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西北地區 綜合題練習--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1.讀下面兩幅圖,回答問題。(1)圖1中⑤省區的行政中心是____,分布的少數民族主要是____族。(2)圖2中A表示的是我國____族的傳統舞蹈——手鼓舞,該民族主要分布在圖1中的____處(填省區的數字代碼);B表示的是____舞,是我國____族的舞蹈。(3)圖1中⑥省區的簡稱是____;③省區的行政中心是____,每年七、八月,他們會舉辦____大會。2.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回答問題。(1)①、②、③三地中年降水量最充沛的是哪?冬季湖面會結冰的是哪?(2)④、⑤兩地中,水力資源更豐富的是哪?說明判斷依據。(3)b位于哪一地理區域?請解釋該區域降水稀少的原因。(4)P所處高原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5)寫出山脈M的名稱,并闡釋其重要的地理意義。3.讀我國南北方向(沿東經85°經線)的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兩地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全程分別是____和____,其中,A地所在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是____。(2)A所代表的地形區是____,B所在的地形區的名稱是____。(3)C、D兩地分別為我國地勢的第____級和第____級階梯,此剖面圖所示區域的地勢特點是____。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2018甘肅隴南油橄欖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推介會在北京召開。習性喜光,土壤需有一定含水量的油橄欖已成為隴南脫貧的支柱產業。其自產的橄欖油榮獲全國林業博覽會金獎,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杭州等10多個大中城市。(1)根據圖1描述甘肅省的地理位置。(2)根據圖2比較敦煌、隴南兩地的氣候差異,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原因。(3)根據上述材料概括甘肅隴南油橄欖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5.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甘肅民勤是一塊正在萎縮的綠洲——由石羊河流經民勤縣澆灌而出,曾經頑強阻止了北部兩大沙漠的合攏,是保護河西走廊生態安全的重要生態區。然而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來水量減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卻由90萬增加到近230萬,灌溉面積由300萬畝增加到了500萬畝。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圖材料三:石羊河流域用水結構圖材料四:民勤一座被遺棄的房屋面對著逐漸推進的沙漠(1)請根據圖文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石羊河流域的用水結構特點是以什么為主?導致石羊河流量減少的人為原因有哪些?(2)結合材料四,分析石羊河水量減少會給該流域帶來什么環境問題?(3)為使民勤不變成第二個沙漠,你認為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6.種沙棘,綠荒漠,富百姓。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指出右圖所示區域年降水量的空間變化特點,及與北方農牧交錯帶總體走向大致相當的年等降水量線。(2)簡析鄂爾多斯市大面積種植沙棘后,對黃河下游帶來的影響。(3)依據材料,從區域發展角度分析鄂爾多斯市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的原因。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注:重慶主城區的海拔高度在168-400米之間。(1)據圖1描述圖示地區的地形特征,并指出A河的流向。(2)坎兒井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特殊灌溉設施,結合圖1分析修建坎兒井的有利自然條件。(3)吐魯番與重慶均為我國夏季的高溫中心。判斷圖2中 7月氣溫更高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4)吐魯番地區的房屋多是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結合圖2分析其建造原理。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示區域位于我國哪一盆地。(2)據圖簡述圖示區域河流的主要特征。(3)綜合材料信息,分析造成A地枸杞“果實大、肉厚、較甜”的原因。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疆是國家重要的煤炭、油氣、清潔能源基地和輸出地之一。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對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了新要求。資料卡“雙碳”目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零排放”。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讀圖1,寫出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大盆地名稱。(2)根據圖2,歸納新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具體措施。10.喀什全稱“什爾”,意為“玉石集散之地”。2010年5月,喀什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經濟特區。喀什是中國的西大門,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閱讀圖文,回答問題。(1)據圖1,描述圖中城市的分布特點。(2)據圖2、圖3,分析喀什噶爾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3)結合圖文信息,請為喀什的未來發展提兩條合理化建議并說明理由。11.種沙棘,綠荒漠,富百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鄂爾多斯市:地處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西部,全市沙漠占總面積的48%,年蒸發量2000—3000毫米。現人工種植沙棘面積約700萬畝。近十幾年來,大力發展沙林產業,形成“種植沙林——修復生態——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發展產業鏈。下圖為那爾多斯市及周邊示意圖。沙棘:落葉灌木,具有對旱、耐寒、耐貧薄、抗風沙等特性,根系發達并具有較強固氮能力,沙棘果實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物,沙棘葉飼料價值很高。(1)指出上圖所示區域年降水量的空間變化特點,及與北方農牧交錯帶總體走向大致相當的年等降水量線。(2)簡析鄂爾多斯市大面積種植沙棘后,對黃河下游帶來的影響。