古、黑4.我國既有廣大的陸地,也有遼闊的海域。下列既是我國陸上鄰國又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是A.蒙古、朝鮮 B.朝鮮、越南C.韓國、朝鮮 D.菲律賓、越南5.圖中序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與其簡稱、省會對應正確的組是A.①一秦一太原 B.②一晉一西安C.③一隴一蘭州 D.④一寧一西寧6.下圖中是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南臨北部灣,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B.②地處西南邊陲,以種植小麥為主C.③人口分布密集,省級行政中心長沙 D.④孕育了華夏文明,其簡稱是冀7.我國疆域遼闊,江河奔放,山巒起伏,沃野千里。有關以下省份的描述正確的是A.浙江?。旱靥幠戏降貐^,省級行政中心是廣州市B.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最高,主要種植小麥、玉米C.云南?。喝丝诜植济芗?,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D.四川?。何挥谖鞑康貐^,四川盆地適宜種水稻8.圖中丙所示的地形區是A.東南丘陵 B.四川盆地C.云貴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2.9.對圖中甲、乙兩地的自然與人文特點判斷正確的是①甲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 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 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下圖是沿北緯45°線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圖中數字①所代表的地形區是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長江中下游平原11.上圖數字②代表的山脈是我國某些地理分界線的組成部分,這些分界線有①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南方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③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④中緯度和高緯度的分界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近年來,冬季我國很多南方人前往右圖區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該區域冬季A.草場廣,可感受草原風情 B.海拔高,可觀賞蔚藍天空C.氣溫高,可享受燦爛陽光 D.氣溫低,可體驗冰雪樂趣13.舟山有句古老的諺語:“夏至南風呼呼響,看儂謝洋勿謝洋。”諺語提及的“風”來自A.蒙古 B.西伯利亞 C.太平洋 D.大西洋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14—15題。14.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15.造成①③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夏季風的影響 B.地形的影響C.緯度的差異 D.距離海洋遠近的不同16.讀圖1,關于該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表1),正確的是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17.《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與圖中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適應的是A.①——管控航運,保護生態環境 B.②——禁建水電站,保護水力資源C.③——疏通河道, 加強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18.某校學生在一次研學旅行中記錄下“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等內容。據此推斷此次研學旅行的地點是A.黃土高原 B.東北平原 C.寶島臺灣 D.四川盆地19.關于圖中I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我國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②接近于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我國1月O℃等溫線大致經過該界線④和我國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基本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右圖所示區域是我國的著名水鄉。讀右圖回答20-21題。20.甲處所示的湖泊是A.太湖 B.洞庭湖 C.鄱陽湖 D.青海湖21.水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其主要表現有①養殖水產,種植水稻 ②地上懸河,灌溉農田③水上航運,交通便利 ④河湖冰凍,特色旅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卮鸬?3—24題。22.圖中代表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的數字分別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關于甲、乙兩地區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①甲地處于季風區,乙地處于非季風區②甲地的年降水量通常小于乙地的年降水量③甲地適合發展種植業,乙地適合發展畜牧業④甲地傳統民居是蒙古包,乙地傳統民居是窯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右邊圖為粵港澳大灣區某農業景觀及四大中心城市部分職能示意圖。完成24—25題。24.形成圖示農業景觀的主要自然條件是A.瀕臨海洋,氣候干旱 B.地勢低平,降水豐沛C.盆地地形,降水集中 D.河道彎曲,淤塞成湖25.四大中心城市優化提升圖示職能,各自具有的優勢是A.①城:擁有珠三角低成本的土地B.②城:滿足各種金融交易的設施C.③城:利用港澳先進的技術經驗D.④城:享受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26.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特色。下列民族與其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A.藏族——糌粑 B.回 族——青稞酒C.壯族——窯洞 D.蒙古族——吊腳樓陜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結合圖,回答27~28題。27.下列對陜西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有①地形種類單一 ②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④關中平原位于南方地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陜北高原地域特征顯著,體現其特征的有①窯洞內冬暖夏涼 ②信天游高亢奔放③高原上牦牛成群 ④黃土地千溝萬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能正確反映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是①利用坎兒井灌溉綠洲農業 ②那達慕大會上人們騎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勞作 ④牧場里藏山羊藏綿羊在歡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0.新疆是我國主要的優質棉花產區和加工、銷售基地。