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 傍水而居 同步練習--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1.中央電視臺欄目組到浙江長興拍攝太湖開捕的專題節目。在太湖街道新塘碼拍到許多外地商人前來洽談生意,而這一專題節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碼來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 )A.經濟交流、技術交流 B.信息交流、技術交流C.技術交流、人才交流 D.經濟交流、信息交流2.目前威尼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 )A.人口過多 B.資源缺乏 C.環境污染 D.海水倒灌,水位上漲3.日本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造就日本漁業發達的自然條件有( )①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②日本科技先進,造船業發達③日本位于北海道漁場,漁業資源豐富 ④日本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實行人工養殖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4.一位來華旅游的外國游客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車輛,行走在那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據此推測這位游客可能來自( )A.巴黎 B.威尼斯 C.巴西利亞 D.蔚山5.威尼斯的標志性建筑是 ( )A.圣馬克廣場 B.圣馬克教堂 C.嘆息橋 D.鳳凰歌劇院6.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中緯度位置最低的是( )A.印度尼西亞 B.菲律賓 C.日本 D.印度7.威尼斯的大型“公共汽車”和“小汽車”分別是指( )A.公交車和汽艇 B.交通船和汽艇C.交通船和汽車 D.交通船和木船8.烏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鄉因水而興。這里的河流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福祉有①灌溉農田,利于水稻種植 ②水產養殖,利于漁業發展③水上航運,便于交通運輸 ④水能豐富,便于水力發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日本漁業發達的原因有( )①多優良港灣②國土面積小③海岸線曲折④日本沿海海域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⑤發達的電子工業和造船業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10.下列關于世界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亞馬孫河流經地區多為熱帶雨林氣候B.尼羅河流經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C.美國密西西比河注入印度洋D.長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河流11.下列國家與我國陸地為鄰的是( )A.日本 B.越南 C.韓國 D.菲律賓12.下列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是( )A.俄羅斯 B.日本 C.印度 D.巴基斯坦13.暑假里,小明一家跟隨旅游團到歐洲旅游,這期間他們游玩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詩人拜倫在1817年來到這里時,驚艷于這座水都的脫俗之美,忍不住送給了它“亞得里亞海的明珠”的封號。現在這座水都因水而憂,主要原因是( )①游客數量過多 ②水體污染嚴重 ③海水倒灌 ④水位上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中,位于我國東面的是( )A.朝鮮、韓國 B.日本、韓國 C.日本、朝鮮 D.朝鮮、俄羅斯15.世界各地的勞動人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以色列人利用河湖水發展水稻種植業B.威尼斯人建成了聞名于世的“水上都市”C.瑞士人在阿爾卑斯山區開辟梯田大力發展種植業D.肯尼亞的馬賽人利用本地草原平坦遼闊的自然條件,大面積發展現代畜牧業16.閱讀埃及地形圖(圖1)、埃及農業分布圖(圖2),回答問題。(1)觀察圖1,埃及的經緯度位置: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半球(填東、西),領土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填溫度帶)。相對位置:埃及是一個地跨__________兩洲的國家,兩洲分界線是__________運河;東臨紅海, 北臨__________海, 西與利比亞接壤, 兩國國界線的類型是__________。(2)根據圖1中尼羅河的流向,可以判定埃及地勢的特點大致是(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東高西低 D.西高東低(3)觀察圖2,分析埃及灌溉農業的特點,并結合圖1分析原因。17.發展中的問題。(1)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使日本捕魚的范圍__________。(2)隨著日本國內__________的發展和__________的增加,漁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如:__________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質明顯惡化;沿海地帶的__________,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參考答案:1.D【詳解】材料“在太湖街道新塘碼拍到許多外地商人前來洽談生意”體現的是經濟交流;材料“這一專題節目播出后到太湖街道新塘碼來的外地商人就更多了”體現的是信息交流,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2.D【詳解】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威尼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海水倒灌、水位上漲。這是因為威尼斯在海底打造木樁地基,在其上搭建建筑,海拔相對較低造成的;故答案選D。3.C【詳解】結合所學,日本漁業發達的自然條件是:日本屬于島國,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①正確;日本位于北太平洋漁場附近,漁業資源豐富,③正確;“日本科技先進,能造優良的漁船和優良的漁網”和“日本大力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屬于人文條件,排除②④。故選①③組合,排除ABD,C項正確。故選C項。