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1.近年,垃圾智能回收箱逐步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有償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金屬、廢紙等垃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節約的自然資源是( )①土地資源②金屬礦產③森林資源④煤、石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事例中,能通過食物鏈引起生態危機的是( )A.酸雨 B.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C.溫室效應 D.臭氧減少,臭氧層出現空洞3.下列行為有利于資源保護的有( ) ①在節假日買賀卡送老師和同學 ②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③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購物使用環保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4.以下行為中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有( )①推廣使用節能電器 ②推廣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④購物使用環保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全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地。這體現了A.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B.自然資源利用率低C.讓自然資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資源取之不盡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變化,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不少伐木工人從“砍樹人”轉變為“看樹人”,這生動地詮釋了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②公民致力于環境保護③嚴格執法助推綠色發展④科技創新實現“節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經過幾十年的治理,庫布其沙漠從“不毛之地”到“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書寫了綠色傳奇。下列選項與庫布其沙漠治理所體現的“綠色”發展理念相一致的是A.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B.推進垃圾分類處理,促進美麗城鄉建設C.大量砍伐森林,增加林業工人收入 D.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8.我國西部能源基地與東部長三角電能消費的集中地區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決這一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A.加大宣傳力度 B.跨區域調配 C.開源與節流 D.加強能源立法9.結合材料判斷,下列哪一觀點是錯誤的( )材料一:從《侍經·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內的黃河水還是清澈的,兩岸長滿高大的檀樹,可謂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房宮賦》講,建起阿房宮的代價是砍光四川山區的樹木,可見當時長安城建設耗材驚人,估計是把鄰近的呂粱山砍禿后,才遠去四川砍伐的。A.黃河水由清變黃,顯然是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實證明,人類只要隨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態惡化的問題就會出現C.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小,種類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為鑒,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10.由于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是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C.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的產量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11.貧困是人類長期面臨的社會現象,是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 )①世界各國都要積極行動,共同面對②要想辦法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③盡量采取一切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④只需要貧困國家自身加倍努力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日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調水順利結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8座大中城市,4000多萬居民喝上了長江水。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題。12.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反映出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 )A.地區分布不均衡 B.季節分布不均衡C.年際變化大 D.總量大,人均少13.下列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經過的地形區主要是華北平原B.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方案的調水起點是丹江口水庫C.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的主要優勢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狀況14.2014年12月12日,全長1432公里、歷時11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該工程從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每年可向豫、冀、京、津輸送水量95億立方米,這有利于( )A.減緩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 B.解決我國水資源總量不足C.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 D.提高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5.下列黃河流域開發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全流域投放營養物質,提高魚類產量 B.擴大流域周邊圍網養殖規模C.嚴禁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 D.大量引黃灌溉,種植水稻讀“我國W 市土地資源構成和利用結構圖”,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6.