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J12共同體學校學業質量檢測(初二下)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親愛的同學:歡迎參加考試!請你認真審題,積極思考,細心答題,發揮最佳水平。答題時,請注意以下幾點:1.本試卷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90分鐘。2.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3.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祝你成功!試 題 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2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22 年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振興東北戰略,讀下圖 1,回答 1~2 題。1.據圖 1判斷,海洋甲是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2.據圖 1可知,乙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有①氣候濕潤 ②交通便利③礦產豐富 ④技術先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圖 1:中國北方地區示意圖(局部)中華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發展,形成相互依存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讀圖 2 和圖 3,回答 3~4 題。圖 2:黎族傳統民居 圖 3:黎族當地年氣溫降水量圖3.船型屋是我國黎族傳統民居。據圖 2和圖 3推斷,黎族生活的地區氣候特征是A.干旱 B.濕熱 C.高寒 D.濕冷4.綜合圖 2和圖 3,黎族最有可能生活在我國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2022 年新疆和若鐵路(和田至若羌段)正式開通,世界上首個環沙漠鐵路形成。讀圖 4,回答第 5~7 題。5.由圖 4可知,影響該地區鐵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 ②氣候③海陸位置 ④城鎮分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圖 4:塔里木盆地示意圖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1 頁 (共 8 頁)6.據圖 4推測,該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最有可能是A.水土流失 B.洪澇災害 C.水污染 D.荒漠化7.當地人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A.住窯洞里,唱信天游 B.人在舟上坐,舟在橋下行C.優質草場,牦牛廣布 D.吐魯番坎兒井,灌溉瓜果8.2022年我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據下圖 5可知,我國從 1982年至 2020年A.0~14歲人口比重在不斷增加B.15~64歲人口比重在不斷增加C.65歲以上人口比重在不斷增加D.人口自然增長率正在不斷增加9.2023 3 圖 5:我國不同年齡人口比例變化年 月 5 日是第 60 個學雷鋒紀念日。1963年毛澤東曾經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這個號召當時適應了A.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需要C.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的需要D.完成“一五計劃”建設目標的需要10.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新中國的成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C.土地改革的完成——地主不再擁有土地D.抗美援朝的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1.歷史圖片承載著豐富的信息,見證了偉大的歷史。如果為下面的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擬定一個標題,最恰當的是A.走向社會主義 B.建設之路的曲折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2.下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曲線圖,其中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發展狀況)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B.“一五計劃”的完成C.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2 頁 (共 8 頁)13.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已經過去 66周年。下表是“一五”計劃期間農、輕、重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情況,其中認識正確的是行業比重 1953年農、輕、重比例(%) 1957年農、輕、重比例(%) 平均增長速度(%)農業 52.8 43.5 4.5輕工業 29.6 29.2 12.8重工業 17.6 27.3 25.4A.農業增長緩慢,說明國家對農業發展沒有政策支持B.輕工業發展平穩,成為發展社會經濟的中堅力量C.重工業發展快速,說明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D.從農、輕、重各方面的發展來判斷,我國已經成為工業化強國14.學習了《我國國家機構》的相關知識,小林想繪制一幅結構圖來梳理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圖中序號與國家機關對應正確的是A.①行政機關 ②司法機關 ③權力機關B.①司法機關 ②行政機關 ③監察機關C.①權力機關 ②行政機關 ③監察機關D.①權力機關 ②監察機關 ③司法機關15.右圖漫畫《不作為慢作為者必受罰》啟示政府及其工作人員A.法無授權不可為,不可越權B.法定職責必須為,敢于擔責C.增強主人翁意識,主動監督D.堅持為人民服務,依法執政16.2023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龍翔建議在現有憲法宣誓主體基礎上擴大覆蓋范圍,要求全部公務員及各級人大代表進行憲法宣誓,并倡導全民參加憲法宣誓。該建議有利于公民①樹立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 ②提高憲法地位,增強憲法權威③認真履行職責,維護憲法尊嚴 ④自覺遵守憲法,參與憲法修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3年 4月 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該法第一條規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體現了A.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B.《黃河保護法》的具體內容由憲法規定C.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依據 D.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嚴格18.權力行使需要接受監督。監督是權力正確行使的根本保證,不受監督的權力將導致腐敗。在監督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意義的是A.憲法監督制度 B.法律監督制度 C.刑法監督制度 D.人大監督制度19.“憲法實施推動和保障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從城鄉結構來看,1982年,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 80%的典型農業型國家。……截至 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 64.72%。”這說明憲法A.促進了人權事業發展 B.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D.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3 頁 (共 8 頁)20.右圖是現行憲法的部分內容。該內容說明了第一章 總綱(節選)A.