(3)結合材料,從區域發展角度分析鄂爾多斯市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的原因。12.讀圖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航拍中國》第一季主要圍繞海南、陜西、新疆、黑龍江、江西、上海六個省市,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材料二:中國政區圖(1)本次拍攝的6個省市中,位于地勢第二階梯的有( )(填寫序號) ;跨緯度最廣的省是( ) (寫序號和省級行政區簡稱);其中屬于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是( ) (填寫序號及省級行政區全稱);有亞洲最大的紅松分布區的是( )(寫序號和省級行政中心);長江中下游分界點位于( ) (寫序號和分界點的名稱)。(2)攝制組來到“位于中國內陸腹地,秦嶺橫亙其中……再往北就是黃土高原的中心地帶”是( ) (寫序號及省級行政區簡稱)。流經該省區的我國第二長河在下游形成的顯著特征是( ),試分析形成這一特征的原因( )(3)攝制組到達的②④兩地所在區域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表區域比較 海陸位置 地形類型 氣候類型 生產方式 兩區域間交流合作事例一例及意義②區域 西北內陸 a▲ 溫帶大陸性氣候 b▲ 事例: e▲ 意義: f▲ ④區域 c▲ 平原為主 d▲ 種植業為主13.某校九年級學生針對青海省脫貧攻堅開展研學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資料收集】同學們查閱到,青海省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大力推廣藜麥種植。藜麥富含高蛋白、維生素,被稱為“超級谷物”。它原產于南美洲,是一種耐旱、耐寒、喜光的作物,最適合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原或山地生長。青海省多數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藜麥。此外,同學們還收集到南美洲局部地區示意圖(圖1)和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時數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圖2)。【實地考察】同學們在走訪中了解到,政府提供免息貸款,農戶都種了幾十至上百畝藜麥,組建合作社,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田野里,同學們看到現代農業機械在田間作業,農戶們的臉上洋溢著脫貧后的喜悅。(1)根據圖1和所學知識,描述藜麥原產區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該地區低海拔山谷地帶的農業特色。(2)依據材料,解釋青海省“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藜麥”的理由。(3)闡述材料中青海省的做法對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啟示。14.2019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3810.75萬畝,棉花產量達500.2萬噸,總產量占全國84.9%,新疆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商品調撥量連續25年位居全國第一。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新疆所產棉花纖維長、色澤好、品級高。閱讀圖文回答問題。(注:棉花的習性:喜溫好光,怕澇,要求排水良好,養分充足的沙質土壤品質更佳)(1)據圖描述新疆棉田的主要分布情況。(2)根據材料分析新疆棉花量大、質優的自然原因?(3)新疆棉花生產中存在土壤鹽堿化、大量占用水資源、增產不增收等情況。請你為新疆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兩條合理化建議。15.溫宿縣是“中國核桃之鄉”,盛產的薄皮核桃以皮薄、內美、味香而著稱,被專家確“品質極上,無可匹敵”的部優品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溫宿的位置及地形材料二溫宿氣候基本情況數據圖(2020年)材料三核桃是被子植物,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溫宿不僅匯183個核桃品種,而且經過12年科技攻關,培有了8個優質薄皮核桃新品種。該縣為把核桃做強,以核桃高科技示范園區為依托,在革命大渠北岸30公里沿線發展6萬畝集生態、節能和環保為一體的薄皮核桃生產基地。(1)由圖1可知溫宿位于我國的哪一地理區域?請描述當地的地勢特點。(2)溫宿核桃“品質極上,無可匹敵”。請根據材料二,請分析其中的自然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溫宿做強核桃產業可以總結出哪些經驗?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塞罕壩地理位置示意圖(1)根據圖中所示位置,塞罕壩屬于 (溫度帶),冬季氣溫在 ,其地形單元屬于 。塞罕壩與北京相距約450公里,請問兩地的圖上距離是 。材料二:塞罕壩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后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采伐,到解放初期,塞罕壩是一片不毛之地,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云涯”的壯觀場面而不復存在。55年后的今天在三代造林工人的不懈努力下這里真正成為了“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攝影家的天堂,創業者的戰場”,被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授予“地球衛士獎”的榮譽。(2)結合圖和文字材料,說說造成塞罕壩“山川秀美、林壑幽深”不復存在的原因。塞罕壩建設者為什么能獲得“地球衛士獎”的榮譽?17.穿越高原戈壁,謀劃區域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B處所在的地理區域名稱。(2)請指出制約我國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因素。西北地區和B區域在農業發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條件?(3)指出B區域主要的特色旅游資源。18.2019年,“螞蟻森林”項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螞蟻森林”是一項公益環保行動項目——支付寶用戶通過步行、在線支付等減少碳排放量行為積攢“綠色能量”,在手機里每育成一棵虛擬樹,該項目就會在荒漠化地區(如下圖所示的阿拉善高原)種下一棵真樹。材料二:據統計,已有5億多支付寶用戶參與“螞蟻森林”項目,使得荒漠化地區種下了 1.22億棵樹,累計創造了超過40萬人次的綠色就業崗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肯定該項目“充分調動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創新行動,助力我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創新路徑”。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文善窮山惡水,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是脫貧致富的長久之道。