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2八上·長興期末)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br/>①我國人口密度較高,但分布很不均勻②為便于管理,我國基本實行三級行政區劃③我國各民族呈現“大聚居、小散居”的分布格局④我國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2022八上·長興期末)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這主要得益于( )①緯度較高,熱量充足②森林茂密,綠野相連③季風影響,雨熱同期④水網密布,灌溉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圖是中國地形圖簡圖,對圖中編號所示地理事物認識正確的有( )編號 地理名稱 相關介紹① 長江 “黃金水道”,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② 黃河 在下游的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③ 昆侖山脈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南,是第一、二階梯分界線④ 小興安嶺 “紅松之鄉”,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表是“1843年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變化表”,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24.19 5.56棉紗 13. 38 5.56斜紋布. 14. 92 5.56A.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中國手工業技術比較薄弱C.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 D.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5.(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圖所示為洋務派創辦的軍事企業金陵機器制造局的內部情景。該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的初衷是( ?。?br/>A.“攘外必先安內” B.“師夷長技以自強”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6.(2022八上·長興期末)1895年,美國《紐約時報》評論說:“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這里所說的“無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是( )A.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促使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C.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7.(2022八上·長興期末)魯迅說:“凡是關心現代中國文學的人,誰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學改良’,后來更進一步而號召‘文學革命’的發難者?!毙挛幕\動中與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的有( )①鄒容《革命軍》②陳獨秀《文學革命論》③胡適《文學改良芻議》④李大釗《庶民的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2八上·長興期末)關于國民革命運動的歷史作用,表述正確的是( ?。?br/>A.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B.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C.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9.(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側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該“學習內容”最適合的主題是( )日軍:炸毀柳條湖地區一段路軌,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占領沈陽。共產黨: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政府: 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率部在嫩江橋奮勇抵抗。民眾:東北各族人民相繼組織義勇軍,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A.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 B.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C.全民族抗戰的局面形成 D.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10.(2022八上·長興期末)以下關于解放戰爭中重大戰役的表述正確的是( ?。?br/>序號 戰役名稱 取得戰果① 孟良崮戰役 打退了國民黨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②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 強渡黃河天險,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③ 遼沈戰役 攻占遼寧、長春、沈陽,解放東北全境④ 平津戰役 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基本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2八上·長興期末)1915年,民族資本家榮氏兄弟創辦了申新紗廠,下表是該廠建廠初期的盈利情況。這反映了( ?。?br/>A.洋務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B.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的發展C.民國初期民族工業迎來春天 D.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經濟增長12.(2022八上·長興期末)近代中國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藝創作空前繁榮,特別是革命文藝。下列屬于革命文藝作品的有( ?。?br/>①大型歌劇《白毛女》②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③中國自己拍攝的電影《定軍山》④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13.(2022八上·長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油菜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油料作物。下圖4為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圖,線端數字表示該線經過地區的油菜開花日期。(1)甲地(圖中▲標注)的地形區是 。(2)根據圖4,概括我國南方地區油菜開花日期的分布規律。(3)甲乙兩地中(圖中▲標注),哪個地方的油菜開花更早?從地形、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14.(2022八上·長興期末)資產階級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曾做出重要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8年6月 16日光緒帝與康有為的對話節選康:四夷交迫,分割游志(相繼而至),覆亡無日。皇帝:今日誠非變法不可。康:所謂變法者,須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謂之變法。今所言變者,曰鐵路,曰礦務,日學堂,日商務,是變事耳,非變法也。——摘編自茅海建《從甲午到戊戌》材料二: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材料一中康有為說的“變事”與“變法”分別指什么?兩者的本質區別是什么?(2)閱讀材料二,結合相關史實說明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15.(2022八上·長興期末)百年黨史,風云激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所示事件之間的關系。(2)完善材料二中①和材料四中②的信息。① ② (3)任選材料三中的一則信息,論證材料二中所體現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行政區劃;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①我國人口密度較高,但分布很不均勻,我國人口分布東南沿海人口多,西北內陸較少,①正確;②為便于管理,我國基本實行三級行政區劃,②正確;③我國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各民族分散在各省區市,混合居住,因此叫“大雜居”,但從各省區市看,少數民族聚居在一鄉、一縣,又是“小聚居”的形式,③錯誤,排除③;④我國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④正確;排除A/B/C,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我國人口地區分布的總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農業地區多,林牧業地區少;溫濕地區多,干寒地區少; 開發早的地區多,開發遲的地區少;沿江、海、交通線的地區多, 交通不便的地區少。我國人口分布一般東部沿海地區多,西部內陸地區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龍江黑河與云南騰沖連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東南國土面積占全國的43%,而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94%左右,2.【答案】D【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①緯度較高,熱量充足,表述錯誤,緯度越高,熱量越少,太湖流域,緯度較低,熱量充足,①錯誤;②太湖流域為著名魚米之鄉,主要種植糧食,森林面積較少,②錯誤;③季風影響,雨熱同期位于我國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③正確;④水網密布,灌溉便利 太湖流域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域面積6134平方公里,水面率達17%,河道和湖泊各占一半。面積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89個,④正確;排除A/B/C,D正確; 故答案為: D。【點評】太湖流域自古以來即為“魚米之鄉”,常年糧食產量達1150—1200萬噸(高產年份可達1300一1400萬噸),同時又是全國蠶繭、淡水魚、毛竹、湖羊、生豬、毛兔、茶葉和油菜籽、食用菌等多種農產品的著名產地。3.【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②黃土高原位于黃河的中游部分,②錯誤,排除②,排除A/B/D,C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黃河流域的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河源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組成,常年積雪,冰川地貌發育;中部地區海拔在1000—2000m之間,為黃土地貌,水土流失嚴重;東部主要由黃河沖積平原組成。4.