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同步練習--2022 -2023 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一、單項選擇題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保護生態環境須禁止開發自然資源 B.經濟發展必然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C.經濟發展要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D.要將保護環境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2.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脅到馬爾代夫等島嶼國家的生存安全,為避免他們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人類應A.減少溫室氣候的排放 B.加強水利工程建設C.大力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D.保護海洋生態系統3.2018年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這表明( ▲ )①我國人均資源的充足 ②資源和環境互相影響③節約資源是基本國策 ④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循環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與傳統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相比,其優勢體現在( )①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 ②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③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④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近年來,沙塵暴頻發,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A.經濟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 B.發展生產力是我國的根本任務C.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D.經濟發展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6.中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是( )A.水土流失B.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C.酸雨D.荒漠化7.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列為國家發展戰略,共抓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這是因為( )A.我國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政治文明 B.水土流失嚴重是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C.生態環境是人類經濟發展的自然基礎 D.黃河流域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禁止排污8.閱讀“近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部分情況表”,根據表格,可以看出我國近年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的特征是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單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漸減少 B.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C.更加注重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D.產業結構通過調整逐步得到優化9.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該理念的是( )A.黃巖大寺基林場嚴禁砍伐樹木B.黃巖西部山區大面積開發鄉村旅游C.黃巖烏巖頭古村落修復性保護D.長潭水庫邊發展燒烤等休閑旅游項目10.《新京報》記者在今年兩會總理答記者問期間提出:“怎么樣才能讓持續的藍天不再是奢侈品呢?”李總理回答道:“霧霾要治理,藍天在未來不會也不應該成為奢侈品。”這說明( )①我國仍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大氣污染嚴重②今后我國應把環境治理作為中心工作③霧霾作為一種生態環境問題是可以治理的④我們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1.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脅到馬爾代夫等島嶼國家的生存安全,為避免他們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人類應A.減少溫室氣候的排放 B.加強水利工程建設C.大力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D.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目前上海將垃圾分為4類,分別是可回收、濕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見下表),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2.根據材料判斷,以下物品屬于濕垃圾的是( )A.訂單等織物 B.瓜皮果核 C.廢棄燈管 D.食物袋13.對垃圾分類回收的意義,理解錯誤的是( )A.保護環境,減少污染 B.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C.降低垃圾后續處理的經濟成本 D.垃圾分類回收會加劇環境污染14.生態環境部啟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重點對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和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本次督查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啟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是因為( )①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②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 ③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④各類環境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21世紀初,我國已經進入這一新的發展階段,保持經濟快速發展難度加大,資源環境的制約也更加明顯。這種“成長的煩惱”和“制約的疼痛”,浙江最先感受到。作為經濟大省、出口大省,于內,浙江水污染、大氣污染、海洋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較為突出。以上材料主要說明浙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最大的環境問題是( )A.生態破壞 B.水土流失 C.環境污染 D.荒漠化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題是“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綠色生活”引領人們樹立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理念;“美麗家園”就是要全面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以下行為,符合“綠色生活”理念的是( )A.同學互贈生日卡 B.上學乘坐私家車C.常用一次性物品 D.購物自帶購物袋17.建設“美麗家園”,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圍湖造田,發展農業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C.減少綠地,擴建城市 D.工廠廢氣,自由排放18.當前垃圾分類已成為全國的新時尚,分類工作也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成效初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實行垃圾分類①是培養文明生活方式,衡量公民文明素質的最好尺度②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推動精細化治理的有效途徑③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群眾美好生活的直接體現④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城市文明的最有效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19.垃圾是人類放錯位置的資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垃圾圍城】2018年,H市城區日均產出生活垃圾達1200余噸,是2005年的3倍之多。生活垃圾數量的迅速增長,給城市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考驗,白色污染、地下水污染、腐敗產生的惡臭、含有重金屬化學物質的垃圾、滋生的蚊蠅……,H城已拉響“垃圾圍城”警報。材料二:【垃圾處置】垃圾焚燒的具體工藝流程圖(如圖)(1)根據材料一分析,垃圾圍城會帶來哪些危害?(2)綜合上述材料,請你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H市實施生活垃圾焚燒處置有哪些好處(3)為了更好地推進垃圾焚燒項目,作為H市政府部門、市民能夠做哪些努力?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面兩張圖片是浙江某地拍到的素材。材料二: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好比五個手指頭,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分別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別、和而不同,捏起來就形成一個拳頭。 (1)材料一中兩張圖片分別反映存在什么問題?并說說這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 (2)“五水共治”要求我們樹立怎樣的發展觀?堅持怎樣的發展道路?該發展戰略? (3)結合圖片一,二說說你在日常生活中該怎么做?參考答案:1.C2.A3.D4.A5.D6.B7.C8.C9.C10.B11.A12.B 13.D14.A15.C16.D 17.B18.C19.(1)危害:大量生活垃圾隨處堆積,不僅會造成環境嚴重污染,還會對城市居民健康產生威脅,也影響市容市貌等。(寫出其中兩點即可)(2)原理:①可持續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好處:實施垃圾焚燒發電有利于變廢為寶,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實施該項目有利于保護環境,改善生活環境;實施該項目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們幸福感。(3)政府: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垃圾焚燒項目的相關知識;倡導市民加入垃圾分類的行列;政府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等市民:樹立正確的垃圾焚燒觀念;平時垃圾實行分類投放等20.(1)圖片1是資源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圖片2是環境問題(或水體污染)。聯系:水污染嚴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2)科學發展觀(或“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道路;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3)圍繞日常環境保護措施展開即可。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