(1)讀圖描述阿拉善高原的氣候特征,并分析此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2)根據材料二,簡述在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螞蟻森林”項目有哪些創新 這些創新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借鑒作用?19.長絨棉(喜光熱、耐旱),由于其品質優良,纖維柔長,被世人譽為“棉中極品”。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疆阿拉爾市現有耕地260多萬畝,年日照時數2774小時,年均氣溫8.78℃,無霜期192天,年降水量61毫米。近年來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行業長期依賴進口,為此,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改良長絨棉品種。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經過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阿拉爾市如今是全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1)根據上圖,描述阿拉爾市的相對位置。(2)根據上圖和材料,分析阿拉爾市成為長絨棉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3)結合材料,分析阿拉爾市成為全國最大長絨棉生產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20.千年藥鄉香更濃,萬家藥農心更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岷縣自然條件圖注:當歸屬名貴中藥材,是一種喜溫涼濕潤環境的長日照作物,要求土壤疏松透氣。【相關鏈接】甘肅岷縣是我國當歸的主產地,占我國當歸總產量的70%,出口量的90%;1989年“岷歸”獲世界博覽會金獎,2001年岷縣被授予“中國當歸之鄉”稱號;近年來岷縣大力發展中藥產業,建立了占地500多畝,集藥交中心、會展中心、加工中心、倉貯中心、貨運中心、信息中心、服務中心融為一體的經濟開發區,吸引了一大批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化妝品企業、保健食品企業投資建廠。(1)結合圖文資料,分析岷縣發展當歸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優勢。(2)依據“相關鏈接”,簡述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到岷縣投資建廠的原因。(3)簡析岷縣當歸產業的發展對山區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參考答案:1. 西寧 藏 維吾爾 ① 孔雀 傣 陜 呼和浩特 那達慕【詳解】(1)圖中數字所代表的省區名稱是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②甘肅省,③內蒙古自治區,④寧夏回族自治區,⑤青海省,⑥陜西省,其中青海省的省會是西寧,主要少數民族是藏族。(2)手鼓舞是維吾爾族的典型舞蹈,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區;孔雀舞是傣族的典型舞蹈。(3)陜西省的簡稱是陜;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那慕大大會是其每年七八月份舉行的運動。2.(1)①;③。(2)④;位于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3)西北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4)水土流失。(5)秦嶺;秦嶺-淮河一線是南北方的分界線。【分析】(1)我國東部屬于季風氣候,越往南,雨季來的越早,結束的越晚,故①地中年降水量最充沛。③緯度較高,地區華北,冬季湖面會結冰。(2)④地處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故水能豐富。(3)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稀少。(4)黃土高原位于地勢第二階梯,植被稀疏,土質疏松,最主要的生態環境是水土流失。(5)M為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在自然地理上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為主,河流眾多水網密布無結冰期,以水田為主種植水稻;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為主,河流較少有結冰期,以旱地為主種植小麥。【點睛】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烏魯木齊(2) 準噶爾盆地 青藏高原(3) 一 二 南高北低【分析】本大題以南北方向(沿東經85°經線)的地形剖面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我國西部地區地形特點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知識的分析和運用能力,地理實踐力的素養。(1)依據位置,圖中A、B兩地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全稱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行政中心是烏魯木齊。(2)由圖可知,圖中A是位于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B是位于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圖中C、D兩處分別為我國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一級階梯,從圖示可以看出,此剖面圖所示區域的地勢特點是南高北低。4.(1)約位于32.5°N—43°N,92°E—108.5°E之間;(誤差1°以內)。地處黃河上游,秦嶺以西,南鄰青海,北靠內蒙古。(2)差異:敦煌全年降水量比隴南少,隴南1月均溫00C以上,敦煌1月均溫00C以下。原因:敦煌比隴南離海洋更遠;敦煌位于非季風區,隴南位于季風區,隴南緯度低于敦煌。(3)光熱條件較好;降水量較多,使土壤具有一定含水量;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具有品牌效應;市場廣闊【詳解】(1)關于甘肅省的地理位置應結合圖和所學知識從經緯度位置(尤其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區位置、交通位置、鄰省鄰國位置等方面進行描述。根據圖1可知,甘肅省約位于32.5°N—43°N,92°E—108.5°E之間;(誤差1°以內)。地處黃河上游,秦嶺以西,南鄰青海,北靠內蒙古。(2)根據圖2的氣溫、降水資料圖比較敦煌、隴南兩地的氣候差異差異:敦煌全年降水量比隴南少,隴南1月均溫0℃以上,敦煌1月均溫0℃以下。結合所學知識,敦煌與隴南相比,敦煌的氣溫年較差大,冬季寒冷,降水量少,主要原因是敦煌的緯度高,離冬季風原地近,無高大山脈阻擋,冬季氣溫低;敦煌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氣候大陸(3)根據材料二“習性喜光,土壤需有一定含水量的油橄欖已成為隴南脫貧的支柱產業”和所學知識可知甘肅隴南油橄欖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光熱條件較好,降水量較多,使土壤具有一定含水量,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根據材料二“自產的橄欖油榮獲全國林業博覽會金獎,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杭州等10多個大中城市”可知具有品牌效應,市場廣闊。