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張奇特的臉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通過師生之間的展示與交流,了解各種奇特的臉。(二)通過制作使學生感受到用泥制作一張奇特的臉與其他材料的不同之處。在創作過程中體驗泥性,感受泥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三)在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交流經驗,共同研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藝術,積累經驗,拓展學生視野。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巧妙地結合泥巴的特點,大膽創作、裝飾和添加制作一張奇特的臉。三、教學準備教師:課件、范作、展示板、板書等。學生:超輕黏土、卡紙等。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課件,兩張臉部變形的學生照片。師:今天何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張圖片,請你仔細看看,與平時的照片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并尋找不同。師總結:這是老師通過電腦技術把他們的臉變成了一張奇特的臉。今天我們用超輕黏土塑造一張奇特的臉。(播放課件、貼標題)設計意圖:以兩個同學“奇特”的臉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欣賞師:同學們想看看各種各樣奇特的臉嗎?(欣賞畫家筆下的臉、漫畫中奇特的臉、生活中奇特的臉、古老而奇特的臉、狂歡節的臉)(三)小結—奇特之處(板書)(臉型變形、五官夸張、表情豐富、色彩鮮艷、裝飾多樣)(板書)設計意圖:本節課制作的重點。(四)泥塑作品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不同1、做游戲,請學生想一想他們有什么不同“這里有兩張奇特的臉,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一張立體、一張平面)2、這幅作品是用超輕黏土制作的半立體作品,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3、制作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超輕黏土的基本變形技法。(搓、捏、壓、卷、切、剪......)設計意圖:在復習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強調本節課的制作要點。(五)探究制作方法1、師: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先看看老師是如何制作的?學生觀看后總結制作方法及步驟。(臉型—五官—裝飾)2、作品欣賞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鞏固制作方法及步驟,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六)藝術實踐同桌合作,運用夸張和變現的表現手法,制作一張奇特的臉,表情要豐富多變,也可以加一些裝飾,使你制作的臉與眾不同。(七)展評作業及評價1、請學生將作品展示出來。2、說一說你最喜歡誰的作品,注意評價要求。(八)總結各種各樣奇特的臉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不同的藝術......(九)課后延伸課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觀看電影《奇跡男孩》,看完后可以和老師或者同學交流觀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