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岳麓書院來看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目標:1.運用圖片和史料,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歷程,分析佛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培養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2.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西學東漸的特點并正確評價其歷史作用。(時空觀念)3.通過東亞文化圈和中學西傳,認識中華文化的重大貢獻,明確中華文化發揮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樹立文化自信,堅持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家國情懷)教材分析:本課選為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教材《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一單元第2課,主要涉及兩個學習要點:一是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二是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第一子目探討佛教傳入和西學東漸對中華文化產生的影響;第二子目重點探討中華文化對亞洲、歐洲及世界產生的影響。中華文化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文化吸收了不少來源于異國他邦的文化,古代佛教傳入之后逐漸與儒、道文化相互融合與本土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近代西學東漸取歐美之長挽救民族危機。自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前后,西學東漸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維新變法。道路探索經歷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傳入后,促進中華文化進一步發展、升華。教學重難點: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正確認識中華文化在當今人類文明的作用知識結構:教學過程:【導入】簡單介紹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一,被譽為中華最高學府之一。書院千年辦學歷史中涌現了大量知名人物,如:朱熹、王夫之、魏源、曾國藩、毛澤東等人。可以說岳麓書院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們就以岳麓書院為視角,去探尋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齊讀課標】: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過渡】中華文化是史上僅有的歷經幾千年歲月仍舊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古老文明,探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華文化在面對外來文化時采取兼容并包的態度。兼容并包融佛教之萃1.佛教傳入中國的概況【師】古印度誕生的佛教在兩漢時期傳入我國。請同學們根據岳麓書院的發展歷程,概括佛教在中國傳播的表現。學法指導:審問題、析材料、找對應、組答案。材料一:岳麓山早為佛、道所據,并成為文士薈萃之地。古麓山寺在西晉年間創立,被稱為“湖湘第一道場”,山中寺庵林立,宮觀相望。唐末五代時期,僧人智璇“思見儒者之道”,割地建屋,并購置經籍,正式辦學,為岳麓書院前身。 ——楊慎初《岳麓書院建筑與文化》【師】 從材料的“西晉“時期,山中“寺庵林立”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唐末”“僧人思見儒者之道”可以得出佛教在隋唐時期完成本土化。在宋明時期伴隨理學的發展,佛教融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岳麓書院獨特的發展歷史,它形成了開放包容的辦學風氣,促進文化的交流和發展。2.佛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師】歷史上,岳麓書院曾舉辦了一場文化盛事,理學兩大學派代表人朱熹和張拭,不顧學派之別,在岳麓書院進行公開的學術討論,促進了宋明理學的發展,推動了儒學哲學化進程。請同學們結合材料思考佛教是如何促進儒學發展的?材料一:宋明理學屬于新儒學,但是“陽儒陰釋” ……特別是在思維模式、修行方法等方面,理學受到佛教的影響就更加明顯。可以這么說,如果不懂得佛教的思維模式和修行方法,對于理學就如同隔岸觀火。——張岱年《中華文化概論》提示:儒學吸收了佛教的思維模式和修行方法,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邏輯思維和哲學觀念材料二:朱熹推動了岳麓書院在南宋的繁榮發展,使之成為理學中心之一。把代表封建統治秩序的綱常倫理作為書院教學的主要目標,……著重人格教育的教導,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修養。成為南宋書院普遍采用的學規,且為元、明、清歷代書院所沿襲 ——朱漢民《岳麓書院史》【師】理學家對佛教秉承批判繼承的態度。宋明理學在南宋之后成為官學,理學家提倡的道德要求成為社會共識,批判佛教的消極避世思想,強調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進一步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師】觀察下列圖片,概括佛教傳入對中華文化還有哪些影響?提示:宗教信仰、建筑藝術、語言詞匯、文學藝術【小結】中華文化在面對外來文化沖擊的時候,選擇了融佛教之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佛教融合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為文化的發展增添動力。【過渡】光陰荏苒,歲月不言,隨著時代的變遷,中華文化在近代又面臨新的挑戰。取歐美之長【師】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強行打開中國大門,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不斷加重。中華民族積極探索救亡圖存之路,主動向西方學習,取歐美之長,挽救民族危機。【合作探究】請同學們根據下列材料,完成小組合作探究。任務一,對岳麓學子近代救亡圖存之路進行排序,并說明理由。以岳麓學子為代表,概括中華民族的艱難探索之路。①購買外洋器物……,始而演習,繼而試造。——曾國藩②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③吾人不可不研究其科學也。近世科學發達,歐美各國因致富強。 ——楊昌濟④要學那改革弊政;要學那美利堅,離英自立。 ——陳天華提示:②①④③,【師】鴉片戰爭后,魏源、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19世紀6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堅持中體西用的思想,學習器物層面;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主動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到1915年,新文化運動前期,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史學界將這個長期的過程稱為“西學東漸”。概括材料可以得出近代西學東漸,體現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特點。務求實之真【過渡】事實上,在取歐美之長這條道路上,上述中國人幾乎都失敗了,面對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如何兼容這一問題,一位在岳麓書院求學的青年學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師】岳麓書院講堂上懸掛著一塊“實事求是”牌匾,教育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青年毛澤東求學于此,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他走上了一條與前人不同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積極進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如:工農武裝割據、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為中華文化發展提供強大內在動力。實事求是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之一,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都堅持從實際出發,務求實之真。【播放視頻】【師】近代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主動學習外來優秀文化,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任務二,請同學們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于借鑒學習外來文化的看法。材料一: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毛澤東文集》第7卷材料二:接受外來思想,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照搬,而必須根據具體條件加以采用,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毛澤東《同英國記者斯坦因的談話》,《毛澤東文集》第3卷【師】正如習總書記所說,我們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要堅持以我為主,兼容并包,為我所用。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滿足中華文化的發展要求,創造更璀璨的文明成果。【小結】回顧中華文化發展歷程,中華文化正是由于獨特的包容性和創新型,才鑄就了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這種模式也為世界其他文明吸收外來文化提供了經驗和借鑒。【過渡】在世界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發展的同時,中華文化也在滋養著世界文化。中華民族秉承著含弘光大的態度,與世界共享眾多文明成果。含弘光大澤披東亞【合作探究】請同學們比較下列材料,分析岳麓書院與韓國成均館有什么共同點?提示:直觀從圖片感受到的,結合材料分析設施承擔的職能。【師】可以看出二者在建筑形式、文字書寫和儒學多個共同點,事實上除開朝鮮半島,其他東亞國家和地區也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包括越南喃字,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政治制度,東亞各國的傳統服飾和社會生活。中華文化對東亞地區的影響【師】總結上述材料,史學界將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地域實體稱之為“東亞文化圈”在地域范圍上,是以中國為核心,包括了朝鮮、日本、越南、琉球在內的東亞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共同要素是,漢字、儒學、中國式律令制度。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中華文化推動東亞文化的發展。【過渡】實際上,中華文化不僅推動東亞地區文化發展,也推動著歐洲的社會進步,同學們可以舉出什么例子說進行說明?(二)光耀歐洲【師】四大發明傳入歐洲,促進歐洲社會教育、商業和政治變革。除開物質文明之外,中華文化在精神文明領域也對歐洲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結合材料,思考中華文化的什么價值理念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解放?材料一:岳麓書院中的朱熹題字。材料二:伏爾泰和部分啟蒙思想家對中國思想和政治的贊美表明,他們反對神權統治下的歐洲君主政治,而把一個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寬容而有節度的政治制度作為理想的目標。霍爾巴赫:“中國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個將政治和倫理道德結合起來的國家……要使國家繁榮,必須仰賴道德。” ——《(選必三)教師用書》【師】提示:忠心、孝順、清廉、氣節,這是宋明理學所倡導的社會道德規范,強調人們應該堅持道德意識,這種極高的道德修養又蘊含了理性主義色彩。世界聯系加強后,中華文化也傳播到歐洲,理學倡導的道德意識和理性色彩受到部分啟蒙思想家的推崇,成為他們進行思想解放,反對封建神權統治的思想武器。【小結】所以中華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課堂小結】院中春秋,世上千年。今天我以岳麓書院為視角向大家介紹了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中華文化對內一直堅持兼容并包的思想,積極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對外秉承著含弘光大的態度,分享文明成就。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世界文化的進步。【活動】作為貨真價實的古老文明的一份子,大家正應該梳理文化自信,根植歷史,繼往開來,向世界表達中國聲音,展現中國風采。現在請你們來向評委老師講述當今中華文化對人類發展的影響還表現在哪些方面?【升華】對人類文化發展這一議題,習總書記給與當代年輕人一份寄語。讓我們齊讀:歷史證明,堅持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人類文明就能不斷發展繁榮。人類文明所蘊含的價值,一定能夠為我們破解時代難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文化因交流互鑒而繁榮,人類因團結合作而強大,我們要堅持文明互鑒,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