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帝國博弈——“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教材分析】:《2022版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和國際聯盟,了解戰后戰勝國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一課從歷史發展線索來看,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承上指一戰后,戰勝的帝國主義要按實力變化重新分割世界,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必然出現;啟下指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爭奪太平洋地區的國際新格局,確立了戰后帝國主義國際新秩序。從世界格局的演變來看,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國際關系格局經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國際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等幾個階段,“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目標:1.了解《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及實質;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新秩序。2.結合相關材料,分析《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影響、分析巴黎和會、《九國公約》對中國的影響。通過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評價及對世界格局演變過程的比較,認識世界格局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呈現出動態的、漸進的運動過程,其演變歸根結底就是綜合國力較量的結果。3.認識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掠奪性和不公平性;認識到中國人民的抗爭對中國山東問題的解決產生了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教學重點】《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教學難點】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實質以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評價,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對中國的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課前播放視頻:俄烏沖突背后的黑手)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今天的國際形勢下聊到戰爭,你會想到什么?你對這場戰爭有哪些了解?同在一個地球村,面對戰爭,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經濟,影響地緣政治,影響國際關系,甚至你的汽車加油、手里的黃金價格、生活的幸福指數都會受到波動和影響。俄烏戰爭發展到現在,局勢一直再變。這次戰爭,為何開打?它僅僅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嗎?打到怎樣才會結束?我們需要透過戰爭,去看清大國較量的目的。歷史使人明智,我們不妨從歷史中尋找些智慧。出現課題(帝國博弈)授新:(一)巴黎會議帝國博弈,這里的主角兒有哪一些,我們來看一張圖片出現圖片“巴黎和會三巨頭”,學生看圖提問,同學互助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讀圖提問題,根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預設問題: 1、他們是誰?他們在哪里?他們去干嘛——“是什么”層面(直接提問,識記性的知識點)參會的有多少國家?為何教材只放三巨頭的這幅?為何這三巨頭能夠操縱整個會議?——“為什么”層面請用巴黎和會的相關史實來佐證會議怎樣被三個國家操縱。(這過程完成凡爾賽條約內容、國際聯盟的成立、中國的山東問題外交失敗這三方面的教學)生成:為什么美國不參加自己提出的國際聯盟?我們怎樣評價這次會議?——“怎么樣”層面讓學生概述看圖提問題的辦法: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讀圖,最后要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過渡語:凡爾賽條約是在巴黎和會上簽訂的,這個會議上形成的凡爾賽體系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張歷史照片,猜猜和什么會議有關。(二)華盛頓會議材料:1921年11月12日,來自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國的代表齊聚美國華盛頓的獨立紀念館,舉行了華盛頓會議。為了渲染和平氛圍,會場內裝飾了許多棕櫚葉,擺設了“U”字形的會議桌,桌上覆蓋著綠色臺布。十點三十分,等各國代表全部落座,東道主美國總統哈定走上講壇,開始致開幕詞:“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恢復全世界的安寧……”小組合作:結合教材內容,圍繞情景設計問題(根據前面的看圖提問方法,引導學生從圖文提取信息,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教材設計有思維性、開放性的題目)→小組展示問題→篩選出或在學生設計的基礎上引導設計高階思維的題目,共同探究完成。這個會議的時間?地點?有哪些國家參加?主導國家?為什么會場內裝飾了許多棕櫚葉,擺設了U字形的會議桌,桌上覆蓋著綠色臺布?為什么是美國在主導?你覺得會議有無可能實現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恢復全世界的安寧?結合教材史實說明。(小組討論回答,培養學生思辨能力,這過程完成華盛頓會議目的、九國公約內容、實質等方面教學)會議有怎樣的結果?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會議? 百般掩飾、欲蓋彌彰、(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完成學案中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的比較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時間、地點 1919年1月 法國巴黎 1921年11月 美國華盛頓出席國家 27個戰勝國代表(蘇俄未被邀請) 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9個國家操縱國 英法美 美國中心議題 討論對德和約 討論中國問題簽訂條約 《凡爾賽條約》 《九國公約》作用 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 調整戰勝國在亞太地區的矛盾關于中國的規定 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 收回山東大部分權益,但各國在中國“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對中國的影響 爆發五四運動 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形成的國際秩序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相同點 目的 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性質 帝國主義操縱,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影響 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隱患。都有涉及中國問題,侵犯中國主權。引導學生用圖示法畫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內涵(本堂課思維導圖)PPT展示、教師講解:通過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構成的帝國主義國際關系的新格局,史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實質上是帝國主義國家戰后重新分割世界、維護戰勝國利益和維持戰后和平的國際關系體系。今天,我們除了學習以上內容,我們還可以通過時人的評價以及戰后世界的發展狀況來審視這一體系。提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掩蓋的矛盾有哪些?如何評價這一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為一戰后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但是它只是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大國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所以它無法消除戰勝國同戰勝國之間、戰勝國同戰敗國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而這一體系無法長期存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強強聯手壓制德國,德國卻偏偏成為二戰的歐洲策源地;華盛頓會議上,西方國家力挫日本,日本又恰恰成為二戰的東方策源地。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都遭到了歷史無情的嘲笑。三:小結:回到俄烏問題回到我們現在都在關注的俄烏戰爭,學了今天這堂課,你認為他們為什么開打 (學生回答)俄烏戰爭從一開始就不是俄烏兩國之間的問題,根本的問題是世界秩序問題,是西方霸權的存續問題,是大國地位問題,是世界歷史的走向問題。因此,只有把目光聚焦在世界大國身上才能夠正確地把握這場戰爭的性質和影響。從新航路開辟開始,歐洲的霸主地位得以確立;到一戰整個歐洲優勢地位被動搖,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再到二戰之后雅爾塔體系的形成;上個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后的多極化趨勢來看,世界格局是一種動態的、漸進的運動過程,其演變歸根結底就是綜合國力較量。今天的中國,和一百年前的相比,今非昔比,我們走進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在今天的大國博弈中,我們必須端起歷史的望遠鏡回看,在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確定當前時空坐標、探尋未來趨勢方向;必須運用時代的顯微鏡近觀,在對當前各類全球性危機的深入分析中辨明癥結所在、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來磨礪自我,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