【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由圖表內容可以看出,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出現了大幅下降;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赌暇l約》規定英國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因此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出現了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協定關稅的影響。ABD三項都不是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是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影響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5.【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在清政府處于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興起的,因此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以自強為目的,以挽救統治危機,維護清王朝的統治。A項“攘外必先安內”出自抗日戰爭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師夷長技以自強”是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的初衷,符合題意;C項“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五四運動的口號,不符合題意;D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中國同盟會的綱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識記并理解洋務運動的史實。6.【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可知與《馬關條約》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瓜分”狂潮指的是列強以干涉還遼為契機,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因此這里所說的“無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AC兩項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B項促使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題干中的“1895年”不符,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56-1860年,不符合題意;D項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是題干里所說的“無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7.【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②③與新文化運動材料所述內容相關。①鄒容《革命軍》和維新變法運動有關,④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和題干內容中的文學無關。C項②③與新文化運動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8.【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1927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到武漢,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ABD三項表述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9.【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應該是九一八事變,以及九一八事變以后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表現,這是近代中國,14年抗戰開始的階段。A項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是最適合的主題,符合題意;B項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是在38年10月份以后,不符合題意;C項全民族抗戰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不符合題意;D項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是在1945年8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學生結合抗日戰爭的過程特征來分析,學生要有較強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10.【答案】C【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②表述錯誤,排除含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中的重大戰役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意義。11.【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題干表格反映了1915-1920年榮氏兄弟創辦的申新紡紗廠盈利不斷增加,聯系所學,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國民族工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天”。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民國初期民族工業迎來春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12.【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一部京劇藝術紀錄片,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不屬于革命文藝作品,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屬于革命文藝作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革命文藝作品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相關史實。13.【答案】(1)四川盆地(2)緯度越高,油菜開花日期越晚(3)甲地。甲地為四川盆地,乙地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大致相同,但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等高大的山脈,阻擋了北方的冷空氣;而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部缺少山脈的阻擋,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對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降溫作用明顯,使得四川盆地比長江中下游平原氣溫高,所以甲地油菜開花時間較早。【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和圖示,甲地位于成都重慶之間可以判斷為四川盆地;(2)油菜花開花時間與熱量有關,熱量越充足,開花時間越早,緯度影響熱量,緯度越高,溫度越低,油菜花開花時間越晚;(3)甲為四川盆地,乙為張江中下游平原,甲乙兩地緯度相當,都為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但是甲地是四川盆地,地勢低,四周有高大山脈,北部更有秦嶺山脈阻擋冬季西北風,因此溫度更高,油菜花開花時間更早;【點評】熱量影響農作物的類型、生長期和熟制,臺灣海南熱量充足,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東北地區,緯度高,只能一年一熟;14.【答案】(1)變法是指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變事是指洋務運動;本質區別:變法是學習西方制度,變事是學習西方器物(技術)。(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誕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對社會觀念的轉變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有重要意義;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三民主義),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所謂變法者,須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謂之變法”指的是戊戌變法;材料中的“今所言變者,曰鐵路,曰礦務,日學堂,日商務,是變事耳,非變法也” 指的是洋務運動。兩者的本質區別在于變法是學習西方制度,變事是學習西方器物(技術)。(2)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中國經濟、文化與社會風俗發生了巨大變化。故答案為:(1)變法是指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變事是指洋務運動;本質區別:變法是學習西方制度,變事是學習西方器物(技術)。(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誕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對社會觀念的轉變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有重要意義;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三民主義),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知識。15.【答案】(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或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階級條件;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3)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的是五四運動,材料二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聯系所學,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據所學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大會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勝利。