5.(1)民勤縣周圍沙漠廣布,氣候干旱,流經該縣的石羊河水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可知該縣農業特色為綠洲農業。原因: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用水量不斷增加。(2)該地區氣候干旱,墾荒和過度放牧導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產生環境難民;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導致土壤鹽堿化;濕地面積縮小等。(3)采用最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使用噴灌和滴管技術;海水淡化;開發節水作物等。【詳解】(1)根據材料用水結構數據可知石羊河流域的的用水主要用于農業灌溉;根據材料“石羊河流域的來水量減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卻由90萬增加到近230萬”結合用水結構圖可知導致水量減少的主要人為原因是人口增加和工業用水導致。(2)根據材料“民勤一座被遺棄的房屋面對著逐漸推進的沙漠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石羊河水量減少會造成土地沙漠化、土壤鹽堿化和濕地面積縮小等。(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技術節約、改良品種及樹立節約意識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6.(1)東南向西北遞減(或由東向西遞減),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2)種植沙棘能保持水土,減少泥沙流入黃河,減輕黃河下游因泥沙沉積造成河床抬升,減少洪澇災害等影響。(3)鄂爾多斯市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環境脆弱,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貧瘠、抗風沙等特性,適宜在這里生長;沙棘能防風固沙,具有較強的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沙棘的果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發展沙棘能提高收入;大力發展沙棘產業,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鏈,產生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促進鄂爾多斯市的可持續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農牧交錯帶—鄂爾多斯市的相關知識,應根據所學知識及題中材料、地圖來作答。【詳解】(1)據圖可知,右圖所示區域年降水量的空間變化特點是東南向西北遞減(或由東向西遞減);與北方農牧交錯帶總體走向大致相當的年等降水量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2)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鄂爾多斯市大面積種植沙棘后,對黃河下游帶來的影響是:大面積種植沙棘后,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加強了保持水土的作用,減少泥沙流入黃河,減輕黃河下游因泥沙沉積造成河床抬升,減少洪澇災害等。(3)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鄂爾多斯市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的原因是:鄂爾多斯市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環境脆弱,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貧瘠、抗風沙等特性,適宜在這里生長;沙棘能防風固沙,具有較強的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沙棘的果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發展沙棘能提高收入;大力發展沙棘產業,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鏈,產生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促進鄂爾多斯市的可持續發展。7.(1)以山地、盆地為主;西部、北部高,中南部低。自西向東流;(2)該盆地北部和西部有高大山脈,夏季高山冰雪融水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水源;北部山脈與盆地之間落差大,可自流引水;(3)吐魯番氣溫更高。原因:與重慶比,吐魯番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勢更低、更封閉,夏季不易散熱(4)夏季氣溫較高,居住在地下涼爽;冬季氣溫低,居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溫。【解析】此題考查等高線的判讀和氣候的判讀。【詳解】(1)描述地形特征需從地形、地勢角度描述。圖中所示,等高線密集,地形起伏大,數值中間低,四周高,說明此地以山地、盆地地形為主。西部、北部等高線數值超過3000米,地勢高,中南部等高線數值在200米以下,地勢低。河流由高處流向低處,西部地勢高,中部地勢低,所以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2)西部、北部等高線數值超過3000米,地勢高,容易形成冰川。夏季溫度高,冰川融水,提供大量水源,補給坎兒井。山脈與盆地落差大,水通過重力作用可以達到自流引水。(3)通過圖中折線可以判斷7月吐魯番溫度高于重慶。圖中所示,吐魯番降水稀少,說明晴天多,光照充足,為地面提供持續熱源。通過圖1 可知,吐魯番為盆地地形,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散失。(4)通過圖2 可知,吐魯番夏季溫度高,冬季溫度低,年較差大。半地窖式房屋夏季遮擋陽光,使溫度涼爽,冬季熱量不易散失,達到保溫的作用。8.(1)柴達木盆地。(2)位于我國內陸干旱地帶,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夏季多,冬春少,含沙量大,蒸發量大。(3)從氣候來看,該區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枸杞喜冷涼氣候,該區域氣溫溫差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積累糖分,使得枸杞品質較好;受土壤條件影響,該區域多為沙土,根系發達,有利于枸杞的生長。【詳解】(1)根據圖中經緯度信息,東經96度、北緯37度是我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2)特征:結合所學知識,該處位于我國內陸干旱地帶,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夏季多,冬春少,含沙量大,蒸發量大。(3)枸杞“果實大、肉厚、較甜”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第一從氣候來看,該區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枸杞喜冷涼氣候,該區域氣溫溫差大,白天光照充足,在夜晚由于光合作用積累成糖分,枸杞品質較好;第二受土壤條件影響,該區域多為沙土,適宜枸杞生長,根系發達,有利于枸杞的生長。