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掌握安史之亂的相關人物及信息,知道其原因、影響;了解黃巢起義及其影響;了解五代十國的大致結構。學會用唯物史觀看待歷史發展規律。2、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法,結合本地學生基礎較弱的實際,簡化自學過程,適當增加補充講解比重;下課前以PPT形式列出選擇以及分析等題目,對學生進行當堂訓練。3、本課之前已學習了初唐和盛唐的歷史,而今學習唐朝的衰亡史,同學們要學會總結歷史規律,并從歷史中學習有益經驗,以史為鑒,并作用于生活和學習。課時安排:一課時學情分析學生系西藏本地生源,對中原歷史興趣不大,為提高其學習興趣,必須使內容上足以吸引人、講授生動,適當時稍加詼諧;學生隨意接觸歷史學習半年多,但其分析、理解、學習歷史的能力仍處于極初級的階段。對此,應使教學內容簡單化、重點化;部分孩子或不懂、或不懂半懂,這給講授、指導造成極大困難。個人辦法:以注音和詞語解釋、語句白話化從一定程度上減小這種影響。教學重難點、教具重點:安史之亂的相關人物、黃巢起義;難點:安史之亂的成因、影響;五代十國。教具準備:PPT課件、教案、課本教學過程導入: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話題開講本課,依次對四人做簡單介紹后,將重點放在楊貴妃即楊玉環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較為詳細的介紹楊貴妃及其身邊的人物,而后話鋒一轉,指出她的身世結局。設問: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這節課我們就帶著問題一起來學習這段中唐到晚唐、直至唐朝滅亡的歷史。首先,我們看本節第一子目錄—安史之亂。(設計意圖:引起學生興趣,奠定本堂課上面學生自學積極的基調。)安史之亂自學模塊:帶以下三個問題閱讀并找出答案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什么?安史之亂的主要叛亂者有哪些?安史之亂的歷史影響是什么?(設計意圖:以帶著問題找答案的方式達到學生自學的目的。)提問后訂正:原因:①唐玄宗統治后期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各種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②節度使集軍政財權于一身,勢力強大;③安祿山兼任三鎮節度使,野心膨脹。主要叛亂者:安祿山、史思明;影響:①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②唐朝國勢由此由盛轉衰;③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補充講解模塊:對玄宗天寶年間的作為做一個簡介,以及其身邊的人物(高力士、楊國忠、李林甫、楊貴妃、賈昌);對安祿山、史思明的身世進行介紹;對安史之亂的大致過程進行敘述。(設計意圖:①便于學生對課本上知識點的連接、理解;②增強課堂的趣味性;③滿足部分學生對歷史知識拓展的需要。)連接語:安史之亂發生于唐中期,在隨后的一百多年里,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以及周邊民族政權入侵等內憂外患之中。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堅持之后唐朝的大廈最終臨近崩塌,是什么事件給了它致命一擊?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二子目錄—黃巢起義。黃巢起義自學模塊:帶以下問題閱讀并找出答案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起義的結果及影響各是什么?提問后訂正:原因:①唐朝后期統治腐敗、宦官專權;②藩鎮割據加重,發生兼并戰爭,中央無力控制;③民賦繁重,人民生活困苦,又遇災荒,無以為生。結果:失敗影響:起義軍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補充講解模塊:黃巢身世簡介,起義大致路線以及過程;宦官專權,“甘露之變”等事例說明;后期肅宗、憲宗等人的削蕃失敗。連接語:“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帶領義軍攻進長安,建立政權,但好景不長,官兵們大肆搶劫,搞得人心惶惶,再加上藩鎮的鎮壓,起義失敗。而后曾經的起義軍將領朱溫成為藩鎮,與朝廷重臣李克用相互攻伐,最終于907年,朱溫滅唐建立梁政權。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自學模塊:帶以下問題閱讀并找出答案唐滅亡后我國進入哪一歷史時期?五代分別指哪五個朝代?提問后訂正:唐朝滅亡后我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補充講解模塊:以PPT列表形式對五代十國建立時間、名稱做出簡介;(突破難點:口語上的敘述不易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五代十國的結構,以圖表形式進行突破。)對當時的南北經濟以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進行敘述;周世宗改革。課堂上當堂訓練(亦及課堂小結)概括本節課所講重點知識,以選擇、分析題形式列出。(設計意圖:①即是本課的課堂小結;②鞏固學生本堂課上的學習;③以題目形式展現知識點,適應學生考試所需,提前訓練。)六、板書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唐朝的衰亡 黃巢起義(致命打擊) 五代十國朱溫滅唐(滅亡)教學反思本課涉及到自安史之亂到唐朝末期再到五代十國,時間跨度將近300年左右,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造成一定困難;而三個子目錄的內容之間的時間跨度也相對大,獨立性強,為方便學生理解,幫助學生構建聯系在一起的中晚唐歷史,不至于學生腦海中出現中國史斷層,采用較細致的連接語連接每一個子目錄,并對期間的歷史做一個簡單介紹。學生對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部分學習較為輕松,在對五代十國的把握上有待提高,而像這種中國古代分裂割據時期的學習又經常出現這種掌握不牢的情況,應在教學內容上簡單化、重點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