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知識點歸納-2022-2023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知識點歸納-2022-2023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
1、概念的含義
(1)屬性
①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
(2)概念
①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
②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概念的表達
語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非一一對應)⑴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多詞一義)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一詞多義)
3、概念的基本特征——內涵與外延
(1)內涵:
①要知道一個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什么。
②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①要知道一個概念究竟是在指“誰”,就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外延是什么。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
4、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
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
(1)相容關系: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2)不相容關系:
如果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則為不相容關系(又稱全異關系)
①矛盾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其中一個概念為另一個概念的補概念。如:白馬和非白馬構成馬。
②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例如,白馬和黑馬,是反對關系,二者不能構成馬的全部外延。
定義
(1)含義: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2)構成結構:被定義項、定義聯項、定義項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種差(差別)+屬概念(范圍)
①屬概念是指被定義項的屬概念;
②種差: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之間的差別,即“被定義項”與其他同屬的其他種概念之間的差別;
③“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用定義聯項將被定義項和定義項聯結起來,就構成定義。
6、下一個正確定義的要求
(1)首先,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
(2)其次,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則。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④定義不能用比喻。
7、劃分的含義、方法、構成:
明確概念的外延,可以運用劃分的方法。
(1)含義: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
(2)方法: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種,大類是小類的屬。
(3)構成:劃分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同一個母項,在不同標準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項。
8、作出正確劃分的要求:
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是對事物之間客觀關系的反映。
(1)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
(2)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則。規則一: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規則二: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規則三: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
9、概念是變化發展的
①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準確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②認識對象是變化發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
③同時,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1、使用判斷的原因:
我們認識事物,必然會對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們是什么、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或者否定它們是什么、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認識活動中,就使用了判斷。
2、判斷含義: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3、判斷的基本特征:
(1)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
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斷。
(2)判斷有真假之分。
既然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的斷定,判斷就有與認識對象實際情況是否符合的問題。
4、檢驗判斷正確與否的標準:社會實踐
①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
②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
③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
5、判斷的表達——語句
(1)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
(2)不做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
(3)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
知識拓展:全面理解判斷和語句的關系
作為思維形式的判斷,和作為語言基本單位的語句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
(1)判斷都要用語句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一般地講,疑問句只是提出一種疑問,并沒有對事物情況作出斷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請求,也沒有對事物情況作出斷定。感嘆句是一種抒發情感的語句,一般沒有對事物情況作斷定。由此可見,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一般不直接表達判斷。
(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對于同一個判斷,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語句表達形式。
(3)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在不同的語境里,同一語句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而判斷就是語句的思想內容,所以,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
6、把握不同類型判斷的原因:
要準確地把握不同判斷的邏輯性質,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斷的類型。判斷是認識事物的工具,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斷的類型,才能正確地運用各種判斷形式構成相應的推理形式,獲得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
7、判斷的類型: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1)簡單判斷:指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
(2)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
8、運用性質判斷的必要性:
人們認識事物,首先要判斷它們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對事物的性質作出“有”(是)或“沒有”(不是)的判定。這就需要運用性質判斷。
9.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含義:
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
10、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結構:
性質判斷主要由量項、主項、聯項、謂項構成。①量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②主項:表示斷定對象;③聯項:起著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④謂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
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類型:
劃分標準 種類
判斷的質 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
判斷的量 全稱判斷 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
特稱判斷 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
單稱判斷 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
“質”與“量”的結合上 六種基本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
例如:
事 例 性質判斷的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