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第五條:……,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B.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C.我國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 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D.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21.2022年是我國現行憲法公布實施 40周年,某市開展“相伴 40年,現行憲法同齡人這樣說……”活動,以下是某憲法同齡人與憲法的故事(節選):☆1988年,因家境貧寒,我差點輟學,是班主任到我家說:“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讓孩子輟學是違法的!”我的人生被憲法改變,我與法律也由此結緣。☆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依法治國”作為年度熱詞,讓我萌生了學習法律的想法。☆2014年 12月 4日是第一個“國家憲法日”,我走上講臺開展罪犯憲法教育。如果為這個故事擬定一個標題,你認為最合適的是A.憲法至高無上,提高治理能力 B.加強憲法監督,保障憲法實施C.貫徹黨的主張,體現人民意志 D.認同踐行憲法,維護憲法權威22.公安部門歷時半年,拍攝了 17部反詐視頻,精準披露詐騙伎倆、專業提升反詐能力。公安部的這一做法有利于保護公民的A.政治權利 B.人身權利 C.社會經濟權利 D.文化教育權利23.下面是小明同學對社會“微行為”的“微點評”,你贊同的是微行為 微點評①小靜在某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小說 小靜享有文化教育的權利②周某在故宮西華門外城墻上刻字 周某未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③小南走出超市時報警器響起,保安強行對其搜身檢查 保安侵犯了小南的隱私權④小趙針對交通擁堵問題,給政府熱線打電話提建議 小趙依法行使了監督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因入伍后怕苦怕累,強烈拒絕服兵役,兩名“95后”青年被部隊退回原籍。當地政府依法對其做出不得聘用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職工等處罰。這說明A.拒絕履行義務須承擔刑事責任B.違反法定義務要承擔相應責任C.依法服兵役是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D.依法服兵役是道德要求做的,我們積極去做25.下列對概念間的關系表示正確的是憲 法 基本權利 基本義務 被選舉權立法法 勞動 監督 選舉權A B C D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4 頁 (共 8 頁)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5小題,每題 10分,共 50分)26.(10分)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寧夏是枸杞原產地,栽培枸杞已有 500多年的歷史,獲得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地區 寧夏平原 太湖流域光照 (小時) 3000以上 1870~2225晝夜溫差(°C) 約 15°C 約 7°C表 1:寧夏平原和太湖流域自然環境比較(部分)【小鏈接】枸杞喜光照,在全年光照時數2600~3100小時下,果實糖分高。枸杞耐旱、在沙質壤土上生長良好,根系發達,具有穩固沙土的作用,但在開花和結果期要保證充足水分足水分。圖 6:寧夏地圖(1)據圖 6,概況寧夏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征。(2分)(2)寧夏平原枸杞品質優良,據材料一,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原因。(4分)材料二:近年來,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衛縣和中寧縣把植綠增綠和枸杞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新植枸杞 8720萬畝,切切實實增加村民的收入,推進共同富裕,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3)綜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中衛和中寧縣大力推進枸杞種植的必要性。(4分)27.(10分)2022年,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依托長江經濟帶實現東西聯動,啟動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成渝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圖 7: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圖 8:成渝與長三角城市群產業數據比較(部分)(1)據圖 7,完成下表。(4分)區域 長三角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行政區劃 上海、江蘇、浙江 重慶、 ▲ (填省級行政區名稱)區位優勢 位于長江下游,航運條件好 位于長江上游, ▲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5 頁 (共 8 頁)材料二:2022年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東西聯動,啟動“東數西算”工程。“東數西算”是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等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這項工程的啟動,一是需要廉價的算力成本,比如土地、電力和清潔能源成本;二是需要雄厚的通信基礎設施布局,以及雄厚的數字經濟產業經濟群。(2)綜合上述材料,從區域發展原則的角度,說明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東西聯動,啟動“東數西算”工程的合理性。(6分)28.(10分)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并依靠人民譜寫了不懈探索與奮斗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摘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勝利的標志。(2分)材料二: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2分)材料三:1953年將是我國進行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人民日報》1953年元旦評論(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黨和政府為實現這一“最高利益”進行了“一五計劃”并大幅度超額完成,請在交通、工業領域各舉一例。(3分)材料四:1952-1956年我國工業總產值公私經濟所占份額變化表年份/比重 公有經濟 私有經濟1952年 23.5% 76.5%1956年 100% 0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6 頁 (共 8 頁)(4)材料四反映了我國經濟成分有什么變化?這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3分)29.(10分)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并依靠人民譜寫了不懈探索與奮斗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籌建新中國】材料一: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到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毛澤東在一屆政協會上的講話(1)材料一中的這次會議上通過臨時憲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這次會議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2分)【建立新政權】材料二:中華人民人共和國的成立,將數千年來的封建壓迫,100年來的帝國主義侵略,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一齊被中國人民葬入墳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過去了。從此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民族復興的新時代。