9.(1)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3)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解析】(1)根據材料“新疆是國家重要的煤炭、油氣、清潔能源基地和輸出地之一。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對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了新要求”、“圖1新疆主要能源分布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可得,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大盆地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根據材料“圖2新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圖”及所學知識可得,新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特點主要是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3)根據材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零排放”。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及所學知識可得,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具體措施: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10.(1)沿鐵路分布(或沿河分布)(2)喀什噶爾河的水源來自冰雪融水和降雨,季節變化大,是一條內流河,流入塔里木河。原因是喀什全年降水少,但夏季氣溫較高,有利于冰雪融水提供水源。(3)發揮獨特區位優勢,開發塔里木盆地的古城遺址,積極發展旅游業;境內生活著多個少數民族,可以發展喀什民俗文化;處于邊境,鐵路和公路交通便利,可以發展國際貿易。【詳解】(1)讀圖1可知,喀什、阿克蘇等城市分布在鐵路和河流附近,即沿鐵路、河流分布。(2)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及水位等,據圖2和圖3可知,喀什噶爾河的水源來自冰雪融水和降雨,季節變化大,是一條內流河,流入塔里木河。原因是喀什全年降水少,但夏季氣溫較高,有利于冰雪融水提供水源。(3)讀圖1的圖例可知,喀什鄰近古城遺址,可以開發旅游業;讀圖2的圖例可知,喀什生活著多個少數民族,可以發展喀什民俗文化;結合材料和圖2信息可知,喀什處于西北邊境,鐵路和公路交通便利,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可以發展國際貿易。11.(1)東南向西北遞減(或由東向西遞減)。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2)種植沙棘保持水土流失,減少泥沙流入黃河,減輕黃河下游因泥沙沉積造成河床抬升等影響。(3)鄂爾多斯市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環境脆弱。沙棘具有耐早、耐寒、耐貧瘠、抗風沙等特性,可在這里生長,能防風固沙;且具有較強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沙棘的果、葉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發展沙棘產業能提高收入。大力發展沙棘產業,形成良性發展產業鏈,產生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促進鄂爾多斯市可持續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內蒙古高原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及農業。【詳解】(1)據圖分析,圖中區域東南部年等降水量線是400毫米,往西北部走是200毫米,由此確定 所示區域年降水量的空間變化特點 東南向西北遞減(或由東向西遞減)。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東的地區,降水相對較多,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發展了種植業,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西的地區,降水較少,發展了畜牧業。故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作為農區和牧區的分界線。(2)鄂爾多斯市大面積種植沙棘后,增加了植被,起到了森林保持水土的作用,減少了黃河下游的泥沙沉積。故答案為 種植沙棘保持水土流失,減少泥沙流入黃河,減輕黃河下游因泥沙沉積造成河床抬升等影響。(3)鄂爾多斯市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的原因 : 鄂爾多斯市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生態環境脆弱。沙棘具有耐早、耐寒、耐貧瘠、抗風沙等特性,可在這里生長,能防風固沙;且具有較強固氮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沙棘的果、葉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發展沙棘產業能提高收入。大力發展沙棘產業,形成良性發展產業鏈,產生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促進鄂爾多斯市可持續發展。12.(1) ②③ ⑥瓊 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①哈爾濱 ⑤湖口(2) ③隴或秦 地上河 中游地區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增,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地上河(3)a山地盆地為主、b畜牧業為主c東南沿海、d亞熱帶季風氣候、e西氣東輸或西電東送、d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解析】(1)由圖可知,本次拍攝的6個省市中,位于地勢第二階梯的有②③,其它四個都在第三階梯;我國跨緯度最廣的省是⑥海南省,簡稱瓊。其中屬于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是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亞洲最大的紅松分布區的是①黑龍江省,行政中心是哈爾濱;長江中下游分界點是湖口,位于⑤江西省。故分別填:②③、⑥瓊、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①哈爾濱、⑤湖口。(2)讀圖可知,“位于中國內陸腹地, 秦嶺橫亙其中,再往北就是黃土高原的中心地帶'是③甘肅省和陜西省,簡稱隴或秦。流經該省區的我國第二長河是黃河,在下游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因為:黃河中游地區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增,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泥沙大量沉積,河床不斷升高,形成“地上河”。(3)②、④兩地所在區域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上海市。