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地域差異顯著 選擇題專練--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讀圖“我國某地區略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的鐵路屬于哪條鐵路的一段A.蘭新鐵路 B.青藏鐵路 C.隴海鐵路 D.滬昆鐵路2.圖中“三山”之間的地形區柴達木盆地號稱“聚寶盆”,得此美譽源于該地A.屬于盆地地形 B.森林茂密C.礦產豐富 D.河湖眾多3.該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A.干旱 B.山清水秀 C.高寒 D.海拔低,平坦4.()下列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上的地理區域是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5.()某旅游團7月下旬準備到西藏地區旅游,旅行社宣傳單提示:①早晚外套、棉衣;②準備遮陽傘、墨鏡;③有心、腦、血液系統疾病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帶好雨衣等.據此完成:上述提示與成因對應正確的是( )①氣溫日較差大②空氣稀薄,光照強③海拔高,氣壓較低④7月屬于雨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下列關于西北地區干旱的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A.降水稀少,氣候干旱B.深居內陸,距海遙遠C.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作用D.太陽照射強烈7.(2023秋·浙江寧波·八年級統考期末)我國季風氣候的優越性是( )A.夏季風的勢力強弱有年際差異,使我國可以開展多樣化的農業生產活動B.夏季高溫少雨,有利于水果糖分富集C.高溫與多雨同期,水熱配合好,對農業生產有利D.降水年際變化不大,每年都風調雨順8.(2018春·浙江·七年級期末)水鄉游覽是新興的旅游熱點,我國著名的水鄉主要集中分布在( )A.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黃河流域 D.太湖流域()讀表“2007年亞洲四個國家水稻生產情況統計表”,完成下列問題國家 種植面積(萬公頃) 單位面積產量(噸/公頃)中國 4400 2.14泰國 168 4.36印度 2950 4.23日本 1036 1.809.四國中水稻總產量最多的國家是( )A.泰國 B.中國 C.印度 D.日本10.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泰國比日本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數量多 B.熱量條件好C.技術力量強 D.機械化程度高11.我國西北地區也有水稻種植,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其水稻種植的優勢條件是( )A.氣溫日較差大 B.土壤肥沃C.勞動力豐富 D.水資源充足12.()民居最能夠直接地體現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下列民居與所在區域組合正確的是( )A.①——青藏地區 B.②——南方地區C.③——北方地區 D.④——西北地區13.(2020春·七年級課時練習)關于西北地區地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以平原、山地為主 B.以丘陵、山地為主C.以高原、盆地為主 D.以山地、丘陵為主14.()青藏高原有一個被稱為“聚寶盆”的地形區是 ( )A.塔里木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唐古拉山脈15.(2019秋·七年級課時練習)下列河流中,屬于我國最大內流河的是( )A.長江 B.瀾滄江C.額爾齊斯河 D.塔里木河16.()下列關于我國西北和青藏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制約兩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光熱條件B.兩地區均是我國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地區C.兩地區的交通運輸均以高速公路運輸為主D.兩地區農作物單產較高的共同原因是海拔高,氣溫高17.()被稱為“日光城”的城市是( )A.西寧 B.成都 C.烏魯木齊 D.拉薩18.()西北地區從東向西景觀排列依次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草原-草原-荒漠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19.(2019·浙江寧波·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小題。造成下圖①③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夏季風的影響 B.地形的影響 C.緯度的差異 D.距離海洋遠近的不同20.()歷史上呈現“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景象的是( )A.內蒙古高原西部 B.華北平原南部C.四川盆地中部 D.東北平原北部[來21.(2019春·七年級課時練習)我國東西部地區差異很大,下列現象屬于西部地區的是( )A.平原面積廣大 B.水資源豐富 C.氣候干旱 D.土地肥沃22.()下列河流中,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是( )A.珠江、怒江 B.黃河、海河 C.黃河、長江 D.黑龍江、長江23.(2019秋·浙江嘉興·七年級統考期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這種地理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緯度因素C.海陸因素 D.人為因素24.()青藏高原上兩個重要的農業區是( )A.湟水谷地、河西走廊 B.藏南谷地、湟水谷地C.藏南谷地、寧夏平原 D.寧夏平原、河西走廊25.(2020春·七年級課時練習)下列地區全部屬于北方地區的是( )A.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長江三角洲 B.黃土高原、遼東丘陵、四川盆地C.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 D.東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26.(2022秋·浙江寧波·八年級統考期末)下圖是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古鎮”系列特種郵票。下列詩句或諺語中與郵票所反映的區域相符的是( )A.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B.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C.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D.萬里金黃翻麥浪,秋天蘋果梨子香27.()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是( )A.青藏高原 B.海南島 C.東北平原 D.四川盆地28.()下列景觀圖片所對應地理區域最有可能的是 ( )A.①西北地區 B.②北方地區 C.③青藏地區 D.④南方地區()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29.城市N以西的鐵路名稱是( )A.青藏鐵路 B.蘭青鐵路 C.蘭新鐵路 D.寶成鐵路30.M谷地是該地區重要的農耕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熱量充足、光照強烈 B.水熱條件好C.靠近水源、地形平坦 D.地形平坦、熱量充足31.從北京坐火車到拉薩,下列鐵路線中不必經過的是( )A.京滬線 B.隴海線 C.蘭青線 D.京廣線32.(2022春·浙江金華·八年級校聯考期中)下列哪句話是描繪內蒙古高原自然環境特色的?(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33.()新疆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的主要原因是( )A.高緯度地區B.四周高、中間低盆地地形C.深居內陸、距海洋遠D.全國面積最大的省34.()西北地區各地自然條件的共同特點是 ( )A.地形以高原為主 B.干旱為本區主要特點C.河流均屬內流河 D.植被均為荒漠35.()在我國的西部地區實行退耕還草,退耕還林的原因是A.西部人口稀少,糧食需求量少B.西部少數民族有種植牧草的傳統C.西部牧業發達,牲畜需要飼料D.氣候干旱,生態系統脆弱36.()三江源地區位于我國 ( )A青藏地區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參考答案:1.B 2.C 3.C【分析】試題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的鐵路屬于青藏鐵路的一段.