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北方地區 同步練習--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1.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我國的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2.有關我國今后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在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B.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大量吸納國外廉價勞動力發展新興工業C.進一步加大初級產品的出口量,來換取外匯D.加強獨立自主,不依賴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大大減少外貿進口3.南方地區的地形特點是A.山地、丘陵為主 B.平原、盆地為主C.盆地、高原為主 D.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交錯分布4.遼中南工業區發展鋼鐵工業的資源優勢是( )A.煤礦和鐵礦資源豐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石油資源豐富 D.水熱資源豐富5.我國南北方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域人文風情,下列描述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飲食習慣:南米北面 B.民間體育:南賽馬北滑雪C.民居風俗:南尖頂北平頂 D.傳統交通:南船北馬6.北京有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各類科學研究機構,有全國藏書最多的國家圖書館,有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展覽館、體育場館等,這表明北京是我國的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國際交往中心 D.交通中心7.下列景觀圖片所對應地理區域最有可能的是 ( )A.①西北地區 B.②北方地區 C.③青藏地區 D.④南方地區第十屆全國民運會去年8月9日至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37°35′N,106°42′E)舉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8.鄂爾多斯位于圖1中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9.民運會期間,地球運行到圖2中的A.a和b之間 B.b和c之間 C.c和d之間 D.d和a之間10.該季節鄂爾多斯最可能出現的天氣是A.A B.B C.C D.D11.下列有關對鄂爾多斯市的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B.位于第三級階梯C.以蒙古族居民為主 D.煤炭和石油資源豐富12.“龍江熟,天下足”,三江平原由“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①冬寒漫長 ②雨熱同期 ③水源充足 ④沃野千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下列關于南方地區農業發展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雨熱同期,農作物都能一年三熟 B.水熱充足,水稻、油菜、甘蔗產量大C.經常遭受低溫凍害,糧食產量較低 D.黑土廣布,農業機械化程度高14.地跨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陜西 D.甘肅15.下列各組地形區,全部位于我國北方地區的是A.云貴高原、黃土高原 B.東北平原、華北平原C.東南丘陵、東北平原 D.四川盆地、華北平原16.據下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流自四周往中間流 B.河流自中間往四周流C.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D.地形平原為主17.下面是旅游的著名地方,屬于我國最大經濟特區的地方是( )A.延安 B.三亞 C.周莊 D.布達拉宮某衛視節目《爸爸去哪兒》最后一站是“去東北看雪吧”。如圖是東北三省雪期(降雪最初日期和降雪最終日期之間的天數)和積雪厚度分布略圖,讀圖回答小題。18.下列地理分界線,與圖中A山脈無關的是( )A.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B.地勢二、三級階段分界線C.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分界線 D.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19.B平原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①地形平坦 ②地廣人稀 ③機械化程度高 ④農作物生長周期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關于東北三省雪期和積雪厚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逐漸變短B.最大積雪厚度由南向北逐漸減小C.最大積雪厚度出現在漠河D.緯度位置、地形、距海遠近對雪期和積雪厚度都有影響21.讀下圖可知,甲乙兩地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超過400mmB.甲、乙兩地的土地類型分別是林地、耕地C.乙地是我國著名的黑土地D.甲、乙兩地均屬于我國的東北地區22.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參照文本框中對甲的描述,在空白框內完成對乙的描述。(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地區出現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并從自然、人文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3)據圖指出2次流經甲的河流名稱。結合圖示資料及所學知識,從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甲地區的工業發展方向并說明理由。23.讀下圖,分析完成相關問題。(1)河流E是___________;島嶼C是___________。(2)海域A是___________。(3)B省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___________族。(4)D是___________半島,它與C省之間的海峽是___________。圖中的虛線是___________。(5)C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A.優越的環境位置B.地形平坦,平原廣闊C.傳統農業發達D.自然資源貧乏參考答案:1.B2.A3.D4.A5.B6.B7.B8.A 9.A 10.C 11.A12.B13.B14.D15.B16.B17.B18.C 19.B 20.C21.C22.(1)這里是長江中下游平原(或長江三角洲),位于南方地區,耕地主要為水田,耕作制度為一年兩至三熟。(2)水土流失嚴重。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采礦修路等。(按角度給分,自然、人文)(3)黃河 發展采礦業,因為這里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石油化工,因為這里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水電業,因為這里水能資源豐富。(答出2條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適當給分)23.(1)珠江,海南島,(2)北部灣,(3)壯族,(4)雷州半島,瓊州海峽,北回歸線,(5)A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