量項 主項(S) 聯項 謂項(P)
所有 商品 是 有價值的 ①全稱肯定判斷(SAP)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變的 ②全稱否定判斷(SEP)
有些 中學生 是 共青團員 ③特稱肯定判斷(SIP)
有些 中學生 不是 球迷 ④特稱否定判斷(S0P)
許海峰 是 運動員 ⑤單稱肯定判斷
這個人 不是 小學生 ⑥單稱否定判斷
準確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的問題:
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狀況,容易造成誤解。
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
13、關系判斷的含義及運用關系判斷的必要性:
必要性:事物除了具有某些性質之外,還與其他事物有多種關系。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認識事物的性質,也要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
含義: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
14、關系判斷的組成:
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量項構成。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按出現順序稱第一、第二…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的關系。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的范圍。
15、關系判斷的種類:
根據“關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和傳遞性關系。
(1)對象之間關系對稱性的三種表現形式: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非對稱關系。①對稱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②反對稱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對稱關系。③非對稱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就被稱為非對稱關系。
(2)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三種表現形式: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非傳遞關系。①傳遞關系: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第三個對象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之間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傳遞關系。②反傳遞關系:如果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③非傳遞關系:如果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就被稱為非傳遞關系。
知識歸納:
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也必具有這種關系。
舉例 甲比乙長得高,乙比丙長得高。 (這里“……比……長的高”關系是傳遞關系,甲一定比丙長得高。)
反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必不具有這種關系。
舉例 甲是乙的兒子,乙是丙的兒子。 (這里的“……是……的兒子”關系是反傳遞關系,甲必不是丙的兒子)
非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可能具有這種關系,也可能不具有這種關系。
舉例 甲認識乙,乙認識丙。 (這里的“認識”關系是非傳遞關系,甲不一定認識丙。)
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也具有這種關系
舉例 ①一小時等于六十分鐘;②小花和小娜是雙胞胎
常見詞語 “朋友”、“同學”、“交叉”、“對立”等
反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必不具有這種關系
舉例 ①地球大于月球;(則就不可能月球大于地球)
常見詞語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
非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可能具有這種關系,也可能不具有這種關系
舉例 ①張三佩服李四。(當張三佩服李四時,李四可能佩服張三,也可能不佩服。)
常見詞語 “認識”、“尊重”、“重視”、“喜歡”、“信任”、“幫助”等
16、弄清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
①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
②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16、運用復合判斷的必要性:
由于客觀世界是復雜多變的,認識對象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僅僅依靠簡單判斷即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對象的情況。這就需要運用復合判斷。
17、復合判斷的含義及其組成:
(1)含義: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
(2)組成:復合判斷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①組成復合判斷的判斷,稱為支判斷。②聯結支判斷的詞項叫作聯結詞。
18、復合判斷的種類:
根據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
聯言判斷的含義及結構:
(1)含義: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
(2)結構:
聯言支 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聯言支。 一個聯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
聯結項 ①常常用來聯結聯言支的詞項,叫做聯言判斷的聯結項; ②舉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 ③聯言判斷的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
20、經常用來連接聯言支的詞項: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雖然……但是……”“不是……而是……”“接著”“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僅不……反而……”“尚且……何況……”“盡管……可能……”“然而”“而”“且”在日常語言表達中,聯言判斷的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
21、聯言判斷的真假判斷:
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都(同時)存在的判斷。因此,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 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
22、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
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
23、選言判斷的含義及組成:
(1)含義: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可能情況的判斷。
(2)構成:
選言支 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做選言支。 一個選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聯結項 ①常常用來聯結選言支的詞項,叫做選言判斷的聯結項; ②舉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③選言判斷的聯結項一般不可以省略。
25、選言判斷的種類:
(1)相容選言判斷:①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②在日常語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來表達相容選言判斷。
(2)不相容選言判斷:①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
②在日常語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來表達不相容選言判斷。
26、選言判斷的真假判斷:
(1)相容選言的判斷: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選言判斷就是假的。
(2)不相容選言的判斷:①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且只有一個是真的。
②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就是假的。
知識歸納:比較分析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
相容選言判斷 不相容選言判斷
含義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同時存在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
常用 聯結項 “或者” “或者……或者……” “是……還是……” “也許……也許……”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
真假 選言支中有一個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則為真;選言支都是假的,則為假 有且只有一個選言支為真時,該選言判斷為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為真,或都是假的,則為假
27、選言判斷的注意事項:
①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②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了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
28、選言判斷的意義:
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
29、假言判斷的含義:
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
30、假言判斷的組成:
前件: 后件: 表示條件的判斷叫做假言判斷的前件, 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叫做假言判斷的后件。
