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西剪紙享美勞動目標:1、能夠了解湘西苗族剪紙的手工特點及文化2、能夠獨立完成剪紙的手工制作。3、培養熱愛民間手工工藝的勞動精神,激發對家鄉手工藝文化的自豪感。勞動導入:湘西苗族剪紙又稱為“銼花”,是苗族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代表。在其悠久的歷史發展歷程中,已經滲透到苗族社會、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苗族獨特的藝術文化符號。本節勞動實踐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湘西剪紙。勞動準備:資料準備:剪紙工藝有它獨特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據說最早的剪紙藝術是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即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當時,人們利用各種薄片材料,通過雕、鏤、剔、刻、剪等多種鏤空雕刻技法,在諸如金箔、皮革、絹帛、樹葉等材料上剪刻紋樣,制成各種工藝品,這便是所謂的早期剪紙藝術,湘西苗族婦女用心靈和銼刀創造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剪紙品種————銼花藝術,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剪紙藝術,但是它和一般的漢族剪紙有著很大區別。苗族銼花以獨特的制作工藝,銼出具有苗族特色的紋樣,傳承著苗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材料工具準備:A4紅紙、剪刀、筆、復寫紙、圖紙、刻刀。勞動過程1、 將圖紙和紅紙對折,復寫紙放在圖紙和紅紙中間位置。保證描圖的位置有復寫紙襯托,這樣才能把圖案完整描到紅紙上2、將圖紙和紅紙對折,復寫紙放在圖紙和紅紙中間位置。描繪期間保持紅紙、圖紙和復寫紙位置相對固定,不要移動,避免描繪出來的圖案線條錯亂。3、沿著描好的圖案剪裁,剪出圖案的輪廓。在剪時往往會出現剪不動、容易斷線條與走樣的現象,剪時把紙捏緊,拿平剪時不能邊剪邊看,這樣會使畫稿與下面的紙張脫節走樣。剪完后,發現有毛邊、連角和漏剪的地方,還可以再進行修整。4、用刻刀沿著圖案描好的內部線條刻掉多余的部分,露出圖案,平鋪開來完成剪紙制作。刻紙的順序,要從里向外發展,最后清理邊部。先刻掉小的空隙,留下大的塊,以支撐全畫面,即由小到大,由細到粗,由局部到整體,不應相反。既或是刻極細的線條也要行雙刀,然后把刻掉的紙線剔除。勞動延伸:剪紙的圖案多種多樣,除了剪出逼真的動物形狀外,還可以剪出漂亮的字體。請同學們用剪刀和彩紙嘗試剪出一組字體,比如“努力”或者“勤奮”,并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下面的空白處。勞動總結:了解和掌握剪紙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培養了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能力,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喜愛之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