(3)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的運動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的政策問題,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這次會議在及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殲敵一千多人,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或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階級條件;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3)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成立,遵義會議,平型關大捷,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成立,遵義會議,平型關大捷,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2八上·長興期末)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br/>①我國人口密度較高,但分布很不均勻②為便于管理,我國基本實行三級行政區劃③我國各民族呈現“大聚居、小散居”的分布格局④我國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行政區劃;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①我國人口密度較高,但分布很不均勻,我國人口分布東南沿海人口多,西北內陸較少,①正確;②為便于管理,我國基本實行三級行政區劃,②正確;③我國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各民族分散在各省區市,混合居住,因此叫“大雜居”,但從各省區市看,少數民族聚居在一鄉、一縣,又是“小聚居”的形式,③錯誤,排除③;④我國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④正確;排除A/B/C,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我國人口地區分布的總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農業地區多,林牧業地區少;溫濕地區多,干寒地區少; 開發早的地區多,開發遲的地區少;沿江、海、交通線的地區多, 交通不便的地區少。我國人口分布一般東部沿海地區多,西部內陸地區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龍江黑河與云南騰沖連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東南國土面積占全國的43%,而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94%左右,2.(2022八上·長興期末)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這主要得益于( )①緯度較高,熱量充足②森林茂密,綠野相連③季風影響,雨熱同期④水網密布,灌溉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①緯度較高,熱量充足,表述錯誤,緯度越高,熱量越少,太湖流域,緯度較低,熱量充足,①錯誤;②太湖流域為著名魚米之鄉,主要種植糧食,森林面積較少,②錯誤;③季風影響,雨熱同期位于我國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③正確;④水網密布,灌溉便利 太湖流域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域面積6134平方公里,水面率達17%,河道和湖泊各占一半。面積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89個,④正確;排除A/B/C,D正確; 故答案為: D。【點評】太湖流域自古以來即為“魚米之鄉”,常年糧食產量達1150—1200萬噸(高產年份可達1300一1400萬噸),同時又是全國蠶繭、淡水魚、毛竹、湖羊、生豬、毛兔、茶葉和油菜籽、食用菌等多種農產品的著名產地。3.(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圖是中國地形圖簡圖,對圖中編號所示地理事物認識正確的有( )編號 地理名稱 相關介紹① 長江 “黃金水道”,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② 黃河 在下游的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③ 昆侖山脈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南,是第一、二階梯分界線④ 小興安嶺 “紅松之鄉”,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②黃土高原位于黃河的中游部分,②錯誤,排除②,排除A/B/D,C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黃河流域的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河源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組成,常年積雪,冰川地貌發育;中部地區海拔在1000—2000m之間,為黃土地貌,水土流失嚴重;東部主要由黃河沖積平原組成。4.(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表是“1843年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變化表”,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24.19 5.56棉紗 13. 38 5.56斜紋布. 14. 92 5.56A.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中國手工業技術比較薄弱C.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 D.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由圖表內容可以看出,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出現了大幅下降;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英國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因此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出現了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協定關稅的影響。ABD三項都不是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是導致表中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影響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5.(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圖所示為洋務派創辦的軍事企業金陵機器制造局的內部情景。該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的初衷是( ?。?br/>A.“攘外必先安內” B.“師夷長技以自強”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在清政府處于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興起的,因此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以自強為目的,以挽救統治危機,維護清王朝的統治。A項“攘外必先安內”出自抗日戰爭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師夷長技以自強”是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的初衷,符合題意;C項“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五四運動的口號,不符合題意;D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中國同盟會的綱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識記并理解洋務運動的史實。6.(2022八上·長興期末)1895年,美國《紐約時報》評論說:“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這里所說的“無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是( ?。?br/>A.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促使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C.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可知與《馬關條約》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瓜分”狂潮指的是列強以干涉還遼為契機,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因此這里所說的“無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AC兩項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B項促使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題干中的“1895年”不符,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56-1860年,不符合題意;D項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是題干里所說的“無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7.(2022八上·長興期末)魯迅說:“凡是關心現代中國文學的人,誰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學改良’,后來更進一步而號召‘文學革命’的發難者。”新文化運動中與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的有( ?。?br/>①鄒容《革命軍》②陳獨秀《文學革命論》③胡適《文學改良芻議》④李大釗《庶民的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②③與新文化運動材料所述內容相關。①鄒容《革命軍》和維新變法運動有關,④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和題干內容中的文學無關。C項②③與新文化運動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8.(2022八上·長興期末)關于國民革命運動的歷史作用,表述正確的是( ?。?br/>A.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B.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C.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1927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到武漢,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ABD三項表述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9.(2022八上·長興期末)下側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該“學習內容”最適合的主題是( )日軍:炸毀柳條湖地區一段路軌,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占領沈陽。共產黨: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政府: 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率部在嫩江橋奮勇抵抗。民眾:東北各族人民相繼組織義勇軍,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A.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 B.