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江花月夜 請聽樂曲說說你聽到了哪些演奏樂器? 樂器知識 古箏 二胡 洞簫 琵琶 箏:彈撥樂器,木制,是一種很古老的樂器,早在戰(zhàn)國時已在秦國流行,所以歷史上又稱“秦箏”,現(xiàn)稱古箏。音色如行云流水悠揚清雅。代表曲目:《漁舟唱 晚》、《高山流水》。 一、樂器知識 琵琶:彈撥樂器,木制, 原稱“批把”,由演奏方式 而得名。公元四世紀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在樂隊中應用相當廣泛。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樂器知識 樂器知識 簫:吹管樂器,竹制。 直吹,六個音孔,音色 恬靜,常演奏寧靜、抒 情的旋律,又稱洞簫。代表曲目:《關(guān)山月》、 《平湖秋月》。 樂器知識 二胡:拉弦樂器,又稱胡琴,木制,琴筒前蒙以蛇皮。適宜表現(xiàn)深沉悲 涼的內(nèi)容,也能表現(xiàn)氣勢壯 觀的意境,是極具魅力的民 族樂器。代表曲目:《二泉 映月》、《賽馬》。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中國古典樂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樂曲以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巧妙細膩的器樂組合,形象地描繪了“夕陽”、“漁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 。全曲有十段組成,各段標題是: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 二、樂曲介紹 江樓鐘鼓 聽音樂,思考。音樂描寫什么內(nèi)容并找出樂曲的主題部分。 引子及主題呈示 音樂描寫了江樓暮鼓、夕陽映江面、微風拂漣漪的優(yōu)美景色。 聽、背、唱主題 思考:這段旋律有何特點? 結(jié)構(gòu)特點一:魚咬尾 漁歌唱晚 2、聽音樂、思考樂曲的力度有什么變化?分別描繪了什么情景? (第六變奏) 1、你想象中的“漁歌唱晚”是怎么樣的?用什么樂器主奏最合適? 弱-強-弱。描繪了漁人遠處乘興歸來,開始一個人的歌唱,繼而是大家的合唱。樂隊合奏,把人們興奮、歡樂的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漁歌四起,由遠而近,漁翁們在歸途中悠然自得地邊搖櫓邊唱著豐收的歌謠。由簫主奏如歌的旋律委婉動聽。 洄瀾拍岸 (第七變奏) 2、這段音樂與前面幾段音樂在情緒、力度、速 度上有什么不同?你認為表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聽音樂,思考 1、請給這個音樂取個小標題。 速度快而熱烈,加之琵琶用輪掃有力的彈奏,似漁舟破水。民樂齊奏,描繪了群舟競歸、江面上波瀾起伏浪花飛濺的景象。 欸乃歸舟 (第九變奏 高潮部分) 假如你是一位音樂家,根據(jù)這個小標題, 你會描寫哪些音樂形象?怎樣來表現(xiàn)這些音 樂形象? 音樂速度的變化: 音樂力度的變化: 樂器數(shù)量的變化: 由慢到快 由弱到強 由少到多 尾聲 二胡和簫先后奏出悠揚的主題,自由的曲調(diào)再現(xiàn)了引子特征。結(jié)尾處速度漸慢,力度漸弱,直至消失。表現(xiàn)了歸舟遠去,春江更加寧靜,令人回味無窮。 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意境,聽辨主奏樂器? 四、曲式結(jié)構(gòu)分析(具有中國特色的變奏曲) 春江花月夜 引子與主題 八次變奏 尾聲 江樓鐘鼓 月上東山 花影層疊 水深云際 漁歌唱晚 洄瀾拍岸 欸乃歸舟 尾聲 風回曲水 橈鳴遠瀨 換頭合尾 五、知識拓展 謝謝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