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確的有( )①土地資源構成中林地、宜牧地比重大 ②土地利用類型齊全,其中比重最大是耕地③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低 ,未利用土地比重較大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容易引起土地沙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土地資源的利用必須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該區域土地開發利用中必須( )①退耕還草,保護生態環境 ②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森林資源③退耕還林,科學利用資源 ④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近年,垃圾智能回收箱逐步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有償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金屬、廢紙等垃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節約的自然資源是( )①土地資源②金屬礦產③森林資源④煤、石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要戰勝垃圾得首先戰勝自己!”關于這些說法,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簡單的堆放、焚燒都可以使垃圾變成“寶貝”B.此說法蘊含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注重循環利用資源C.個人的文化素質與垃圾的利用無關D.垃圾就是垃圾,沒有利用價值20.人類生存所需的食品、衣服、住房等,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自然資源,這說明( )A.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B.自然資源是人類財富的源泉C.人類的生存取決于自然資源的數量D.自然資源是人類勞動的對象21.千島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轉變為千島湖、錢塘江等多水源供水,這一重大民生工程( )A.緩解了杭州城區供水的多重壓力 B.踐行了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C.解決了杭州城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D.改變了杭州水資源空間分布22.下面是某市幾位中學生對自然資源的一些看法,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小紅:“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B.小芳:“自然資源的質量在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C.小明:“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D.小麗:“自然資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地區分布上是均勻的.”23.下列屬于“節流”方法的有( ) ①開發新能源 ②致力于開發節能產品 ③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 ④回收廢棄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4.珍惜地球資源,與每個人密切相關。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為的是( )A.用精美包裝紙層層包裝禮物 B.購物時向商場索取購物袋C.出門盡量步行或乘公交車 D.人走不關燈保持房間常明2020年12月,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該條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編纂過程中先后組織召開各類座談會,并公示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出臺反映我國積極實施的基本國策有①節約資源 ②保護環境 ③計劃生育 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該條例的制定過程體現了①公民參與,促進決策科學 ②公正司法,法律彰顯民意③國家制定,建設法治中國 ④深化改革,多謀民生之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下表是我國主要資源在世界上的排名(144個國家中)。表格說明( )名稱 總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排名土地面積 3 110耕地面積 4 126森林面積 5 107草地面積 2 76淡水面積 6 55礦產(45種) 3 30①我國既是資源大國,又是資源小國 ②我國資源形勢嚴峻 ③我國環境問題不可逆轉 ④嚴重的資源形勢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28.據估測,我國各大外賣平臺每日的訂單總量已經超過5000萬單。假設每個訂單只用一個塑料袋和一個塑料餐盒,各訂餐平臺每天產生的廢棄塑料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422個足球場。要解決這一問題, 消費者應當A.堅決抵制外賣,從源頭上杜絕浪費 B.加強對外賣行業的規范和管理C.完善政策法規,打擊過度包裝行為 D.對外賣包裝盡量進行二次使用29.在鄞州有一條被網友稱為“寧波最美風車公路”的山區公路,因為那里有一個風力發電場而聞名。風力發電場的建設能夠( ▲ )①有效開發利用新能源②使環境污染得到根治③合理開發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④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有數據顯示,我國的煤炭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1/2多點,石油是1/13,天然氣是1/14;但單位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5~8倍。這表明我國在能源方面存在的問題有( )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利用率不高 ③開發范圍狹窄 ④分布不平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1.下列物質和能量中,屬于自然資源的有( )A.地震時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B.汽油和柴油C.陽光和水D.水稻和棉花32.下列屬于自然資源的是( )A.陽光 B.鋼鐵 C.純凈水 D.大米和面粉33.魯迅先生說:“挖出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使用數百年,但是數百年后呢?我們當然是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后代,卻是要生存的……”魯迅先生是要告訴我們( )①資源問題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②資源具有數量有限的特點 ③煤是一種可再生資源,要合理開發和利用 ④資源的開發還應考慮后代人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4.關于我國土地資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土地資源類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難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備土地資源不足C.耕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后備土地資源充足35.下列關于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之間關系的圖示,正確的是A. B.C. D.36.同學們學了PRED問題后。對四者關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有( ) ①小紅:四者關系錯綜復雜,相互作用 ②小華:四者關系是統一整體③小麗:優先保護環境,再發展經濟 ④小龍:要實現PRED相協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7.2021年2月,我國再獲拋海億噸級大油氣田。該大氣油田的開發利用①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②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③大大降低我國的能源需求④緩解了我國的自然資源短缺問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8.