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下學期期末試卷八年級(上)歷史與社會試題卷溫馨提示:親愛的同學,請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相信你一定會成功!1.本卷共有兩大題25小題,滿分100分。2本卷實行閉卷考試,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卷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不選、多選、選錯,均不給分。)1.關于我國的地理位置,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位于寒帶B.全部位于低緯度地區C.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2.以下因素中,會對人口分布造成顯著影響的是①經濟條件②民族因素③氣候因素④地形因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詩句或諺語中,與地勢有關的是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B.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C.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4.某年12月23日,有股冷空氣給金華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天氣。這股冷空氣來自A.太平洋和印度洋B.東海和南海C.西伯利亞和蒙古D.青藏高原讀右圖,回答5~6題。5.下列各省份簡稱的由來,與其歷史名稱有關的是①山西省②山東省③河南省④浙江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晉6.某科考隊沿A河游歷,他們描述的現象與實際相符的是A.上游“充滿活力”一懸河危情B.中游“一碗水、半碗沙”—水土流失楚C.上中游的分界點陜西壺口一雄偉壯觀越D.黃河下游“地上河”一一水能豐富傳統民居反映地理環境特征。讀中國傳統民居郵票圖,回答第7~8題。內紫民網斷江起店北1O中國人民中國人風翻政1H0中的人民吧政40'中人民郵拉甲乙丙7.以上郵票中傳統民居所在典型分布地區的地表形態為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的是A.甲B.乙C.丙D.丁8.郵票甲中傳統民居建筑風格是為了適應當地A.多山地形B.濕熱氣候C.干熱氣候D.較高地勢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1頁(共4頁)9.下列有關城市的名片說法正確的是①上海②拉薩③北京我國的首都,位④烏魯木齊中國最大的經濟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心、重要的工業基地首府,位于西藏于華北平原的北部,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的東南部,是出是全國的政治、文化首府,是新疆政治、經市。早在200多年前,界上海拔較高的中心。北京是一座古濟和文化中心。它地處就有“江海之通津,東城市之一,有“日老而現代的城市,胡天山南麓,準璃爾盆地南之都會”的稱營。同、四合院見證了北光城”之稱。京人豐富多彩的生北緣,自古就有“開天活。】辟地之門戶”的稱謂。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為創建省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某校鼓勵學生收集校園內告示牌、宣傳欄中出現的錯別字。學生們采用的調查方法最有可能是A.問卷調查法B.實地調查法C.訪問調查法D.文獻調查法11.2021年,我國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主要是基于①我國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②我國的人口素質仍然偏低③我國人口總量開始呈現下降趨勢④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2021年12月,國家文物局確認陜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為漢文帝劉恒的霸陵。從史書記載的“鳳凰嘴”到考古發掘的“江村大墓”,漢文帝霸陵的重新確認對我們學習歷史的啟示有①學習歷史要依靠多種珍貴的歷史資料②史書記載不可靠,學習歷史不用它③第一手資料比第二手資料更為可靠④考古發掘最可靠,學習歷史只用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要求我們必須①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③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有學者評價,“五四運動使中國走上了永不回頭的、光明的啟蒙之路”。關于五四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是一場偉大思想啟蒙運動B.反對滿清政府軟弱無能的外交C.愛國學生始終是運動的主力軍D.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15.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有A.鴉片戰爭的爆發是虎門銷煙的導火線B.第二次鴉片戰爭直接導致辛亥革命的發生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后掀起了洋務運動16.《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A.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B.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C.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D.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17.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廢除了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稱呼,這說明A.中國的社會習俗得到完全改善B.民國政府只注重形式上的東西C.民主平等思想得到傳播D.傳統習慣完全被打破18.1921年胡適的詩歌《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廣為傳唱。這詩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的是A.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民主與科學D.提倡個性解放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