聯結項 ①常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叫做假言判斷的聯結項。 ②舉例:“如果……那么……”“只有……才……”“……當且僅當……”等;
31、假言判斷的常用聯結項:
①“如果……那么……” “假使……那么……” “倘若……則……” “只要……就……” “一旦……就……” “當……便……” “要是……就……”
②“只有……才……” “必須……才……” “除非……才……”“除非……才……” “……才……” “沒有……就沒有……”
③“……當且僅當…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當且僅當……”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32、假言判斷的類型:
(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的判斷。
①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
②常用聯結項:“若……則……”“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
①必要條件是產生某種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事物情況的必要條件。
②常用聯結項:“只有……才……” “必須……才……”“不……就不……”“除非……才……”“沒有……就沒有……”等
(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①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某種情況。
②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關系。
33、假言判斷的真假判斷:
(1)假言判斷既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條件關系的判斷,它的真假就不取決與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與判斷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有時,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
(2)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地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
第六課 掌握演繹推理方法
判斷形成的兩條途徑:
一是通過實踐,直接對對象進行觀察或調查,然后作出判斷;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斷,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新的判斷。(推理)
推理的含義與結構:
(1)推理的含義: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就是推理。
(2)推理結構:①推理的組成要素:前提與結論;②推理結構:推理的結論是由前提推出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就存在著一種邏輯聯系方式,這種邏輯聯系方式叫作推理結構;③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推理結構。幫助人們識別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正確的,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不正確的。
3、推理的種類:
(1)依據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的認識區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
內 涵
演繹推理 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
歸納推理 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
類比推理 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 或從個別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
(2)形式邏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的角度,將推理分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4、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
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是推理結構,不研究每個推理所反映的認識對象的具體內容。告訴人們正確的思維應該運用怎樣的推理結構,以及運用推理結構時應該遵循哪些規則,進而幫助人們識別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正確的,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不正確的。
5、正確進行演繹推理必備的條件: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演繹推理是前提蘊含結論的必然推理。要確保得到真實的結論,演繹推理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1)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2)推理結構正確。
6、掌握演繹推理方法的作用:
①形式邏輯研究演繹推理,是從推理結構方面揭示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必然聯系,便于人們掌握正確的演繹推理的方法。②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對人們保持思維的嚴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7、運用性質判斷換質推理的原因:
在說話或寫文章時,為了使表達更加適當和靈活,我們常常要根據上下文的具體情況,對一些性質判斷的形式結構進行變換,如將肯定判斷形式轉化為否定判斷形式,或者將否定判斷形式轉化為肯定判斷形式,這就要運用性質判斷換質推理。
8、換質推理的含義:
它是通過改變已知性質判斷的“質”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即將肯定判斷形式轉換為否定判斷形式,將否定判斷形式裝換成肯定判斷形式。)
9、換質推理必須遵循的規則:
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
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為否定判斷,把否定判斷變為肯定判斷。
③找出前提性質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
10、運用性質判斷換位推理的原因:
為了從不同方面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我們有時需要將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進行互換。這就要運用性質判斷換位推理。
11、換位推理的含義:
性質判斷換位推理,又叫換位法。它是通過改變已知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
12、性質判斷主、謂項的周延性:
(1)每個性質判斷都對其主項和謂項所反映對象范圍作了斷定。①一個性質判斷如果斷定了其主項或謂項所反映的全部對象,這個主項或謂項就是周延的。 ②沒有斷定其主項或謂項所反映的全部對象,這個主項或謂項就是不周延的。 ③主項和謂項位置的變化會引起其外延斷定情況的變化。
知識歸納:六種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周延性情況:
判斷種類 主項 謂項
全稱肯定判斷(SAP) 周延 不周延
全稱否定判斷(SEP) 周延 周延
特稱肯定判斷(SIP)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稱否定判斷(SOP) 不周延 周延
單稱肯定判斷 周延 不周延
單稱否定判斷 周延 周延
13、換質推理的具體推理方法:
量項 主項 聯項 謂項
前提判斷: 所有 唯心主義者 不是 馬克思主義者
具體推理方法 ①主項和量項不變,聯項“是”改“不是”,“不是”改為“是”; 所有 唯心主義者 是 ......
②謂項改為與其相矛盾的概念。 所有 唯心主義者 ...... 非馬克思主義者
結論判斷 所有 唯心主義者 是 非馬克思主義者
14、換位推理的具體推理方法:
量項 主項 聯項 謂項
前提判斷: 所有 商品 都是 勞動產品
具體推理方法 第一步:不改變聯項。主項與謂項的位置互換。 ..... 勞動產品 是 商品
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不能周延。 有的 勞動產品 是 ......
結論判斷 有的 勞動產品 是 商品
歸納小結:換位推理的方法
①全稱肯定判斷:不能直接進行換位,換位后需轉換為特稱肯定判斷。例如:“所有的A都是B”。換位“有的B是A?!雹谔胤Q否定判斷:不能進行換位。 ③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可以直接進行換位。
15、換位推理必須遵循的規則:
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前提判斷是肯定的,換位后還是肯定的。前提判斷是否定的,換位后仍是否定的。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
16、換質、換位推理的使用與作用:
在思維活動中,我們可以將換質法和換位法結合起來運用,即進行換質位推理或換位質推理。正確地運用這種推理結構,不僅可以起到變換語句形式或語氣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調整或強調認識重點的作用。
17、三段論推理含義:
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以兩個已知的性質判斷為前提,借助一個共同的項推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的推理。
18、三段論推理的構成要件:
(1)大項、小項和中項:①“大項”: 結論中的謂項;②“小項”: 結論中的主項;③“中項”: 結論中不出現而在前提中出現兩次的那個項。
(2)大前提和小前提:①大前提: 包含大項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項的前提。
(3)大項、小項和中項的關系:
三段論的大項和小項在前提中并沒有直接發生聯系,只是分別和中項有一定的關系,通過中項這個媒介,大項和小項才有了一定的聯系,構成了三段論的結論。
19、三段論推理的一般性規則:
(1)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
在前提和結論中,大項、小項和中項必須分別出現兩次。如果出現四個不同的項,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這種邏輯錯誤叫作“四概念”的錯誤。
(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
(3)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
