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圖片里面的故事你知道多少?1.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科技著作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牡丹亭》等文學,理解科技文化成就與時代背景之間的內在聯系。2.列表歸納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較分析能力;識讀《明長城示意圖》《明朝北京城平面圖》等地圖、圖片,提高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讀《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文學作品,提升歷史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3.通過對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養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閱讀文學名著的愿望。唯物史觀學習目標史料實證家國情懷一、走進科技館李時珍與仕途決絕,全身心地投入他那艱苦而又漫長的醫藥科學實踐和研究之中,直至成為一代大家。嘉靖十三年,鄉試,李時珍落選。嘉靖十六年,鄉試,李時珍落選。嘉靖十九年,鄉試,李時珍落選。李時珍在行醫時,總是熱情地接待病人,無論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診費,他都一樣細心治療。他在用藥上常用藥味簡易、能就地取材的藥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錢,受到患者的歡迎。【你說我們聽】說說你知道的李時珍李時珍借用朱熹的《通鑒綱目》之名,定書名為《本草綱目》。生平簡介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湖北蘄州人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當山、廬山及湖廣、直隸、河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被后世尊為“藥圣”。趣聞典故“死人診活”“活人診死”博采眾長,刻苦鉆研實地考察,不恥下問【讀書目】通過讀書目,大體了解著作內容李時珍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把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每藥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書中還系統地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數” 說本草:全書約190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新增374種,共收錄方劑11096首,比前人所收錄藥方多4倍。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是對16世紀以前中藥學的系統總結,它不僅更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還補充了不少新的藥物及驗方。”特點一:圖文并茂特點二:內容豐富特點三:對所載藥物重新進行分類;【析意義】歸納《本草綱目》成書的意義這部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綱目自問世以后廣為流傳,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本草綱目》在歐美世界的傳播主體是來華傳教士。1650年,波蘭天主教來華傳教士卜彌格以圖文形式,用拉丁文撰寫了一本《中國植物志》,其中相當部分內容依據《本草綱目》。該書于1656年在維也納印行,開創了歐洲人研究、翻譯《本草綱目》的先河。傳播:傳入亞洲、歐洲和美洲意義:科技名著1、李時珍和《本草綱目》請列舉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醫學家或藥學家:戰國時醫學家 (四診法)——東漢末醫學家(麻沸散、五禽戲)——漢末著名醫學家(《傷寒雜病論》)——唐醫學家(千金方)——明代杰出醫藥學家(《本草綱目》)——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宋應星,青年時曾考取舉人,后來連續六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均名落孫山。45歲以后,面對明末流民遍地的現實,宋應星不再追求科舉功名,轉而探求“致富”之術。同組交流 宋應星其人、其事、其書。《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治絲圖灌溉圖挖煤圖煉水銀圖紡車圖《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 這部書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還繪有120多幅插圖,畫面直觀生動,描繪了生產過程和各行業勞動人民的形象。科技名著2、宋應星與《天工開物》材料研讀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序言中說:“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他在書里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想一想:他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呢?明朝時的中國處于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中國自古就有“士農工商,以農為本”的觀念,這一編排體現了作者的重農的思想。體現的“農本”思想影響: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傳播:傳到國外,被譯成日文、法文、德文等多種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科技名著3、徐光啟與《農政全書》徐光啟(1562-1633)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人,萬歷進士,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較早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歷法、數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畢生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科技名著3、徐光啟與《農政全書》內容:《農政全書》也是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中國:總結傳統領域、實用、實踐,科技發展面臨停滯的危機。西方:探索新領域,理論,實驗(近代科學)原因:明朝加強君主專制,八股取士;故步自封材料:由于地理上的相對隔絕、政治上的相對獨立穩定,古代中國人獨自走著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形成了技術型、經驗型、實用型為主的科技體系。…中華民族先人在科學技術上的獨特建樹,一直保持著其永恒的魅力。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兩則材料中同學們可以看出中西方有不同嗎?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何在?走進建筑館二二.建 筑1.明長城目的:起止:組成部分:明朝建立后,退回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韃靼、瓦剌諸部仍不斷南下騷擾搶掠。為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鴨綠江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明長城多用磚石砌成,十分堅固。為了防御蒙古貴族南擾。東起鴨綠江江邊、西至嘉峪關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鴨綠江嘉峪關城墻關隘烽火臺城臺關城二.建 筑1.明長城性質:特點:評價: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被稱為“天下第一關”。軍事防御工程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布局更合理加強北部邊防,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艱苦勤奮,堅韌剛毅和充滿凝聚力的征。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錄》.