青藏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被譽為“天路”.其起點是青海的西寧,終點是西藏的拉薩,連接青藏鐵路北段和南段的鐵路樞紐是格爾木.根據題意,故選B.2.柴達木盆地面積20多萬平方千米,四周環繞著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盆地內氣候干燥,沙漠、鹽湖、鹽沼遍布.由于鹽、石油、天然氣、石棉、鐵、錳、鉻、稀有金屬等礦產資源都很豐富,其中鉀鹽的儲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聚寶盆”之稱.依據題意,故選C.3.從圖中看出為青藏地區;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故選C.考點:本題考查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4.D【詳解】試題分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級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青藏地區位于地勢的第一階梯上;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跨我國第二、三級階梯.根據題意,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及其劃分.5.D【詳解】試題分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高寒、缺氧、空氣稀薄、降水較少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自然環境特點.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我國地勢第一階梯,高寒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自然環境特點,青藏高原由于氣溫日較差大,所以居民早晚外套、棉衣;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光照強,所以去青藏高原旅游,要準備遮陽傘、墨鏡;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壓較低,易引起高原反應,所以有心、腦、血液系統疾病者不宜去西藏旅游;青藏地區大部分地區降水少,藏南地區位于季風區,7、8月是雨季,雨水較多,要帶好雨衣等.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青藏高原的環境特點,理解解答即可.6.D【詳解】試題分析:我國西北地區,由于深居內陸,距海較遠,再加上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作用,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此本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考點:本題考查我國西北地區的顯著特征。7.C【詳解】我國東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高溫多雨。我國季風氣候的優越性是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配合好,對農業生產有利,C正確;夏季風的勢力強弱會帶來旱澇災害,不利于發展農業,A錯誤;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高溫多雨,不利于水果糖分富集;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才有利于糖分富集,B錯誤;我國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D錯誤;故選C。8.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水鄉集中分布地區,故D正確。華北平原和黃河流域屬于半濕潤地區,降水不豐沛,故排除AC項。四川盆地內部丘陵、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故排除B項。故選D。9.C 10.B 11.A【分析】試題分析:9.水稻總產量=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由表格數據可以統計出四國中水稻總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國、日本和泰國,故選C.10.東南亞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該地區氣候濕熱,具有種植水稻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泰國比日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熱量條件好,故選B.11.西北地區遠離海洋,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水源條件成為制約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但西北地區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由于日照時數多,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土壤并不肥沃,勞動力也沒有優勢,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亞洲水稻的有關知識.12.B【詳解】試題分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古鎮屬于中國南方,北方民居是四合院,西北地區的民居是平頂屋,碉樓是西亞等地的民居.考點:人民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13.C【詳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于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西北地區的地形特點。14.C【詳解】試題分析:A、B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位居天山兩側,位于第二階梯上.C、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一階梯上,資源豐富,被稱為“聚寶盆”D、唐古拉山是位于青藏高原的山脈.故選C15.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的河流,試題難度較易。【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而長江、瀾滄江和額爾齊斯河均為外流河,故選D。16.B【詳解】試題分析:水源是影響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高寒是影響青藏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故A、D錯誤;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北方和南方的濕潤、半濕潤的平原地區,畜牧業分布在西北和青藏地區,故B正確;目前兩個地區的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故C錯誤,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青藏的主要農牧產品.17.D【詳解】試題分析:青藏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而西藏的省會拉薩更因太陽能豐富而被稱為“日光城”,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青藏地區知識的準確識記。18.A【詳解】試題分析: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風到達河西走廊后已屬強弩之末,難以再向西北前行.受降水的影響,從東到西,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大致上呈現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19.C【詳解】根據材料所給提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③兩地均屬于季風氣候,只是兩地的熱量帶不同,與緯度有關。造成①③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差異。故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項。故選C。