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把握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特點。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后果,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比,認識到統治者個人的作為,將直接影響歷史發展的軌跡,甚至導致一個王朝,一個國家的衰亡,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2.從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維護國家大一統的重要性。【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唐玄宗后期統治的腐敗;唐朝的滅亡教學難點: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影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唐朝的著名詩人杜甫,寫了一首《憶昔》詩,稱贊“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盡管這首詩不無溢美之處,但大體上還是符合事實的。但在另一首詩《垂老別》“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中卻描寫了另一種景象(解釋詩句)造成這種慘狀的原因就是安史之亂。玄宗天寶年間為什么會爆發安史之亂,及對唐朝有什么影響,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第五課的學習。(板書課題———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二.新課講授(整體感知,形成知識結構框架)目標導學一:安史之亂“安”:安祿山“史”:史思明安史之亂是755--763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一場大規模叛亂。(一)背景(原因):(多媒體展示以下材料)學生探討:安史之亂爆發的歷史背景?材料一:(天寶元年)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一五材料二開元以后,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材料三天寶元年(742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四十九萬人,占全國總兵數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十五萬人。材料四安祿山兼三大兵鎮獨掌15萬的兵力,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答案提示:1.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2.節度使勢力膨脹。 3.形成外重內輕,邊疆形勢緊張。4.安祿山擔任三個邊地的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4.朝廷內部將相不和。(二)過程1.(多媒體展示安史之亂的基本過程圖)教師講述:安史之亂的基本情況。(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763年被平定)2.(多媒體出示圖片及問題:安史之亂的影響)讀教材,學生回答:安史之亂的影響答案提示: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唐朝邊防空虛,中央集權日益削弱,逐漸形成君弱臣強,藩鎮割據的局面。3. (多媒體出示藩鎮割據形勢圖和割據表現的內容)看教材解釋,理解唐末的藩鎮割據目標導學二 黃巢起義和唐朝的滅亡1).1(多媒體展示黃巢起義圖)學生讀教材和圖,搶答黃巢起義的背景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2.(多媒體出示《黃巢起義軍進軍路線示意圖》)教師講述:黃巢起義基本概況(提示:爆發:875年,王仙芝,黃巢;山東,河南一帶特點:流動作戰高潮:進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結果:起義軍雖然一度攻占了長安,最終卻被原為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起義。)3. 影響:沉重打擊了腐敗的貴族官僚和藩鎮勢力,從根本上動搖了唐朝末年腐朽的統治。2).(多媒體出示問題:唐朝滅亡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況?(朱溫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目標導學三 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多媒體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讀材料:五代十國,包括五代與十國等眾多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建立為止;也可以定義為到宋朝統一十國剩余政權為止。2.(多媒體出示問題: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根據課本知識,搶答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答案提示:唐朝藩鎮割據。2.(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的地圖,提出問題: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答案提示:北方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地區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三.課堂活動結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為,導致不同的結果,談談對你有何啟示?(交流,共同探討,讓學生感知歷史,以史為鑒,在歷史中成長)四、課堂總結唐朝盛極一時,最后因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導致了王朝的衰敗,和接下來幾百年的混亂,我們應該從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為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戒驕戒躁,始終如一。五.布置作業1.課后活動:“紅顏禍水”是導致唐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嗎?2.書面作業:配套練習(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