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課標要求】概述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教學目標】1、理清資本主義國家和中國城市化演進的發展脈絡2、知道人們居住條件改善的表現,理解居住條件改善的原因和意義3、了解發達國家和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表現及其原因和影響4、了解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時空坐標】【教學重難點】重點: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和問題難點:城市化的成因及影響【教學內容】【概念闡釋】城市化 (urbanisation)也稱為城鎮化,是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聚集,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過程。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產業結構的城市化和社會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社會關系等。城鎮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大規模的城市化開始于工業革命期間;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城市化(城鎮化)是一個變傳統的鄉村社會為現代的城市社會的自然歷史過程。其主要表現是:農村人口不斷地向城市地區集中,城市數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該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同時農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轉變。——王旭《美國城市史》世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730—1851世界城市化興起;1851—1950歐洲和北美發達國家;基本實現城市化;1950—1990世界廣大國家向城市化邁進。知識點01 城市化的演進1.含義: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 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2.鄉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影響(1)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2)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表現(1)近代世界①背景:工業革命展開。②表現: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 到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③影響:鄉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一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考 觀察圖片,指出1 8世紀以來英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18世紀中期以前,發展緩慢且水平較低;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發展迅速;20世紀5 0年代以后發展平緩,維持在較高水平。思考 根據圖片并結合第一問,指出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①形成具有自發性;②起步早,發展快;③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④城市化水平高。思考B-E階段出現這種階段特點的主因?原因: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2)現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3)近代中國①背景:A、列強侵略下工業文明對中國的沖擊;B、自然經濟的解體和商品經濟活躍;C、近代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推動;D、通商口岸的開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傳入及傳統價值觀念的改變②表現: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開啟了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③近代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的特點:過程:起步晚,發展緩慢: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業文明影響大分布: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和平津等地;空間布局不均衡;傳播西方思想、價值觀念(4)現代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城市化迅猛發展。【知識拓展】從建國以來幾十年城市化進程的歷史看,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主要發展階段:A①1949年至1960年的城市恢復、發展階段。恢復新設了大批城市,而且促進了更多各類城市的發展。(原因:①新中國成立,恢復和發展經濟②一五計劃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③“大躍進”運動的開展)B②1961年至1965年的城市調整、壓縮階段。調整了各地城市的發展計劃和規模,壓縮了設市的建制和數量。 (原因:①嚴重的經濟困難②經濟調整的政策)C③1966年至1978年的城市停滯、徘徊階段。(原因:“文革”動亂,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D④1979年至1992城市復興、穩步發展階段。⑤1992年至今城市化迅速發展階段,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原因:①改革開放后,經濟高速發展②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③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摘編自張全明《中國歷史地理學導論》(5)城市化的積極影響(1)人口轉移。城市能夠創造出比較多的就業機會,吸收大量農村剩余人口。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逐漸轉移。(2)產業調整。城市化過程能夠卓有成效地帶動廣大農村的發展,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3)工業發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工業化使城市化獲得持續推進的動力。(4)科技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推進,使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主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進而提高區域的整體發展水平。(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鄉村廣泛地擴散和滲透,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并提高鄉村的對外開放程度。有利于城市與鄉村的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知識拓展】工業化與城市化工業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工業化使城市成為區域經濟的中心;工業化沖破農村自然經濟的桎梏;工業化帶動交通地理的大變化;工業化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的大發展。知識點02 居住條件的改善1.居住條件的改善(1)背景①城市的發展。②建筑技術的革新。(2)表現①19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電梯,并在樓房住宅中普及,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②19世紀70年代,比利時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技術。③20世紀以來,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等快速普及。2.城市服務(1)社區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也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2)生活服務①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②文化娛樂:城市中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微點撥】社區服務設施社區服務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知識點03 基礎設施的發展1.含義:是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是城市中為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而建設的各類設施的總稱。它對生產單位尤為重要,是其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必要條件之一。2.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3.發展歷程(1)世界①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百姓家中。②煤氣燈、電燈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電報、電話逐漸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④19世紀末,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紐約等城市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⑤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自行車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便利了人們的出行。(2)中國①近代中國特點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表現 1864年,上海煤氣公司成立。此后,自來水、電力、公路、電報、電話等事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問題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②現代中國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表現 a.自來水、天然氣等通到家家戶戶,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逐步標準化和環保化 b.城市道路四通八達,人們可以乘坐公共汽車、電車、地鐵等多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知識拓展】城市公共設施城市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為社會公眾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從空間布局來分,有全市性公共設施、區域性公共設施、鄰里性公共設施三種。4.表現(1)生產基礎設施。包括服務于生產部門的供水、供電、道路和交通設施、倉儲設備、郵電通訊設施、排污、綠化等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設施。(2)社會基礎設施。指服務于居民的各種機構和設施,如商業和飲食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住宅和公用事業、公共交通、運輸和通訊機構、教育和保健機構、文化和體育設施等。(3)制度保障機構。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部門等。基礎設施水平隨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種類更加增多,服務更加完善。知識點04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1.環境污染①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煙囪將煙塵排放到大氣中。②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排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③隨著汽車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現汽車尾氣污染等新問題。2.貧富分化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3.交通擁堵①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區與工作區逐漸分隔,為解決遠距離出行的交通問題,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②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眾多城市的普遍問題。4.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知識拓展】1、你怎樣看待城市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 (1)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它不僅加大了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平衡了城鄉發展節奏,拉動了消費增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帶動了城市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2)城市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貧富分化等問題。我們要正視并努力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盡量減少或避免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城市化朝著健康化、有序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2、城市化問題的解決辦法①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②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住質量③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法治建設,增強公民環保意識④完善交通網絡,改善路面狀況,推動公交化、軌道化3、 中國和世界的城市化必由之路(1)與工業化協調發展。(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3)科學決策、統籌城鄉規劃。(4)以人為本,改善人居環境。【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