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世界大家庭 練習--2022-2 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1.下列關于法國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屬于西歐地區 ②是發達國家之一③位于低緯度區 ④與英國隔海相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日本工業發展的弱點是( )A.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B.地域狹小,資源貧乏C.島國海岸線曲折 D.火山、地震的威脅大3.竹樓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環境是( )A.炎熱多雨 B.干燥少雨 C.四季分明 D.寒冷潮濕4.關于漢語使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漢語僅限漢族人使用,少數民族通用的是自己的語言B.漢語僅在我國使用,海外華僑說英語C.漢語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之一D.漢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5.甲地比乙地人口稠密,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確結論是( )A.甲地一定比乙地的地勢平坦B.甲地每平方千米內的人口數目一定比乙地多C.甲地的氣候一定比乙地氣候溫暖濕潤D.甲地的人口數一定比乙地多6.關于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敘述正確的是( )A.在一些河流中上游地帶,聚落密集B.在一些高山、荒漠地區,少或沒有聚落C.在一些大河下游三角洲,聚落較分散D.在一些礦產地大量使用了通敵,聚落少傳統的聚落建筑風格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然環境的烙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7.圖中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環境是A.炎熱干旱 B.終年嚴寒 C.高溫多雨 D.地勢高峻8.下列條件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是A.自然資源豐富 B.地形崎嶇 C.氣候溫和濕潤 D.交通便利9.讀由村莊演變為一般城市的幾個階段示意圖,完成下題.村莊演變為一般城市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10.下列語言中,被確定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有( )①法語②意大利語③西班牙語④葡萄牙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世界上人口最多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分別是( )A.中國、俄羅斯 B.中國、澳大利亞 C.美國、加拿大 D.印度、美國12.文本整理是常用的學習方法。下列整理正確的是( )A.分層設色地形圖判斷——褐色越深,海拔越高;綠色越深,海拔越低B.云南傣族竹樓——適應當地白天高溫的環境,有墻厚、窗小的特點C.工業區選址——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都選在河流的上游地區D.從動植物看氣候——熱帶雨林的植物葉小,沙漠中的植物多為闊葉13.下列地區聚落分布密集的是A.非洲北部 B.中國東部沿海地區 C.北美洲北部 D.南美洲的赤道地區14.關于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亞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信奉基督教B.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清真寺C.亞洲西部的居民以阿拉伯語為主要語言D.黃種人的典型特征是膚色淺,鼻粱高,嘴唇薄15.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嶇 C.交通便利 D.資源豐富16.下圖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剖面穿過的地形以山地為主 B.該大洲一定在北半球C.乙地的氣候屬于溫帶氣候 D.乙地所在國是發達國家17.2021年9月9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會議通過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新德里宣言》。閱讀地圖,回答問題。(1)“金磚五國”中完全位于亞洲的國家是_______和_______。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_(填字母),D國和E國位于_______洲和________洲。(2)圖中D國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____________。亞洲東部的B國以________人種為主。(3)從經濟發展水平看,“金磚五國”均屬于________國家。它們在會議期間最有可能采用的官方語言是________。18.位于海洋周圍、湖畔河邊的人們,生活有獨特的風情。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日本國士主要由四大島組成,其中①是_______島:首都東京所在的島是_______島。(2)寫出乙圖地理事物的名稱。A. (城市)B. (城市)C. (水域)D. (水域)(3)從半球位置來看,日本和意大利位于( )A.東半球、南半球 B.東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4)“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的生產和生活與水息息相關,獨具特色。請從生產和生活兩個角度各舉一例說明。參考答案:1.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法國是一個本土位于西歐的國家,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①②④ 正確;法國大部分屬于溫帶,屬于中緯度地區,③錯誤。故①②④ 組合正確,排除ACD,B項正確。故選B項。2.B【詳解】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原料和燃料需要大量進口,是日本工業發展的弱點,B項正確;日本人口超過1億,有豐富的勞動力,是日本工業發展的優勢,排除A項;日本四面臨海,是個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是日本工業發展的優勢,排除C項;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但火山、地震威脅不是日本工業發展的主要弱點,排除D項。故選B項。3.A【詳解】試題分析:竹樓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竹樓四面通風,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具有通風防潮的特點。所以反映了炎熱多雨的自然環境。考點:該題考查聚落與環境的關系。4.C【詳解】本題考查漢語的概況。漢語是我國通用語言,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也是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的華人、華僑使用的主要語言。