兩地區地理環境差異顯著。②區域:位于西北內陸,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距海遠,降水少,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農業以畜牧業為主。④區域: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兩區域相比,上海市經濟發達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信息和管理經驗,但能源和礦產缺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落后,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尤其豐富。通過西氣東輸工程將新疆的天然氣輸送到上海,兩地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13.(1)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區或秘魯西部山區;緯度約2°S—12°S,經度約75°W—79°W;在低海拔的山谷地帶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2)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高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大部分地區光照時間長,適應藜麥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因此,青海省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藜麥的種植; (3)啟示: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政府要出臺扶持政策;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展機械化生產;努力開拓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詳解】(1)本題主要考查區域地理特征。藜麥原產區的地理位置可結合圖文材料從當地的經緯度位置以及當地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方面描述,歸納如下: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區或秘魯西部山區;緯度約2°S—12°S,經度約75°W—79°W;其農業特色可從農業形態、種植形式及農作物種植特色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2)本題主要考查青海省種植藜麥的自然條件優勢。可從青海省地形、地勢、氣候特征以及藜麥生長特性等角度分析作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海省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高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大部分地區光照時間長,適應藜麥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因此,青海省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藜麥的種植;(3)本題主要考查區域農業發展方向。青海省發展農業對其它地區的啟示,結合材料“青海省多數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藜麥”“政府提供免息貸款”“組建合作社,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現代農業機械在田間作業”,可從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政府要出臺扶持政策;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展機械化生產;努力開拓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等角度作答。14.(1)沿河分布、盆地邊緣。(2)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時間長,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物積累;生長周期長;水源較充足、水質優良;收獲期降水少,有利于棉花采摘等。(寫出二點)(3)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從圖中可以看出,新疆棉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區,沿河分布。(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棉花是一種喜光作物,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的棉花,纖維長,顏色白,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亞歐大陸內部,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它是我國接受太陽輻射較多的地區之一,維度較高,夏季太陽高度角較大,白晝時間長,晴天多,光熱條件十分充足,再加上水源較充足、水質優良;收獲期降水少,有利于棉花采摘等。(3)可對癥下藥,如推動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機械使用率,降低人工成本;打造智慧農業,精準施肥用藥等15.(1)區域:新疆;地勢:北高南低。(2)當地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全年少雨且集中在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核桃的養分積累。(3)因地制宜的發展本地區的特色產業;加強科技投入,培養新品種,提高產量;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競爭力;加強政府的扶持和引導。【詳解】(1)根據材料一中國局部區域圖可知溫宿縣位于我國的新疆地區;根據材料一的地形圖可知溫宿縣南部有一個湖泊,北部有河流注入湖泊,所以可以知道該地區地勢是北高南低。(2)根據材料二可知,溫宿縣的冬季最低溫低于零度,夏季溫度較高,全年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所以溫宿縣應當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核桃的成長。(3)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可知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自然地理情況,所以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發展適宜本地區自然地理情況的產業,即因地制宜的發展本地區的特色產業;根據材料“經過12年科技攻關,培有了8個優質薄皮核桃新品種”可以知道加強科技投入,培養新品種,提高質量和產量;根據材料“在革命大渠北岸30公里沿線發展6萬畝集生態、節力光為一體的薄皮核桃生產基地”可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競爭力;綜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切的措施都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的正確的引導。