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
20、三段論推理的意義:
凡是符合這些規則的三段論,其推理結構就是正確的;違反其中任何一個規則,其推理結構都是不正確的。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規則,才能自覺地避免這類推理中的邏輯錯誤,進而揭露詭辯,維護真理。
第七課 學會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
1、歸納推理:
(1)前提:通過觀察、實驗和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有關對象的事實材料,對他們進行整理加工,得到的個別性或特殊性的知識。
(2)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的推理形式。
(3)類型:①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②不完全歸納推理: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
2、完全歸納推理的含義和特點:
(1)含義:如果歸納推理的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完全歸納推理。
(2)特點:完全歸納推理對某類認識對象中每個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都進行了考察,從而推出該類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是一種必然推理,它不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
3、不完全歸納推理:
(1)含義:是根據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
(2)必要性: ①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有的認識對象太復雜,人的精力、能力和認識的條件有限,無法對它們中的每個對象都進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必要對認識對象的每種情況都進行考察。 ②思維具有能動性,人們可以通過考察其中的部分情況,往往也能得到一般性結論。
(3)特點:由于它沒有對前提中的每個對象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關系。
(4)意義:
①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②由于它沒有對前提中的每個對象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③我們可以通過考察更多的認識對象、分析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方法,提高這種推理的可靠程度。
知識整合: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
項目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
區 別 考察對象的范圍 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
結論與前提關系 沒有超出前提斷定的范圍 超出了前提斷定的范圍
結論的可靠性 只要前提為真,推理結構正確,完全歸納推理必然推出真結論,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為真,結論也未必真
聯 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
4、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
(1)真實的: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應該是真實的。 (不能有一個虛假的。)
(2)不能遺漏: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
5、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和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
6、因果聯系的含義和方法:
(1)含義:因果聯系是事物或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
(2)方法: 人們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等。
①求同法-----”異中求同“: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②求異法——“同中求異”: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③共變法——“除不變求量變”: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7、類比思維方法:
(1)特點:用已經認識的某個或某類事物去推斷尚未認識的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
(2)含義: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8、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
客觀事物及其屬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
10、類比與比較、比喻:
(1)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
(2)類比不同于比喻:類比和比喻雖然都以比較為基礎,但是,類比是把兩種事物有同樣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較,是一種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是把一事物比作事物,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
功能 目的 側重點
類比 是一種推理方法 得出新知識 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
比較 是簡單的認識方法 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比較常常是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相比,突出其中一種事物的特點,
比喻 一種修辭手法 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
聯系 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推理,不比較就找不到兩個或兩類事物的異同,就無法進行推理,三者都是將對象的某些屬性進行對照。
11、類比推理的邏輯錯誤
類比推理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不能僅僅根據對象間表面上某些性質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們在本質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則,就容易犯“機械類比”的邏輯錯誤。
12、類比推理的實質——或然推理
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們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運用類比推理時,我們應該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16、類比推理的方法
(1)模擬方法:①從思維方法的角度說(模型方法和仿真法)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②從思維的角度說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
(2)類比推理的具體方法:①類比推理的依據: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結構和功能是其屬性的主要內容。
②從思維的角度說,類比推理可以有下幾種具體方法:第一、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
第二、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第三、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
17、如何提高類比推理可靠程度
(1)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意味著它們所屬的類別可能越相近,結論的可靠性越高。(量)
(2)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前提中確認的屬性與結論屬性相一致)。如果類比的根據中出現了與推論相排斥的屬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屬性再多,推理也必須放棄。
18、類比推理的重要作用:
(1)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歷史上,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茖W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2)在日常論證說理中,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為了論證和說明某種事實或原理,人們往往需要尋找另一種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經得到承認的事實或原理,通過類比來使某種事實或原理得到論證和說明。
19、綜合運用邏輯推理:
(1)實質: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證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的推理。
(2)作用: ①歸納推理在幫助人們發現認識對象的規律方面,類比推理在幫助人們獲取新知識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價值。②在實踐中,人們總是將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結合在一起使用。③只有綜合運用不同類型的推理,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推理類型的思維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河县| 武宣县| 南平市| 广宗县| 和静县| 湖口县| 习水县| 无极县| 开鲁县| 双城市| 黎城县| 铜山县| 柏乡县| 道孚县| 穆棱市| 榆林市| 瑞昌市| 贵南县| 定兴县| 淅川县| 连山| 昌乐县| 织金县| 盈江县| 若羌县| 文安县| 吉木萨尔县| 大石桥市| 渝中区| 西吉县| 壤塘县| 武夷山市| 宝山区| SHOW| 新乡市| 哈密市| 黎城县| 翼城县| 沽源县| 涟水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