漢語是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之一;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英語。故選C。5.B【詳解】甲地比乙地人口稠密,說明甲地的人口密度大,即甲地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數量比乙地多,故B選項正確;其它三項結論均不能由題干信息推導得出,排除ACD選項。6.B【詳解】試題分析:根據鄉村和城市聚落的區別解答.解: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兩岸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分散.故不符合題意.B.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故符合題意.C.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故不符合題意.D.在一些礦產地,人口眾多,所以聚落較多.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考查了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特點,結合實際解答.7.C 8.B【分析】試題分析:7.圖中建筑是分布在我國西南部及東南亞地區的高腳屋,這些地區的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多,故選C。8.聚落一般形成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資源豐富的地方,地形崎嶇的地方不容易形成聚落,故選B。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了聚落與環境。9.B【詳解】試題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解:鄉村與城市間演變的一般過程是村莊﹣集鎮﹣城鎮﹣城市;讀圖可得,②為村莊,③為集鎮,①為城鎮,④為城市,根據題意.故選B.【點評】該題主要考查聚落的演變過程,理解掌握.10.C【詳解】世界上的語言種類很多,使用人數和國家較多的語言主要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這六種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故選C。11.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12.A【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褐色越深,海拔越高;綠色越深,海拔越低,A項符合題意;云南傣族竹樓適宜氣候炎熱潮濕的環境,B排除;工業區選址在河流上游地區會污染水源,C排除;熱帶雨林的植物為闊葉,沙漠中的植物葉片較小,D排除。故本題選A。13.B【詳解】試題分析:聚落密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最優越,所以是世界上聚落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故選B。考點:該題考查聚落與環境。14.C【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亞洲西部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使用的語言主要是阿拉伯語,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伊斯蘭教,C項正確,排除A項;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教堂,伊斯蘭教的特色建筑是清真寺,排除B項;膚色淺,鼻梁高,嘴唇薄是白色人種的特征,排除D項。故選C項。15.B【詳解】試題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考點:本題考查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16.A【詳解】由圖示“加勒比海”“里約熱內盧”等,可知該大洲為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南美洲地形以山地為主,故排除B,A項正確;圖示該地所在國家為巴西,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為發展中國家,排除CD。故選A項。17.(1) B C A 南美洲 非洲(2) 巴西高原 黃色人種(3) 發展中國家 英語【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及圖示信息可知,金磚國家有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國,而完全位于亞洲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即圖中的B和C,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即圖中的A。D國是巴西,位于南美洲;E國是南非,位于非洲。(2)根據所學知識及圖示信息可知,圖中D國是巴西,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亞洲東部的B國是中國,中國人以黃色人種為主。(3)據所學知識可知,金磚五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從經濟發展水平看,“金磚五國”均屬于發展中國家,它們之間的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它們在會議期間最有可能采用的官方語言是英語。18.(1) 北海道 本州(2)羅馬;威尼斯;地中海;亞得里亞海(3)B(4)生產:日本是漁業發達的國家,生活:日本形成獨特的“魚文化”(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領土有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主要島嶼組成;它處在環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帶上,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日本的首都是東京,位于其最大的島嶼本州島上;由圖可知,①是北海道島;故①填“北海道”、②填“本州”。(2)根據所學知識,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由圖可知,A和B所在的國家是意大利,而C為地中海,D為亞得里亞海;故A為“羅馬”、B為“威尼斯”、 C為“地中海”、 D為“亞得里亞海”。(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從半球位置來看,日本和意大利位于東半球、北半球,ACD項錯誤,B項正確;故選B項。(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是一個島國,沿海海域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漁場,在人們的生活中魚無處不在;日本有悠久的捕魚歷史,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故從生產角度:“日本是漁業發達的國家”、從生活角度:“日本形成獨特的“魚文化”。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