明長城秦長城嘉峪關山海關遼東臨洮遼東山海關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筑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嘉峪關位于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西南隅,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勢險要,建筑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秦長城 明長城目的起止材質作用 象征意義 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①抵御了少數民族的侵擾;②促進了北疆經濟的開發;(處于北方游牧民族與農耕地區連接線)③成為了連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艱苦勤勞、堅韌剛毅和充滿向心、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抵御匈奴南下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土筑明長城東段用條石青磚砌筑防范蒙古騎兵的侵擾秦、明長城異同前朝后宮二.建 筑2.北京城背景:時間:建立者:組成部分:朱棣“靖難之役”后把北京定為都城1406——1420在元大都基礎上營建朱 棣宮城(是核心)、皇城、內城、外城。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宮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1406朱棣修建1420基本建成1421正式遷都小資料:北京城,中國歷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遼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設計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被稱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為“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并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三、走進文化館秦漢以來我國古代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線索漢唐宋元明清小說曲賦詩詞請從《詩經》“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再到小說《西游記》中”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語言表述中分析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為適應不斷壯大大的市民階層的需求而產生作 品 朝 代 作者 內 容 地 位《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羅貫中《水滸傳》 元末明初 施耐庵《西游記》 明中期 吳承恩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官逼民反為主題,描寫宋代梁山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反映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和敢于斗爭的精神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小說是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三. 文 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①都是章回體小說;②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想象豐富,情節曲折。相同點:1.小說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線索上古神話傳說魏晉志怪小說唐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小說明代小說繁榮,在唐傳奇、宋話本所載故事基礎上形成了《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與市民的關系日益密切,出現了一批描寫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們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動的日常語言,塑造了眾多商人、手工業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說中的一些情節被人們津津樂道,如“桃園三結義”“大鬧天宮”等。這些小說不僅增長人們的知識,開闊眼界,而且影響了人們的觀念。明代有人認為,小說“雖稗官之流,而勸善懲惡,動存鑒戒,不可謂無補于世…讀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墮淚者,蓋亦有之”。叁·小說和藝術2、書畫藝術明朝時期,書畫藝術繼續發展,出現了書法名家董其昌、繪畫名家徐渭等。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徐渭墨葡萄圖叁·小說和藝術2、戲劇表演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曲文流麗、人物內心描寫細致,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人吃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代表作主要內容《牡丹亭》“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湯顯祖(1550—1616)思考:結合課文和材料,試著分析明朝小說發達的原因。材料一 明朝中葉以后,工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學中得到反映,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滿足了市民階層對文化的需求。材料二 明統治階級對當時的知識分子采取了許多高壓政策,許多文人在詩歌創作中不敢觸及政治現狀,只能在政府不重視的小說中表達對現實和生活壓迫的不滿。材料三 明代印刷術的進步,刻書業的發展,使小說有了更快捷的傳播條件。(1)經濟基礎:商品經濟空前活躍(2)階級基礎:市民階層壯大(3)思想:科舉制的束縛(4)社會:民族矛盾與社會矛盾尖銳(5)技術:印刷術和刻書業的發展,建筑科技北京城明長城李時珍《本草綱目》(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明末)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文學施耐庵《水滸傳》(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元末明初)吳承恩《西游記》(明朝中期)戲劇湯顯祖《牡丹亭》(明)課堂小結1.右圖著作的共同特點是( )A.傳統醫學不斷發展B.手工技藝推陳出新C.農業技術推廣普及D.古代科技經驗總結2.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中醫著作有A.《醫學集成》和《醫典》 B.《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C.《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和《紅樓夢》3.《資治通鑒》說曹操統治北方能“化亂為治”,而《三國演義》說曹操是“亂世之奸雄”。以下關于史書與歷史小說的評論,正確的是( )A.史書通常以歷史小說為依據 B.歷史小說與史書內容基本是一樣的C.歷史小說的人物經過了文學藝術加工 D.史書帶有強烈的個人感彩課堂檢測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下列有關中華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②活字印刷術是南宋時期發明的③《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④(北京故宮)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元末明初,一些文人開始用白話創作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都是在群眾集體創作的基礎上,經過作家加工再創造而完成的。這體現了( )A.世俗價值觀成為社會主流 B.市民階層日益發展壯大C.文化發展日趨平民化 D.小說的文學價值得到社會認同6.中國古代城市營造注重規劃,強調整體觀念,觀察下面兩幅平面圖,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B.都是國際性的大都市C.都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D.都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7.明長城經過百余年間的經營,使整個北方的邊防形成了以長城為主體的點線結合、以點控線、以線制面的九邊防御體系。這說明了明長城A.鞏固國家政權 B.抵御外來侵略 C.設計科學合理 D.促進民族交融唐都長安平面圖明朝北京城平面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天工開物》.mp4 北京城建筑介紹.mp4 李時珍行醫辨藥.mp4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