下表是浙江省某市人口的數據(2011年)。2015年10月29日發布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宣布“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我國實施“全面二胎政策”說明戶籍人口(萬人) 各年齡段人口比重(%) 每十萬人中不同教育程度比重(%)1—14歲 15—59歲 60歲以上 大學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學344.52 11.93 73.07 15.00 8.68 16.81 39.71 29.16A.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B.反映了我國人口問題的實質是控制人口數量C.說明人口政策的制訂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D.說明提高人口出生率是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39.以下選項中,全部屬于自然資源的一組是( )A.土地、純凈水、鐵礦石 B.空氣、森林、煤炭C.鋼鐵、閃電、陽光 D.石油、玻璃、野生動物40.下列全部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A.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 B.煤礦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C.草場資源、鐵礦資源、稀有金屬資源 D.風能、水能、太陽能41.觀察《我國不同年齡段人口比例變化圖》,我國最大的人口紅利期出現在A.1980年 B.2010年 C.2030年 D.2050年42.“低碳生活”已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中出現的熱詞。所謂低碳生活方式,是通過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改變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指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實踐低碳生活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要從小事做起。如:少看電視1小時,減少0.096 kg的碳排放量;少開小車1公里,減少0.22 kg的碳排放量;少丟1 kg垃圾,減少2.06 kg的碳排放量。上述材料中所舉事例告訴我們的低碳生活方式應該是( )①節約用電 ②低碳出行,盡量步行﹑少開車 ③舊物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廢棄物 ④搞好家庭﹑社區環境衛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3.下列符合“問題——對策”模式來解決我國發展中問題的是 ( )①資源分布不均衡——跨區域調配 ②我國三大經濟帶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優勢互補③資源總量豐富——西部大開發 ④環境污染嚴重——預防并治理環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4.人口老齡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或超過7%,下圖為中國與世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統計與預測。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約( )A.10% B.20% C.25% D.30%45.面對300多的空氣污染指數,河北石家莊市的市民李貴欣將當地環保局告上了法庭。他的這一舉動,給當地政府部門敲響了警鐘。有關部門采取了相應對策,其中合理的有( )①加強汽車尾氣的監測,報廢不達標汽車②將燃煤排放污染高的工業轉移到周邊地區③開發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產品④完善公共自行車服務機制,倡導低碳出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6.下列對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加快對所有礦產資源開采 B.砍伐一切能利用的森林資源C.以輪牧的方式放牧 D.不分季節地捕撈海洋生物資源47.關于我國自然資源基本國情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許多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B.我國許多自然資源數量大,但種類少C.我國人均資源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D.就自然資源總量來說,我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就人均資源占有量來說,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均資源小國”48.2017年5月18日,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讓“冰火交融”從夢想變成現實。從應對資源問題的舉措來看,這屬于( )A.開源 B.節流C.保護 D.跨區域調配49.日本稀土資源貧乏,除了進口,日本一直在研制海底勘察機器人,尋找海底的稀土資源,此外,還運用科技手段在廢電腦、廢手機等垃圾中回收多種稀有金屬。美國石油、稀土資源很豐富,但它用立法等手段保護本國的礦產資源和環境,其50%的石油來自中東,100%的稀土原料來自中國、印度、墨西哥。美、日兩國應對資源危機的做法警示我們( ) ①要珍惜我國的資源,做到資源的合理利用 ②加強立法,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③依靠科學技術,做到“開源”與“節流”并舉,實現可持續發展 ④利用國際貿易,轉嫁資源開采帶來的環境問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0.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 )A.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B.自然資源十分匱乏C.自然資源豐富,品種齊全 D.自然資源分布不均51.關于我國是世界資源大國的各種敘述,正確的是( )A.耕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五位C.礦產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徑流量居世界第二位52.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深入,杭州將建成全國首個體驗式垃圾分類實踐基地,在這座基地中,可看到一個廢棄易拉罐經過拆解、分類和加工等工序后被重新制作成一件藝術品的全過程。這個過程( )A.可以緩解資源短缺局面 B.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C.提高資源利用率,循環利用資源 D.保護環境不受到更多的污染53.2017年5月,我國宣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儲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點。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將( )①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②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③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④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1.C2.B3.C4.D5.A6.A7.B8.B9.C10.D11.B12.A 13.C14.C15.C16.A 17.B18.C19.B20.A21.A22.D23.B24.C25.A 26.B27.D28.D29.B30.A31.C32.A33.C34.C35.D36.B37.D38.C39.B40.D41.B42.B43.B44.A45.C46.C47.D48.A49.A50.A51.C52.C53.C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