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花的變化》教學目標:1、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長結構和形態特征,學習圖案的變化手法,紋樣的構成,體驗花卉圖案的藝術美。2、感悟花卉圖案設計的裝飾美, 感受用藝術表達生活的樂趣。3、掌握圖案裝飾變化的基本方法,嘗試用喜愛的裝飾方式設計制作一幅花卉圖案。教學重點:學會運用變化的方法,進行花卉的裝飾變化、設計式樣的構成規律。教學難點:富有創意地進行綜合性設計一 、活動導入利用ppt的動畫效果,播放三組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比較有花卉裝飾和無花卉裝飾物品的不同點,感受花卉裝飾對物品產生的美感。二、教學過程通過欣賞圖片,幫助學生了解用花卉裝飾的物品早已滲透到人類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就已經懂得用花卉組成的圖案來裝飾身邊的物品,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豐富人們的生活。發現物品上圖案的規律:今天看到的這些紋樣和之前學習的單獨紋樣有什么不同之處?師:(出示圖片)既然是連續排列的,那么它就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單位紋樣進行連續排列,(后請同學上臺切分出其中的一個單位紋樣)。二方連續紋樣的各“單位紋樣”圖形一致,色彩相同,形狀大小一致的原則。以一個基本紋樣,向左右或上下兩個方向重復排列,形成帶狀連續紋樣。左右連續紋樣稱橫式二方連續,上下連續稱縱式二方連續。三、學生探究活動根據出示的二方連續的定義,進行試排列練習。學生用的學具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準備好的用信封裝好的單獨紋樣若干。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裁好的各色底紙(10cm×40cm的彩色底紙)上進行試排列練習。效果醒目美觀,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四、1、二方連續的排列骨骼。教師利用ppt的動畫功能,依次出示二方連續的排列骨格和范圖。學生小組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善二方連續的排列樣式。2、二方連續紋樣的設計制作步驟: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下示范,怎樣將二方連續紋樣畫在畫面上,并學習拷貝紙的用法。A、選擇骨式B、設計紋樣C、拷貝D、正稿E、著色3、二方連續紋樣的設計要點:A、組織結構要有節奏和韻律感,紋樣的疏密、線條的起伏要突出二方連續連續運動的特點B、注意單位紋樣相接時的關系,兩紋樣相接處會出現新的紋樣。4、四方連續。五、課堂實踐設計一個二方連續圖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