其優勢條件有①光照充足,符合棉花的生長習性 ②地廣人稀,可大規模種植③降水充沛,有充足水源便于灌溉 ④精耕細作,生產歷史悠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1.下圖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的“川藏鐵路沿線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a處所在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②b處所在地區有獨特的“雪域文化”③該鐵路跨越我國地勢的第二、三級階梯④流經該鐵路沿線區域的河流均呈東西流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5 DADBC 6-10 ADCCA 11-15 BDCBC 16-20 CCDBA 21-25 BCBBC 26-30 ACBDA 31 A二、非選擇題32. 三河村,地處大涼山腹地,曾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村子。近年來,該村通了公路,并根據農科院專家建議廣種花椒,實現農民增收。2021年,三河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⑴根據圖1,寫出三河村所在省級行政區的名稱。(2分)四川省。(2分)⑵綜合上述材料,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分析三河村種植花椒的有利條件。(6分)自然條件:年平均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日照時間較長,符合花椒喜光的習性;3-9月月均氣溫超過15℃(位于低緯度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較高,利于花椒生長;位于山區,村莊周邊地勢又較為平緩,既利于種植又利于排水。人文條件: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修通公路,鄰近鐵路,交通條件得到改善;作為川菜必不可少的配料,市場前景廣闊。(6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⑴據圖2判斷,圖3中高水位應出現在 夏季 (填“冬季”或“夏季”)。(2分)⑵甲、乙兩地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據圖分析兩地農業發展共同的優勢條件。(4分)處于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臨近水源,便于灌溉;雨熱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⑶近年來陜西、山西兩省都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據圖說明該措施的合理性。(4分)因為陜西、山西兩省主要位于黃土高原,該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導致黃河含沙量增加,給下游地區的保堤防洪帶來壓力。實施該措施有利于當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降低下游河段保堤防洪難度。34.雁鳴聞三國,笑語傳三邦。吉林省琿春市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引來八方游客,2020年4月入選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⑴根據上圖,描述琿春市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及其城鎮的分布特點。(4分)位于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交界處。(2分)沿河(公路)分布。(2分)⑵根據資料卡,概括吉林省內河運輸的特點,并根據上圖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內河運輸不發達。(1分)冬季氣溫低,結冰期長;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流量季節變化較大;東部落差大,流速急;河流通航里程較短。(3分)35.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優勢,邁出堅實步伐,向著國際一流灣區逐浪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 材料二:相關鏈接⑴寫出圖中海域A和特別行政區B的名稱。(2分)南海;香港特別行政區。⑵結合材料一,從改革開放的角度,分析我國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的合理性。(3分)深圳、珠海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 (1分)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1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1分)⑶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闡述我國如何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6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2分)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吸引人才,促進科技創新;(2分)整合優化三地優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分)繼承并發揚嶺南文化,為大灣區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全方位打造國際一流灣區。(6分,寫出3點即可)500150010000海拔(m)120°E130E°EE°E②①圖1表1陜西的地形分區花椒簡介花椒,喜光、耐寒、耐旱、怕澇。3-5月開花,6-9月結果,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果實可用調料、藥材,是川菜必不可少的配料。圖1 我國某區域簡圖圖3 A地河床剖面含沙量(kg/m3)A陜西省甲乙山西省黃陸高(米)河水文監測站及年平均高水位低水位河床地面氣溫/℃降水量/mm圖2 甲乙兩地的氣溫與降水量甲乙14710147100(月)省界河流(月)大灣區擁有多所世界級高校,聚集了華為等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企業,并建有光明科學城等重要科技創新平臺。大灣區整合優化區內資源配置,圍繞創新布局,協同創新,攜手共建。以粵劇、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已成為三地共通的文化語言,彰顯出大灣區獨特的人文魅力。500150010000海拔(m)120°E130E°EE°E②①圖1表1陜西的地形分區花椒簡介花椒,喜光、耐寒、耐旱、怕澇。3-5月開花,6-9月結果,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果實可用調料、藥材,是川菜必不可少的配料。圖1 我國某區域簡圖圖3 A地河床剖面含沙量(kg/m3)A陜西省甲乙山西省黃陸高(米)河水文監測站及年平均高水位低水位河床地面氣溫/℃降水量/mm圖2 甲乙兩地的氣溫與降水量甲乙14710147100(月)省界河流(月)圖1 我國某區域簡圖圖3 A地河床剖面含沙量(kg/m3)A陜西省甲乙山西省黃陸高(米)河水文監測站及年平均高水位低水位河床地面氣溫/℃降水量/mm圖2 甲乙兩地的氣溫與降水量甲乙14710147100(月)省界河流(月)大灣區擁有多所世界級高校,聚集了華為等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企業,并建有光明科學城等重要科技創新平臺。大灣區整合優化區內資源配置,圍繞創新布局,協同創新,攜手共建。以粵劇、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已成為三地共通的文化語言,彰顯出大灣區獨特的人文魅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