20.A【詳解】試題分析:內蒙古高原地勢坦蕩,中部水草豐茂,這里牛羊成群,氈房點點,是我國的草原牧區,有“天蒼蒼,野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景象,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人民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21.C【分析】本題考查了東部西和部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詳解】我國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西部地區地形崎嶇,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干旱;依據題意,故C正確,ABD錯誤。【點睛】我國東部地區的地形多以平原、低山丘陵為主,西部地區的地形多以高原、山地為主。22.C【詳解】試題分析:以上河流中,長江、黃河和怒江都發源于青藏高原,珠江是發源于云貴高原,海河發源于衛河,黑龍江發源于大興安嶺,故選C.考點:本題考查我國河流的有關知識.23.A【分析】根據世界各地的氣候為什么會千差萬別?簡單地說,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解答。【詳解】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氣溫低,氣候出現垂直地帶性規律,導致植被分布出現垂直變化。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選A。【點睛】考查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記憶。24.B【詳解】試題分析: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降水條件較好,土壤比較肥沃,又有河水作為灌溉水源,因而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被稱為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選B.考點:本題考查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25.D【詳解】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大部分,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故選D。26.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圖可知,該圖反應的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水鄉景象,圖中“小橋流水人家”反映的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景觀;B項描述的是我國北方新疆的晝夜溫差大的景象,C描述的是西北地區的景象,D中的麥浪、蘋果和梨子可判斷是北方地區,BCD錯誤;A項“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描繪出一副早春的美景: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仿佛是走入了仙境,反映了我國南方地區的景觀,A正確;故選A。27.A【詳解】試題分析: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光照強烈,太陽總輻射量最多,太陽能最豐富.而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光照時間少,太陽總輻射量為最少.解: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很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光照強烈,太陽總輻射量在我國最多,為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故選項B.C.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A.28.B【詳解】試題分析:茶葉主要分布于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丘陵和山地----南方地區.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北方地區.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西北地區.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相傳為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崇佛禮佛的圣地和拉薩市的象征-----青藏地區,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我四大地理區域及其劃分.29.A 30.B 31.A【分析】試題分析:29.讀圖可知,我國的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拉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根據題意,故選A.30.青藏地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區氣溫較高、風力較小,青藏地區主要的農業區是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故選B.31.從北京坐火車到拉薩,下列鐵路線中不必經過的是京滬線,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西藏自治區.32.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稱,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國多風地區之一,年均風速4~6米/秒,又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之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內蒙古高原的真實寫照,B符合題意;“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主要指江南水鄉,排除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橫斷山脈的真實寫照,排除C;“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指的是我國新疆,排除D;故選B。33.C【詳解】試題分析: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風到達河西走廊后已屬強弩之末,難以再向西北前行,廣大的西北屬于典型的非季風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這也是當地荒漠面積廣大的主要原因,故選C。考點:本題考查新疆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的主要原因。34.B【詳解】試題分析:西北地區主要包括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等地區,可見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故A說法是錯誤的;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干旱成為本地區的主要特點,故B說法是正確的;從東到西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故C說法是錯誤的;西北地區大部分為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是一條外流河,故D說法是錯誤的,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及其原因.35.D【詳解】試題分析:我國的西部地區,分布有大面積的肥美草原,夏秋時節千里綠海,牛羊如云.在本區中部,降水明顯減少,但黃河沿岸卻形成了大規模的農作區,如河套平原、銀川平原.在本區西部,除一部分山地和受西風顯著影響的地區外,大多數地方降水甚少,生態環境脆弱,多表現為典型的荒漠景觀,地表植被稀疏,或為荒涼的戈壁,或為浩瀚的沙漠,環境一旦受到破壞,難以恢復,為了脆弱的生態環境,我國西部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及其原因.36.A【詳解】試題分析: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部與四川省毗鄰,北部與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相接.總面積36.6萬平方公里,包括17個縣市,占青海省土地總面積的43.88%,總人口占55.72萬,居民以藏族為主,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青海省.試卷第2頁,共2頁試卷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