16.(1)北溫帶 0度以下 內蒙古高原 0.8厘米(2)自然:地處我國北方,降水少。人為: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圍墾造田和過度砍伐。獲得“地球衛士獎”的榮譽原因: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營造出112萬畝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目前的80%(只要回答出其中任何1點即可)【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塞罕壩位于北溫帶,冬季氣溫在零度以下,其地形單元屬于內蒙古高原,圖上距離等于實際距離乘以比例尺。塞罕壩和北京的距離是0.8厘米。(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成塞罕壩“山川秀美、林壑幽深”不復存在的原因地處我國北方,降水少。人為原因是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圍墾造田和過度砍伐。獲得“地球衛士獎”的榮譽原因是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營造出112萬畝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目前的80%。17.(1)青藏地區(2)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得,我國分為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四大地理區域,B處于我國的青藏地區,有獨特的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圖示中所示區域是我國的青藏地區。(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我國的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水資源短缺,制約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我國的西北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兩地光照充足, 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根據所學知識可得,青藏地區主要的特色旅游資源有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18.(1)干旱,降水少。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阿拉善高原的氣候特征及成因,在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的作用及“螞蟻森林”項目的創新及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借鑒作用。應根據題中材料、地圖及所學知識來作答。【詳解】(1)阿拉善高原主要位于我國非季風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干旱,降水少。此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阿拉善高原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森林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作用,故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據材料“累計創造了超過40萬人次的綠色就業崗位”可知,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等。(3)“螞蟻森林”項目的創新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借鑒作用是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19.(1)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臨近塔里木河和阿克蘇河(或鄰近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的交匯處。)(2)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長;水源豐富,灌溉便利;位于墾區,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3)“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說明市場需求大等;“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說明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說明當地人民的辛勤勞動。【詳解】(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阿拉爾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臨近塔里木河和阿克蘇河(或鄰近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的交匯處)。(2)根據圖片信息和材料可知,阿拉爾市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長;水源豐富,灌溉便利;位于墾區,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3)結合材料“我國棉花消費水平維持在每年600-800萬噸”說明市場需求大等;“國家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補貼棉農”說明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幾代新疆建設兵團人的艱苦開發”說明當地人民的辛勤勞動。20.(1)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任意2點即可)(2)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任意2點即可)(3)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任意1點即可)【詳解】(1)岷縣發展當歸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優勢:岷縣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氣候濕潤,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2)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到岷縣投資建廠的原因: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3)岷縣當歸產業的發展對山區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山區貧困縣應當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積極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等。【點睛】本題考查岷縣自然地理特征及其特色產業。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