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C.全民族抗戰的局面形成 D.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應該是九一八事變,以及九一八事變以后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表現,這是近代中國,14年抗戰開始的階段。A項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是最適合的主題,符合題意;B項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是在38年10月份以后,不符合題意;C項全民族抗戰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不符合題意;D項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是在1945年8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學生結合抗日戰爭的過程特征來分析,學生要有較強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10.(2022八上·長興期末)以下關于解放戰爭中重大戰役的表述正確的是( )序號 戰役名稱 取得戰果① 孟良崮戰役 打退了國民黨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②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 強渡黃河天險,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③ 遼沈戰役 攻占遼寧、長春、沈陽,解放東北全境④ 平津戰役 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基本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②表述錯誤,排除含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中的重大戰役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意義。11.(2022八上·長興期末)1915年,民族資本家榮氏兄弟創辦了申新紗廠,下表是該廠建廠初期的盈利情況。這反映了( )A.洋務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B.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的發展C.民國初期民族工業迎來春天 D.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經濟增長【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題干表格反映了1915-1920年榮氏兄弟創辦的申新紡紗廠盈利不斷增加,聯系所學,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國民族工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天”。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民國初期民族工業迎來春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12.(2022八上·長興期末)近代中國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藝創作空前繁榮,特別是革命文藝。下列屬于革命文藝作品的有( ?。?br/>①大型歌劇《白毛女》②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③中國自己拍攝的電影《定軍山》④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一部京劇藝術紀錄片,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不屬于革命文藝作品,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屬于革命文藝作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革命文藝作品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13.(2022八上·長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油菜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油料作物。下圖4為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圖,線端數字表示該線經過地區的油菜開花日期。(1)甲地(圖中▲標注)的地形區是 。(2)根據圖4,概括我國南方地區油菜開花日期的分布規律。(3)甲乙兩地中(圖中▲標注),哪個地方的油菜開花更早?從地形、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四川盆地(2)緯度越高,油菜開花日期越晚(3)甲地。甲地為四川盆地,乙地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大致相同,但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等高大的山脈,阻擋了北方的冷空氣;而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部缺少山脈的阻擋,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對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降溫作用明顯,使得四川盆地比長江中下游平原氣溫高,所以甲地油菜開花時間較早。【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和圖示,甲地位于成都重慶之間可以判斷為四川盆地;(2)油菜花開花時間與熱量有關,熱量越充足,開花時間越早,緯度影響熱量,緯度越高,溫度越低,油菜花開花時間越晚;(3)甲為四川盆地,乙為張江中下游平原,甲乙兩地緯度相當,都為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但是甲地是四川盆地,地勢低,四周有高大山脈,北部更有秦嶺山脈阻擋冬季西北風,因此溫度更高,油菜花開花時間更早;【點評】熱量影響農作物的類型、生長期和熟制,臺灣海南熱量充足,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東北地區,緯度高,只能一年一熟;14.(2022八上·長興期末)資產階級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曾做出重要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8年6月 16日光緒帝與康有為的對話節選康:四夷交迫,分割游志(相繼而至),覆亡無日。皇帝:今日誠非變法不可。康:所謂變法者,須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謂之變法。今所言變者,曰鐵路,曰礦務,日學堂,日商務,是變事耳,非變法也。——摘編自茅海建《從甲午到戊戌》材料二: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材料一中康有為說的“變事”與“變法”分別指什么?兩者的本質區別是什么?(2)閱讀材料二,結合相關史實說明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答案】(1)變法是指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變事是指洋務運動;本質區別:變法是學習西方制度,變事是學習西方器物(技術)。(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誕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對社會觀念的轉變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有重要意義;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三民主義),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所謂變法者,須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謂之變法”指的是戊戌變法;材料中的“今所言變者,曰鐵路,曰礦務,日學堂,日商務,是變事耳,非變法也” 指的是洋務運動。兩者的本質區別在于變法是學習西方制度,變事是學習西方器物(技術)。(2)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中國經濟、文化與社會風俗發生了巨大變化。故答案為:(1)變法是指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變事是指洋務運動;本質區別:變法是學習西方制度,變事是學習西方器物(技術)。(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誕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對社會觀念的轉變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有重要意義;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三民主義),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知識。15.(2022八上·長興期末)百年黨史,風云激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所示事件之間的關系。(2)完善材料二中①和材料四中②的信息。① ② (3)任選材料三中的一則信息,論證材料二中所體現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答案】(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或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階級條件;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3)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的是五四運動,材料二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聯系所學,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據所學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大會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勝利。(3)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的運動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的政策問題,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這次會議在及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殲敵一千多人,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或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階級條件;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2)中共一大召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3)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成立,遵義會議,平型關大捷,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成立,遵義會議,平型關大捷,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