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教學目標:識記唐朝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和都城。掌握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和唐玄宗李隆基治國的基本史實,掌握“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他們對唐朝的貢獻。能夠正確的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二、重難點:重點:“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具體表現。難點: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三、過程與方法:(1)通過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綜合分析歷史問題和比較問題的能力,(2)對唐太宗和武則天作簡單的評價,培養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2)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五、學情分析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對歷史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理性分析歷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們的知識儲備還不夠充分,他們在理性分析歷史事實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他們進行引導。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互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和材料分析法。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由師生之間的問答導入新課。老師: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明星和國家領導人穿的服裝叫什么?學生:唐裝。 老師:我們到國外去旅游如果想找到一個中國人聚集的地方去哪里合適呢?學生:唐人街 。老師:今天有很多外國人把中國人叫做唐人, 這說明中國哪個朝代對世界的影響比較大?學生:唐朝。老師: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與當時的西方國家對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唐朝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唐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那么在這一時期有哪些皇帝為此做出過突出貢獻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下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請同學們快速看課本第6頁內容,找到唐朝建立的三要素:時間、開國皇帝和都城。學生:時間是618年 開國皇帝是李淵(唐高祖) 都城是長安。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并統一了全國。但是唐朝的卻是在他的兒子李世民統治時期走向盛世。那么李世民是怎樣一個歷史人物呢?2、唐太宗“貞觀之治”老師通過講解玄武門之變讓學生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樣奪取政權繼承皇位的。讓學生們知道唐太宗即位后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讓學生在書上找到什么是貞觀之治,理解貞觀之治的含義。播放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視頻讓學生們更清晰全面的了解李世民這個杰出人物。(播放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趣味性)李世民繼位后,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形成了怎樣的局面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本課的重點知識點“貞觀之治”,來揭開唐朝盛世開創之謎。開明的治國思想老師:探索一個國家的興旺,首先要了解其統治者的治國思想,那么唐太宗是在哪種思想指導下治理國家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學生: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老師:唐太宗把人民群眾比作水,認為水能把船給掀翻,可見他認識到了什么問題?學生:說明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老師:大家回想一下是什么經歷使他深刻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學生:唐太宗親身經歷了隋末農民大起義,親眼看到了隋朝的滅亡。老師:這樣的親身經歷會促使唐太宗產生怎樣的治國思想?學生1:重視君民關系。學生2:他會重視人民。學生3:他會減輕賦稅。學生4:他會愛惜百姓。學生5:以民為本。唐太宗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在開明思想的指導下于貞觀年間采取了一系列治國政策和措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唐太宗的治國良策。(2)有效的治國良策讓學生自學7-8頁,從經濟、政治、用人、民族關系等方面找出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找學生分不同方面進行回答。學生1: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學生2: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學生3:在用人上,他虛心納諫,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老師在進行總結,提醒學生記憶治國措施的時候從經濟、政治、用人、民族關系等方面回答。讓學生分層次有條理的進行記憶,并對三省六部制,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以及虛心納諫、廣納賢才和知人善任進行闡述,讓學生加深印象。老師對治國政策小結并引出治國效果:唐太宗具有開明的思想、寬廣的胸懷,他虛懷納諫,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這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貞觀之治”的治國成效。(3)唐太宗的治國成效出示材料。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學習并小組討論探究,然后作答。(學習與探究)材料一“(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材料二“(經過唐太宗的統治后)天下大稔。東至于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上述兩則材料分別描繪了怎樣的社會狀況?(讓學生進行探究小組討論并回答)材料一描繪了“貞觀”初年茫茫千里,既無人煙也無家畜的荒涼蕭條的社會景象。材料二描繪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了經濟富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局面。造成這種不同社會狀況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讓學生進行探究小組討論并回答)材料一的狀況是由于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和多年的戰爭造成的。材料二的狀況是由于唐太宗在開門的治國思想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國良策造成的。對比兩則材料,你有何感想?(讓學生進行探究小組討論并回答)學生1:要愛護百姓,人民才能擁戴你。學生2:要注意減輕農民的負擔,輕徭薄賦。