4.B【詳解】根據材料“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車輛,行走在那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可知,當地河湖眾多,結合所學可知,意大利威尼斯有“水城”稱號,海洋環繞、河湖眾多,出行依靠船只,所以這個游客可能來自威尼斯,故選B;其他三個城市均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CD。5.B【詳解】圣馬克教堂具有千年歷史,是威尼斯的標志性建筑,故答案選B。6.A【詳解】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馬來西亞,緯度位置最低的是印度尼西亞,故答案選A。7.B【詳解】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西南部,是世界著名的“水城”,縱橫交錯的河道相當于公路,交通工具是船,該城市的大型“公共汽車”是交通船,“小汽車”是汽艇,故選B。8.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烏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鄉因水而興。這里的河流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福祉有灌溉農田,利于水稻種植。①說法正確;水產養殖,利于漁業發展。②說法正確;水上航運,便于交通運輸。③說法正確;而建立水力發電站,多建于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的地方。烏鎮地形為平原;地勢低平,不適合建立水力發電站。④說法錯誤。從而得出①②③說法正確,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C【分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是日本漁業發達的原因,試題難度較易。【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是世界上的強國,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因此對外依賴性較強。所以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便于原料的進口和工業產品的出口,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多火山、地震。日本國土面積小,不能成為日本漁業發展的條件,所以只有①③④⑤正確,故選C。10.A【詳解】亞馬孫河流經巴西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多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A對;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尼羅河沒有流經俄羅斯,B錯;美國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美國沒有瀕臨印度洋,C錯;長江是世界上第三長河,D錯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的是世界的主要的河流。11.B【詳解】我國有14個1陸上鄰國,分別是東臨朝鮮,北臨俄羅斯和蒙古,西北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部有阿富汗,西南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部有緬甸、老撾和越南。所以正確的是B。12.B【詳解】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和馬來西亞。所以在四個選項中,日本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故選B。13.D【詳解】結合所學,威尼斯因水而憂,主要是海水倒灌,水位上漲,可能要被水淹,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排除ABC,D項正確。故選D項。14.B【詳解】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馬來西亞,位于我國東面的是日本、韓國,故答案選B。15.B【詳解】威尼斯水道縱橫交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的美譽,故B符合題意;以色列2/3的國土是戈壁和荒漠,水資源匱乏,不具備用河湖水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條件,排除A;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區不適合發展種植業,適合發展旅游業,排除C;馬賽人生活在非洲中部,逐水草而居,沒有發展現代畜牧業,排除D。故選B。16.(1)22.5°N—32.5°N,24.5°E—35.5°E(允許有0.5°的誤差);東;北溫帶;亞、非;蘇伊士;地中;經線。(2)A(3)特點: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帶;以小麥、棉花等耐旱作物為主。原因:埃及其他地方沙漠廣布,尼羅河谷地帶可以利用尼羅河豐富水資源發展灌溉農業;氣候干旱,適宜種植耐旱作物。【詳解】本題考查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勢、農業,旨在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觀察圖1可知,埃及大致位于22.5°N—32.5°N,24.5°E—35.5°E之間;埃及位于東半球(20°W向東到160°E是東半球);據埃及緯度位置可知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埃及是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國家;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東臨紅海,北臨地中海,西與利比亞接壤,兩國以經線為界。(2)觀察圖1可知,尼羅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可以判斷,埃及的地勢南高北低,A選項正確,排除BCD選項。(3)特點:從圖2可以看出,埃及的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帶;以小麥、棉花等耐旱作物為主。原因:從圖1可以看出,埃及其他地方沙漠廣布,尼羅河谷地帶可以利用尼羅河豐富水資源發展灌溉農業;氣候干旱,適宜種植耐旱作物。17.(1)大大縮小 (2)經濟 人口 工業廢水 填海造地【詳解】(1)日本漁業發達,在二戰前,遠洋漁業發達,二戰后,隨著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使日本捕魚的范圍越來越小。(2)隨著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漁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質明顯惡化;沿海地帶的填海造陸,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這樣使得日本的傳統漁業發展非常困難。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