(2)依據材料二與所學,指出“民族復興新時代”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2分)【鞏固新政權】材料三:如果(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國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兇。用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腳下。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向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所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毛澤東(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分析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原因是什么?指出抗美援朝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材料四: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7 頁 (共 8 頁)材料五:1950年,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硬是把一千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第二年種上花生和棉花,喜獲豐收。梅家村的糧食產量不斷增加……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 14000多萬噸,比 1949年增長 26.9%。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4)該文件的頒布使土地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根據材料五結合所學回答,該事件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3分)30.(10分)打開人民網,你會看到這樣的版面:我給兩會捎句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給兩會捎句話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發展上來。即日起至全國兩會閉幕,人民網推出 2023年度“我給兩會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誠邀各界群眾圍繞擴內需促消費、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全過程人民民主等話題積極建言獻策。我們將選擇部分建言進行公開展示,并匯總整理意見建議,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請輸入標題,簡要描述您的建議,不超 22字溫馨提示:1.文明上網、理性發言2.留言內容請控制在 20至 1000字。3.我們將把您的建議進行集中整理,并選擇部分內容進行公開發布。4.歡迎提供圖片、視頻。5.本次征集以接收建言為主,如您的留言涉及具體訴求,請登錄“領導留言板”找相關領導反映問題。(1)八(1)班學生小芳進入“我給兩會捎句話”專欄建言獻策。她行使了什么權利?怎樣依法行使這一項權利?(3分)(2)“我們把您的建言,傳遞給代表委員”。請您參與調查:您日常生活最關注什么問題?(可以選擇材料一中有關話題)針對此問題,您有哪些好的建議?(3分)材料二: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建議:“鄉村振興,必須先振興教育”。八(1)班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并針對受教育問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是兩位學生的對話:小英:“受教育是權利,我想放棄就放棄。”小明:“受教育是義務,違反義務須擔責”。(3)請從權利和義務關系的角度,簡要評析小英、小明的觀點。(4分)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第 8 頁 (共 8 頁)J12共同體學校學業質量檢測(初二下)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答案全卷滿分 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2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C B A B D D C. B D A C C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B C A B B D C B B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5小題,每題 10分,共 50分)26.(10分)(1)降水由南向北遞減(2分)(2)寧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枸杞開花和結果。(2分)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實糖分的累積。(2分)(3)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者缺一不可。(1分)中衛和中寧縣沙漠廣布(1分),枸杞耐旱,根系發達,具有固沙作用,能有效遏制中衛和中寧兩縣荒漠化,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1分)同時,帶動當地人民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了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1分)27.(10分)(1)四川省(2分);水能豐富(2分)(2)成渝城市群土地成本更加便宜,具有充足的清潔能源(2分);長三角城市群具有通信設備和數字產業優勢(2分);雙方加強合作,將東部算力逐漸引導到西部,實現交流互補,合作共贏,有利于帶動了成渝地區的清潔能源的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緩解東部能源短缺問題。(2分)28.(10分)(1)新中國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分)(2)中國仍然是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低下,基礎薄弱。(2分)(3)工業化(1分);生產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制造出第一批噴氣式殲擊機等;武漢長江大橋或青藏公路……(2分)(4)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分)29.(10分)(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分)(2)新: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過去了;從此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2分)(3)美國侵略朝鮮并將戰火燒到中國境內;干涉中國武力解放臺灣(2分);保家衛國(1分)(4)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1分);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2分)30.(10分)(1)監督權或者建議權;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答案·第 1 頁 (共 2 頁)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3分)(2)問題:教育公平;建議:國家和社會各方面切實保障教育公平,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等。(3分)(3)小英觀點錯誤,小楊觀點正確。因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珍惜受教育的基本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受教育的法定義務,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分)。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答案·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社會答案.pdf 社會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