學生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學生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家戰亂,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學生5:杰出人物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老師:請同學們再次描述一下“貞觀之治”的表現。學生齊答或者找同學回答: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4)“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老師:結合我們剛才的學習,請思考一下“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原因:A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了統治政策。B國家統一,社會安定。(背景)C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5)怎樣評價唐太宗老師:人無完人,唐太宗統治后期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也做了不利于社會發展的事情,但是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該客觀辯證的進行評價。同學們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評價唐太宗呢?學生:他吸取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虛心納諫,以民為本,減輕勞役,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局面“貞觀之治”,他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但他在晚年的時候,驕傲自滿,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老師總結: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該放到具體的背景當中去評價,對于評價帝王來說要注意他的活動是對當時的社會尤其是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唐太宗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代明君,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封建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的貞觀之治的局面,并為唐朝的開元盛世及其強盛奠定了基礎,是封建社會的一個黃金時代,而且納諫用賢之風為后世稱道。但他在晚年的時候,驕傲自滿,大興土木,勞民傷財。3、女皇武則天老師:“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句話是對誰的評價呢?學生:武則天。(下面播放一段介紹武則天的視頻,讓學生對武則天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老師:武則天是怎樣奪取政權的呢?武則天原是唐高宗的妃子,她成為皇后以后與唐高宗共同掌管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先后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們心目中的武則天是什么樣的形象呢?學生1:專斷、剛烈、愛才、狠心。學生2:崇尚佛教。學生3:多謀善斷,重視人才。老師總結:武則天是一個頗有爭議。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等,但是她對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則天統治期間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有何作用?(1)武則天統治期間的措施學生1:武則天統治期間的措施主要有 A她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B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C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2)武則天統治措施的作用或影響學生2:武則天統治措施的作用是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武則天統治期間重用的人才有哪些? 學生:姚崇、宋璟和狄仁杰等。(3)如何評價武則天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評價武則天。一般帝王死后都在墓碑上寫滿他的功績,但是武則天卻立下一塊無字碑。“無字碑”是按武則天本人的臨終遺言而立的,其意無非是功過是非由后人評說,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懷與氣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評價武則天呢?引導學生客觀地、公正地、一分為二地評價武則天。評價人物的原則是全面、客觀,抓主流。肯定: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頗具政治才能,打擊貴族勢力,招攬人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賦稅等。使唐朝的經濟文化繼續向前發展。否定:她心狠手辣,重用酷吏,崇尚佛教,大搞陰謀詭計。但是總體來說功大于過。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開元盛世(1)由杜甫的詩展現開元盛世的景象,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 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憶昔》老師:這首詩描繪了開元盛事的景象?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小組討論并回答。學生:“稻米流脂粟米白”可以看出糧食豐盈,“公私倉廩俱豐實 ”可以看出國庫充盈,“九州道路無豺狼, 遠行不勞吉日出”可以看出社會安定。接下來播放一個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視頻,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唐玄宗。(2)學習與探究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本第9頁最后一段內容,小組合作探究,找出下列問題:①“開元盛世”出現在何時?學生:唐玄宗在位的前期。②唐玄宗的治國措施有哪些?學生: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具體措施:①政治: 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②經濟: 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編修經籍。唐玄宗采取了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政策。③描述一下“開元盛世”的表現。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④“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A唐太宗、武則天統治時期奠定的基礎。B唐玄宗本人的才能。C國家統一,社會安定。D人民的辛勤勞動。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三個歷史人物,展示圖片讓學生說出來是誰。然后利用板書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唐太宗勵精圖治,在其統治期間出現治世局面,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武則天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有貞觀遺風。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這三個皇帝為唐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作業1:填表格,整理三個帝王的治國措施并比較相同點。作業2:你認為國家要繁榮昌盛,本節課三個統治者的措施中的哪些做法值得借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